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骑-第3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落在建虏手中的明军也好不到哪里去,多数明军都是宁愿自尽,也不愿落在残暴的鞑子手中。更惨的便是被建虏掳掠,裹挟北逃的汉人,长途行军冻饿而死的极多,不堪忍受的汉人出现了大批逃奴,被建虏追杀而死的更多。
皇太极对待汉人逃奴的态度十分粗暴,便是宁愿都杀了也不放过一个。于是半月间,一路追追逃逃的草原大战,渐渐失控,朝着原始野蛮残暴的方向发展,漠北草原上尸横遍野,三十万建虏逃亡路上堆满了尸骨。
天色大亮,旭日东升,冰霜解冻。
建虏前锋骑兵先动了起来,中军,后队缓缓开拔,大举北进。
很快,明军轻骑便从四面八方围了上来,冲近了放铳,发箭,在漫长的行军队列中,不停咬出一道道伤口。皇太极的大军便如同一只顾头不顾腚的蛮牛,不顾全身上下不停流血的伤口,支起强壮的牛角,固执的朝兴安岭方向撞去。
勒拿河,渡口,明军大营。
李争鸣嘴唇上起了水泡,火烧火燎的,每天忙的脚不沾地。
勒拿河是一条极宽阔,水流湍急的大河,数十万人想快速通过便只能走水浅处的渡口。李争鸣的外蒙驻军倾巢出动,集结了一万五千步骑死守几处渡口,重任在肩,心中自是没什么底气,一万五千步骑能拦住二三十万的去路么,很悬。
渡口处,李争鸣看着南北流向的这条大河,心中不免疑惑。这条大河看着像是条内河,南北流向,水师战舰开不到这里来,然而这条大河一直向北流,水流湍急,难不成极北之地还有大海么。这回是他蒙对了,勒拿河就是流入北冰洋的,南北流向,强大的明军水师可开不进北冰洋。
并且,李争鸣很明白皇太极的打算。
十一月初,这外蒙之地的气温骤降,勒拿河上夜间已经结了薄冰,天晓得一夜过后,这条大河会不会彻底结冰。皇太极出逃是精心策划的,一旦勒拿河结冰他的二三十万人马,便可以轻松通过,过了勒拿河便可以顺利逃进兴安岭,到时便放虎归山,后患无穷了。李争鸣如坐针毡,找了陈演来商量对策。
死守渡口,本来是一条万无一失的妙计。
然而谁也没料到勒拿河结冰期会来的这样早,想来参谋司,兵学研究司也对这条大河的水文地理一无所知。倘若勒拿河真的结上一层厚厚的坚冰,李争鸣摸摸脑袋,那老子们死守渡口不就是群傻子么
陈演也被难住了,信鸽三日前便放了出去,如今开原还没有回应。
“进山吧!”
李争鸣闷声道,登时将陈演吓了一跳。
陈演下意识看着东北方群山的轮廓,谨慎道:“进了山,那便是九死一生。”
李争鸣自然心知肚明,他手中这一万五千步骑进了兴安岭,连朵浪花都翻不起来,这极北之地冬天太可怕了。
犹豫良久,李争鸣终决然道:“这情形,容不得咱们迟疑。”
陈演心中凛然点了点头,眼下的情形是一场雪,一夜之间,勒拿河天险就会变成坦途,这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两人商量过后想出个折中的法子,半数人马守渡口,挑选五千精兵进山埋伏,在兴安岭起伏绵延的深山老林里,层层设防,尽力阻滞大股建虏的行军速度,眼下也只能如此了。
定了计,李争鸣便当仁不让道:“别和我争,咬文嚼字我不行,领兵打仗你不行,我领兵进山。”
陈演无奈,只得道:“多带些粮食,弹,药,大雪封山后当是寸步难行。”
李争鸣拍了拍腰间的刀,傲然道:“省得,瞧好吧。”
于是外蒙明军便果断分兵,以一部死守渡口,一部五千余众的精锐进了地形复杂的兴安岭,后人评说后金覆灭之战,外蒙明军当记首功。五千精兵出山时,只余不到两千残兵,许多人都患上了严重的冻伤。然而正值这五千精兵,将数十万北逃建虏死死缠住,如同一块狗皮膏药,甩不掉,撕不开。
兴安岭面积有多大,内,外兴安岭整整百万平方公里之大!
