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骑-第2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通过科举,选拔人才,任用官吏,文科考试须经三榜,考试科目主要有儒家经典以及有关现行政策和各种形式的汉诗。武科也进行三次考试,考试科目除兵学外,也考部分儒家典籍。总之以程朱理学作为统治思想,无往而不利。
夜已深,马城面沉似水,却又深沉的思索起来。
香港,作为一个中转中心,军事堡垒是不合格的,因为香港太小了,香港大部分地区被海水和海岛包围,可使用的陆地面积极少。考虑到新建成的香港城竣工之后,将面临的巨大交通,土地压力,这又是一个极大的麻烦。
然而香港的地理位置又绝佳,使得它的功能很难被取代。
对此马城也想出一大奇招,填海造田,考虑到香港日渐繁华之后,人口,贸易必然聚集到一些集中的区域,各种巨大压力情况,使得填海造地行为最终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填海造田荷兰人便有现成的法子,荷兰人便是填海造田的大师。马城的设想中,香港填海造田的面积,起码不小于两个香港本岛,使原料码头与产品码头成为工厂的一部分,减少了中转运输费用,并据此调整工业布局。
在房中枯坐一夜,翌日,九龙。
让马城做梦也想不到的是,一场突然来临的灾难,给正在急剧扩张的台湾府,兜头浇上一盆冷水,让台湾两府,三司野心勃勃的扩张计划搁浅,不得不全力应付一场突然来临的瘟疫,马六甲大瘟疫。
清晨,日初东方。
马城神色冷峻,隔着两里远的距离,看着赶来报信的李开原,在马六甲城任守备的李开原来的很匆忙,一面魂飞魄散连鞋子都跑掉了。说起来李开原算是临阵脱逃,数日前,马六甲城出现了瘟疫病人,只三天时间瘟疫便在马六甲城蔓延起来。慌了神的李开原,慌忙带着亲兵,小妾逃出马六甲,仍下一座惶恐不安的马六甲城,弃之不顾。
好在李开原逃跑之前还下了最后一道命令,战舰倾巢而出封锁马六甲,不许任何人通过,局势尚在可控范围内。马城皱眉,命人将魂飞魄散的李开原送去休息,隔离起来,总也得安抚一番。
安置了李开原便轻轻一叹,天灾人祸,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也不能全怪李开原胆小窝囊,这时代人对瘟疫的畏惧是本能的,人对瘟疫的畏惧甚至超过了死亡。此事怠慢不得紧急下令封锁马六甲,许进不许出,并急派医官,守备队前往控制局势,严防死守,万万不能让这场瘟疫波及到台湾本土。
第五百一十八章 服软
傍晚,袁可立也从广东赶回。
袁公大包大揽坐镇香港岛,发号施令,让马城这穿越众大开了一回眼界,自愧不如也,这四朝元老可是亲民官出身,在登莱巡抚任上曾平过民乱,治国瘟疫,理政,治理地方的经验十分丰富,一系列举措让马城这穿越众也自愧不如。
马城心中暗赞,能名留青史都是些什么人,一代人的精英。
一人包打天下,连理政治民得亲自上阵,那是万万做不到的,术业有专攻,便将防瘟大计全盘交给了袁公。袁可立发号施令,对抗瘟疫的法子是十分简单粗暴的,在地图上划了一条线,过线者死,仅此而已。马城汗颜,心知这场瘟疫闹不起来,印象里曾几乎毁灭了整个欧洲的黑死病,此时应已到了尾声。
黑死病,是这个时代无法绕过去的一个坎。
有袁可立坐镇主持,台湾本岛受到波及的可能性不大,然而对外扩张的步伐却不得不停下来。一场瘟疫,让台湾镇军杀气腾腾的战刀不得不入鞘,沉淀,进入新一轮发展建设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后世名将。
