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骑-第5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卢象升沉吟良久方赞同了,由哈萨克人为前线提供补给,则西征大军的后勤压力可以大大缓解。三日后,袁崇焕押送补给自海参崴要塞赶来,听闻哈萨克人寻求结盟却是极力赞成的。袁崇焕负责西征二十二万大军的补给事,早焦头烂额揪掉了无数根头发。
从海参崴要塞,辽东到中亚漫长的补给线,让袁大人累的心力憔悴了。如今哈萨克人既然愿意分担补给压力,何乐而不为,盟约一成,则明军向北进攻俄人要塞再无后顾之忧,向南,向西进攻的速度会大大加快。
袁崇焕掐着胡子,笃定道:“盟约既成,西征之战当可省下两三年光荫,上万条性命!”
卢象升竟无法反驳,有了十万哈萨克轻骑助战,大明征服西北的速度便可大大加快,这是事实。至于西北平定之后该如何处置哈萨克人,袁崇焕眼中凶光一闪,到时候自是随意寻个理由,歼而灭之,天下都平定了还留着盟友做甚,到时候偷袭,暴起,鸿门宴,帐外埋伏五百刀斧手,摔杯为号,将那些汗王,首领通通杀了!
袁大人一面凶狠,狠狠一拳砸在桌上,杀气腾腾道;“与此等蛮夷讲什么道义,通通杀了!”
马城看他一面凶狠,险些将一口茶喷了出来,卢象升咬着一口江鱼往了咽下去,两人呆看着杀气腾腾的袁崇焕,这还是那个温文尔雅,行使一丝不苟的袁山长么,原来这才是袁某人的本性么,怎的如此不要脸,连偷袭盟友这种不仁不义的阴险事情都做的出来么。
咕咚,卢象升将一口肥美江鱼咽了下去。
马城一时竟啼笑皆非,也不知这袁崇焕,是来了辽东以后学坏了,还是本性如此,竟与他的全盘谋划一般无二。这种不仁不义背叛盟约的事情,自然不能落到大都督头上,那不是给大都督英明神武的形象抹黑么。袁崇焕肯将这不仁不义的骂名揽过去,当是最合适的人选。
袁崇焕竟振振有词道:“身后清名不过是小义,国家存亡此乃大义,大义所在,袁某当义无反顾。”
“何为道,何为理,兵强马壮便是道理,哪顾忌的了那么多。”
马城忍不住轻拍巴掌,给他喝彩,这位袁山长是大彻大悟了,竟悟出了拳头大就是道理的这一句名言,这是彻底不要脸了呀。
马城稍一思索,便含笑道:“好,从今日起元素兄要挑起重担,元素兄,便将军情司的担子挑一挑吧。”
袁崇焕心中狂喜,面上却肃然道:“顾所愿也,不敢请尔!”
一侧,卢象升大摇其头,却戏谑道:“好一个狗头军师,不意袁山长竟是个坏鬼书生。”
袁崇焕正在兴头上,哈哈笑道:“不敢当,大义所在,不拘小节。”
马城不免失笑,心说这大明朝的读书人呐,没理也能瞎掰出三分道理,如今大明朝的读书人都学坏了,这都无师自通晓得背后捅人刀子了,心中畅快,大明中兴有望了呀!出兵就出兵,打仗就打仗,抢地盘就说抢地盘,非要占个大义,名分,这叫自欺欺人,何必呐,
老子们二十二万大军云集西伯利亚,不是来抢地盘的,难不成还是来旅游散心的么。摆酒,留饭,与两个温文尔雅的大明二甲进士共商些阴谋诡计,颠覆别国的歹毒计策,何其畅快。大明的读书人要是坏起来,那阴谋诡计自然是层出不穷的。
不过是千百年来,中原的读书人都是将阴谋诡计用在了窝里横,自己人身上,自己人捅刀子时诡计多端,嫁祸,栽赃,泼脏水,下黑手无所不用其极,对外却摆出一副悲天悯人的圣人形象,中原王朝的读书人,也算是世界历史上最奇葩的一群极品。
当大明读书人中的佼佼者,卢象升,袁崇焕之类不再醉心于党争,内斗时,便在对外战争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大明的读书人论聪明才智冠绝天下,只是将聪明才智用错了地方。
袁崇焕在辽东蛰伏多年,终不甘寂寞,从此走进大明的权力中心。马城将军情司在塞北的人员,暗线,通通交给他,对哈萨克汗国展开大规模渗透,瓦解,收买,各种阴招都使了出来,对袁崇焕这方面的才华,马城还是极信重的,这是个不苟言笑,一本正经的真小人呐,这种人背后算计人是最可怕的。
酒至半酣,马城面红耳赤亦吐露些真情,放肆道:“古往今来事,惟成王败寇。”
袁崇焕轻拍大腿,赞道:“精辟之论!”
