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骑-第5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罗艺假意推脱一番,便欣然宁诺,终究是圆了一个领兵打仗的梦,如此这般便别无所求了。
  “罗某,愿为官长效死力!”
  寒暄,热络,冰天雪地中这伙义兵竟战意盎然。
  崇祯十二年,腊月初。
  海参崴要塞又是另外一番景象,车水马龙,海参崴作为不冻港的重要战略价值便突显了出来,海参崴并非是真的冬天不结冰,它受暖流的影响,同样也受寒流的影响,每年有三个月的结冰期,然而它又是货真价实的不冻港,这其中便大有学问了。
  港口结冰,那坚冰要结的很厚才会对战舰通行造成影响。
  结冰对港口设施的损害很大,因为相同质量的冰,它的体积比水的大,水跑进岸边的设施,结成冰便会爆裂,港口冰冻期间不能进行水下作业。譬如说某港口沉了一艘船,想打捞的时候已经结了很厚的冰。冰可以砸开,可是谁愿意下水呀,这么冷的水,说不定下去就上不来了,所以那条船便只能在冰下安静地呆上一个冬季。
  然而受到暖流影响,海参崴港的冰层大多数时间内不会结的太厚。
  于是乎每日用配备撞角的破冰船,在港口里来回转,来回撞,港口依旧是可以正常使用的。这座不冻港对明军的意义有多大,这便是塞北超过二十万明军的生命线,一大半补给,军需,人员都是通过海参崴进行运输的,省时省力,侥天之幸这是一座不冻港。
  海参崴要塞,经过多年修缮兴建,俨然已经成了一座庞然大物。
  这座要塞当年在开始兴建时,考虑到大明水师在海上没有对手,便是以防备西北方陆地上的威胁为主,故此堡垒城墙连成片,竟然修成了正面宽度数百里,纵深二三十里的巨型要塞,并且边墙还在朝着两侧不停的延伸,号称大明在远东永不陷落的要塞。
  有此要塞,明军在远东便立于不败之地。
  卢象升敢于将北线放开,纵容十五万东欧联军长驱直入,便是考虑到此堡的存在,引诱东欧人至海参崴决战。
  堡中,巍然耸立的中央要塞。
  这是一座标准的棱堡式空心要塞,通体以三合土打造,耗费人力财力无数,坚不可摧,明军的指挥中枢便设立在这坚固的乌龟壳中,除大都督行辕外,这座巨大的空心堡垒尚可容纳一万兵士兵,堪称壮观。
  堡垒上方的边墙上,寒风肆虐,西北风夹杂着雪花沸沸扬扬的。
  马城穿一身黑色大氅,傲然肃立,下首则密密麻麻站满了人,马城对前线义兵极为关注,自然不会让忠勇的大明边民孤军奋战,大军出征未免得不偿失,却在冬季里从各部抽调了精兵一万两千余众,深入广袤的西伯利亚前线,支援大明义兵们冬季作战。
  今日便是出征大礼仪,预备了三牲六畜,祭天祭旗祭神明。
  边墙下,大校场上一万两千余众竟鸦雀无声,年纪从十八到三十五岁,有的是大明新军中的佼佼者,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百战老卒,有的是新近从兵学结业的英武青年,携带军需补给驰援前线,目标是渺无人烟的西伯利亚兵员,前头日月军旗猎猎作响,边墙上,自大都督马城以下,连水师都督张永产,水师步战队统制关李明珠都到齐了。
  寒风肆虐,军旗猎猎中,马城瞧着一万两千部众竟良久无语。
  许久,方轻声道:“传下去,活着回来。”
  一侧,戎装笔挺的何可纲便嘶吼道:“大都督令,活着回来!”
  “活着回来!”
  下头便是万众一心,睥睨之气,直上云霄,大军开拔一队队大明精锐翻身上马,前头两千侦骑先行出营,后头是运送军需补给的大队人马。立在边墙上的何可纲竟啪的一礼,面色凝重。
  何可纲行一记军礼,便肃然道:“大都督,标下请令,出征。”
  马城瞧着身前年不满三十,正值壮年的一员悍将,仍委婉劝道:“此去便是九死一生,你可想好了。”
  何可纲咧嘴一笑,一甩大氅便大步去了,马城无奈只得叮嘱道:“战事不利可退守坚城,飞书求援,吾必亲至!”
