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骑-第5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吕长海眼中凶光一闪,凶狠道:“要我说都杀了!”
  马秀才这一回出奇的没有摇头晃脑,念叨兵者不祥那一套圣人言,竟是认同了吕长海的想法。吕长海心中正有些好笑,正欲调侃两句,异变突生,西边侦骑发射了响箭示警,敌袭。吕长海冲出营房蹬蹬几步爬上望楼,才刚取出千里镜,便瞧了西边激烈的打斗。
  一些骑马的护着几辆大车,便打便逃,逃的自然便是明人。
  后头,数百骑冲上去追着射箭,意图抢夺那些大车,自然便是鞑子骑兵。吕长海如今早瞧破了鞑子的真面目,心中颇为不屑,什么骑兵不过是一群放牧的牧民,眼瞧着保护大车的明人渐渐不支了。
  吕长海毫不犹豫,低喝道:“出,救人!”
  锣鼓声大作,草叶湖畔的营地里沸腾起来,一个个团练,青壮慌忙从房舍里跑出来,提着马鞍抱着武器快速集结起来。吕长海对清涧子弟的集合速度很不满意,还得练,隔着十几里的距离已然来不及救援,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些明人,被一队队鞑子追上去射死。
  千里镜中,鞑子下手十分歹毒,没留活口,杀了人抢了大车竟就地分赃,将几辆大车掀翻,将财货往马背上装。
  “狂妄!”
  吕长海重重的哼了一声,看着正在收拢无主马匹,财货的鞑子,昔年的记忆似乎全回来了,几十年了,鞑子还是鞑子可一点没变。大明百姓,似乎此时才弄清了一件极重要的事情,鞑子就是鞑子,很凶残,西进的大明百姓和鞑子牧民之间,这场仗可有的打了。
  千里镜中,那数百鞑子十分嚣张,杀了人,抢了东西还挥舞着马刀,举着弓拖着明人的尸体绕圈。隔了十几里,吕长海耳边似乎仍能听到那野兽般的嚎叫声,心中猛的抽搐了一下,竟似乎回到了在边军当把总的那些日子,鞑子么,虐尸是家常便饭,鞑子是很喜欢做出一些残暴的事情,逞凶威,吓唬人的。偏偏明人就吃这一套,便被吓住了。
  咯吱!
  马秀才踩着台阶上了望楼,慎重道:“吕兄,不可浪战。”
  吕长海心中憋闷,便像是憋着一口火,一声咆哮:“出战!”
  马秀才竟被他吓的哆嗦了一下,无可奈何,一刻钟后草叶湖畔数百骑飞一般冲出,迎战那些在旷野中撒欢的蒙古人。吕长海一骑当先,将眉尖刀横在马背上,不紧不慢的颠簸起伏,英雄么吕长海已经做过一回了,这回是意气,一个边军老把总生平第一次不冷静,意气用事。
  身侧,几个火红的身影很快越过了他,其中就有伢子。
  三百团练在草业护畔飞驰,不停拉近距离,越过吕长海的轻骑团练已经有数十骑,都在驱策着战马不紧不慢的赶路,在马背上颠簸着,摆弄着手铳,不停拉近着十余里的距离。
  吕长海心中一热,竟豪迈道:“好后生,长海叔今日教你等一个乖!”
  “喝!”