二三十万人逃进去,那便如同鱼入大海,虎入山林,再想把这几十万人找出来,那真真就是大海捞针。兴安岭也不是无人区,那是女真人,建州人的老家,深山老林里还生活着许多生女真。这便是皇太极的如意算盘,一旦钻进兴安岭的深山老林,便可抵挡百万雄兵,皇太极是磨拳擦掌,要将辽东明军主力引入兴安岭,然后歼灭在冬季环境极恶劣的林海雪原之中。
故此,李争鸣统帅的五千外蒙明军,在此战中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皇太极的主力大军,十万旗人的行踪,始终暴露在明军最高统帅部的视野中,始终无法甩掉李争鸣的纠缠,便无法消失在明军统帅部,参谋司视野中。提前进山埋伏的明军一路死缠烂打,沿途还留下了大量记号,为进山围剿的明军主力指明了方向,后金,旗人最后的精华由此覆灭。
正午,勒拿河东岸。
五千明军锐卒携带一万两千匹马,大量补给,弹药整装待发。
陈演嘴唇动了几下,终艰难道:“保重!”
李争鸣哈哈一笑轻夹马腹,五千武装到牙齿的明军纵马狂奔,一头钻进了阴森,恐怖,无边无际的兴安岭原始森林。
两日后,勒拿河西岸的地平线上,浩浩荡荡的八旗大军出现。
此时,天空飘起漫天的雪花,这塞外极北之地的雪花,可不似中原那般鹅毛大雪,诗情画意,而是夹杂在刺骨寒风中一起来的。雪花也不是成片的,而是一团团冰茬子,割到脸上生疼生疼的。
渡口处,明军大营瞬间沸腾起来。
明军为死守渡口也是做了充分准备,堑壕挖了三道,胸墙建了五道,大小火炮带了近百门,严防死守,只等着建虏大军一头撞上来。陈演用千里镜看着黑压压,见首不见尾的建虏大军,再看看天上飘着的雪花,心知怕是这道天险,很快便要靠不住了。
第六百八十八章 苦寒
二十余万人连成一片,滚滚而来,哗,哗的脚步声响起,身临其境,建虏前锋骑兵全部牵马而行,躲避风雪。让陈演记起唐时那些边塞诗,全都是描写塞外苦寒,苦寒两个字,便道尽了中原王朝想要征服塞北,所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异族,而是环境。
塞北苦寒,可抵百万雄兵,古来如此。
行进中的建虏大队很快铺满大地,让陈演今生难以忘记那壮观的一幕。
轰窿窿!
闷雷一般的炮声中,几颗炮弹低空呼啸着掠过,重重的砸进大群骑兵队中,躲闪不及的数骑被砸的高高飞了起来,余下的纷纷上马躲避炮击。虏骑纷纷往上游,下游展开,脱离明军大炮射程便肆无忌惮的靠近河边,饮马,喝水。
死守渡口的一万明军,竟似被二十余万虏军层层包围,这自然是一种假象。
却仍是让陈演面临极大的压力,拼着全军覆没也要将建虏阻于渡口,之后便要看老天爷的眼色了。
数个时辰后,入夜。
建虏没有派兵来强攻渡口,竟让陈演心中松了口气,又心叫惭愧,方知舍生取义终是需要极大勇气的,更加钦佩义无返顾先一步进山的李争鸣。
对峙两日后,清晨。
一夜寒风刺骨,天降大雪,勒拿河真的结冰了。
陈演用力踩着结实的冰面,无可奈何,这条塞外大河结冰期近半年,坚冰至明年四五月间才会融化,渡口已被冰封,渡船也被冰封在河道里,动弹不得,对岸,天将将亮建虏大营便缓缓动了,大批牲口拖拽着马车,大批骑兵牵着战马,远远绕开了明军防卫的渡口,从下游轻松过河了。
数里外少量骑兵,坐在马背上安静的防备着明军偷袭。
过不多时,渡口明军营门大开,数千骑兵倾巢而出,与外围游荡的八旗兵追逐,互射,互砍,战事又起。
建虏大营,皇太极身披貂皮大氅站在御辇上,面色红润。
他精心策划的北返大计,如今大获成功,勒拿河如愿冰封,无法跨越的天险成了坦途,如愿摆了马城一道。
“当世白起么,也有失策的一日,人算不如天算呐!”
