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骑-第5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层常用来做衣服的紬绢和麻布,从来都不是以结实耐用而著称。
要不然,军中也不可能一年给士兵们发下四匹、六匹、八匹的紬绢裁衣服。棉布倒是结实,但北宋的棉花才刚刚推广种植,纺出来的棉布称为吉贝布,价格跟蜀锦差不多,没个几千几万贯的身家谁穿得起呐。
寻常百姓只能穿着容易损坏的紬绢和麻布衣服。常坏的衣服当然要常补,有分教:白天走四方,夜中补裤裆。常年在外,身边没个女人的男人,不会针线活的还真不多。
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军情
正如崔胜所料,一个四十上下的义兵出来自荐道:“小的十几岁时曾在裁缝铺做过学徒,虽然没能出师,但针线活还是能来上几手。”
崔胜看了看他身上的衣服,针脚缝得细细密密,“衣裳是你自家做的”
“自家,那还能有别人么。”
崔胜也不惊奇,便嘱咐那义兵手脚麻利些,烈酒,尖刀,棉纱,棉纱都用开水煮过,他谨慎起来先命那义兵在死马上练手,练了片刻瞧着熟练了,方冒险点了一支火把,将针线用火细细烤过,这便是明军中救治外伤的标准流程,军中,兵学都有教授。
崔胜带了几个人死死按着伤员,让他不得动弹,嘴里也塞进了手巾,让他不会咬到舌头。伤口中箭头早被取出,又化了些盐水来清洗,只再用针线缝起来,包扎好,这一套流程便走完了。
那老义兵虽是第一次缝人,但看起来他飞针走线的手段甚为娴熟。
那明军疼的受不住,便连声催促:“快动手”。
崔胜瞧着那皮肉翻卷的伤口,便安抚道:“疼也不能乱动。若是有麻沸散就好了,一包药喝下去,只要药性未退,天塌了也醒不过来。”
“世上哪有这等药。”
崔胜有意宽他的心,便笑着道:“如今是没有,你且忍一忍罢。”
“尽管缝便是了,爷爷若叫一声痛,便是驴生的活王八!”
那老义兵手上也有些哆嗦,从一块干净的布匹上拆下来的一根麻线,穿入针鼻,崔胜对着他点了点头,只是钢针一落,一条好汉便疼的全身一颤,一声惨哼,黄豆大的冷汗从苍白额头上冒了出来。一侧,罗艺有些看不过眼,一声轻叹从怀中取出一个布囊。
那黑色布囊竟是上好丝绸缝制,外头还包着一层油布,可以防雨。
他将贴身珍藏的一物取了出来,颇有些不舍却终还是一咬牙,钻出地窝子,打开布囊,水袋,取了些水,从那布囊中倒出些许粉末,搅匀了便大步走过去,撬开那官兵紧咬的牙关,灌了下去,崔胜大吃一惊竟未拦着他,这自然是对他的极度信任。
“此是何物?”
罗艺竟有些懊恼,闷声道:“蒙汗药,救命的玩意,就剩这一包,便宜了他。”
说来神奇,一包蒙汗药灌了下去,一眨眼,那官兵竟不再呼痛,脸色泛红,眼睛发直呆呆看着伤处,竟似毫无知觉一般。罗艺翻翻那官兵的眼皮,见他眼神涣散还翻了眼白,崔胜是心里七上八下的。
那江洋大盗却笃定道:“成了,缝吧!”