  吕长海轻夹马腹,胯下一匹高价购来的战马一声长嘶,冲了出去,那四十许人的一条好汉竟又冲到了最前头,一骑当先,身后三百余骑纷纷加速,散开,碾过十余里的距离。吕长海人在马上颠簸着,一伸手竟从马侧取出一面轻盾,胳膊一弯便牢牢固定在左臂上。
  右手,便从得胜钩摘下一杆大枪,夹在腋下,竟使出了大明边军压箱底的本事。倘若马城见到这一幕,多半会大叫一声好,这边军老把总在马上使出夹枪冲锋的狠招。夹枪冲锋在西方比较常见,西方甲胄骑兵最擅长这一招,左手持盾,右手夹枪,非精锐不能为之。
  开原铁骑也用这一招,确是不是盾牌的,吕长海使的这一招竟还是带着盾牌冲,十分犀利,这种夹枪冲锋的威力有多大,传说中一个诺曼骑士夹枪冲锋,可以将城墙撞出一个大窟窿,虽是描述的有些夸张,也足可见这种苦练半生练就的本事,有多犀利。
  一骑飞至,数百鞑子望着那一朵红云飞至,竟有些慌乱。
  数百个鞑子不料那营地里的明人,竟如此骁勇,也使出了看家本领,四散逃跑,便逃便射,却不意低估了吕长海的骑术,半生苦练的杀招,一声呵斥那一朵红云突然加速,胯下一匹良驹猛的撒开四蹄,碾过不短的距离,但只见一个老鞑子躲闪不及,一边逃一边回身射箭。
  一朵红云追至那老鞑子身后,一枪,刺了个对穿。
  一声暴喝,老鞑子一口血喷在盾牌上,竟被吕长海晃膀子叫力气高高挑了起来。


第九百六十二章 玉门关
  吕长海大发神威将那老鞑子高高挑了起来,高速冲锋的战马余力未消,便如同挑着一个漏血的破麻袋,疾驰而去,数百骑士气大振追着蒙古人发铳,刀砍,竟大获全胜。
  吕长海大枪一抖,将那老鞑子尸体掷在地上,擦了把脸上的血,哈哈大笑起来,瞧着鞑子已经被杀散了,便一声呼哨收拢无主的马匹,将那几辆大车夺下,便施施然领人回到营地,清涧县团练不过死了两个,伤了十几个,蒙古人就被杀惨了,丢下几十条人命头也不回的逃了。
  草叶湖,营地。
  三百轻骑赶着大车满载而归,马背上还驮着一些尸体。
  那队护送大车的护卫横死当场,尸体大多残破不全,吕长海瞧着一个满脸血污的中年汉子,一声轻叹,葬了吧。连同两个战死的清涧子弟一块葬了,营地里便有喧闹热闹起来,大明九边百姓已经适应了接受伤亡。那两个战死的子弟,一家老小的生计,会从公中出钱供养着。
  吕长海摊开双手,两个后生慌忙跑过来,替他脱掉染血的军服。
  喧闹中,清涧县的后生们围拢过来,一面亢奋,议论着长海叔方才那威风凛凛的一刺,当真了得。吕长海被一群后生围着,左顾右盼,活了半辈子从未如此畅快过。
  “长海叔,真威武!”
  “长海叔,教我本事吧!”
  吵嚷声中,吕长海威严道:“本事不能白学,想学本事就得吃苦。”
  身边响起一片宁诺声,一个个清涧县后生将胸膛拍的咣咣响。
  吕长海瞧着这些英气十足的后生,心中畅快,这一手举盾夹枪的本事,想当年在边军中也是一绝,代代相传,他这一手绝技也是随老卒们学的。想想还有些伤感,那些老卒们一个个老死了,这一手举盾夹枪的本事便渐渐失传了,真有本事的老卒,一辈子也就是个老卒,很难提拔。
  如今,会使这招的人凤毛麟角,这是谁造成的呐。
  吕长海朝着东北方拱了拱手,得亏了大都督主持军务,咱这一手举盾夹枪的绝技才能重见天日。
  不提吕长海领轻骑出征嘉峪关,沿途教导他的那些后生团练兵。
  额哲,马灿领两万八千骑沿长城进至山西,便在古北口停了下来,轻骑联络远在嘉峪关的孙传庭。听闻塞外兵马大举来援,孙传庭大喜,眼珠子一转便下了一道军令,命白城援军走汉长城旧路,进驻玉门关,阳关一线,出大漠戈壁侧击西蒙古大军。
  如此,孙传庭亲率明军主力固守嘉峪关,玉门,阳光轻骑飞出,便形成侧翼包抄之势。白城援军来的正是时候,便让孙大人喜不自胜,这一战便又多了几分胜算。
  两日后,玉门关。
