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骑-第2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今在印度做生意的有英国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当然少不了荷兰人。
从福建到印度的航线,早在两百年前郑和就开辟过了,郑和就是宣德八年四月,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的。
航线不成问题,然而郑和绘制的海图,如今却已经只剩下残本了。
前日在南居益家中看到的郑和海图,就是残本,记载于矛元仪武备志中,只剩下相关的图纸目录。郑和海图,全名“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官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详细记录了郑和七下西洋时代,自刘家港至东非大地的所有水文航线,更包括沿途各主要国家的天气地貌甚至风俗民情。每一个字甚至每一笔图,都是那一代航海家的心血结晶。
其全面的文献记录和精确的资料整理,更堪称人类航海史上的文明遗珍。以“价值连城”来形容,丝毫不过分。但如此重大的文明遗宝,却在大明朝中期以后,神奇般的消失无踪影。只在明朝人矛元仪的《武备志》中,保留其相关图纸目录。
仅这点鳞爪般的残留,就已令代代研究者惊叹不已,其精确的绘制与丰富得包罗万象的内容,闹得近代无数学者捶胸顿足的追问,如此强大的宝贝,到底是被哪个人毁了,这个问题马城是知道的,后世就有好些人千人踩万人锤,毁图的罪人是谁,大家铁板钉钉指向一位,明朝成化至正德年间的名臣,刘大夏。
刘大夏,字时雍,湖广华容人,生于正统元年,科场登第入仕于天顺三年,此后几经浮沉,成为明朝成化至正德年间的重量级政坛人物,人送称号“弘治君子”。就是这位弘治君子,愚蠢短视的所谓道德楷模,这个蠢材竟然将民族的瑰宝,价值无法估算的郑和海图一把火烧了!
《殊域周咨录》记载,郑和下西洋的档案《郑和出使水程》原存兵部。明宪宗成化年间,皇上下诏命兵部查三保旧档案,兵部尚书项忠派官员查了三天都查不到,已被车驾郎中刘大夏事先藏起来,项忠追问官员,库中档案,怎么能够失去,这太荒唐了!
当时在场的刘大夏振振有辞,说“三保下西洋,费钱几十万,军民死者万计,就算取得珍宝有什么益处,旧档案虽在,也当销毁,怎么还来追问?”
郑和出使水程,应当包括大量原始资料,如皇帝敕书、郑和船队的编制、名单、航海日志,帐目等。大批郑和档案究竟有没有被刘大夏销毁,这张海图确实是无价之宝,但在刘大夏眼里这张海图是皇帝沉醉玩乐,不思进取的代表。如今郑和海图只剩目录,台湾水师想远航印度,只能找葡萄牙人带路。
崇贞四年,二月。
台湾水师四条风帆战舰,护卫着五十余条商船,满载着金银,丝绸,瓷器等财货远航印度,发卖财货同时购买富铁矿石。这是郑和下西洋之后,大明水师头一回离开母港远航,这一天澎湖水寨人山人海,百姓,官兵都来一睹为快。四条购自葡萄牙人的风帆战列舰,跟随两条葡萄牙战舰缓缓起航,马城胸中热血上涌,这是何等壮观呀。
南居益也老脸涨的通红,一封手书,命快船送去广东。老当益壮,南大人理直气壮请广东水师护航,名为护航实为拉拢,南老大人是人老成精的人,怎会错过拉拢广东三司的机会。广东三司识趣的,便组织船队去印度发财,不识趣的便随他去吧,想来广东三司也不会和银子过不去吧。
