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骑-第5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嗖!
  一支箭穿破黄沙,激射而至,正中李歪嘴心窝,年方十九的清涧子弟失去了全身的力气,慢慢歪倒,失去意识前脸上竟是带着笑的,在宽州镇没人瞧的起他,打小人人便取笑他的嘴是歪的,如今,咱也算是力战而亡,死后,应会被人高看一眼吧。
  怀远墩,墩门大开。
  那队被救助的轻骑逃进了怀远墩,翻身下马,虽是累的脱了力,却仍是拱手抱了抱拳。吕长海此时也顾不上他们了,红了眼睛,亲自跑去装填弹药,冒险给一门炮装上实心铁弹。一个木箱子被从马背上解了下来,用撬棍撬开,便露出四颗惊心保管的铁弹。
  实心弹,可不是什么便宜货,实心铁弹在边军中可是奢侈品。
  边军大炮动不动就万炮齐发,那都是说书先生瞎编的,大明边军怎么打的起铁弹,大炮通常都是装石子的,怀远墩只有这么四颗铁弹,还是吕长海特意保存下来,关键时刻能救命的呀。用五百斤铸铁佛朗机炮打实心铁弹, 是一件风险很高的事情。
  早些年,大明的铸铁炮极易炸膛,要说是兵仗局偷工减料,那可真是太冤枉了。偷工减料是有的,这口黑锅,可也不能完全赖到贪官污吏身上呀,稍懂一些军事常识的,便知道这个时代的铸铁炮,因为膛压高本身就是会炸膛的,不然,这个时代西方强军,为什么要普遍使用青铜造炮呐。
  将这盆脏水泼到兵仗局身上,这也就是胡说八道的明史了。
  说话间,一发铁弹已经装填好了。
  吕长海亲自上阵操炮,瞄准了正在成群结队射箭的鞑子,让边墙上的人全撤了下去。手持烧红的铁钎子,吕长海汗流浃背,打这个玩意真比单骑冲阵还可怕,一炸膛连个全尸也落不下。一咬牙,一闭眼,发红的铁钎子怼到火门里,轰,五百斤佛朗机跳了起来,整个边墙都颤抖了一下。、
  炮弹划破空气的呼啸声响起,那尖锐刺耳的呼啸声,在吕长海耳中响起,竟如同九天之外的仙音。
  轰!
  一发铁弹低空掠过两里远的距离,因为装药太少,打的太近,轰的一声砸进黄沙里,溅起漫天的黄沙声势十分惊人。一颗硕大的铁弹只弹跳了一下,便被黄沙陷住了,未能伤人。吕长海咬咬牙,预备着多装点药,背靠坚城,还能让鞑子占了便宜不成。
  此时,正在射箭的鞑子却自乱阵脚,竟被这一炮吓住了。
  吕长海眼瞧着一些鞑子受了惊吓,翻身上马拼命往西边逃了,心中狂喜,这些鞑子果然不顶用,竟被一炮吓炮了么。他却不知,那五百斤佛朗机发射的实心铁弹,那尖锐的呼啸声,那肉眼可见的飞行轨迹,冒着黑烟低空掠过时的威势,何等惊人。
  啪!
  瞧这架势不用再开一炮了,吕长海赶紧把宝贝炮弹收好,这是关键时刻救命用的。


第九百七十一章 军法
  鞑骑被怀远墩一炮惊走了,清涧团练不依不饶追杀十里,留下了三十多条性命,方带着缴获的马匹,人头满载而归,清剿战场竟找到两个活的,连尸体一并掩埋在黄沙里。
  李歪嘴悠悠转醒,竟毛骨悚然,一只正在他身上乱摸,一骨碌爬起来,狠狠一刀便扎过去。
  “兔崽子!”
  李歪嘴屁股上被踹了一脚,哎哟一声痛叫,踉跄扑到,刀也被人夺走了。
  “歪嘴的,魔症了么!”
  “伤哪了,歪嘴?”
