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骑-第2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位新任督师陈大人,妥妥的东林党余孽,曾是万历年间东林干将杨涟的亲密战友。
  陈督师是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初任洛阳知县。天启初年升任礼科给事中。杨涟弹劾魏忠贤时,奇瑜也曾上书猛烈抨击忠贤,后来不知怎的这个东林余孽,由户科左给事中出任陕西副使,又升为右参政。这也是大明官场的常态,党争之外,还有复杂的,盘根错节的师生关系,同乡关系,杀是杀不尽的。
  这个东林余孽崇祯元年升为按察使,不久先后担任陕西左、右布政使。三年,升为右佥都御史,接替张福臻巡抚延绥。当时大盗神一魁、不沾泥等已被诛除,可是他们的余党还很多,当地年景不好,饥荒严重,很多百姓跟随了贼兵。
  崇贞三年,陈奇瑜上书极力诉说了鄜州、延安到镇城千里之间饥荒、盗贼的严重情况,崇贞帝下诏免除了延安、庆阳地区的田租。奇瑜于是派遣副将卢文善讨伐、斩杀了截山虎,柳盗跖、金翅鹏等人。
  奇瑜于是上书说:“流贼作乱,根源在于年成不佳,饥荒逼人,形成于首恶的煽动、诱惑,以至于两府三路都成了强盗窝。现在我们没有损失一个士兵,也没有拉断一根弓弦,捉斩了一百七十多个贼头及其党羽一千多人。头目除掉,余党自然就会散去。过去那些斩木揭竿起来暴乱的,现在就要背着锄头犁耙种地去了。”
  崇贞皇帝果然被陈大人忽悠的瘸了,信了这位陈大人的鬼话,重用之。
  这位陈督师初掌兵权,策略自然和前任杨嗣昌不同,倒也并非一个蠢人。杨嗣昌的策略是以抚代剿,继任者陈督师的策略就变了,变成只诛首恶,从者不究,于是各路匪首就象割韭菜一般,割了一茬很快又长出一茬,下场应是不会太好,北方大乱,赤地千里,又岂是杀几个匪首就能平息的。
  至此,马城深知大明乱局已无药可救,大明,已经错过了剿灭叛乱的最佳时机。所谓乱世当用重典,倘若两年前杨嗣昌掌军时能狠下心,将三十六营流寇尽数坑杀,则大明还能多撑几年。所谓流寇,又能有几人是良善百姓呢,大明剿灭叛乱的良机,是被杨嗣昌此人一手断送了。
  如今陈督师野心勃勃,调兵遣将,在均州檄四巡抚会讨。
  马城手拿陈大人的战报,嘴角直抽,这算是狮子搏兔,猛虎下山么,陈督师真是好大的威风呀。这位陈督师亲率三万大军,七战七捷,斩首五千,这位陈大人好急的性子,上山打虎,下山撵鸡,率领大军咬着大股流寇猛打一气,真真是一只没头的苍蝇。然而所谓流寇,关键便在于一个流字,这种打法实在太愚蠢了。
  若是让马城来做这个督师,便不会如此毛毛躁躁,流寇是杀不尽的,主力大军追着猛打是很愚蠢的战术,只会逼迫流寇四散而逃,让战乱象瘟疫一般扩大,不流窜还能叫流寇么。对付流寇的最佳战法是铁桶合围,从四面八方如同赶鸭子一般赶到一起,最终能做到聚而歼之。
  对大明朝领兵打仗的文人们,马城早已无话可说了。
  马城沉吟过后,手书一封给驻兵陕西的傅宗龙,让其从陕西徐徐图之,不要去抢督师大人的战功嘛。傅宗龙麾下八千精锐战斗力极强,这支兵马可不能让陈督师拆散了,大可不必出这个风头。想来傅宗龙心中会意,也懂得出工不出力,左右他的军饷,军粮来源是山西常氏,周氏,大可不必受制于陈奇瑜。
  常氏,周氏的生意越做越大,已然成为晋商之首,养八千兵马也并不困难。
