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骑-第5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个受力面,用多点爆破形成的合力推到城墙。这个爆破面要多大呐,起码也要两三百米长,两三百米长的地道里,起码要埋进去几万斤火药,才有可能炸倒城墙。
技术上实现黑火药炸城墙,并不难,难的是每炸一此都糜费巨大,炸不起呀。袁崇焕咬着后槽牙批了五万斤火药,五万斤火药就为了听个响,成不成还两说,五万斤火药运到前线得花费多少人力,物力,大约需要二十条一等大福船,满载火药,从台湾运到海参崴要塞,再动用一万匹驮马,走半个月运到瀚海城,想想都觉得太奢侈了。
第九百一十一章 老丈
然而马城却毫不犹豫的批准了,这个看似糜费巨大的炸城计划。
五万斤火药,比数千条大明忠勇将士的性命又如何,后勤补给跟不上便就地解决,不然白占了这么大地盘嘛。制造火药,除了天然硫磺需要从东爪洼长途跋涉运来,硝石可以就地解决,人工制硝,天然硝石新疆,中亚就有,但凡有盐湖的地方就有硝石矿。
硝石,可以和哈萨克人买一些,人工制硝生产一些,这便叫做以战养战。
高纯度的天然硫磺,还是要从东爪洼运来,为保证大军作战的需求,大批当地土著被明军用火铳赶进硫磺矿洞,在弥漫的毒气中每天工作十二小时以上,这便是殖民战争的残酷。
深夜,军议散了。
马城留了饭,各位将领,大员便抱着饭碗围着地图,指指点点,将海量的军需物资,大批作战人员调集到前线。
三日后,伊尔库茨克。
炮声隆隆,加强后的明军动用了三十个炮兵连,总计一百八十门大炮围攻对俄人的坚城,俄军则动用大小火炮六十余门还击,炮弹在天上呼啸着掠过,将城中一座座建筑摧毁,靠近俄国本土,俄军的抵抗骤然变的激烈,三面包围坚城的明军则凭借优势炮火压制,土木掘进。
伊尔库茨克城三面被围,一面背水又赶上雨季,堑壕中积水严重。
并且地道刚刚开挖便被水淹没,明军不得不调来大批工匠,就地打造龙骨水车,一面排水一面挖掘地道。将地道挖到城下放个大炮仗,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炸塌伊朗库茨克城南边的城墙,明军动用了这时代一切能动用的技术,爆破,排水,土木作业,大量经验丰富的工匠战后回到地方,便引发了新一轮的社会变革。
当是时,决定这场战争胜负的,是江南各大铜矿经验丰富的工匠。军事技术与民用技术,本来便是相通的,江南的铜矿大多分布在水网密布,雨水充沛的地区,大明的铜矿开采工匠拥有丰富的排水,挖坑道经验,大明在挖洞排水这一项技术上,起码是领先世界的。
前线,泥泞的大营中。
一列马车停在中军大营中,陈演领着两个护兵上前,将一个战战兢兢的老者从马车上扶下来,那头发花白的老者,老眼昏花,竟被前线传来的隆隆炮声吓的哆嗦起来,陈演不敢怠慢伸手过去,扶着胳膊,将颤颤巍巍的老者进了干净整洁的大帐。
进了大账,老者一撂长袍下摆,哆嗦着道:“小人扬州府李光,给大人磕头。”
陈演慌忙将这位老丈扶住,好言宽慰,这位老丈便是开原兵学门生们,从江南扬州请来的开矿大师傅,这位老先生一辈子没干别的,净开矿了,尤其擅长开铜矿,万历年间江西德兴,铅山两处胆铜矿被地下积水淹没,便是这位老师傅领人排水,回复开采了。
这位老先生年老体衰,并且是陈演从兵学那头借的人。陈演再三保证了老先生的安全,兵学那头才勉强同意借人,这样经验丰富的工匠,如今是大明兵学,府学,军队争相招揽的对象,一个比一个金贵,没办法呀,积弱,偌大个天朝上国懂技术的人实在太少了。