钢针穿过翻卷的皮肉,见那同袍不再呼痛,崔胜才送了口气,片刻后那腿上伤口缝好了,却并没有缝死,还留个了口子好排脓。崔胜擦了把汗,想起一事心中吃了一惊,本能的便握上倒把。他此时方幡然醒悟,这位罗兄怎会身怀蒙汗药这般诡异的玩意儿。
蒙汗药,一个好人身上能随身揣着这玩意么,这岂非是个匪类。
罗艺早料到会是如此,他将这般价值不菲的蒙汗药拿出来,便是冒着极大的风险,瞧着崔官长将手落到刀把上,面上不动声色心中确是一叹,匪类终究便是个匪类,只怕是难以善了了。
不多时,崔胜只稍一犹豫竟若无其事,拱手道:“多谢。”
罗艺心中一暖,哈哈一笑便又钻回地窝子里,呼呼大睡,还翻了个身将背后对着外头,崔胜瞧着那瘦长身影背对他,先是一呆心中也是一暖,又会意一笑,便招呼几个部属将那同袍好生安置了。
两日后,清晨。
一伙义兵抱着火铳,提着弓弩摸到林子边缘处,布置警戒,上树的上树,牵马的牵马一通忙乱。罗艺蹭蹭爬上一棵大树,往远处瞧,一场大雪过后这漠北之地千里冰封,那通往统北城的来路上竟渺无人烟,不见半个追兵的影子。
下头,崔胜急的直打手势,树上的那位便只能无奈摊手。
“这不对呀!”
崔胜便有些困惑了,快马加鞭,此地距统北城不过半日马程,他领人残部在这里候了两日,想打埋伏,却为何不见半个追兵。这般诡异么,这实在是很反常的事情,按照常理此时这片林子周遭,应该是漫山遍野的敌兵轻骑才对。
罗艺从树上哧溜了下来,脑中电光一闪,竟沉吟道:“除非,统北城仍未失守!”
一语惊醒了崔官长,打个哆嗦,面色便狐疑了起来。
这般说法倒是附和常理,除非统北城仍未失守,如若不然,敌军大胜过后为何不来追缴残兵。罗艺话一出口,瞧着崔官长的脸色便心生悔意,这位官长性子可是有些憨直,既怀疑统北城未失,城中便仍在激战,以他的性子必然是要回去探听虚实的。
两人虽萍水相逢,却相知相得,互相了解宛如多年好友一般。
果然,崔胜便正色道:“这是重大军情,我得回去瞧瞧。”
罗艺心中一咯噔,本要劝说,再一瞧面前一条七尺汉子那般决然的神色,心中又是一叹,这是个官兵,还是辽军里的军官,劝不住呀。这辽军的人个个都是骄兵悍将,让他放着这样重大的军情不去查明,这话怎也说不出口。
心下再不犹豫,便决然道:“我去!”
崔胜一惊,大摇其头:“那不成,打探军情这活计,你不懂,咱是受过训练的!”
罗艺便咧嘴嘿嘿笑道,面带嘲讽:“做探子么,有你这般粗手粗脚的探子么,不要个面皮!”
崔胜被他笑的面色通红,十分尴尬,他这样不称职的侦查斥候,确是将辽军的脸都丢尽了,还得指望一个江洋大盗搭救他。辽军兵种分门别类,他是步军军官可并非侦查斥候,这倒也怪不得他。
“瞧好吧,某家去也!”
那罗艺眼中凶芒一现,牵了马,整了整行装便随意点了几个人,翻身上马出了林子,便往统北城方向打探军情去了。罗艺阻拦不及便只得由他去了,心中一热一条七尺的汉子,竟险些当场落泪,慌忙掩饰。
这一等便又是两天,两天后,筋疲力尽的罗艺回来了,折了一个弟兄却带回来两个俘虏,还有一个重大军情,统北城未失,城中残兵,义民仍在依托坚城奋起抵抗,巷战打的十分惨烈。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民心可用
罗艺只在统北城外远远转了一圈,城内虚实尚且不知,却真真正正瞧见了东门内的激烈巷战,铳声阵阵,火光冲天,为查明虚实还冒险抓了两个俘虏回来,为此还折了一个弟兄。营地中崔胜等人蜂拥而出,将筋疲力尽的同袍迎了进来,便如同迎接得胜归来的英雄。
牵马,接人,将那两个五花大绑的俘虏从马背上拖进林子,捆在树上。
大明义兵们便围着那两个长相与蒙古人相似,却穿着对襟褂子的蛮夷议论起来,这两个便是克里米亚兵,瞧着与蒙古人长相一般无二,便只有这服饰是对襟的,褐色棉布的褂子很接近俄军军服的样式。
盔是铁盔,甲是皮甲,靴子是欧洲人的长筒马靴。
议论声中大明义兵们啧啧称奇,激战时隔的太远,瞧不真切,这回是实实在在的看清楚了,这生死大敌的装扮,长相,不就是蒙古人换了一身衣裳么,那么远的极北之地也有蒙古人么,议论纷纷。
瞧的真切了,崔胜不免鄙夷道:“沐猴而冠。”
那两个克里米亚斥候自然听不懂汉话,捆在树上兀自不住的挣扎,罗艺也不多话,抢过一把斧头便照头抡去,噗的一声闷响,打了个满地桃花开。他若无其事的甩了甩粘在斧头上红白相间的汁水,又指着第二人。
那人瞧见铮亮的斧头上带着腥风,在他脑门上晃来晃去,红的,白的汁水一滴滴在鼻子上,直吓得浑身直颤,嘴唇哆嗦着,想说却说不出话来。罗艺眼一瞪,抬手又是一斧带着风声,噗哧,劈在那敌兵头上半寸处,不差分毫,眼力,手力都恰到好处。
那敌兵惊恐的睁大眼睛,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被麻木塞住的嘴巴里咕噜咕噜的含糊着,一股腥臭味弥漫开来,周围明人轰然大笑起来,哄笑声中,原是那敌兵被吓的失禁了。
“成了!”
