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骑-第4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崇贞皇帝发泄了一番才猛然警醒,嫩脸泛红,觉得有失庄重慌忙整一整黄龙袍,重新坐了座。 一声叹息,要说京官们还真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呐,京畿,直隶本就元气未复,如今百姓又大规模移居关外,各县府官员叫苦抱怨不迭,如今,这天子脚下,京畿首善之地十室九空,土地大量闲置都快成乱草堆了。
  皇上也无奈只有发呆,京中富商勋贵连皇亲国戚都大量潜逃,一声不吭便溜到关外发财去了。
  这些事情他是知情的,又能如何,还能绑住手脚不让人走么。就连当朝国丈,皇后的亲爹都攥着银子去辽东发财了,他又能如何,望着性子懦弱的皇后也不忍心责骂。只是这般搞法在折腾下去,他这个皇上可就真成孤家寡人了,京师民生凋敝远不如辽东富庶,这也是实情。
  曹化淳看着皇爷发呆,将心一横,便从袖中取出一份密折,递了过去,皇上木然接过密折,精神一振无神的眼睛便亮了起来,竟是辽王马城,魏国公徐弘基两人联名上奏,恭请皇上南巡,崇贞立刻就精神抖擞了,心思早就飞到了九宵云外去了。曹化淳在下首看的真切,心知这位皇爷打小没离开过四九城,自打去了一趟山海卫,这心思可就野了。
  皇上,早就在四九城这个大囚笼里呆不住了,只是脸皮太嫩,怕人骂他是隋炀帝那般昏君,才耐着性子枯坐御书房。皇上想不想巡幸江南,傻子才不想呐,江南好呀,怎是一个好字可以形容!
  江南有风景如画,有十里秦淮,有园林水榭,江南什么都有呀。
  皇上心早就飞到了江南,却矜持道:“曹大伴,此议,可行?”
  曹化淳心中纠结,却唱了个肥喏:“天子巡幸,名正言顺,自是可行的。”
  皇上本想说明日朝会上议一议罢,却看到那堆鸡毛蒜皮的奏折,挨骂挨多了也学乖了,心知这事朝会上一议,多半又要挨骂。崇贞揉着额头想着朝中那班歪瓜劣枣,心中一阵郁闷索性将英国公朱纯臣找来商议。
  英国公府,朱纯臣正在家装病呐。
  辽军入关以扫荡之势,接连荡平了几股流寇,英国公便心中阴霾尽去,安心做起富家翁了,一面在家装病闭门谢客,一面安排京营中旧部,各家勋贵知交连两个儿子,都派去辽东,倭国发财去了。
  国公府,入夜后点起琉璃盏,气死风灯真真是灯火通明。
  朱纯臣一个老人家占了一大张桌子,享用着冰块雪藏运至于京城的一道江鱼,两道海鱼,一边细细品位一边翘着胡子,点评一番。
  “这江鱼,毕竟不如海鱼鲜嫩!”
  下首,一位晚辈逢迎笑道:“公爷,您再尝尝这道焖大虾,更是鲜美!”
  国公爷在几位辽东归来的晚辈孝敬下,吃的肚子溜圆打个饱嗝,正打算去后院走几步,消消食,圣旨到了。国公府一阵鸡飞狗跳,老国公慌忙飞奔至内宅,躺下装病,他这时候最怕皇上再出什么妖蛾子,气的肝疼。
  接了旨,送走了传旨太监,国公爷竟一跟头爬起来了,从上好缅甸玉打造的宝盒里,取出纯金打造精致华美的一件宝贝,老花镜,便架在鼻梁上细细揣摩起圣意,看完了又将老花镜放回玉盒里,这可是他的宝贝谁也不让碰,一个晚辈花费重金,从一个葡萄牙商人手中买来孝敬他的。
  马城,魏国公奏请皇上巡幸南京,皇上似乎有些意动,朱纯臣感觉似乎机会来了,不用在府中装病了。
  崇贞九年,二月中。
  崇贞皇帝在英国公朱纯臣,勇士营,神机营,神枢营八千京营精锐护送下,走山东巡幸江南,做出了他这辈子最出格的一件事情。翌日上朝,满朝文武一片哗然,京城百官竟发现了一件惊人的事情,皇上被辽王马城,魏国公,英国公合伙勾搭跑了!