  何可纲脚下一滞,回身便是恭恭敬敬一礼,腾腾腾下了边墙,马城身侧众将面色各异,便是冷暖自知。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赴死
  何可纲此去必是九死一生,虽明知如此却泰山崩于前而面色不改,这世上又有几人能慷慨赴死。心中敬佩,马城率众将振衣而去,身后是冒着风雪出征的一万两千大明精锐,一支完全由轻骑组成的骑兵野战军。
  前线,统北城,俄人称作雅库茨克。
  雅库茨克城沿贞河而建,交通枢纽,兵家必争之地,围绕此城明俄前次大战便打的天昏地暗,此番再战明军主动后撤,将城内多数防御设施破坏一空,便撤退到南边的贝加尔湖一线布防,然而这并非一座空城,不愿撤退的明人义兵,便成群结队集结到此城。
  背靠坚城总是让人心中踏实一些,并且明军撤退时在城中留下了大量军械,将义兵们武装了起来。这城中义兵人数还不少,超过万人,俱是青壮,在少量官兵率领下坚守城墙,以期熬过这个难熬的冬天。
  这统北城是俄人修建的城市,明人尚未及将其修缮改造。
  俄人城市的特色便是城高墙厚,并且通体用石头打造,欧洲人便是最喜欢修建这样的乌龟壳,整座城市都比大明的城市大一号,城墙高大,建筑高大,就连街道也异常宽敞可容纳骑兵快速通行。
  寒冬腊月,如今这城中便是马蹄声嘈杂。
  身穿各种杂乱服饰的义兵轻骑在城中穿行,也有少数身穿大红棉甲的明军,喧闹中指挥着生番奴仆,将军械库中一箱箱弹药搬上城墙,城墙上身穿红色军服的明军炮手,正在教授义兵们使用大炮。明军南撤时,将城防重炮都拆下来运走了,如今炮垒中只有两门六磅前装滑膛炮,还有些一些太过沉重无法搬运的大口径臼炮。
  中午时,罗艺随崔胜等人赶至统北城。
  放眼望去,面前一座方圆数十里大小的坚城,便如同一条卧龙盘踞在冰天雪地间,让罗艺不自觉的缩了缩脖子,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官兵为何要弃城不守,罗艺虽不通军略可也琢磨着,这座城实在太大了,要死守一座长宽数十里的大城需要多少兵马。
  罗艺估摸着没有几万人,怕是连城墙都站不满。
  瞧着城内那座标志性的钟楼,罗艺是不赞成来统万城助战的,虽不知道来了多少人,然则连官兵主力都撤退了,也知来敌势大必不可力敌。罗艺是江湖悍匪出身,打小在刀口上舔血,露宿荒郊野外是家常便饭,荒野才是他的主场,对守城战本能的便有一种抗拒。
  然则一口唾沫一个钉,崔胜等人说要来守城助战,他便来了,刀山火海也不会眨一下眉头。举目四望,瞧着城上正在布防的义兵,还有大炮,罗艺心中稍安,兴许这城就守住了呢。
  罗艺心中忐忑,崔胜等人领兵赶至城内,却笑的十分畅快。
  军官自然与悍匪不同,多年从军早适应了集体生活,两军阵前本能的就像找建制,找指挥,一百五十余骑加入城防队伍,罗艺便又担上了一份心,群龙无首呀,一万多人各自为战也没个做主的,这能成么。他是悍匪出身,每到一处便要先留后路,习惯使然。
  打马上前,他便坚持要调拨一些战马,口粮先藏起来,狡兔三窟么。
  一条高瘦的汉子蹭蹭的登上城墙,眯起眼睛往周围一打量,便挑中了东北外官道上一处驿站。敌兵打西边来,大批义兵都在西边布防,这东边的驿站已然废弃,空荡荡的,驿站中有马圈可以安置战马,这便是一条绝佳的后路。他是琢磨着一旦战事不利,领着大家伙往东门跑,翻身上马沿着又宽敞又平坦的官道,撒丫子就溜了。
  一个江洋大盗被官府通缉多年,逃跑的本事自是一绝。
