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骑-第2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西班牙国是一个强盛的封建集权王国,而葡萄牙国是一个开明的商业国家,这两个王国在体制上是完全不同的。葡萄牙国的海外扩张是为了经商,而封建君主制的西班牙国,对外扩张是为了霸占土地,这就是一个商业国家,和一个封建集权国家的区别,一个封建集权国家对土地的渴望是原动力。
袁可立听的若有所思,郑芝龙却拍桌叫好,如同一道闪电在头上划过,悟了。
郑芝龙赞道:“正是如此,下官懂了,此事大可一试!”
郑芝龙兴冲冲的去找西芒总督交涉,提出购买马六甲的交涉。
袁可立仍是有些恍惚,马城又笑着解释一番,西班牙有能力统治性地掠夺殖民地,这个主要得力于其比较强大的封建君主专制体制国家。当时的西班牙王室成功地建立起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甚至控制了宗教势力。然而英西大海战,马城还是了解极深的,西班牙无敌舰队一战全军覆没。
袁可立听的啧啧赞叹,马城又笑言海战失利,西班牙王室又将触手伸到陆地上,一举吞并了葡萄牙国,如今葡萄牙国算是西班牙王国的附庸。
袁可立是何等精明的人,闻言笑道:“老夫懂了,那个葡萄牙总督,如今是进退两难的绝境。”
马城恭维道:“正是,袁公英明,马六甲的葡萄牙人如今是进退两难,既不愿屈服于西班牙王室,可又守不住马六甲。”
袁可立哈哈大笑起来,连声夸奖,能将大小佛朗机国之间如此复杂的情势,分析的如此详尽扎实,后生可畏。
第四百六十一章 讨伐檄文
马城笑道:“葡萄牙人如今是内无战心,外无援兵,买下马六甲正当其时。”
袁可立沉吟片刻,忽骄横道:“为何不一战而下!”
马城早料到他会有此问,轻松笑道:“袁公有所不知,这西人的传统最重盟约,盟约一成便不太好反悔,如今葡人既为盟友,这信用二字还是要讲一讲的,西人称之为契约精神,咱便按照西人的规矩来吧。”
袁可立眼中精光一闪,又哈哈笑了起来:“契约精神么,这倒新鲜,倘若人人都讲契约,那也不错。”
一老一少在这一点上形成了共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曾经是海上霸主的葡萄牙人,是大明天生的盟友,不好将这群商人得罪的太狠了。和一群葡萄牙商人打交道,买军火,总比和一群顽固的西班牙封建官僚打交道,要容易的多。两日后,西芒总督答应了出售马六甲的提议,却狮子大开口要了五十万两白银的高价。
马城不悦,亲自上阵讨价还价一番,最终将价格定在二十万两白银。
并且提出了一个葡萄牙人无法拒绝的条件,可以将马六甲城的葡萄牙人,保护在大明强大的羽翼之下。这是西芒总督无法拒绝的条件,他的两千士兵早就军心涣散,无法对抗荷兰人的进攻,崇祯四年,大明帝国的招牌还是很响亮的。
大明帝国虽然内忧外患,可毕竟是一个强盛的老大帝国。
广东,台湾水师实力也还算强大,庇护一万两千个葡萄牙人不在话下,接受大明庇护后的葡萄牙人将在广东定居。两千葡萄牙士兵可以选择自愿加入台湾镇军,成为大明的雇佣兵,也可以选择稳定的生活。约一半葡萄牙士兵进入台湾镇军服役,大部分都加入了水师,这让袁可立喜出望外。
这个时代,每一名葡萄牙士兵都是出色的水手,少有不懂航海的士兵。或者可以说这些士兵本职就是水手,占领了马六甲之后才成为职业士兵,一千葡萄牙水手的加入,极大的提升了台湾水师的战斗力。交易达成,怀中揣着巨款的西芒总督,索性将马六甲舰队整体发卖给台湾水师,自己带着卫队跑去镜壕享受人生去了。
