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骑-第3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战死的旗兵脑袋都被割去了,衣甲也被扒光了,如野狗一般被随处丢弃。
  此时旗兵主将尼勘脸上看不到任何怒意,他虽然只有二十岁,但见惯了战场生死。
  真正让尼堪动怒的,是他的白甲兵在昨夜的追击战中损失惨重,有三十多个白甲兵阵亡,他总共才两百多的白甲兵,加上在乌鹘关死了的,他已经丢掉了六七十老巴牙喇,这对他的实力造成了严重损失。
  身后,山中两千多义州军正在后面追赶,尼堪如果不想落入包夹之中,便只能尽快破阵或者绕过军阵。现在看了明军的部署,显然都不容易,哨骑报告的是,东面还有一支明军步营正在快速赶来。如果不抓紧时间,就会失去最后突围的机会。
  看着渡口处严阵以待的明军,显然是一群临时拼凑的杂兵,多数都是没有甲的,使用的武器以火器为主,也有一些长弓,大部分是短铳,手铳这些射程近,杀伤力不强的轻火器,然而尼堪却迟迟下不了决心。他的八旗精兵血战过后,那股血勇之气减退了,也早成了一群疲兵,伤兵。
  开原是什么时候开放兵禁的,明人是从什么开始,从绵羊变成饿狼的,尼堪脑中一阵恍惚,有些迷糊,又突然心中发毛,明国人有千千万万人口,倘若明国官府不禁兵器火铳,这天下还有大金什么事儿。
  穷途末路,尼堪环顾周围数百残兵,一阵无力。
  一个正黄旗佐领,凑过来问道:“主子,咱是打还是绕过去?”
  尼堪转头看看左边的丘陵,那边的山丘山蒿草人高枯树林立,绝非通行的好地方,几个可以通行的山口并不宽阔,无人把守的山口阴森森的,尼堪敢拍胸脯保证,明军在几处要道设置了埋伏,虽然明军还没动,那是因为明军的骑兵没到,明军大队骑兵一到,他这数百残兵就是砧板上的肉了。
  没有战马跑不快,箭壶早已射空,就连甲胄都是残破不全的。
  尼堪动了动干裂的嘴唇,拄着刀的手抖了一阵,用尽全身的力气才憋出了几个字。
  “弃械吧。”
  那佐领吓的打了个哆嗦,难以置信的看着他,似不敢相信这话是从尼堪嘴里说出来的,左近几个旗兵也吓的站了起来,死一般寂静。
  “弃械吧!”
  第二次说这话说的时候,尼堪便不觉得有多难了,前有围堵,后有追兵,数百残兵又能如何做,拼了命的再冲一阵,也不过是给那些明人增添些战功,多被割去几个首级,多被扒掉几身甲胄,又能如何。尼堪心中一阵疲惫,他不怕死,但是如此这般死的毫无意义,是他无法接受的。
  解下腰刀随手仍到地上,尼堪慢慢的盘座,将眼睛一闭便如同一尊泥塑一般,不言不动了。


第六百三十二章 疯狗
  主帅弃械请降,坐在地上装起鸵鸟来了,数百八旗甲兵相视无语,这是一队从肉体到精神都被摧毁的残兵。几个佐领的意见出现了分歧,有人赞同弃械投降,有人嚎叫着要杀人,数百旗兵竟然出现了内讧。
  两里外,渡口处的开原商团兵,目瞪口呆看着远处八旗兵内讧,挥舞着刀枪砍作一团,面面相觑。过不多时,紧急集结起来的商团兵们,呆看着不远处一伙人数较多的八旗兵,砍翻了一伙人数较少,竟然将兵器一丢盘坐在地上,闭目等死了。
  几个商队护卫头领凑在一起,嘀咕起来,这算咋回事八旗兵中邪了么。
  嘀咕了一阵,罗巨竹才恍然道:“弃械请降?”
  他在草甸集一战立了些功,被掌柜的提拔赏识做了护卫头领,此时穿一身皮甲倒也威风凛凛。一阵哗然,几位的大头领都撇嘴了,正牌子八旗兵会投降,除非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这么些年也没听说过有主动投降的八旗真虏。
  罗巨竹却强忍着心中狂喜,壮着胆子爬上拒马木桩,吼了一嗓子:“降了么,降了便将兵器掷到江里!”