第四百五十六章 三饷
船队出海,鞭炮齐鸣,万众瞩目,由台湾出海的商船队由葡萄牙人带路,满载着生丝,瓷器,丝绸,茶叶往印度远航,庞大的商船队担负着购买富铁矿石的重任,也象征着台湾府的海外贸易步入正轨。
几日间,朝中又闹了起来,温体仁又提拔了一位阁臣,看着这位温大人在首辅位子上,居然还坐的稳稳当当,马城便觉得世事奇妙,莫过于此,这位温首辅实在没有半点治国才能,满脑子的阴谋诡计,然而温首辅日子过的越来越滋润,月前又提拔了一位心腹入阁,薛国观。这位薛大人一入阁,就给皇上出了一个馊主意,向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借钱。
就是要贵族官僚以借贷形式,捐献金钱,以解财政燃眉之急。
这位薛大人鼓动皇帝说,外廷官僚可以包在他的身上,至于皇亲国戚,非得皇上亲自出马不可。崇贞陛下居然很高兴,照办,于是他以皇帝圣旨的名义,首先在武清侯李国瑞身上开刀,要他以“借助”名义捐献白银四十万两。
当时的皇亲国戚都凭借特权发财致富,却毫无忧国忧民之心,李国瑞也不例外,犹如铁公鸡一毛不拔,又不敢公然违抗圣旨,只得故意装穷,拆毁自家房屋,把家中杂物摆到大街上出卖,闹得满城风雨。这简直有损皇家体面,朱由检大为恼怒,下令剥夺李国瑞的爵禄,李国瑞惶惶然惊吓而死。然而“借助”之风愈刮愈烈,弄得皇亲国戚人人自危,破财消灾又心有不甘。
京中如今是群魔乱舞,天子正忙着四处借钱呢。
南居益枯坐在巡抚衙门里,几乎哭了出来,先帝呀你快争开眼睛看看吧,天家的体面呢,都没了呀。马城也觉得脸上无光,十分尴尬,这位崇贞陛下还真是地主家的傻儿子,大明朝的亲王养猪政策呀,养出来的傻皇帝。皇帝管武清侯爷借钱,武清侯不肯借还装疯卖傻,皇帝急了扬言要治罪,活活把个武清侯吓死了。
陛下开口借钱,满朝文武装疯卖傻,着实上演了一出闹剧。
陛下给百官立了个规矩,以三万两为上等,最高一笔只有两万两,是成国公朱纯臣捐的,大太监王安捐了一万两,内阁首辅温体仁捐了五百两。京中百官耍赖,哭穷,什么奇葩事都干了出来,有的一家老小到大街上练摊卖艺,有的在自家内城豪宅上贴上标签,上书此房急售。
花样百出,天下人哗然,折腾了大半个月筹到银子二十万两。
二十万两可也不是个小数目了,然而崇贞陛下仍不肯善罢甘休,还让百官从自己的家乡各举荐出一位富人捐款。
此令一出,半月之内只南直隶和浙江各举一人。
崇贞陛下强压着心中怒火,几次大朝会上苦口婆心的晓以大义,一时间朝堂上哭声震天,百官锤胸顿足发了一番宏愿,哭完了却仍是一毛不拔,各省乡绅响应者寥寥,一场皇帝借钱的闹剧最终不了了之。马城在台湾冷眼旁观,心中叹气,哭穷的皇帝崇贞不是第一个,闹成如此尴尬的倒也少见。
皇帝哭穷,百官也哭穷,皇家体面真是荡然无存。
也知这位少年天子是被逼急了,短短不到一年时间,正在建设中的关锦防线便耗尽了先帝的积蓄。
淡水,红毛城。
南居益端坐巡抚衙门,下令台湾三司调拨现银十万两,粮五万石装船起运,以台湾士绅的名义捐出去,成为第三个响应天子号召的州府。马城没有阻拦的道理,只是对南老大人的苦心唏嘘感慨,这些大明朝的忠臣良将呀,可敬,可叹。
台湾新辟之地处处都要用钱,新建水师,镇军都是烧钱的无底洞。
尽管如此南居益还是从牙缝里挤出财物粮食支援京师,要知道一个月前京中天子,可还要将他撤职查办呢。再看看各地被东林党把持的州府,只有南直隶和浙江给了天子几分薄面,捐了三万两银子了事。天子出面筹款,皇家体面荡然无存,折腾了一个月筹到了三十几万两银子。