六月中,马六甲。
台湾镇军很快接防马六甲城,实力大增的台湾水师,一举增加了四艘主力风帆战舰,小型战舰更是达到三百艘之多。各种大小船只在马六甲海峡游弋巡逻,后续一万台湾镇军分批赶到,很快接管了马六甲城,并且封锁了马六甲海峡,就地当起山大王来了,截停过往商船收取过路费。
在百里外游弋的一支荷兰舰队,逡巡了两天,最终也没敢冒犯大明兵威。
开什么玩笑,十二艘主力风帆舰,三百条各型战船,还有一万五千名士兵,如此强大的力量已经完全打破了地区平衡。荷兰舰队以武装商船为主,数量虽然众多士兵却严重不足,无力对抗数量众多并且训练有素的台湾镇军。
袁可立发了一回疯,亲自担任马六甲总督并且上报朝廷,请封。
马城错愕之后忍不住狂笑起来,可以想象接到奏折后,崇贞皇帝,温党,东林党的难看脸色。如今也顾不上朝廷的反应了,购买马六甲,葡萄牙舰队,库存武器弹药花费了五十万两巨款,台湾三司如今穷的要当裤子了。这笔巨款却花的很值,马城十分得意的想象着后世历史会怎么写。
崇贞四年,六月,辽东伯马城收回马六甲,大明重新掌握了马六甲海峡这个战略咽喉之地。趁荷兰人反应不及,穷疯了的台湾镇军,气势汹汹登陆中南半岛,开始了一路烧杀抢掠的殖民之旅。打先锋的杨天生率领六营镇军精锐,势如破竹,绕开军力不俗的暹罗,直取南缅东吁王城。
同时袁可立又上书一封,造势,历数缅甸东吁王朝滋扰大明边境的黑历史。
袁大人要讲究一个师出有名,同时也是一记耳光甩在崇贞皇帝脸上,一如既往的暴脾气,倒要看看天子如何应对。袁可立再炮制一份讨伐檄文,言缅甸本为大明藩属国,却不思皇恩浩荡,屡次犯境,痛骂东吁王朝已故雄主莽应龙横扫中南半岛,向北窥探明王朝附属的各个土司辖地。
其时正值嘉靖朝后期,朝政萎靡,无暇顾及中南半岛的附属地区情况,莽应龙虽然经过数次受挫,甚至在第三次北伐时差点被围歼,坚持到第四次北伐,终于还是如愿以偿的吞并了缅北的明朝附属土司地区。到了莽应龙之子,莽应里时,东吁王朝国势更加强盛,几乎横跨大半个中南半岛,军势浩大,想再次一窥云南边界
可惜这一次,皇帝已经换成了万历神宗大帝。
袁可立的讨伐檄文里,大肆颂扬神宗万历大帝的功绩,万历皇帝然而在位期间,东征朝鲜平日本百年战国精锐,北镇辽东蒙古诸部落不能入寇。往西经营青海河湟至哈密一线,横扫海西蒙古,获得湟中三捷,环顾大明帝国四野,如同唐代开元盛时,无人可敌。
时缅主莽应里在大汉奸岳凤的协助下,寇兵云南。
然而在神宗大帝英明神武的指挥下,明军一共剿灭入侵的缅军一万余,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刘綎、邓子龙等将领又率兵从陇川、孟密出发,一直攻打到阿瓦城,缅将猛勺向明军投降,猛勺是莽应龙的弟弟,即莽应里的叔父。原来镇守陇川、孟养、蛮莫等地的缅将,全部溃退,大汉奸岳凤和他的儿子后来也都被处死,终于结束了他十多年的汉奸生活。
世易时移,今日的朝廷百官,已经忘却了神宗大帝在中南半岛的赫赫军功。
一篇雄文,如同一记巴掌重重煽在崇祯皇帝脸上,就差没指着这位少年天子的鼻子,大骂这个不肖子孙了。马城心中暗自吃惊,苦笑,袁公还是那个暴脾气的袁公,当年敢指着神宗皇帝的鼻子骂,如今大骂崇贞皇帝也在情理之中。
总之大明是师出有名,打着清算的旗帜横扫了缅甸南部,直取缅北。
杨天生在缅甸一路狂飚,却连累马城要给他擦屁股,不得不调集兵力替他看住后路,还要防备侧后方的暹罗军。