  不多时,坐地等死的旗兵纷纷将兵器扔进滚滚东去的富尔江。
  崇贞七年四月末,富尔江畔,努尔哈赤之孙尼堪以下,各旗精锐两百四十二人请降,震动开原。
  猫儿山,帅营。
  尼堪降了,卢象升,倪元璐两人打了鸡血般亢奋起来,急着上表报功,这件事情意义实在太重大了,尼堪,可是努尔哈赤的孙子,皇太极的亲侄子,广略贝勒褚英的儿子,可是后金一位固山贝子,这可不是一个小人物。此人一降,代表着辽东战局出现重大转折,自然是要大书特书往死里宣传。
  在如何处置尼堪的问题上,马城是撒手不管的,全权交给了卢象升。这样一个正面典型自然是要充分利用起来,杀是不能杀的,要杀也得是利用完了偷偷杀,一杯毒酒便可。只是此人在关押他的房间中,不吃不喝,不言不语,要利用起来还得费些时日。
  清晨,灶突山下。
  洪水退却重又露出光秃秃的河床,马城一脚踩在烂泥里,慢慢将靴子拔了出来,面色古怪,这天时地利对敌我双方都是公平的。大水冲垮了两万八旗,可也让猫儿山的开原主力大军寸步难行,前后左右都是在烂泥中蹒跚而行的开原将士。开原将士心情自然不同,跌倒了便被同袍取笑一番。
  大军抛弃了重火器,轻装走过泥泞的河套,大举进山。
  一营一营的士卒列成横队,以长枪刀盾手作为前锋开路,搜山,围剿一万多散落在山中的八旗兵。
  一个时辰后,一面背风的山坡上。
  马城在亲兵护卫下爬上山顶,便忍不住用手绢掩住口鼻,这味道实在太难闻了,身经百战自然对这种气味不陌生,死人味。放眼望去,下面山坡上躺满了旗兵尸体,人数怕不得有一两千,多数都瘦的皮包骨头。士卒正在挖坑,洒石灰,埋尸防止滋生瘟疫,这一两千虏兵全是病死,饿死的,被抛弃的重病员。
  同一时间,灶突山深处。
  山中爆发大规模激战,毛文龙险些丢了清河堡,炸了毛,将他的义州镇主力投入战场,大举搜山,不眠不休追了两日夜,终于在灶突山东侧山麓上,一口咬住了济尔哈朗大军的尾巴,便疯狂的发起攻击。毛文龙表情狰狞亲自督战,将他的义州嫡系一营一营的往前面送,死咬着济尔哈朗的大军不松口。
  济尔哈朗被咬急了,调集兵力返身接战,两军便疯狂的在山林间嘶咬起来。
  一处光秃秃的山脊上,突然遭遇的义州兵前锋,与返身接战的八旗兵短兵相接,陷入惨烈的肉搏战。突然遭遇,义州兵面前尽是面目狰狞的八旗兵,黑压压的扑过来,前排几名手执飞斧和铁骨朵的甲兵扬起手来,手中利器就要飞出,稍后面的一些巴牙喇抓住最后的时机射出破甲箭,不及防备的义州兵纷纷被破甲箭射倒。
  后面从密林中蜂拥而出的明军,纷纷端着鸟铳搂火,一阵密集的铳声,冲在前面的八旗甲兵纷纷栽倒,对面又飞来了一波短柄斧和铁骨朵,两方阵列都传出惨叫声,近战前的最后一轮打击完成,密集的人群让所有人都无法躲避,此时的战技身手都没有多少作用,士卒唯一可以依赖的,便只剩下运气。
  铁骨朵擦着头盔掠过,弹丸在山脊上横飞,随着双方大队兵马加入战场,山脊上变的拥挤起来,到处都充斥着疯狂的呐喊和伤兵的惨叫,眼前全是挥舞刺杀的兵器,激战半晌义州兵先吃不住劲溃败了,潮水般的溃兵连滚带爬逃回密林。
  大胜的八旗兵追杀一阵,后阵却响起收兵的号角声,大批杀气腾腾的旗兵无奈,只得纷纷从山林里退出来,心不甘情不愿的撤了。毛文龙打仗是小聪明极多的,他就吃准了八旗兵不敢恋战,一个营打残了就上去两个营,两个营溃散了就上敢死队,就是死咬着济尔哈朗的后队不松口。
  济尔哈朗恨死了毛文龙,这个毛文龙就是条疯狗,咬住他的尾巴就不松口。
  毛文龙还真是以疯狗自居,老子是疯狗济尔哈朗就是头蠢猪,老子这条疯狗就是要咬死你!济尔哈朗被咬的苦不堪言,逃亡路上每每返身接战,一万多残部每天都在缩水,却偏偏又无法摆脱义州兵的纠缠,恨不得将毛文龙撕成碎片。
  崇贞七年,五月初。
  “罪将毛文龙,叩见大帅!”