熟读四书五经的遍地都是,懂得开矿的老师傅却太稀少了。
老师傅李光也晕呼呼的,遭了一辈子罪下了一辈子矿洞,老先生才攒下了几十亩地,年近花甲,这位老丈正在扬州老家抱孙子,弄孙为乐,却不意轰隆一声变了天,辽军进了扬州府大肆拿人,老先生正有些战战兢兢时,却被一伙自称汉社的书生涌进家门,又是送吃食又是送东西,走的时候还给雇了两个小丫鬟,再后来盛情难却,老先生便举家移居开原,做了开原府学的教授,讲授探矿开矿排水。
李老丈如身在梦中,又如同陷入云端,临老了,竟莫名其妙做了个七品官,兵学教授便是正七品文官,竟然与一任县令平级。刚过了几天踏实日子,家里便又涌进一伙人说是商会的,要请老先生去塞北探矿,隔了几天又有一位将军,说是要请老丈当兵做将军。
可怜一个唯唯诺诺的老矿匠,打定主意哪也不去了,就踏实在开原兵学做他的七品官。直到一纸军令将他发配军前,李老丈才叹了口气,早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莫名其妙当了官,和县太爷平起平坐这是遭报应了,发配军前了吧,临走前将后事都交代好了。
这位老丈进了中军大营,处处将自己当作发配军前的老卒,给陈演见了礼,左右打量了一圈竟自己请缨去照料战马,当马夫。陈演一时啼笑皆非,这位老先生八成似乎书听多了,发配军前是什么年月的事情了,心中叹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这位李老先生的举止很滑稽,却令人唏嘘,大明的工匠本来就没地位,突然之间被重用了,竟然吓的诚惶诚恐。然而百无一用是书生,这两军阵前,全天下的举人秀才绑一块,也不如这位老朽顶用。
翌日,距伊尔库茨克城十里外。
李争鸣,陈演,数十明军高级将领,连孙元化在内的上百个兵学门生,将李老丈团团围在中间,满心期待看着泥泞空地上,正在土木作业的一个工兵连,镐头挥动挖了不到三米,呼啦一下水便涌了出来,一片哗然,这地下积水又涨了,这还挖什么地道呀。
数百人期待眼神的注视下,陈演满心期待道;“老丈,开原左营,三军将士承情了。”
李老先生吓了一跳,颤颤巍巍脱掉靴子,挽起裤腿跳进泥泞水坑,东摸摸,西碰碰,还抓起一把黄泥嗅了嗅。
嘈杂的议论声中,李争鸣按捺不住,闷声道;“老丈,能成么。”
李老先生捧着一把黄泥,用力抽了抽鼻子,慢吞吞道:“能成,其味腥,这是死水,排光便是了。”
第九百一十二章 爆破
李争鸣和陈演对看一眼,心中狂喜,追问道:“能挖多深?”
李老先生琢磨了一阵,便笃定道:“以龙尾车日夜不停排水,可挖数十丈深,这地方,还能比江南那般难挖么。”
李争鸣一听也对呀,这位老先生能在江南那种天天下雨的地方,挖出几十丈深的矿洞,在这塞北挖条地道还不如易如反掌。
一侧,孙元化却想起一事,低声道:“活水呐,护城河是活水呀,活水能排净么。”
李老丈佝偻的身体直起了一些,竟有些豪迈道:“自无不可,既是活水,一面以龙骨车排水,找到泉眼引入暗河便是。”
李争鸣重重的一拍大腿,眉开眼笑起来,妥了,难怪兵学那些人将这位老先生当成宝贝供着,真是有能耐呀!
崇祯十年,六月末。
在西伯利亚的雨季,明军工兵部队在五十九岁高龄的开矿老师傅李光指挥下,就地打造了三百多架龙骨水车,在优势炮火掩护下一边排水,一边以土木掘进,竟然在俄人要塞坚城下,总计挖掘了长达六十里的地道,不但把地道挖到了城墙的地基下,竟然还将护城里的活水引进了地下暗河,不出三天,又宽又深的护城河竟然干了!