  李歪嘴坐在地上揉着酸痛的腰,一个激灵,拍拍胸前中箭处,松了口气,那支箭竟未射穿他的棉甲,拍拍屁股便坐了起来,咧嘴一笑,死了一回又活过来了,便是别人喊他歪嘴也听着那么顺耳,一只手搀了过来,李歪嘴嘿嘿一笑将插在胸口的箭拔掉,抬头看天,天上大太阳晒在身上,似乎也没那么热了。
  怀远墩东边二十里,北大河。
  距河岸三里外,冯德在大营中坐立不安,提着刀在营帐外走来走去,身侧,一班将官相视无语,前头,三里外便是嘉峪关一线最重要的水源地,也是一条天然的沿河防线,北大河。如今延绥镇重建,冯德贵为新延绥镇副统制,却仍改不了每战必身先士卒的习性。
  沿北大河一线,明军与十余万叩关的蒙古大军激战,死守。
  一百五十里长的边墙大多年久失修,不利于防御,孙传庭便在地图上画了一条线,只下了一个命令,死守,退后半步者,军法严惩。所谓严惩,那便不只是杀头了事,杀了头还要革除军职,通报军中是要遗臭万年的。
  孙传庭画的这条线,南边便是北大河,一条天然的防线。
  冯德在后头坐不住,亲往北大河防线督战,前头密集的铳声阵阵,升腾的硝烟已然将河岸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云雾中,战情不明,冯德便有些呆不住了,瞧着前头激战处全身的不自在,几次欲率亲兵冲上去。他呆不住,下面各军将领自然更呆住了。
  冯德是多年在辽军中养成的习性使然,呆不住,延绥镇将领是被他逼的,没脸呆在安全的大营。延绥镇副统制是个什么官,大约相当于大明新政前的副总兵,权力却比副总兵大的多。延绥镇新任总制官大人,便是一心在西北开荒的祖大寿,冯德便是他的副将。
  冯德得了祖大寿的赏识,一飞冲天,如今也算是西北重将。
  前线,隆隆的炮声中,密集的排铳声响成一片,已经听不到明显的节奏,便如同成千上万个爆竹一起点燃,响成一片。这北大河防线,长度也有三十里,长达三十里的防线上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免有些地段被突破,防线被击破的守将逃了回来,便被军法队毫不手软的砍了脑袋。
  激战半日,挂在营门外的脑袋已经有十几个颗,血淋淋的。
  冯德麾下一干延绥镇将领,对冯德这位上官还是服气的,也不敢不服,这位冯统制可是辽军出身,还是正牌子开原铁骑出身,谁敢不服。冯德麾下兵马组成也十分复杂,有本地驻军有地方团练,还有一些祖大寿的锦州兵马,总兵力三万余。
  三万人守一条河,冯德是觉得绰绰有余了。
  然而麾下众将对三边总制孙传庭,却多有怨言,大家伙没打过这样的仗呀,丢了防线逃回来就得杀头,这也太不近人情了。那十几颗血淋淋的人头挂在外头,太渗人了。西北明军,是从未打过这样的仗,从未见到过如此严苛的军法,冯德反倒习以为常。对孙传庭,冯德也没什么好感,孙总制这个人太孤傲,爱摆架子,然而他却不折不扣的执行着上官的命令。
  这边是辽军的本能,对上官的军令,那就是不打折扣的执行。
  激战正酣,一队轻骑飞入大营,滚鞍下马扑通跪在地上,哭嚎着请援。
  “老君庙守不住了,守不住了呀,大人!”
  那全身失血的轻骑嚎啕大哭,大营中竟鸦雀无声,只有那精神崩溃的轻骑渗人的哭嚎声。
  冯德面色只是肃然,面无表情瞧着那轻骑,良久才道:“老君庙,还有多少人。”
  那报信的轻骑擦擦鼻涕眼泪,哭嚎道:“还有三百人,五百多人丁,死的不到三百了呀,大人!”
  冯德眼皮一抬,木然道:“回去吧。”
  那轻骑竟呆在当场,忘了哭嚎,琢磨着这位大人什么意思呐,一句话便打发了么。
  锵!
