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骑-第5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波兰王国作为议会制的先行者,在强国四起的欧洲殖民大时代,很快便没落了,因为人多嘴杂,掌握国家的贵族议会通常以争吵,斗殴收场,这和大明何其相似,从波兰王国的没落,沉沦,便可以瞧见这时代的体制,搞什么贵族议会呢,行不通呀。
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需要的是军事强人,需要的是铁腕。
一夜争论,骑兵将领和步兵将领互相揍的对方鼻青脸肿,波军折了一阵竟内讧了。
翌日,山上。
李争鸣瞧着昨天还急吼吼,气势如虹的波兰军团竟没有动静了,心中疑惑却长出了一口气,他对波兰军团十分忌惮,对哥萨克,俄军反倒十分鄙夷,波军既然没什么动静,进攻的便换成了俄军,对于俄军李争鸣是十分看不起的,俄军的战斗力十分低劣。
瀚海城,帅府。
卢象升此时也陷入两难的境地,南线请援,他便只能加派援军,南线是万万不能有失的。然而将兵力调派到南线,广袤的后方便空虚了,他便要冒上被东欧人长途奔袭的风险。整晚纠结,犹豫,卢象升终于做出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抉择,放开北线,大举增援南线李争鸣部。
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调动
卢象升冒着远东腹地被奔袭的风险,从敞开的北线抽调六万兵力,驰援南线,明军原本已经大踏步的撤退到贞河天险,凭借这条南北走向,流入北冰洋的大河流域抵挡东欧人的兵锋,并在贞河东岸修建了大量防御设施。随着卢象升的决断,明军将弃守贞河天险,再度大踏步的撤退到远东地区的大型要塞。
卢象升自天启朝进入新军当将官起,生平从未面临如此艰难的抉择。
他又何尝不知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的道理,他在帅营动动嘴皮,整个塞北的军民便要跑断腿。这委实是一个艰难的决断,数千里的战略大撤退,不是动动嘴皮就能做到的。这样的决断,便意味着塞北军民数年苦心经营,化为乌有,耗费无数民力,财力修建起来的定居点,防御设施将会落入敌手。
做出这样的重大决定,损失,将会是无法估量的。
卢象升眼前似乎看到了一个个定居点,仓惶出逃的百姓赶着牲口,携老扶幼,在广袤的塞北大地上蹒跚而行,又仿佛看到了那一双双不舍的眼睛,那一声声咒骂和哭喊。重重的一拳砸在地图上,卢象升还是下了决断,长痛不如短痛,要撤便撤的痛快些,一口气撤到远东去。
翌日,瀚海城轻骑四出,整个西伯利亚便骚动起来。
许多人不解,将领,商贾纷纷求见卢帅,却都吃了闭门羹,喧闹,混乱中各部明军忠实的执行了卢象升的命令,整个西伯利亚的明军再次大规模的调动,逐渐将重兵集结到南线。
抚顺,辽王府。
告状的折子雪片一般飞进辽王府,正在辽东休整的马城仔细的看完了卢象升的奏报,逐字逐句的斟酌,对这个作战计划说不上赞同,也说不上反对,作为天下兵马大都督,他自然是要站出来支持卢象升,如若不然这个仗也没法打了,这一撤,损失实在无法估量。
马城理解卢象升的担忧,天气就要转冷了,贞河天险,每年只有六七个月可以称作天险,冬季西伯利亚的大河冰封,骑兵畅通无阻,哪还有什么天险可守,卢象升的担忧不无道理,以空间换时间嘛,所谓战争便是一场豪赌,赌国运,赌帝国的兴衰更替。
此番,马城也有了替部下背黑锅的觉悟,亲自出面安抚了人心,才将居民的不满压了下去。