工匠李光凭此殊功,官升数级,就任大都督府直属,新生的大明工兵部队副总制,五品文官。
一个月后,伊尔库茨克城下。
明军以炮火压制,将堑壕掘进了到了距护城河五百米处,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距离,步兵冲出堑壕就可以直接发起进攻。射程较远的步兵支援火器,大抬枪,各型轻炮甚至搬进了前沿堑壕,时不时抽冷子打上几铳,开上几炮,将守在三角堡里的俄军打的抬不起头。
这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要塞攻防大战,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俄军坚守的要塞是标准的西式棱堡,多边形的城墙防炮能力极强,硬生生顶住了明军直瞄大炮的狂轰滥占,对于明军装备的曲射攻城炮,俄军便束手无策了,只能挨炸,眼睁睁看着城中大量建筑被摧毁。明军也是有苦自知,大量被摧毁的建筑物废墟,倒成了极难清理的巷战战场。
在长达一个月的炮战中,城内俄军付出了惨重的人员伤亡。
明军也没占到多少便宜,被城内口径普遍更大的城防大炮击毁了大炮十四们,损失了两个炮兵连。城内各处坚固炮垒中,精锐的俄军炮兵炮术极准,起码不必明军差,俄军也有发射石弹的曲射火炮,给堑壕中的明军造成了千余人的伤亡。
当世最先进的城防体系,与最先进的攻城体系对撞,体系,这两个字可不是说着玩的。个人的勇武,骑马射箭的满清人,便是在近代战争越来越成熟的攻防体系面前,如孩童的玩具般可笑。
晚清的数万骑兵为什么被数千洋兵全歼,不是败在火枪火炮,而是败在人家的步炮协同体系。晚清的军队火器比洋人还先进,都是重金购买的先进武器,为什么还不堪一击,因为人家洋人,两百多年前就在玩步炮骑多兵种协同了,到了晚清早就玩的出神入化了。
伊尔库茨克攻防战,便是棱堡防御体系,与堑壕攻城体系的对决。
崇祯十年,七月初二,大晴天。
万众瞩目下,明军大营喧嚣起来,大批明军步兵涌进沟壑纵横的堑壕,在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漫长准备后,决定发起对伊尔库茨克城的三面围攻,约两万步兵通过堑壕进入了进攻发起地,整备军械。然而,这些却不过是明军做出来的假象,战术欺骗。明军三面围攻只是战术欺骗,真正的杀招在地下,近代战争史上首次坑道爆破坚城作业。
李争鸣上报了作战计划,大都督府批复,给出几条建议。
此战务必不能蛮干,对如此完善的棱堡式防御体系全线猛攻,所付出的惨重伤亡是马城不能接受的。强攻棱堡式要塞要付出多大的代价,面对密集的交叉火力,精锐的俄军,那伤亡必然是很恐怖的,攻进去了,还要面临更可怕的废墟巷战。
马城估摸着要真的强攻,这场仗就打成斯大林格勒了。
因此大都督马城对前线将士的要求是以快打快,护城河一干立刻炸塌一段城墙,然后集中二十个炮兵连,对着这段坍塌的城墙狂轰滥炸,同时步兵发起攻击,步炮协同,不给俄军堵缺口的时间便以重步兵长驱直入,大量轻步兵后续跟进,一战而下。
此战,关键在于步炮协同,城墙炸开后,重步兵能不能及时攻进去。
前线,李争鸣琢磨着大都督给出的建议,慎重起来,便秘密组织了死兵营,两千死兵刀盾斧手披三层甲作为第一攻击波,三千重步兵作为第二攻击波,力求一个时辰内破开俄军的城墙防御,如刀子一般深深的扎进去,然后迅速占领两侧大段城墙,三角堡。
凌晨,天最暗的时候。
苦战一个多月,城门俄军早已筋疲力尽,好些俄军在城墙上打瞌睡。
明军前沿,三里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