这场瘟疫实际上帮了大明,马城常感慨福祸相依,两千年历史长河中,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实情查明,瘟疫是一伙意大利人带到马六甲的,一伙意大利水手半月之前抵达马六甲,而同时期的米兰城,正在爆发一场大瘟疫。意大利本土包括伦巴和威尼斯,此次瘟疫造成大约二十八万人死亡。
而此次米兰大瘟疫,是黑死病开始后的所有流行性瘟疫中的,最后一次大瘟疫。
袁可立的做法简单粗暴,派战船日夜在马六甲巡逻,但凡越线船只便发炮击沉,并派死囚前往马六甲城打探消息。消息令人触目惊心,只数日夜间,城中已然出现大量死亡,死亡人数超过了两千人。
马六甲城,连驻军在内一共不过五万人,这个比例很可怖了,对驻军自然不会如此粗暴,马六甲驻军三千余众,分批隔离,监视,死于瘟疫中的士卒,按照阵亡的一半标准抚恤。因此军中倒未出现哗变,甚至还有一些勇士主动持械巡城,负责维持城中秩序。
半月之后,繁华的马六甲海峡变的清冷了。
香港,九龙。
瘟疫,并没有影响台湾开发,辽商,晋商,徽商,浙商,朝鲜,日本,缅甸商人远道而来的车队云集香港九龙,应邀出席这场商业盛会,明末首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行商大会,召集着便是台湾三司,两府,马城南居益两位封疆大吏。台湾两府的号召力惊人,让临近的广东三司,巡抚衙门十分尴尬。
马城最得意的,还是开启民智的努力,民智一开将彻底改变这个时代。
这场马六甲瘟疫是米兰大瘟疫的流毒,处置得当,当不会造成大范围的蔓延,却让台湾府的一切军事活动彻底平息下来。与此同时,被战船封锁堵在壕镜的荷兰人,也服软了。荷兰人是领教过黑死病恐怖的,一听说马六甲爆发了瘟疫,便吓的腿软脚软,没过几天便服软了。
谈判桌上软磨硬泡了三天,最终给出了白银三百万两的战争赔款,白银二百万两的赎身费,连被俘虏的半支舰队也不敢要了,集体上船跑去美洲躲避瘟疫,总计五百万两白银的巨大战争红利,让台湾上下欣喜若狂。
这五百万两巨额战争赔款,对台湾府发展的作用有多大,无法估算。
连袁可立也为意外,没料到荷兰人会如此痛快的买了帐。
马城只有苦笑,给他解释起来黑死病的可怕,以及欧洲人对黑死病的极度恐惧心理,欧洲人对黑死病是恐惧到极点的,没见到马六甲都冷清了么,壕镜的商人连生意多不做了,慌忙关闭码头严防死守,将欧洲来的船只,水手都拒之门外,岸上大炮二十四小时处于警戒状态。
黑死病对欧洲的影响有多大,也是无法估算的。黑死病彻底动摇了宗教桎梏,人文主义的思想开始复苏,文艺复兴的萌芽开始孕育。艺术家的作品中不再是宗教形象一统天下,悲观和抑郁的情绪,赎罪和死亡的主题成为这个时期的重要题材。
袁可立也大吃一惊,对待瘟疫的态度自然更谨慎了。
崇贞六年四月,天气渐热,广东,福建陆续出现整村整村的死亡。袁可立大惊失色,急派使者联络广东三司,并急报京师请防范瘟疫。马城反倒心平气和,再严防死守也难免出现纰漏,黑死病便是鼠疫,在明末曾经流行过,这是后世多数喜欢读书的人,尽人皆知的史实,不值得大惊小怪。
黑死病就是“鼠疫”,是由老鼠带来的病疫,在民间的叫法有很多,“大头风”、“大头瘟”、“疙瘩瘟”、“羊毛瘟”等等,症状是高烧、剧痛、口渴、淋巴肿大,基本上患上的人几小时就能死去,慢一点的三天也就完了,就算体质比较好的人也绝挺不过一周,并且传染性极强。
香港,九龙。
