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骑-第3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西苑从大明武宗起,便花费了大笔银子修缮,几位先帝便最喜欢去西苑住,因此被读书人喷了一脸唾沫,仿佛西苑是什么狼窝虎穴,连豹房这种瞎话都编出来了。其实西苑就是皇上冷的受不了,新修缮的一处皇家园林罢了。
  以崇贞陛下的脸皮薄,要面子,是万万不肯去西苑住的。
  尴尬,良久崇贞才看完了一册文集,曰《锦绣集》,福建临清士子所著的时文集。
  “世人只知战之害,不知战之利,汉时武帝开边,平南越,夜郎,卫满朝鲜。”
  “唐时天皇大帝,高宗盛世,一斗米做价两个铜板!”
  “哼,谬论!”
  崇贞仍掉手里的文集,脸色难看,心中自是十分不悦,却总算没有当场拍桌子。孙承宗只是装作不知,如今开原,台湾,福建甚或广东士人,言必称唐汉盛世,文必复古,这些论调已然成为风尚,想来皇上在宫中也见过不少,苍蝇多了便早就有了免疫力,从拍桌子渐渐变成小声嘀咕了。
  孙承宗心中赞叹,开城贤侄最厉害的不是他的赫赫武功,而是他的远见卓识。
  兵学,汉社日渐渐兴盛,在京师直隶之地出尽了风头,在江南也大行其道,这才是真正厉害的手段。歹毒呀,这是要断了旧学的根,孙承宗每每念及此处,便在心中啧啧赞叹,这是千年才出一个妖孽。
  回过神来,孙承宗含糊着道:“陛下,这封赏一事。”
  崇贞皇帝不悦道:“朕金口玉言,他替朕平了东虏之乱,朕便封他一个辽东郡王,自是做数的。”
  孙承宗喜道:“陛下圣明,如此便拟旨吧。”
  崇贞气的鼻子都歪了,看着自幼便亲近的老师,心中嘀咕,这是去了趟辽东屁股也坐歪了呀。他也不是真的愚钝,辽东割据已成事实,封王是必然之事,只是心中不悦面子上挂不住,不免便要在亲近的老师面前摆一摆架子。
  传了大太监曹化淳进来拟旨,又僵硬了,封王这么大的事情,总不能一道圣旨说封就封了吧,也太儿戏了。场面一时竟僵住了,在哪里办大典呢,马城是万万不会进京受封的,要进京也是带兵来,崇贞陛下是万万不敢去辽东的,他有如此气魄,大明便不会闹到如今这般境地。
  于是君臣三人便僵住了,封异姓王这么大的事情,总不能君臣两人不着面吧,太荒谬了。
  孙承宗是什么人,眼睛一转便想出个折中的地点,山海卫呀。
  天子动身北上山海卫,封个辽东郡王,只要那马城还感念着先皇恩德,不犯上作乱那便是一段佳话。话一出口崇贞脸色就变了,含糊起来,孙承宗心中又叹了口气,心知这位皇上是属驴子的,牵着不走打着倒退,慢慢劝吧。


第七百零六章 暗流
  上首皇上扭捏,拘谨,含糊起来。
  孙承宗急了,轻轻一巴掌拍在椅上,低吼道:“糊涂,开城要谋你的大位,尽起辽军南下便可,昏庸!”
  崇贞被骂的竟呆住了,记起幼时被这位老师打手板,竟心生怯意不敢发作。
  孙承宗心中火烧火燎,一甩大氅一个头磕在地上,朗声道:“臣请陛下移驾山海卫,提振军心!”
  “辽镇将士将士翘首以待,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老大人匍匐跪地念叨起来,逼宫,崇贞也一时手足无措,讷讷道:“先生请起,容朕思虑周详些。”
  “陛下三思,辽镇大捷乃旷古未有之功,请陛下亲往辽镇犒赏三军!”
