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骑-第2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城看着成箱的银砖心中发寒,还真是宁与友邦,不与家奴,大明立国二百四十年,也不知道被这些番邦骗走了多少银子。
  这是大明朝的一项弊政,史料记载,每当载满明朝赏赐货物的朝贡船回国时,日本人就衣冠整齐聚在兵库港的岸边翘首西望。日本私人史记《大乘院日记目录》,对这一盛况进行了这样描述:“船归朝,宣德钱到来。”
  满载而归、获得巨利的喜悦溢于言表,日本每派出一次进贡贸易船,回国后其总获利约在二十万贯左右。甚至是从明朝带来的铜钱本身,也是值钱的东西。日本长期流通中国铜钱,为从中国取得相当数量的铜钱,不惜在中国东南沿海走私铜钱,朝贡就是捡钱,不捡白不捡呀。
  因为获利巨大,日本从将军、武士到社寺僧人、各地商人,都把朝贡看作发财的大好机会,想方设法地挤进朝贡团。所以,朝贡团的成员人数越来越庞杂,货物越来越多,对明朝贡是块大肥肉,谁不红眼?
  缅甸,到底从大明朝骗走了多少钱,天知道,只看这些堆积起来的银砖便了然了。
  按照惯例,番邦进贡,大明的回馈通常是进贡的三到四倍,再考虑到铜钱产生的差价,利润大概在十倍到二十倍。马城命人将成箱的银砖抬走,装船,心中无名火升腾起来,大明朝廷没钱嘛,大名朝廷富裕的很呢,冤大头一当就是二百多年,居然导致一个小小的缅甸土司,家里都堆满了大明赏赐的官银。
  胸中憋闷,再次下令增兵,再调两万台湾新兵来缅甸,给老子抢!
  广东三司,马城森然一笑,广东三司有钱的很呢,伙同番邦上下其手,也不知道肥了多少脏官。
  六月末,伊洛瓦底江畔。
  炮声隆隆,杨天生正在指挥炮营和缅军隔江对轰,大明炮营居然还落了下风,对轰了一整天明军炮营败下阵来,两门大炮受损,伤亡近百,气的杨天生上蹿下跳,要将炮营营官推出去砍了,左右部将慌忙劝阻,马城也有些哭笑不得,知道这位杨将军的自尊心严重受挫,接受不了炮战输给缅甸人的现实。
  台湾镇军的炮营极为精锐,炮手大多是海上讨生活的海盗,极擅长操炮。
  然而对面缅军也不含糊,上阵操炮的自然不会是缅甸土人,而是大明海盗的老师葡萄牙人。
  马城终于见识了葡萄牙雇佣军的强悍,这炮打的可真够准呀。
  学生对上老师免不了战败,好在这种炮战损失不会太大,后续援军正在源源不断的将大炮,从马六甲城的军械库里运来。马城稍一思索,下令将战舰上的舰炮也拆下来一批,再招募一些葡萄牙炮手来前线助战。
  过不多时,杨天生率领部属前来请罪。
  杨将军极羞愧的一跪到地,马城笑着扶他起身,对这员海盗出身的悍将还是极满意的,大航海时代呀,这就是大明帝国的名将种子。在马城的纵容下,大明的海盗中也着实出了不少人才,例如杨天生,颜思齐之类。


第四百六十三章 军官队
  进入雨季,大军被大江阻断,动弹不得。
  马城倒是也不着急,就算打不下缅甸王城,这一趟劫掠之旅已经收获巨大了,自登上缅甸土地半月以来,大军缴获的现银就超过一百万两之巨,稻米五十万石,让马城对缅甸中南部肥沃的土地垂涎三尺,真是鱼米之乡呀。缅甸北部多山难以耕种,却盛产金银,南部平原却是天然的粮食产地,真是一块风水宝地。
  隔江对轰的战法十分无聊,收获很小,却是两军唯一能威胁到对方的战法。马城也乐得让麾下炮营尽情施展炮术,而不用担心弹药消耗,这还要多亏了慷慨的西芒总督,将囤积在马六甲的大批弹药大炮,以十万两银子的低价甩卖给台湾镇军,光是六磅以上的大炮就有三十余门,这还不算马六甲城的那些岸防重炮。