平常一本正经的卢象升也本性毕露,喷着酒气摇头晃脑道:“当与那哈萨克王掰扯清楚,粮草,牲口要多给,我皇明将士吃不饱,穿不暖,怎么能出征打仗呐!”
马城哈哈一笑便一手一个,将两个坏鬼书生拽起来,心中得意,卢象升坏起来比袁崇焕还阴险,那哈萨克王怕是打错了算盘,他想引明军之力南下,替他攻灭生死大敌准葛尔人,瓦剌人,算盘打的啪啪响,却焉知不是前门拒狼,后门拒虎。
以卢象升,袁崇焕两人的自负,才智,将那哈萨克王玩弄于股掌之间,易如反掌。将两人的手搭在一起,喝到面红耳赤的马城心中暗笑,那哈萨克王,怕是不知大明朝这些坏鬼书生的厉害。
第九百零八章 突厥
前线,哈萨克草原东头。
盟约既成,明军便脱离了与哈萨克骑兵的接触,改为监视,加强到五万的骑兵大军压力顿时消失了大半,不必陷入被南北夹攻的窘境。陈演深深的呼出一口气,李争鸣对这个盟约却不以为然,却毫不犹豫的执行了大都督行营的军令,纵兵北上。
五万骑兵以席卷之势,自哈萨克草原东端分兵,三万铁骑自草原左方大范围穿插,包抄,深入伊尔库茨克要塞后方,断其粮道后援,中线大军步骑加强到七万之众,缓缓逼近俄人在西伯利亚最大,势力最雄厚的军事堡垒,伊尔库茨克要塞。
崇祯十年,六月初。
北方大战在即,同时,突厥斯坦城。
三万突厥骑兵护卫着一万两千明军,在巴尔可什湖畔的草场上奔驰,红衣红甲的明军将官与骑着骆驼,穿着白袍的突厥首领把臂言欢,在突厥斯坦城外的大湖之畔,缔结盟约。辽东兵学山长,明军大佬袁崇焕领衔,南下与突厥人结盟的是一万两千关宁骑兵,主帅是吴三桂,副帅是祖大弼,作战骁勇,人送绰号祖二疯子。
六月初,突厥草原进入雨季,水草丰茂起来,一片绿意盎然。
大湖之畔,一队队骑兵往来穿梭,身穿大红军服的明军将领,与行伊斯兰礼节的突厥人,把酒言欢,很有一钟历史的维和感。倘若一个后世人见到这副画面,竟然会惊的目瞪口呆,这纯粹的军事联盟看起来实在太违和了。
然而,突厥人眼下的处境并不妙,与明军结盟是委曲求全。
百年前曾经强盛一时的哈萨克汗国,到明末时势力渐渐衰落,曾经的百万人丁,三十万大军如今只剩一半,原因便是连年征战,生死大敌便是南边的准葛尔汗国,和北边的俄国人,也爆发过小规模的战斗,却以突厥人的步步退让作为结束。
突厥人,北边面临俄国人的急速扩张,南边的生死大敌,准葛尔人偏偏又崛起了。准葛尔人的崛起,又是因为瓦剌人在白城之战中一败涂地,残部抵挡不住明军赫赫兵威,集体西迁至青海一带,臣服于强盛的准葛尔汗国,于是得到了大量人丁牲口补充的准葛尔汗国便崛起了。
中北亚,各种势力盘根错节,这便是大明中兴带来的连锁反应。
白城大战瓦剌人惨败,西迁投靠了准葛尓人,准葛尔汗国由此崛起,强盛起来,将北边的突厥人打的大败,此时明军全歼远东俄军,大举西进,大明和突厥人的联盟便势成必然,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因为明军与突厥人都有共同的敌人,俄国人,准葛尔人,瓦剌人。
于是随着明军的西进,中北亚大战越打规模越大,最终将所有的中北亚势力全都卷了进来,这也是必然之事。
到了崇祯十年六月间,战局渐渐清晰明朗了。