  孙承宗只是跪地不起,软磨硬泡,拿出清流言官对付皇上的手段,死缠烂打,非逼的皇上答应才行。
  崇贞被闹了个大红脸,被老师逼到墙角无路可退,只得讷讷的应了:“朕知道了,知道了,先生请起。”
  孙承宗对这位陛下从小看到大,见他退让了才爬起来拍拍袖子,唱了个肥喏:“老臣告退。”
  崇贞巴不得他赶紧走,含糊着应道:“天冷,先生多穿件衣裳。”
  话音方落,看见孙承宗身上那件华贵的黑色貂皮大氅,又语塞了,这话倒是显得多余了,他这位老师去了趟辽东整个人返老还童了,精神,气色都比他这个皇上还好,这么一件貂皮大氅得值多少银子,起码得千把两雪花银吧。
  四下无人,御书房中安静下来,只曹化淳还在眼巴巴的等着拟旨。
  崇贞心中一阵犹疑,将这心腹大太监也赶了出去,重又拿起那册文集翻看起来,世人只知战之害,不知战之利,真是如此么,建州真的遍地金银么。倘若真是如此,那祖制,圣人言不都是放屁么。崇贞皇帝翻了一会文集,犹豫了一阵还是拿起那份礼单,四下无人时竟也望眼欲穿,想看看礼单上有什么,人之常情也。
  这位皇爷手指在长长的礼单上滑过,停在上好辽东貂皮百件,这一栏上停住了。轻轻呼出一口气,百件貂皮,先挑出来给皇后,皇子公主们添几件冬装,琢磨着皇嫂那里也该送一件,又自嘲一笑,皇嫂那里还会缺这些贵重物事么,皇嫂宫里的貂皮衣赏都快堆成山了,马城对皇嫂还真是敬爱有加。
  想到皇嫂张嫣,崇贞心中灵光一现,面现笑意,山海卫大可去得,带着皇嫂张嫣同行便可。崇贞也不是真的愚钝,马城会造反做乱么,当是的不会的,马城要造反也没人拦的住他。崇贞不愿去辽东犒赏三军,是怕见了面尴尬,也怕马城给他这个皇上难堪。
  一想起辽镇那些骄兵悍将,这位皇爷心中难免打鼓,心里没底也是人之常情。
  灵机一动携皇嫂同去,以马城对皇嫂张嫣的敬重,当不会让他这个天子难堪,越想越觉得这是条妙计。心中阴霾尽去,崇贞皇帝抚掌呵呵笑了起来,一阵轻笑声从御书房传出,外面四个锦衣卫,两个小太监吓的毛骨悚然,琢磨着皇爷今儿个不是魔怔了吧,这笑得也太渗人了。
  京城,成国公府。
  傍晚时府门大开,一个服饰华贵的中年儒生,领着十几辆送礼的大车候在门外,成国公世子朱希正大开中门迎客。
  “参见世子。”
  “周兄少礼,快请。”
  朱希正,周云荫两人在府门外寒暄,把臂言欢,将十几辆装满年礼的大车赶到府中,成国公府大门关上,府中气氛很快热烈起来,丫鬟,亲兵在院子里进进出出,照着礼单清点礼品,喜气洋洋。
  厅中,成国公朱纯臣大咧咧坐着,正在用膳,桌上摆满了各式菜色。
  周云荫撩袍便是一礼,恭敬道:“末学后进周云荫,拜见国公爷。”
  朱纯臣重重哼了一声:“坐,不必拘束。”
  周云荫往这成国公府也是常来常往,便撩起华贵袍服落座,往桌上看一面错愕,好家伙,梅开扣肉,回锅肉,水煮肉,全是大肥肉,这又是唱的哪一出。
  周云荫哭笑不得,只得拱手道:“国公爷好兴致,好胃口。”
  周云荫是八面玲珑的商人,稍一琢磨便懂了,老国公这是故意做给他看的,也是做给他妹夫马城看的,能吃肉,不服老,国公爷这是不甘寂寞了呀。心中有数,周云荫便恭恭敬敬应付着,将袖子里藏着的密信递了上去。朱纯臣精神一阵,两眼放光接了信,一字一句的细细读起来,这一读便入了神,读了大半个时辰连饭菜都凉了。
  一屋子的丫鬟,下人也不敢出声,世子朱希正只得轻声道:“父亲,怠慢贵客了。”
  朱纯臣正在兴头上,也不以为意,只忧心道:“须得四五月间天气转暖,南兵才能北进么,这一回是开城失策了,打虎不死,后患无穷。”
  周云荫无奈,只得应道:“妹婿他也是百般无奈,粮草火药不济,南兵又畏惧塞北严寒,如之奈何。”