  有句话是怎么说的,这些个江洋大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稍有个风吹草动就跑的飞快,让官府捕快都毫无办法。这请求一提出来,崔胜心中便有些不悦,仗还没打怎么就想着跑呐,这位罗兄可不地道,本想奚落一番,问问他取名罗艺,燕云十八骑可有这般窝囊的。
  终究是碍于面子,崔胜便勉强点了头,从队伍里分出了百匹健马。
  罗艺心中笃定大咧咧的转身去挑马,专挑好马,瞧着精壮的还要掰开嘴看牙口,气的崔胜直翻白眼,然则他也是爽利的性子,答应了便不会改口,便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喧嚣中,敌从西边来。
  纷乱的统北城还在布防,西边便升起狼烟了。
  罗艺才领着三十五个义兵长弓队,将百匹好马藏进了驿站,驿站外头的街道上便喧闹起来。抬头看天,西边升起一道歪歪斜斜的烟拄,那烟柱很快便被寒风吹散,变成烟雾,一道一道的狼烟升起,罗艺瞧着狼烟脸色变了,十里不到,敌骑来的这般快么。
  狼烟一起,喧闹的统北城竟似安静了下来。
  三十六个义兵肃立在空荡荡的东门外,寒意四起,竟显得有些形单影只,这局面便有些微妙了,这东北不是主战场又有管道直通东南,往东南,再折向西便是翰海城方向,任谁都晓得瀚海那边有官军主力驻扎,那便是一条生路。
  大战将起,一念天堂,一念便是阴曹地府。
  有人便心中生怯,一声沉闷的低喝打破了死寂:“敌兵势大,趁前头顶着,咱们还是先逃罢!”
  这一声低喝过后竟无人答话,有低头看脚的,有搓手的,有不自觉安抚战马的,便又是一阵难挨的沉默,没人应声,于是罗艺的回答很干脆,电般从背后摘下长弓,手指一捻便听得弓弦响动,嗖的一箭射出。射自十余步外的出其不意的一箭,那怯战者脖颈处刹那间便被长箭贯穿。
  “乱我军心,死!”
  罗艺一声大喝,伴着那逃兵的惨叫同时响起,人体砰然栽倒发出一声破麻袋似的闷响。一场火并如兔起鹘落,转眼间便是分出了结果。罗艺几步冲过去拔出刀,又戳了那人要害上几刀才一脚踩住尸体,血淋淋的刀尖下指。
  便冷声道:“还有要走的么。”
  三十名义兵纷纷低头,不敢直视他凶光毕露的眼睛。
  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来袭
  寒风中,高瘦的罗艺便如同一尊凶神,雪亮的钢刀还在不停的滴血,那鲜血很快便凝固,结冰,温热的尸体须臾间便冻的僵硬。三十余人齐齐打个寒噤,竟不敢再言逃跑,扔下崔胜等人逃跑么,罗艺是不屑为之的,他重的是一诺千金,一个唾沫一个钉。
  “走!”
  一声低喝,三十余人身背弓弩,提着箭壶,沿着空荡荡的街道赶赴前线。
  前线,此时已是一片喧嚣。
  崔胜领人登上一段城墙,往西北边瞧,便一个寒噤呆立当场,西北边竟是一线天,无边旷野中便只瞧见了一道黑线,便如同海天一线处的浪潮袭来,远远瞧着似乎是移动缓慢,拿千里镜一瞧便毛骨悚然,那一线天竟是由番邦骑兵组成的,浩浩荡荡,行进的速度极快。
  兵过一万,无边无际,八万骑兵是什么样的景象。
  统北城,是贞河沿岸最大的城市,东欧联军杀气腾腾,集结了八万骑兵分成几波,山呼海啸而来,前锋哥萨克人,克里米亚人已经进至统北城下,后队精锐的俄国骠骑兵还在乌拉山中捕猎,获取食物,这般景象让崔胜不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