罗艺心中一喜,这人苦胆也吓破了,命人带下去仔细盘问,不多时,林中便响起一声短促的惨叫,那惨叫声将将喊出嗓子眼便戛然而止,自是盘问完了便一刀两段,杀了了事。由此,一道难题摆在两人面前,口供问出来了,统北城确是尚在激战中。
约数千残兵死守东城军营,依托坚固的石墙做最后的抵抗,俄国人修筑的城市,军营便是一座小型堡垒,通体用石头打造,炮轰不塌,铳打不烂,还有完善的防御设施,想来敌军面对这股残兵也是极伤脑筋的,由此,罗崔两人便心中纠结,有两条路摆在两人面前。
由地处折向西南,不到千里便是大军驻守的瀚海城。
另一条路崔胜说不出口,那是一条绝路,回援统北城,在外围游弋寻机歼敌,他却有些说不出口。他是辽东人,靖安堡出身,先前他已经逃过一回了,让他再逃一回便是畏敌避战,这是他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靖安堡出身的辽兵,何曾畏敌如虎。
沉吟良久,崔胜方决断道:“罗兄,你领着伤兵,不愿留的去瀚海城。”
言下之意愿留的留,愿走的走,不必大家伙一块去送死。
此言一出,罗艺下巴便要抬到天上去了,不悦道:“你咒我么,背信弃义么,你小瞧了老子!”
四周围众义兵群情积愤,多数是不愿走的,便只有十余人低着头不吭声,不吭声,那便是心生怯意寒了胆。崔胜知他性子便一摆手,大家伙好聚好散,就此别过生死各按天命。
可也不能就这样回去,崔胜率部在统北城东南方停留了两天,捕猎,储备粮食,不足百人的队伍将周遭能猎的野味清扫一空,腌制成便于携带的腌肉都驮在马上,才分成两队分道扬镳,一队是求活的一队是求死的。
林外,战马不耐的喷着响鼻。
崔胜翻身上马往周围瞧,随他一同赴死的有六十二骑。
往瀚海城方向去的有二十一骑,五个伤兵,这是要求活的,人在马背上拱拱手道一声珍重,六十二骑便在冰天雪地中驱策战马,就那么成群结队的去了,后头留下了二十余人脸色涨红,全身上下的不自在,不多时,又有数骑打马飞去跟上大队。
崔胜瞧着数骑飞至,心中宽慰便哈哈一笑,也不言语便抖擞起精神。
傍晚时,统北城东南三十里。
进至此处崔罗两人竟大吃一惊,前头竟有骑兵大战,白雪皑皑的冰天雪地中,两支骑兵竟摆开架势战成一团,远远瞧去竟还是数千人的骑兵大战。红衣红甲的是明骑错不了,数千明骑与数千服色杂乱的敌骑,在方圆十余里的战场上激战,远远便瞧见了火铳发射时的团团硝烟,隐隐还能听到人喊马嘶。
“援兵已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