  人才,是此行的另一个巨大收获,马六甲城中大量的葡萄牙工匠,马六甲城有一万两千多名葡萄牙居民,除了军官的家眷多数是一技之长的随军工匠,枪炮师,经验丰富的水手,极大的解决了台湾面临的人才短缺问题。更别提还收获了整个马六甲城,这又是预料之外的大收获。
  炮战持续了两天突然下起雨来,大雨滂沱。
  此时侦骑来报,东边的暹罗军大举出动,正在趁乱劫掠几座缅甸城镇,马城忍不住撇了撇嘴,养不熟的白眼狼呀,暹罗和大明一向交好,军中又有大量西洋雇佣兵,和暹罗开战太不划算了,忍了吧。却因此打消了马城退兵的念头,转而策划起渡江作战的方略,暹罗人来了,尽早突破这道天险为妙,迟则生变。
  在瓢泼大雨中沉思,马城倒也并非毫无头绪,这条大江绵延两千多里,缅军不可能有足够的兵力防守,绕路渡江就是了。为免绕路渡江后陷入重围,马城决定就地组建骑兵部队,以重甲骑兵部队渡江冲击缅军大阵,下令在大贡城大后方就地打造骑兵重甲,人员方面则从各营抽调开原出身的子弟兵。
  台湾镇军原本就充斥着大量开原子弟,如今多数已经爬到基层军官的位置上。
  一声令下,三百开原子弟从各军抽调,集结,重操旧业干起了重骑兵,重归大帅麾下人人都很亢奋。
  杨天生却惊呆了,茫然问道:“大帅,三百铁骑如何能破二十万?”
  马城看着对岸的缅军大营不屑一顾,缅军哪来的二十万人,全家老小一起上阵也就十来万,其中精锐不过数万,最精锐的一支兵马,是东吁王朝鼎盛时残存下来的标牌兵,也就是一手持矛一手持盾作战的轻装步卒。
  缅甸人标牌兵可是大名鼎鼎,标枪,便是冷兵器时代穷人的大杀器。
  此外还有数量不少的象兵,象战是古代南亚军队的一大特色,蒲甘王朝时期缅甸军队就分为步兵、骑兵,象兵和水兵等多兵种,其中,象兵是陆上作战最强有力的兵种。对象兵的选拔也是极其严格的,法律规定,步兵身经十战者提升为马军,马军又身经十战者方可提升为象军。象军的待遇非常优厚,象军每人每月的军饷是五十箩谷子。
  台湾参谋司自然精心研究过缅甸人的象兵,象战是缅泰两国普遍采用的战术。缅甸人从元缅战争中学到了中国入的战术,并将其运用到后来对泰国的战争中去并取得胜利。后世缅军入侵泰国,据史书记载,当时缅军兵力只有约五万人,与泰国大城王朝在都城阿瑜陀耶集结的兵力不相上下。由于当时的大城国王轻敌,轻率地下令对缅军发起攻击,结果却遭到缅军的反攻。
  当时缅军随行的葡萄牙雇佣兵滑膛枪队的军官,受到忽必烈的弓箭手射缅军大象的历史的启发,命令枪手对准泰国军队的大象射击。大象中弹后剧痛难忍就把骑手摔了下来,还践踏了脚下的士兵。缅军乘机向混乱的泰国军队开炮。使得大部分泰国军队被消灭,只有极少数泰国士兵得以逃脱,只得退守阿瑜陀耶,从而极大地削弱了泰国军队的力量和士气,为最终攻陷大城奠定了基础。
  大象容易受惊,一旦受惊便无法控制,这是南亚象兵不可避免的弱点。
  战象为什么容易受惊,缅甸人,南亚人自然是茫然无知的。
  马城却很了解象兵这一兵种的最大劣势,为什么大象容易受惊,这就是穿越众的优势,马城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大象为什么容易受惊,受惊之后为什么会攻击人,因为大象是一个高智商动物,它和人类一样大脑的知识都是通过后天学习得到的,这头大象经过人类的驯养,人类利用他们的力量来搬庞大的东西、梨田、拉车,在迫于无奈的情况下他们兽性大发,以致于袭击人类。