暹罗,军力委实是不俗的,军中有五千西洋雇佣军,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暹罗雇佣军里有葡萄牙人,也有西班牙人,是一支纯粹为钱而战的雇佣军,缅甸也有雇佣军,兵力大致在一千上下,全部由葡萄牙人组成。
聘请雇佣军,也算是大航海时代南亚的特色。
第四百六十二章 兵临
因此台湾镇军最大的对手,实际上是缅甸国内的西洋雇佣军,一伙纯粹由亡命徒,罪犯,水手组成的野蛮军队。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雇佣兵在南亚各国的待遇十分优厚,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这些雇佣军不能用国籍区分,这些亡命徒眼中是没有国籍,也没有什么荣誉感的。
第四天,杨天生兵临东吁王朝都城阿瓦城,却被一条大江挡住攻势,反应迟钝的缅王集结兵力二十万,沿伊洛瓦底江布防,此时缅甸进入雨季,江水暴涨让杨天生不得不停止攻势,陈兵江畔,与缅军主力隔河对峙。明军后援兵马不紧不慢,扫荡了缅甸南部掠夺了大量给养物资,逐渐建立起一条稳固的补给线。
马六甲,城中。
海量的情报雪片一般送进城中,让马城深刻的体会到一个道理,灭国之战可不是那么容易打的。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曾经显赫一时的东吁王朝还是有些底蕴的。
二十万缅军多半是吹出来的,十万八万总还是有的,一万五千台湾镇军对垒十万缅军,攻势受挫也在情理之中。
大江,天险就是缅甸人的底气。
杨天生前锋兵马被大江阻断,马城只得下令就地造船,并随同新开到的五千新兵火速驰援。
灭国之战果真不是那么容易打的,自然,打赢了收获也是极大的。
军报,杨天生前锋大军侧后方的暹罗军突然集结,兵力约三到五万,意图不明,暹罗,大明朝的另一个属国。马城放下军报忍不住揉额头,这些大明朝的属国呀,都不安分,暹罗人这是摆明了来分一杯羹。暹罗,缅甸两国是世仇,倒也没有不趁火打劫的道理,中南半岛,很快就要打成一团乱麻了。
袁可立也有些坐不住了,派人加紧联络云南黔国公,云南巡抚白行顺出兵。
奈何当代黔国公沐天波只有十二岁,借他几个胆子也不敢擅自出兵,落下一个擅起边衅的罪名,云南巡抚白行顺就更指望不上了。云南驻军指望不上,暹罗大军在旁虎视眈眈,此战必然要速战速决。
马城只得率领五千新兵,亲临前线指挥渡江做战。
六月末,达贡城。
站在达贡城低矮的城门处,马城恍然,这鬼地方就是后世的仰光城,如今还只是个小型港口,被台湾水师用来作为大后方的登陆场。每天都有大量兵员登陆,大量物资从内陆地区运出来,堆积在港口等待装船。海盗出身的杨天生,颜思齐贯彻了海盗的秉性,抢,一万五千大军所过之处,也不知道多少土司,望族遭了兵灾。
马城自是面不改色,此战就是为了抢银子来的,缅甸和云南交界处还有几座银矿呢。缅甸和云南交界处盛产金银,这是不容他人染指的,大明出产的银子八成来自云南,还有掰扯不清的争议地带。
心中一动,命人打开一个箱子,白花花的库银令人眼神都灼热了。
马城拿起一块银砖,张大嘴巴几乎能吞下一个鸭蛋,这些银砖居然是大明的官银,上面还印着万历四十五年广东布政使司库银的字样,广东布政使司的官银如何大规模流入缅甸,想想便知道了,番邦骗贡。
在大明朝,番邦属国伙同市泊司骗贡,几乎成了一条产业链。
马城看着成箱的银砖心中发寒,还真是宁与友邦,不与家奴,大明立国二百四十年,也不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