辽王府,秋风萧瑟。
西征归来,辽骑主力实际上处于休整状态,四万铁骑获得了短则七天,长则半月的假期,再精锐的百战老卒也不是铁打的,西征一个来回人困马乏,急需休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这便是战争。辽骑西征损失不大,战死,阵亡的不过三千多,损失的兵力也需要补充。
崇祯十一年,九月末。
东欧联军大兵压境,繁华的辽东之地,打山海关到海参崴要塞,气氛便有些肃杀,九月末大都督府又下了一道军令,做了最后的战争动员,大量征召退出军伍的老兵,规模约在两到三万之间,从民间征召马匹,牲口,工匠,榨干了辽东最后的战争潜力。
征兵令一下便响应者云集,大量退伍老卒重新披挂上阵。开原,抚顺,沈阳各地,一个个辽军老卒牵着马匹,干粮,告别妻儿父母重新走进军营,开始了恢复适应的训练,各地兵备道便从中挑选精兵,补充辽骑,让辽骑主力很快扩充到五万人。
战云密布,大明的关外便如同一部上足了发条的机器,高速运转起来。
乌拉山前线,明军阵地。
数日间,十万东欧人的联军并未发动攻击,李争鸣却不敢稍有懈怠,哪怕是再愚钝的将领也了然了,东欧人怕是出现了争执,然而争执总是会解决的,敌军总是会进攻的,当东欧人再次发动进攻时,恐怕就不是试探了。
李争鸣猜测的半点也没错,波兰军团的内讧,完全打乱了东欧联军的进攻部署。这事儿和波兰军团统帅雅科夫索别斯基有关,这位元帅手段,能力,实在不足以胜任统帅的重任。马城给这位元帅起了个绰号,波兰赵括,还是十分形象贴切的。
此君能当上军团统帅,全是沾了他爹的光。
此君的亲生老子便是波兰名将斯坦尼斯瓦夫,战功卓著,是波兰历史上杰出的统帅。这个波兰赵括,便是马城下令大都督府下属参谋司,重点研究利用的对象,有专业的参谋团队负责研究此人,从生活习惯研究到性格里的弱点,给前线将领提供参考。
雅科夫元帅为了调和步兵与骑兵之间的矛盾,费尽了口舌。
数日后,喧闹的波军大营总算安静下来,此时,联军总司令菲南多罗曼诺夫大公,正在推销他的进攻计划,让陷入纷争的联军早日恢复攻势,这位菲南多大公便是俄国皇室罗曼诺夫家族的新生代将领,皇室成员,俄国皇帝的表亲,地位尊崇。
菲南多大公的进攻计划,是将长长的战线划分为数个区域。
数个区域内,俄军,波军,克里米亚军,哥萨克军各自为战,大家伙谁也不要干扰谁。大公鼓起俄国人天生的如簧之舌,竭力推销他的进攻计划,倒是得到了联军各部的认可,就连心高气傲的波兰军团也默认了这一方案,于是联军便再次大规模调动起来。
李争鸣在山上摸着胡茬,瞧着欧军大规模调动,将兵力再次展开,竟然形成了泾渭分明的四部分,哑然失笑,竟对联军统帅的想法十分赞赏,此人也知联军各部分属不同的国家,指挥不灵,竟想出这样一个天才的办法,这人倒是狡诈之辈。
崇祯十一年,九月的最后一天。
东欧联军完成了最后的兵力调动,将三十里长的战线大致分成四个部分,再次发起了进攻,这回是气势汹汹的全线进攻。
山中,幽深静谧的密林。
张水子和他部下十一人,在战场右翼的密林间潜伏了整整五天,五天时间,足够张水子和他的部下在密林中布置了大量陷阱,十二个人,竟十分疯狂的封锁了长约一里的战线,这毫无疑问是一次疯狂的冒险。
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斥候
张水子以下每人要防守长约百步的防线,他那日观阵瞧的真真的,这一块斜斜对着东欧军的大营,不会是敌军重点进攻的方向,他深入山中自然不知欧军重新部属了兵力,这一块山高林密处,恰巧是克里米亚军的进攻区域,然而此时张水子还一无所知,他刚好挡在克军进攻的必经之路上。