  皇上其实还是留了书的,出京前提前通知了六部,内阁,只是留书在司礼监一耽搁,打了个时间差便跑出了京师地面,这般老辣圆滑的手段,自是英国公他老人家想出来的办法,将朝廷百官都戏耍了。


第八百二十九章 新政
  皇上也没那么不靠谱,留书命太子监国,孙承宗入阁为首辅主政。
  朝中百官闹腾了一阵,见大势已难以挽回便只得作罢,免不了有几个强项御史这昏君,那奸臣的破口大骂,却被孙承宗自山海关提兵入京,弹压京师并剿灭地方匪患。两万关宁军进京做了轮值班军,骑兵四处开始剿灭北直隶,京畿,山西河南山东各省匪患,重立各省巡抚标营,并彻底取缔了天下卫所。
  卫所军制,这块大明肌体上的发炎阑尾,终于被彻底割掉。
  太子监国,入朝主政的孙承宗终于一展所长,手握关宁大军便大刀阔斧的发起新政,除弊政,兴工商,清查天下田亩,废卫所,左一斧右一斧狠狠砍下去,先革军制再改税制,将一条一条新政施行下去。
  京中百官看的明白,噤若寒蝉,心知孙老大人这是鼓起余勇,赤搏上阵了。
  孙承宗将辽王那一套学了个十成十,一手抓兵权一手抓新政,这是临老了终于开窍了,懂得了兵权的重要性。当这位帝师,当朝首辅脸皮厚起来,一手挥舞着刀枪一手挥舞着政令,如此强势的施行新政,又有哪个敢不服,哪个敢违抗,起码这废除卫所一条,便没人敢站出来嚷嚷着有违祖制。
  在京官员也都想的开,孙老大人年近六十了,临老了偏偏发疯了要搞新政,咱还年轻呀,何必与一个半截身子入黄土的老家伙硬顶着呐,不值。关键处便在于骂孙承宗,不划算呀,骂他刷声望投入成本太高,收益太低,妥妥的亏本生意。
  如今,大江南北,京畿之地都在传颂辽军威武,西南大捷,关外盛世,骂朝廷骂首辅也没人理呀。一时间,朝中百官竟噤若寒蝉,朝堂阁臣各司其职,加班加点生怕被孙老大人发脾气摘了官帽。
  孙承宗坐镇京师,主持新政也大彻大悟了,为什么他做不了张居正,也做不了马城呐,这问题孙老大人想了很久才想的通透了。孙老大人琢磨出来的硬道理,便是因为他的脸皮不够厚,圣贤书读的太多脸皮太嫩,被人口水一喷便心虚,羞愧,无地自容了,脸皮不够厚心也不够黑。
  想那一代名相张居正,当世军神马城,神宗万历皇帝,能做成大事的,哪个不是脸皮够厚,心狠腹黑之人。张居正一贯的独断专行,马城一贯的跋扈强势,神宗皇帝干脆几十年不上朝,个个都是脸皮厚比城墙的狠人。
  于是孙大老人便觉悟了,临老了终于大彻大悟,疯起来了,一纸内阁政令先废了卫所屯田制。大明开国时立卫所屯田制,天下共有五百六十七卫,两千五百六十三所,满编超过三百万的卫所大军,实际上约二百万军队。而维持这二百万军队的开销,吃饭穿衣军饷全靠军户屯田。
  最可怜的是大明军户,收成的八成都要上交,最离谱的是上交的数额还是固定的,赶上丰年还能勉强糊口,赶上荒年又怎么办,便只能家破人亡。大明之民,士农工商都可以过活,独独军户是没有活路的,于是军户,卫所兵便成了明末的造反的主力。
  这条弊政是谁提出来的呢,可不是朱元璋,朱元璋可没这么大的能耐。
  卫所屯田制,马政这都是元朝户部尚书张昶提出来的,这个混帐东西是个铁杆汉奸,北元被赶出中原败走漠北,这混蛋竟痛哭流涕嚷嚷着人在江南,心在塞北,偏偏这个铁杆汉奸还被明太祖重用了。
  卫所制,马政都是此人提出来的,这便叫做厉民之术,那不就是害民之术。
  人人都知道这是弊政,却无人敢取消,一顶祖制的大帽子便能将人压死。
  如今孙承宗却不理那么多了,废天下卫所,废军户匠户制,得兵八十余万移防辽东,塞北,彻底断绝了叛乱的祸根。说是移防其实便是移民,卫所,军户八十万青壮男女,加上老弱妇孺不下三百万众,分批移民关外江南,江北两省,如此便一举两得,既废除了弊政断绝了叛乱的祸根,又一举解决了关外人口不足的大问题。
  且不提孙承宗坐镇京城施展拳脚,施行新政,单说崇祯皇帝,这一出京城便成了脱了缰的野马,出了笼的金丝雀。
  才出京城三十里,皇上便在御辇中坐不住了,要骑马南下。
  曹化淳,王承恩吓了一跳,苦劝无果,连皇后劝了一阵也不听,皇上便只有一句话,朕要骑马!