皇太极颇有些得意的左顾右盼,豪格一干小的纷纷恭维,竟似阴霾尽去前路一片坦图,北返,还乡,大金仍有东山再起的一天。二十年后,皇太极还不满六十,正是老当益壮的年纪,退回兴安岭老家养精蓄锐,二十年后当尽起大军南下,与明人争锋于白山黑水之。环顾左右又有些神伤,八旗子弟如今可也元气大伤了。
将星凋零,随父汗起家时候的众兄弟,大多战死了。
一阵神伤,皇太极一甩大氅,豪迈道:“过河!”
“ 嗻!”
轰然应诺,身穿明黄色棉甲的护兵纷纷上马,团团簇拥着老主子在滑溜的冰面上,缓缓而行,中军护兵营中,不时分出一支支骑兵,支援正在与明军骑兵激战的子弟,士气大振,二十余万人马大举过河,铺天盖地的蝗虫一般奔向兴安岭。
兴安岭,西南山麓。
李争鸣举着千里镜,呆看着漫山遍野而来的虏兵,有牵着马的,有赶着大车的,还有佝偻着身体在风雪中蹒跚前行的包衣奴才,也没想到大军来时,会是如此一番壮观景象,竟似铺天盖地的人海,轻易便可将他的五千人马淹没。
身后,山林间,山麓上,尽是单膝跪地手握火铳的士兵。
眼前一片红通通的,单膝跪地的明军士卒鸦雀无声,在山林间排成一个个整齐的方阵,一片红色棉甲却实在太扎眼了。李争鸣心中一动,便下令部下们将棉甲反穿,不多时,山林间一个个严整的红色方阵便消失了,变成一队队服色杂乱的叫花子军。
棉甲这玩意外表光鲜,内衬什么颜色的布料都有,杂七杂八。
李争鸣却对这队叫花子军很满意,衣甲鲜明又能管什么用,懂得保命的才是精兵,棉甲反穿便不太容易被发现了。
“出!”
李争鸣微一摆手,前面两营单膝跪地的士卒纷纷起身,抱着短铳,挺直上身发力奔跑起来,甲叶响动,很快在山口列成一排排铳阵。一千明军士卒依山势布防,一队队,一层层,蹲伏在地组成密集的排铳火力。李争鸣心中傲然,他在外蒙苦练兵马,麾下精兵与台湾标营相比,应是不差分毫。
山麓下面,丘陵之间,山沟里,黑压压的人头攒动。
李争鸣以千里镜观察了片刻,便心中笃定,这些先行进山的必是八旗精锐,他是下定决心死咬着八旗主力不松口,粘上去,缠上去,死死咬住这些八旗精兵,并伺机寻找皇太极的正黄旗护兵营,上天入地也得咬住了。
哗,哗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进了林子的八旗兵竟似毫无防备。
前线明军指挥官胆子极大,竟然耐着性子将大股旗兵,放近到八十步的最佳射程,才纷纷拔出战刀前指。
“射!”
砰砰砰!
大雪纷飞的山林间爆出一阵密集的铳声,毫无防备,牵马而行的八旗兵瞬间栽倒一大片,凄厉的惨叫声打破了山野间的宁静。
“射!”
举着战刀的军官上身挺的笔直,狰狞嘶吼着,指挥一排排明军打出一排排齐射,硝烟在山野间弥漫开来,呛的人喘不过气。十几轮排铳后,中伏的八旗兵尸横遍野,在明军步骑两用短火铳的密集火力下,遭遇重创。鲜血,将泥泞的黑土染红,残存虏兵纷纷上马,头也不回的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