  明时玉门关早已荒废,要追究起来玉门关在北宋时期便荒废了,自北宋仁宗景佑三年西夏人占领了整个河西走廊后,玉门关的战略价值便不存在了,如今,便只剩下强汉盛唐时的遗址,玉门关连接的汉长城,如今也只剩下残垣断壁,横在荒凉的戈壁滩里。
  绕过玉门关向南,便是阳关,一关在北,一关在南扼守西域门户。
  当然,这都是汉唐时代的旧事了,到了大明朝,扼守西域门户的雄关,就变成了嘉峪关。两万八千骑自山西渡过黄河,在延绥镇完成补给休整便倾巢而出,沿废弃的汉代长城大举西进,依旧是隐藏踪迹,昼伏夜出,白天大军躲在汉长城遗迹里休息,傍晚凉爽时向西进兵,在荒原戈壁上偃旗息鼓,便如同一把刺向西域的利刃,又如同一条潜伏在夜色里的毒蛇,寻机冲出戈壁大漠,包抄,围歼西蒙古大军。
  玉门关,汉代小方盘城遗迹。
  打从大军行至玉门关,进驻了小方盘城,额哲便显得十分亢奋,领着一帮白城子弟在城里上窜下跳,大呼小叫起来。时而登上城墙,一步一步丈量着城墙的宽度,时而手按战刀站在风沙里,做睥睨壮,白城将领也陪着他胡闹,宠溺到了极致。
  马灿算是战阵老将了,进至玉门却也心中澎湃,难以平息。
  汉之雄关历经千年风吹雨打,风沙掩埋,只剩下残垣断壁,却仍是如同一条没有尽头的苍龙,横卧于沙漠瀚海的天地之间,蔚为奇观,这小方盘城大致完整可容纳过万大军驻扎,城墙高四丈有余,数里外竟有一处大湖可供饮水之用,沿途仍随处可见废弃的烽火台。
  这座城,内外女墙,马道都是一应俱全的,依稀可见汉唐时的雄风,何等威武。
  出玉门三十里,还有一座和仓古城可以驻兵。
  于是,两万八千骑便藏在玉门,阳关一线,轻骑西进侦查扫荡,寻机歼敌,以强大偏师形成一只强大的打击力量。
  傍晚,沙漠土城中生起篝火,静谧无声。
  马灿坐在温热的黄沙上,背靠城墙,土城内外尽是穿着大红军服的军兵,轻骑往来,隐约让马灿记起了盛唐时的风月。西戎不敢过天山,定远功成白马闲。半夜账中停烛坐,唯思生入玉门关。
  强汉,盛唐时,天朝上国为何没有尽占西域,这个问题马灿已然想的很透彻,兵是强兵,民是弱民,故此虽强汉盛唐国立鼎盛,也无力西进。如今,这个问题却被他的兄长解决了,解兵禁,开民智,数十万九边百姓大举西进,这一回,大明占了这块地方便不会走了。
  想到这困扰天朝上国千年的难题,竟被兄长解开了,马灿便与有荣焉。
  哈密城以东,三百里。
  广袤的草原上,戈壁上全线激战,明军前锋两万铁骑咄咄逼人,与西蒙古大军搅在一起,成群结队的追逐厮杀,此时,曹文诏接到了嘉峪关军令,命他且战且退,放开正面,引诱蒙古人攻打嘉峪关,这便是孙传庭定下的诱敌深入之法,要讲西蒙古十五万大军,围歼于嘉峪关到天山东侧,长达一千五百里的漫长战线上。
  曹文诏接到军令却十分恼怒,他的前锋铁骑和蒙古人都搅在一起了,怎么撤。
  曹文诏也不过是恼羞成怒,真要撤还是能撤下来的,打一个反突击便是了,将蒙古人击退便可以撤下来了。


第九百六十三章 反突击
  孙传庭严令前线兵马让开道路,很害怕将西蒙古联军吓跑了,一颗心也是悬着的。文武对立,在大明朝是寻常事,前线统帅曹文诏也并非他的心腹,曹文诏叔侄是西南总督傅宗龙的嫡系,曹文诏会听他的军令么,说不好,这要搁在崇祯初年,他这道军令多半便是一张废纸。
  孙传庭又何尝不知两军争锋当奋勇争先,盲目撤兵是极凶险的事情,稍有不甚便会全军溃败。奈何,这西北之地实在太大了,倘若前线顶的太狠了,蒙古人哪还敢来攻取嘉峪关,他的全盘谋划就要落空。这要搁在五年前,曹文诏多半会将他的军令硬硬的顶回来。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更不要提他一个三边总制的乱命。前线,曹文诏自是十分恼火,这道军令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