  还有个英国公在一旁插嘴起哄,嚷着道:“皇上年不过二十,先帝神宗陛下二十岁时,便可领兵打仗了呐!”
  “正是,先帝骑得,朕为何骑不得!”
  两位大太监百般无奈,只得看着皇上在一干锦衣卫服侍下,脱了龙袍,换上一身寻常军服,穿上军服的皇上竟让所有人看呆了。原本龙袍下高瘦的皇上,穿了大红军服竟有些精悍气息,左顾右盼之间才有了些年轻人的朝气。英国公在一旁得意洋洋,眯着眼睛美滋滋端详一番,皇上除了背有些驼,瘦了些,这不就是个马上皇帝么。
  培养一个马上皇帝,便是大明所有勋贵毕生所愿,自是不遗余力的。
  崇贞皇帝扎起箭袖,翻身上马竟十分熟练,轻喝了一声:“刀来!”
  一干锦衣卫面面相觑,无奈,只得解下一把绣春刀递过去,但只见皇上接刀入手,一拉缰绳,轻夹马腹,竟撇下大队径直往南去了。一干锦衣卫,勇士营中骑术好的慌忙跟随,大队骑兵沿着官道滚滚向南,倒颇有些马上皇帝的烈性。
  曹化淳心中发苦,悔不该当初怂恿陛下去了一趟山海卫,这一去就把一颗年轻的心给跑野了,再也收不回来了。
  “英国公,你做的好事!”
  王承恩心中发急,不免小声抱怨起来,这都是英国公这老东西怂恿的呐。
  英国公却装聋作哑眯着眼睛,翻身上马得意的拱了拱手,也不反驳,竟一夹马腹领着数十个护卫,箭一般追着皇上去了。


第八百三十章 民情
  出京的官道上一时竟烟尘滚滚,马蹄声轰鸣中,崇贞皇帝被勇士营,锦衣卫簇拥在当中,策马飞奔竟意气风发,真真找回了先祖率二十万铁骑,纵横草原时的英姿,这般英姿,大明天子本是不缺的,后来却被读书人生生阉割了。
  数日后,济南府。
  大队骑兵自北方滚滚而来,吓的城门处守军惊慌失措时,百余锦衣卫扛着一杆龙旗进了济南府,打前站,先行报备。济南百姓纷纷躲到路边闪避骑兵,目瞪口呆看着一杆龙旗,竟无人识得天子的旗号。
  半个时辰后,崇贞皇帝在三千骑兵护卫下,进至济南。
  皇上心中便有些郁闷了,龙旗先一步进了济南,怎的街上不见百姓跪地山呼,反倒家家户户关起门窗,如临大敌呐。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皇上气呼呼的进了济南府。
  身边一干锦衣卫是心知肚明的,百姓不认得龙旗呀,这圣驾也不知多少年没来过济南府,百姓怎会认得龙旗,没准还以为是哪伙山大王进城了呐。当是时,皇帝被圈养在深宫,别说百姓就连京中五品以下的官员,也未必知道皇上长什么样,只能大朝会时远远看个大概,这便是大明朝读书人的功劳。
  皇帝早已脱离实际,被一伙读书人忽悠的晕头转向,偏偏皇帝又至高无上,言出法随,这还能不乱套么。明明没有虚君的土壤偏偏要忽悠皇帝,架空皇帝,摊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