  想了一想,又手书两封给山西常氏,周氏,命其派人收购粮食,良种,就跟在傅宗龙大军屁股后面,每收复一地便赈济流民,分发良种。这年代的抗旱作物并非只有地瓜土豆,谷子,高粱,荞麦,豆杂,抗旱作物简直不要太多种类。
  思索过后,马城还是命人给傅宗龙送去一些番薯种子,在陕西一带先试种起来。
  番薯盛世名气太大,马城也有心尝试一下,番薯到底能不能救国。轻骑将几封密信送出,傅宗龙当心领神会,八千精锐从陕西徐徐图之,沿途赈济灾民分发良种,沿途多的是无主土地,大军所过之处乱局当有所缓和,这才是济世良方。至于陈奇瑜陈大督师统帅的五省大军,随他去吧。
  陈大督师喜欢指挥十万大军追在流寇屁股后面吃土,谁又能奈何他。
  对于这些愚蠢又自大的文人,马城早已经心中厌烦,这个压根不懂打仗的蠢货,看看地图便知道了,这个蠢材只会将流寇逼迫,转进至明军力量薄弱的豫西楚北,分部来往穿插于豫楚川陕之间,进行游击性质的流动作战,豫楚川陕四省之地不会有好日子过了,而十几万明军只能疲于奔命。
  局势糜烂已难以挽救,马城也无力兼顾,台湾镇军也正在四处灭火。


第五百零四章 固守
  日本,江户。
  一身戎装的杨天生端坐在城墙上,面沉似水,城外则是持续了七天的大规模混战。
  半个月前,倭人乱党如同变戏法一般,从山里,岛上,密林中潮水一般钻了出来,聚众围攻各处大城,这些叛乱的倭人就像耗子一般无孔不入,杨天生猝不及防居然被堵在江户城内,动弹不得,似乎外面到处都在打仗,各种箭矢,弹丸横飞,陷阱密布,明军精骑刚出城就被堵了回来。
  如今整个倭国似乎都在打仗,驻扎在静冈的明军主力也只能固守待援。
  杨天生心中火烧火燎的,心知若是不能尽快平息这场叛乱,他大好的前程也怕是要走到尽头了。最让杨天生忐忑的是大帅的态度,道路断绝,迟迟收不到台湾方面的军令,杨天生心知大帅心中不悦,怕是对他和颜思齐两人很不满了。倭国新辟之地,可是台湾方面军粮,银矿产地,万万乱不得。
  倘若不能在短时间内将这场叛乱镇压下去,耽误了军粮供应是要出大乱子的。
  久居上位,杨天生也不是几年前那个海盗头子了,虽心中发急却仍是面沉如水,看着城墙下忠于后水尾天皇的部队与叛军亡命搏杀。忠于天皇的部队虽人数不少却落于下风,被叛军打的节节败退。杨天生大怒,再退就退进城门了,这倭人的王室卫队也太不顶用了,不堪一击。
  想来这也是正理,投靠王室的人多半是不得志的诸侯,往日在德川家的倾轧下艰难度日,装备,战兵都是临时拼凑,怎顶的住叛军甲兵一波又一波的亡命冲锋。杨天生也算代人受过,终体会到倭人拼命时的凶悍。身着坚甲,手持狭长倭刀的武士不顾生死,死了一波又上来一波,亡命冲击着江户城。
  残破的南段城墙曾被明军火炮击毁,如今还没有完全修复。
  潮水般涌来的叛军便一波又一波,用人命去填,用牙齿咬,在几段残破的城墙与守军一寸一寸的争夺。若不是守军得到了德川家囤积在江户的大批军械弓矢装备,早几天前江户就被攻破了。惨烈的厮杀让杨天生眼角直跳,这倭人拼起命来还真够狠的,完全是不顾伤亡的拼命打法。
  左侧一个心腹冒着汗道:“大人,避一避吧。”
  杨天生自然不会硬顶着,含糊着道:“去将国主陛下请来。”
  左右亲兵会意手按战刀,杀气腾腾去请后水尾天皇,如今不叫天皇改叫后水尾国主,过不多时,大队护卫簇拥着脸色发白的后水尾,战战兢兢的涌到前线。后水尾陛下自幼养尊处优,可也不是什么雄主,早吓的面无人色,一张惨白的脸哭丧着,倒是身边卫队人数众多,并且人人衣甲鲜明。
  杨天生不由分说,命后水尾的精锐卫队顶上去。