三十万两银子够做什么,大概够山海关大军两个月消耗。两个月后又该怎么办,关宁城的修筑是不可能停下来的,维持十五万兵马,二十万民夫在前线筑城需要的钱粮是一个天文数字。如此规模庞大的关宁锦驻军,和马城施行的精兵战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彻底压垮了大明财政。
辽饷,这玩意倒并非崇贞帝的独创,这玩意万历四十六年就征收过。
万历四十六年朝廷加征辽饷,平均每亩田地加征银九厘,计五百二十万两雪花银,然而至万历四十八年就废止了,朝廷不再征收辽饷。如此可见神宗万历皇帝的精明,这天下的田亩也不是不能加饷,每亩九厘银子加征了两年,给朝廷带来一千四百万两的税收,然而却不可以为引为常例。
神宗皇帝只加了两年辽饷便废止了,给天下百姓留了一条活路。
然而如今辽饷之议又起,将田课由每亩九厘提高到了一分二厘,派银六百六十七万两,触目惊心。
这个辽饷计划是温体仁提出来的,天子已经准奏了。
温首辅的加税计划里除了辽饷,还有剿饷,练饷合称三饷,也是大明朝最大规模的一次加税。温体仁计划加征剿饷二百八十万两,主要来源于因粮,也就是亩输六合,每石折银八钱,岁得银百九十二万九千有奇,溢地,岁得银四十万六千有奇,裁撤天下驿站节省费用二十万两。
练饷,合计七百三十余万两,主要包括田赋,按照温体仁的说法大江南北地狭粮重,乃照地亩,每亩加一分,共四百八十一万一千八百余两,以及赋役七十万,兵部所裁站银五十万、关税二十万、盐课四十万、契税二十四万、账罚二十万、典税三万、公费节约,杂税合之二百七十八万。
那么这三饷到底从百姓的口袋里掏走了多少银子呢,马城和南居益估算了一下,去年,朝廷正常的岁入额为一千四百余万两,其中归入内府作为皇帝六百余万,属于户部用于政府开支的,不过四百余万两。而加派的三饷,竟然高达两千万两,甚至远远地超过了正税的收入。
分析了朝廷的加三饷计划,南居益坐立不安想要上书力谏。
却被马城阻止了,南居益在衙门呆坐了整夜,最终还是把奏章一把火烧了,罢了。
第四百五十七章 急先锋
三饷政策一出天下农户的税负达到了五税一,甚至惊人的三税一,乱局已现,一派末日将至的悲观景象。加派的三饷一部分给了袁崇焕,一部分分润给了杨嗣昌,杨大人招安流寇的军费有着落了,情势如此,加征三饷便如同饮鸩止渴,倘若一两年内仍无起色,任谁都知道情势不妙了。
不再去想这些烦心事,眼下台湾三司也遇到极大的难题,银荒。
银荒,这是马城也毫无准备的大麻烦,随着台湾三司,开原两地的大宗花销越来越多,便出现了银荒的迹象。在马城贫瘠的知识里,大致懂得这就是所谓的通货紧缩,也好好上了一堂经济课。
终于明白为何直到嘉靖年间,金银才正式成为朝廷承认的流通货币。
因为大明朝的白银产量实在太低了,嘉靖四十三年,帝国正式承认白银为货币两年后,户部有了这样的奏报:太仓全年岁入不过二百万两白银,半年不到就已经花掉了一百七十万两,过头税也不能再收了,顺天府正税每年不过十万两白银,额外加征的税银已经到了十一万两,所辖大兴、宛平两县,无论穷富,全村逃亡的不在少数。
隆庆皇帝刚刚登基,就面临这样一种尴尬的局面:大明帝国缺钱,想铸钱没有银矿,想发行纸币又没有人承认。时人慨叹:天下之民最缺的并不是五谷锦帛,而是白银乏,天下之民,惶惶以匮乏为虑者,非布帛五谷不足也,银不足耳。
如今台湾行省,开原府便面临这样严重的问题,白银不足,出现货币危机了。
随着大宗白银被用于购买军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