  马城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看着披头散发的毛文龙双膝跪地,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响头,身后黑压压跪了一排义州将领,再后面是五花大绑的的朝将,金南一是跪在最前面的,脖子上还架着把刀。
  一时间又好气又好笑。
  便忍不住失笑骂道:“扶你家毛帅起来,成什么样子。”
  毛文龙看他笑了才松了口气,赶紧爬起来拍拍身上的灰。
  马城起身走过去将朝军统帅金南一扶起来,好言安抚一番,金南一受宠若惊手脚都在颤抖。


第六百三十三章 紧急
  马城捉着金南一手臂,温言安抚道:“金帅不必如此,这些年,金帅也是劳苦功高的,有功无过。”
  金南一感激涕零扑通跪下来,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表忠心。
  马城好言安抚一番,这些年朝军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全面一番,转入守备部队后要勤勉任事。一干朝将倒齐齐松了口气,转入守备队虽待遇差了些,可不用在刀口上舔血,不用和凶残的建州大兵玩命了。两下合兵一处向东边猛追,将济尔哈朗以下万余八旗,撵兔子一般往东边赶。
  山中不时爆发激战,马城心中舒坦起来,如今建州大兵也被逼的断尾求存了么。
  想起当年在辽东腹地,被人撵的慌不择路,这还真是报应来了,会师的明军总兵力高达四万之众,济尔哈朗不敢返身再战,只得不停留下小股人马埋伏,阻击,象只壁虎般不停抛下一截断尾。
  林间,山路。
  马城率中军马队在林间缓缓而行,沿途到处都是倒毙的人马尸体,穿铆钉棉甲,有明黄色也有蓝色的。毛文龙一个骨碌翻身下马,单膝跪地在一具穿明黄甲的尸体上翻找,竟是将自己当成了马前卒,极是恭谨。马城也不拦着他,要和这镇守一方的大将求个善始善忠,便得做一做给别人看。
  一通翻找,只找出些吃剩的烤肉,尚有几只剥了皮,洗净的小兽。
  马城环视左右深山密林,心中赞叹,这辽东之地何其富饶,真真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几万兵马进了山都饿不着肚子,这是何等富饶肥沃的土地。大明立国二百四十年,为何不取富饶的东北,这便要说到那些短视的士大夫,一句蛮夷之地,取之无用,便概括了明朝读书人对东北的态度。
  在对待东北之地的策略上,马城是打算大规模移民的。东北之地能容纳多少移民,几千万人撒上去,也只能说是地广人稀,移民之外也效仿蒙古草原,实行畜奴,农奴制度,东北之地实在太大了,发卖土地建起一些私人农庄,当可成为辽东粮仓,肉食补给的重要来源,为辽东就近提供充足的补给。
  进取东北,辽东才算是真正摆脱了对关内的依赖,能做到自给自足了。
  灶突山东麓,山脊上。
  一队衣甲鲜明的明军艰难的跋涉,在狭窄险峻的山路上攀爬,爬过一段奇石险峻的石林,明军停下来休整喝水,锤打着酸痛的小腿,大口灌着冰凉的山泉。乔一琦取出水袋大口灌了下去,看着天上大太阳吞口水,自丘陵地带出来山路突然变的险峻难走,环顾左右心中大骂这鬼地方,连个落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