总兵大人家的书房,袁可立埋头书堆查阅着史实,资料,很快查到了万历八年的山西通志,关于鼠疫的详尽记载。
袁可立是有些焦头烂额,马城硬迫着坐下来品茶,有从南京远道而来的王月做陪。说鼠疫灭亡了大明,言过其实了,鼠疫在大明并没有大规模传播,得益于明人良好的卫生习惯。鼠疫在欧洲的泛滥,原因其实很简单,多半是欧洲人脏乱的生活习惯导致。不但有生活习惯的原因,还有医疗环境极差。
中世纪欧洲很脏的,认为洗澡是不洁的,罗马人就是因为喜欢洗澡得罪的上帝,医疗技术非常落后,当时流行的是体液理论,生病了就一个疗法,割一刀放血,把带了疾病的血放干就治好了。整个欧洲更是臭得要死,教皇就在罗马被路边的粪便熏昏过。这种地方就是传染病的天堂。
而大明则决然不同,尤其富庶的江南人,卫生习惯,医疗环境都是极好的。看看面前娇滴滴的江南佳人便一目了然,远道而来的王月穿一件水色罩衫,一尘不染,肌肤娇嫩处吹弹可破,一天不泡澡便睡不好觉,被褥底下放个豌豆都要辗转难眠,哪有鼠疫传播的空间。
第五百一十九章 银币
并且大明的医道也极为昌盛,总比那些开刀放血的西洋医生靠谱的多。
王月大嗔,被爱郎取笑到面红耳赤。
袁可立也心神大定,叹一声治国艰难,开拓进取更是不易,鼠疫,在江南传播的范围极小,然而环境差的北方,村镇,却不免要遭受一场浩劫,这是不可避免的。这场鼠疫爆发加速了大明的灭亡,也是事实,可想而知鼠疫传播到北方之后,北方各省更无一日安宁。
王月大为伤感,轻启贝齿吟起一首小曲儿。
寒沙日午雾犹含,萧瑟风光三月三。
扑地柳花新燕子,不由人不忆江南。
马城击节赞了一声,袁可立也老怀大慰,不免夸赞了这江南美人儿一番,一老一少两人论起诗词歌赋倒也投缘。谈了会风月,便该进入正题,得了荷兰人的五百万两战争赔款,极大缓解了台湾府发展中遇到的银荒困局。大笔现银入库,流通起来,仍无法完全满足台湾府的需求。
可见白银这玩意儿,对大明商业发展有多重要,和后世的石油差不多,白银就是现如今大明商业流通的血液,台湾府发展的特效药。银荒困局不彻底解决,发展便是一句空话。大明朝的商品经济实在太过发达,经济越发达,需要的白银就越多,可是白银就那么多,所以到最后,白银就不够用了。
对于发行纸币,袁可立是极为抗拒的,马城只有苦笑的份,心知大明君臣都被太祖他老人家坑怕了,对于纸币有一种本能的抗拒。马城只得慢慢开导,说服袁公,在经济学中,有这样一句谚语,棍棒打不垮经济理论。
这句话的通俗意思是,无论你多牛,都要照规矩来。
太祖就是个牛人,也要按规矩来,虽然他发行了纸币,一千,一万都印过,可惜的是,几百年来,大家还是认白银,就不认纸币,再牛都没用。当朝崇贞陛下是想赈灾的,哪能不想赈灾呢,之所以赈灾不成,是因为没有钱,之所以没有钱,是因为没有白银。
马城费尽口舌也无法说服袁可立,甚至连王月也无法说服,只得苦笑一声放弃发行纸币的念头,退而求其次,发行金币,银币吧,这回袁可立倒是勉强接受了。心中苦涩,也不知那些穿越众是如何做到,大手一挥便能发行纸币,甚至还有发军票的,太荒谬了。
大明人连官府发行的纸币都不认,还能认你的军票么,实在是没有半点可行性,你若强行发行纸币,大明百姓多半会当成擦屁股纸,偷偷用铜钱,银子,甚至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交易。
大明百姓只认铜钱儿,富贵之家只认金银,倒是发行金银币,百姓,富商没准能接受,金币银币与纸币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