  朱纯臣放下长信,便苦笑着道:“老夫如何不知北征千难万难,倘若不是塞北严寒,补给艰难,皇明何至于立国二百余年,不得寸进。”
  周云荫是举人出身,闻言也是苦笑连连,这也不是大明一朝一代的尴尬,历朝历代,中原王朝也没征服过塞北极寒之地,这是中原王朝,天朝上国的尴尬,也是难言之隐,技术上想要实现北征实在太困难了,补给,水土不服,骑兵不够强大,原因自是多方面的,论起来可以写一部书。
  周云荫稍一犹豫,还是沾着茶水在桌上写了个字:“船。”
  朱纯臣昏花老眼一亮,会意点头,历朝历代也没人想过走海路,以无敌强大的舰队掩护大军登陆塞外极北之地,走海路补给不成问题,大军转运更是方便快捷,似乎一切难题都迎刃而解了。
  当代成国公自是知兵的人,稍一琢磨便明白了马城的全盘策划。待到明年春暖花开时,以强大舰队装运台湾镇主力大军,大举登陆极北之地,大军转而向南进入兴安岭,与辽军主力南北对进,将建州东虏最后的精华,围歼在广袤的林海雪原里。


第七百零七章 恩德
  成国公轻轻拍着大师椅,喟然叹息:“这一仗若是成了,开城贤侄,那便真是古往今来头一号的名将,老了,上不得马了。”
  周云荫陪上几句好话应付着,天色渐晚,各家勋贵的子弟,亲自云集成国公府,诺大个府邸渐渐热闹起来。朱纯臣心绪不宁,用了晚膳便躲进后宅消食去了,成国公府,周云荫便成了各家勋贵子弟热捧的红人。
  他是草原三大商埠的商会大员,又是辽东侯马城的大舅子,真真是了不得的大人物。成国公朱纯臣可以在他面前倚老卖老,各家勋章子弟可不敢摆架子,瞅个空子,便将银票,官票猛塞过去,不多时,成国公家的后院便如同菜市场般热闹起来。
  周云荫来者不拒,面带笑容喊来两个帐房,将各家勋贵的本钱记帐,收好。
  辽东大抵平定,土地贸易一天天的兴盛繁华起来,各家消息灵通的勋贵自然眼红难耐,逮着机会自然便不肯放手,将家中藏银拿出来,东拼西凑交给声誉卓著的周氏,常氏两家商号,委托周常两家去辽东购地,购宅子。
  蒸蒸日上的辽东,对大明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对京畿之地影响日深。
  这还是明面上的热捧,暗中,也不知有多少勋贵家的亲戚,子弟,富商偷偷派人出关,要在辽东这块大蛋糕上切下来一块。可怜崇贞陛下蜗居宫中,两眼摸黑,还茫然不知京中富户都快跑光了,天子治下的京城重地,民间资本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转移,每天都有天量的资本转移到关外去了。
  这是难免会发生的事情,崇贞皇帝虽重建的厂卫,然而厂卫系统早在崇贞初年便被彻底摧毁了,蜗居共中的皇帝仍是聋子,瞎子,只能靠中官太监掌握民情,太监们又如何敢得罪京中权贵,欺君惘上是家常便饭。
  夜,紫禁城,坤宁宫。
  坤宁宫中生起了地龙,温暖如春,周皇后却仍是唇齿发白,裹上一条貂皮大衣裳脸色才红润了些。崇贞皇帝从宫人手中接过瓷碗,试了试参汤的温度,不太热也不太凉,方坐到床边细心的喂过去,周皇后脸色微红轻轻啜了一小口,左近宫人,太监皆面带笑意,看着帝后恩爱无比。
  周皇后体质极弱,多病性子又严谨,这些年也没少跟着吃苦。
  给皇后喂了一碗辽东进贡的百年老参汤,看着周皇后脸色红润睡下了,崇贞皇帝心情大好走到外间暖阁,又看到袁贵妃,长女坤仪公主摸着两件皮裘,爱不释手,这位出了名节俭抠门的皇上,老脸上也不免涨红。
  袁贵妃看见皇上站在外面发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