  一片哗然,王宫卫队人人面有惧色,杨天生眼睛眯了起来,一个眼色,左右严阵以待的明军士卒一排排将火绳枪端了起来,吓的后水尾手脚都颤抖了,慌忙下令将精锐卫队顶上去,投入缺口处惨烈的肉搏战。在大批明军火铳威胁下,三千王宫精锐卫队抽出倭刀,嚎叫着冲了上去,几段缺口处撕杀陷入白热化。
  杨天生再努了努嘴,一队亲兵将脸色苍白的后水尾国主架上城墙。后水尾一露面守军果然士气大振,盛装打扮的后水尾在明军护卫下,鼓起勇气擂鼓助战,守军士气大振嚎叫着扑上去,居然生生将叛军赶了出去。杨天生最后看一眼激战最惨烈处,身披黑色挂甲手持长矛的守军,和赤膊上阵挥舞着倭刀的叛军杀成一团,悄然离开。
  除两营明军列着队,躲在街垒后面督战,大部撤至战线后方。
  杨天生的打算是脱离战场,重新整队,免的部队被叛军冲散陷入各自为战的尴尬境地,前面就让后水尾陛下先顶着吧。
  半个时辰后,城中,战线后方。
  数道坚固的街垒后面,挤满了密密麻麻的明军士兵,一排排明军抱着火绳枪坐在泥地上,鸦雀无声。一个个身穿红色军服的队官,哨官手按战刀,面无表情监视着前方可容八马并行的开阔街道。
  三道街垒,明军整整投入了四个营,两千士兵挤的水泄不通。
  街垒后方的杨天生突然发现,他这个主官居然无事可做,对于巷战,野战,守城战,台湾镇军是有一套标准战法的。比如巷战,作战条例要求是密集火力,两个营填进去真正做到了三步一人,可容八马并行的街道上,前排整整挤了一百杆火铳,并且士兵分工明确,前排专职负责开铳,后排专职负责装填。
  这是台湾镇军标准的巷战条例,每个兵学出身的将官都烂熟于胸。
  尤其基层士官更是将这些条例奉若神明,因为这些条例都是军中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比如巷战,在双方都缺乏攻坚重武器的同等条件下,哪一方火力更密集,哪一方便能占据压倒性优势。
  在拥挤的街道上搞排队枪毙,那真真是脑袋进了水。如此狭窄的战场环境下,前排火力是最为重要的,因此明军的战法通常是前排放枪,后排装填,很接近同时代西方的战法,三道街垒后面是四营预备队,再后面是杨天生的护卫马队,骑兵数量不多只有千余骑,这还要加上杨天生的亲兵营。
  城中明军人数并不算多,只有区区四千步骑,却是一股极精锐的力量。
  城外叛军少说也有几万人,因此杨天生谨慎的采取了守势,正是这种谨慎也救了杨天生的前途。一时无事可做的杨大人,突然警醒,随着台湾镇军的正规化,精锐化,身为主官的职能便因此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杨天生是猛然惊醒了,麾下士卒勇猛敢战,基层军官又如此训练有素,那么身为主官又该做些什么。时代似乎不同了,主官的功能似乎不再是冲锋陷阵,而是朝着更微妙的方向发展,比如组织协调。
  在台湾镇军中,操练士卒有士官长负责,率队冲锋有大量中下级军官,与传统的明军是截然不同的,那么无事可做的主官又该做些什么,杨天生突然有些惶恐,随即深思,这倒是该细细思量一番了。
  此时,喊杀声渐近,视野之内出现大批溃兵。
  后水尾的卫队只顶了半个时辰就溃败了,大批溃兵沿街逃亡,大批身穿明晃晃黑色铁甲,衣甲鲜明的溃兵沿街逃跑,反倒让杨天生心中发笑,扶不上墙的烂泥呀,可惜了从德川家武库中搬出来的精良军械了,心中凛然,以倭人制倭人的法子是行不通的。
  上有国主,下有四面来投的倭人诸侯,却都是些乌合之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