  冯德拔刀出鞘架在那部下脖子上,干裂的嘴唇张了张,咧了咧嘴。
  那轻骑吓的慌忙爬起来,连滚带爬的翻身上马,领着本部人马又往前线飞驰而去。
  大营中,死一般静寂。
  相处日久,众将也大约摸透了这位冯大人的性子,便只有一个字,冷。瞧着面无表情的冯德,延绥镇将领心中咋舌,从这位大人身上便瞧见了辽军的秉性,那真真就是铁血之师。平时这位大人沉默寡言,一上阵那便如同变了一个人,不苟言笑,让人瞧着便心里冒凉气。
  冯德心中,也对延绥镇兵马的素质,十分不满。
  这都是些什么兵马,五百多人整整一营兵,伤亡还没到一半就嚷嚷着求援了,这在辽军是要被人笑话的。他手中倒是留了八千预备队,兵力有限,也不能随便就派出去。他却实在是冤枉了延绥镇将士,辽军能承受过半的伤亡,延绥镇的兵马哪受的了呀。
  这个时代,伤亡超过三成还能坚守阵地的,那便算的上是天下强军了。
  孙总制器重,祖大帅信任提拔,冯德是心里有数的,这两位大人是要借他之手整顿边军,想在西北打出一支雄兵。冯德觉得他的机遇来了,就在数月之前他也不敢想象,他竟会有这样出人头地的一天,想着想着,冯德便将手伸进怀中,摸了摸那封带着他体温的书信。
  怀中那封信是大都督的亲笔信,那龙飞凤舞的字迹,让冯德觉得不太真实,却实实在在是大都督写给他的亲笔信。摸着这封信,冯德便觉得心中笃定,稳稳当当坐在这个副总制的位子上。


第九百七十二章 河西
  大都督在信中与冯德兄弟相称,这让冯德极是受用,也有了底气,便踏实坐在这个副总制的位子上。
  嘉峪关内,肃州卫。
  孙传庭两日夜未曾合眼,十分亢奋,坐镇嘉峪关调派兵力,一百五十里长的正面边墙处处告急,求援的轻骑一队接着一队,有些被孙传庭言辞训斥了,有些还当场挨了军棍。尽人皆知孙大人的野心,满脑子建功立业,是要在西北有一番大作为的。
  帅营里人人都提心吊胆,时刻担心逼的太紧了,全线崩溃。
  大明西北好些年没有打过这样的仗了,前线士卒以团练,地方驻军为主,撑的住么。孙传庭心中却是有底气的,他看穿了一个势字,天下大势,浩浩汤汤,不可阻挡,还振臂高呼喊出保卫乡梓,建功立业的口号。
  延绥镇重建,这些团练,地方武装就是他的班底。
  孙传庭对陕兵信心十足,多年夙愿终于达成,他给延绥镇新军取名天雄军,基本部队便是陕西地方武装,陕兵能战呀。这延绥镇新军中有大量身家清白的陕西子弟,军官,则多数是在边军混迹多年,郁郁不得志的老卒,这些百战老卒也是大明边军的精华。
  这条建军路线昔年戚继光走过,大都督马城走过,孙传庭如今也是这样做的。
  嘉峪关一线,此时战局十分诡异。
  嘉峪关以北一片安静祥和,数万鞑骑破关而入,越过长城进入北边的丘陵山林间,不知所踪。嘉峪关以南却全线血战,明军依托北大河死守。嘉峪关前更是没有出现一兵一卒,让明军在关前山谷内险要处布置的种种防御,都成了摆设,鞑子,也没蠢到以轻骑强攻险要的嘉峪关。
  孙传庭稍一沉吟,便将嘉峪关正面的兵力抽调大半,驰援两翼。
  肃立在帅营中,孙传庭面上镇定自若,心中却是有些汗颜的,他自诩兵法韬略天下无双,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论起兵法谋略他是谁也不服的。然而真打了起来,孙传庭才发现这十余万骑兵铺天盖地的扑过来,他竟有些手忙搅乱,只有招架之功了。
  此时,孙传庭方晓得了一个道理,所谓名将都是打出来的。
  在帅营中肃立片刻,孙传庭面无表情坐到太师椅上,端着一个成化青瓷茶杯沉吟良久。南线激战正酣,那个冯德果真好本事,竟硬生生守住了,没有开口向他要一兵一卒的援军。北线,那数万不知所踪的鞑骑,却让孙传庭寝食难安,这股鞑骑便是他的心腹大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