克里米亚汗国,这又是一个强盛一时的游牧汗国。
并且最致命的是,这个游牧汗国背后还有一个强大的后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这又是一个大明潜在的对手,几乎没有叫好的可能,克里米亚人便是土耳其帝国,在东欧大草原上栽培的一个帮手,一条恶犬,所谓打狗还要看主人。
这条奥斯曼人豢养的恶犬,战斗力强悍,只看这个汗国在过去五十年间的战绩便一目了然。五十年间,克里米亚军在奥斯曼人的支持下,曾三十次进犯俄国,最大规模的一次曾经围攻过莫斯科,掳走了十五万人做奴隶,并且这个蒙古汗国最大的财源,便是与奥斯曼人之间的奴隶贸易。
克里米亚军捕捉各个东欧国家的女人做奴隶,贩卖到卡奴港,从奥斯曼人手中换取粮食,军火。波兰女人最柔顺,乌克兰女人最漂亮,俄国女人最倔强,这个汗国本质上是一伙草原强盗,还是虔诚的穆斯林,基本靠掳掠东欧各国为主要
生活来源。
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波兰王国,俄罗斯王国崛起后才稍有化解。
从东欧各国掳掠奴隶变的越来越困难,怎么办呐,这伙草原强盗便如同哥萨克人一般,堕落成了雇佣兵,本质上与哥萨克人的处境相似,这伙人就是谁出钱就加入谁的军队,打仗不怕死,不太把自己的小命当回事,强悍的战斗力便成为东欧各国雇佣外军时的首选。
关于大明和奥斯曼帝国之间的关系,马城的全盘谋划中,早晚是要大战一场的。倘若明军顺利击破了东欧联军,大举翻阅乌拉尔山脉,进入欧洲,则野心勃勃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必然不会错过进入欧洲的机会,那将会是明军,与瑞典军团联合作战,共同面临奥斯曼人挑战的局面,暂且不提。
山中无甲子,张水子只能凭借日落东升,判断出在他山中潜伏了五天。
既是潜伏作战自然便吃不上热食,渴了便喝一口凉水,饿了便啃一口干粮,张水子斜躺在一棵大树上,闭目假寐,他的打算是再守候五天,五天,倘若敌兵不至,他便要退到后头友军防线上休整,大睡三天三夜。怀中抱着两把倭刀,张水子从未如此怀念过温暖柔软的床。
咯嚓!
张水子舔着嘴唇正在回味着他的新家,家中柔软温暖的床,还有他那个怀了崽子的柔顺女人,便警觉的睁开眼睛,听到了一声清脆的响动,那是有人不慎踩断枯枝发出的响动,他轻轻拨开一根树枝,一双三角眼透过繁茂的树叶中,盯着前方幽深寂静的密林。
那一声不易觉察的轻响过后,密林间竟恢复了死寂,那种诡异的死寂让人心脏狂跳,心理素质稍差一些,恐怕早就忍不住大喊大叫了。透过树枝,死死盯着空无一人的林间空地,张水子立知他遇到了强敌,心中狐疑,东欧联军中还有隐藏踪迹的好手么。
却恰巧被他猜个正着,克里米亚军正是昼伏夜出,打家劫舍的好手,每每劫的俄国人苦不堪言。张水子却也恰巧是海盗出身,对上克军便算是碰上同行了,正是棋逢对手,针尖对麦芒了。
哗啦,一根树枝做成的简易陷阱突然弹了起来。
伴随着一声粗鲁的惨叫,咒骂声中,一条鬼祟的人影踩中陷阱,竟被坚韧的树枝一弹,一扯,惨叫着高高吊了起来。下头一阵混乱,人影闪动,张水子却如同一头灵猫一般紧紧贴在树干上,动也没动,眯起眼睛打量着那踩中陷阱,头朝下正在密林间来回晃悠的敌兵。
那敌兵身材矮壮结实,十分慌乱正在拼命的挣扎,奈何一只脚踩中了绳子套,头朝下倒掉着,自身无力挣脱束缚。那敌兵穿一身褐色对襟的褂子,外罩皮甲,身材矮壮又有鲜明的蒙古人特征,身背长弓,腰间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