明军与突厥人组成军事联盟,向北,明军正在席卷俄国人在西伯利亚的城市,要塞,向南,一万八千明军与八万哈萨克骑兵组成的联军,南下迎战准葛尔人,瓦剌人的蒙古联军,与此同时大明的西北,一支五万人的偏师正在西进青海,夹攻蒙古联军。
再往南,李自成部已经攻占了拉萨,有意无意威胁着蒙古联军的后路。到了崇祯十年,这场大战,终于打成了席卷整个亚洲的大战,明军,突厥人,蒙古人,俄军搅在一起混战厮杀,大小汗国很快分边站队,无一幸免全都卷进大战,最后终于发展到,各东欧强国也卷进这场大战。再后来,瑞典王国,欧洲联军也加入了战争,最后发展成了世界大战。
这一切的一切,根源便在于大明的中兴,引发了一系列不可控制的连锁反应。强大的势力拉帮结伙,大打出手,小点的中亚汗国,没落的欧洲骑士团国家纷纷被吞并,亡国。最终这场席卷全球的大战,决定了未来三百年的世界格局,直到爆发了另一场世界大战。
大湖之畔,突厥人生起篝火,杀羊宰牛款待明军将士。
不苟言笑的袁崇焕,面无表情摆出辽军大佬的架势,官威十足。英气摄人的吴三桂却带着一个通译,在一个个突厥人酋长,首领中间打躬作揖,笑意盈盈,与突厥人首领们畅想着美好的未来。所到之处,突厥人纷纷行礼,寒暄,总之是一团和气。
可怜这些突厥人竟不知,这位吴大帅最是两面三刀的一只笑面虎。
让吴三桂领着关宁军南下作战,与突厥人打交道,真真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吴三桂这个人狡诈多智,两面三刀,在崇祯皇帝面前是一位忠君爱国的节烈大将,在关宁军将士心目中,是一位勇冠三军的青年统帅,在满清贝勒们眼中,他便是个识时务的俊杰。
此人,便是明末枭雄中的一条变色龙,最是狡诈阴险还善于伪装。
一团和气,热热闹闹过后,入夜,一万两千明军便在大湖之畔,水草丰茂处饮马,扎营。三万突厥骑兵自然有所防备,一部留下来监视明军,大部横在草原上,挡住明军往都城突厥斯坦的路线。盟约新立,两军还在建立互信的阶段,明军又何尝不是和衣而卧,哪敢真的呼呼大睡。
湖畔,明军大营。
不苟言笑的袁崇焕,与吴三桂,祖大弼等将领沿湖巡视,夜间巡营,一众明军将领对这水草丰美,牛羊成群之地,赞不绝口。这地方的水草,比贝加尔湖畔还要丰美呀。
夜间,鸦雀无声的明军大营。
袁崇焕官威十足又很儒雅,望着面前的大湖,竟慷慨道:“诸位可知此地,便是丝绸古道么。”
祖大弼大字不识一个,他是真的不知道,吴三桂却是个八面玲珑的人,自然不肯驳上官的面子。
凉爽,风景秀丽的湖边,吴三桂便恭敬道;“这倒是不知,请袁督解惑。”
袁崇焕谈兴正浓,便斯文道:“此地,确是丝绸古道无疑,这突厥人又分大玉兹,小玉兹,中玉兹,便是咱们史书中记载的大账,中账,小帐,咱们驻扎的这处大湖,便是突厥人的大帐所在。”
第九百零九章 代理人
吴三桂笑道:“袁督胸中自然锦绣万千,末将不如。”
袁崇焕心情大好,却正色道:“不要唤什么袁督了,袁某,如今不过是大都督府一高参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