  大象这种高等生物,实在不是打仗的材料,这在历史上已经证明过许多次了。这便是身为穿越众的优势,缅军的象兵不足为虑,即便是经过驯服的大象,面对密集滑膛枪火力的攒射也会失控,发狂,伤极自身。破了缅人的象兵,以重骑兵冲击,马城策划的是重演当日镇江城下,汉军倒卷珠帘的那一仗。
  这三百重骑可了不得,那是台湾镇军精华,全部都是开原子弟,正牌子的开原铁骑,多数在台湾镇军中担任中下级军官。一支纯粹由中下级军官组成的军官冲锋队,战斗力会有多强大,一试便知,这种非常规战法不可以为常例,偶尔为之却往往会有奇效。
  安抚了军心,马城便连夜赶回大贡城,督造骑兵甲。
  两日后,大批葡萄牙工匠从马六甲赶至,并带来了大批铁料,就地打造传说中的西式重骑兵甲。工匠营,马城随手拿起一块精铁试了试分量,心中叹气,这些葡萄牙人囤积的铁料产自印度,硬度惊人,传说中的印度富铁。马城乖乖做了一回学生,命军中工匠现场观摩,葡萄牙人打造西式全身骑兵甲的复杂技术。


第四百六十四章 骑兵甲
  大明是没有西式全身骑兵甲的,大明为什么没有发展全身骑兵甲呢。
  这是一个后世都争论不休的问题,马城自然是最有发言权的,马城也曾经认真思索过,答案很简单,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外战争烈度的不同。战斗烈度越低,战士个人战斗力的作用就越大,而且战损小,补给压力小,只有这种低烈度战斗中,全身板甲这些精美优秀的装备性价比才会突出。
  中原王朝战争烈度决定中国人的装备必须尽可能武装更多的人并且具备良好的修复和补给能力,降低一点防护能力和战斗力可以用数量弥补,所以全身板甲不会是合适的选择。我们的选择一定是最适合我们自己的实际战场的,因为是用无数生命在检验的。西方人用刀叉,中国人用筷子,筷子不如刀叉精美,但一定是适合中国的。
  然而在眼下这一场局部战争中,这种一次性投入的破阵利器,正合用,传说中打造全身骑兵板甲需要水力锤锻,马城看着忙碌的葡萄牙工匠,一笑了之,打造全身板甲需要水力锤炼么,也可以不需要的,因为工匠营中忙碌的葡萄牙工匠,就没有去捣鼓什么神秘的水力锤锻,就着手打造全身板甲了。
  葡萄牙工匠采用的仍是锻造法,也是大明工匠掌握的百锻法,区别在于印度产的富铁矿,冶炼得到的熟铁可以直接锻造,这是让大明工匠们目瞪口呆的事情,也是富铁矿和贫铁矿的区别。也让马城心中灼热,这便是大明的先天顽疾,困扰中原王朝数千年的顽疾,大明,对一块天然富铁矿产地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了。
  接下来让大明工匠啧啧赞叹的复杂技术,也让马城终于搞懂了,大明和西方钢铁技术的最大差距,在于锻造工艺。马城大概懂得熟铁的热处理,都是加热,冷却这样一个过程,然而就因为加热到的温度、冷却速度不同而有了千变万化的区别。
  同样是退火,大明工匠的惯用做法是通过退火为铸铁件脱碳。但是对于本身就含碳极低的熟铁件来说,这样可就不行了,首先要渗碳,提高含碳量,达到中碳钢的层次,对板甲来说是最好不过的了。
  因此葡萄牙工匠把这块甲片,埋在一种油膏样的渗碳剂中,闷在渗碳炉中加热很久,葡萄牙工匠精湛的淬火技术,让大明工匠们目瞪口呆,在淬火工艺上,大明落后西方不知道多少年。欧洲甲胄长期由私人作坊提供全欧,依靠市场和整个行业的存在保证了技术的创新和延续,而大明朝,动不动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