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骑-第5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今,这位奥斯曼贵族深感不虚此行,来对了。
他信奉眼见为实,对俄国人,克里米亚人吹嘘的节节胜利,嗤之以鼻,如今终于亲眼见到了明军的骁勇,善战,克里米亚人怕是难逃一场溃败,弄不好是要元气大伤的。他可不关心克里米亚人损失了多少兵力,恶犬终究是恶犬,他才不会关心那位汗王的死活。
他甚至在心中恶意的期待,格雷汗便死在这遥远的东方吧。
格雷汗一死,元气大伤的克里米亚汗国,反倒更加便于控制了,看着外面阴森的夜空,整洁的院落,他忧心的是远在东方,近在眼前的大明帝国,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文明国家,也是奥斯曼人称霸世界的劲敌。将身上的皮袍裹紧了,帕夏大人轻轻叹气,怕是帝国军团进入西伯利亚的大政方针,要重新权衡了。
这位辅政官大人还是务实,远见的,在温暖的土炕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于是便起身下地翻出随身携带的纸笔,写下一封书信,信中表达了他的担忧,阐述了他对帝国东征计划的担忧,并且很务实的认为奥斯曼人,不应该轻易招惹大明这样强大的对手。
在这封写给奥斯曼掌权皇太后的信中,辅政官帕夏建议帝国采取观望策略,耐心等待东欧联军和明国的大战分出胜负,再做打算。这个计划是务实的,稳妥的,是足以改变历史进程的。
然而历史,总是由一个个偶然组成的,令人唏嘘感慨。
清晨,旭日东升。
帕夏大人的长信墨迹未干,鹅毛笔还未来得及收起来,村子外面响起一声隐约的惨叫,那一声隐约传来的长长哀嚎,让辅政官大人手一抖,意识到了一个可怕的可能性,他的两千随扈骑兵被包围了,这封信怕是送不出去的。
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三桂
村外,西南方三十里。
一处密林中,篝火熊熊燃烧,吴三桂大咧咧的坐在火堆旁,手中还捧着一个暖炉,前后左右密林间全是骑兵,有身穿红色棉甲的关宁骑兵,也有服色杂乱的匈奴骑兵,杂七杂八的兵力还真不少,竟有三万之众。
装备精良的关宁军为主要战力,军械服色杂乱的匈奴兵为辅,打从东南边的哥萨克大草原,两天前进至贝加尔湖一线,停了下来,吴三桂打的算盘是观望一番,再做打算,于是三万兵马便藏在林间休整。
选择观望,倒并非是吴三桂怯战,这位吴帅也是有自知之明的,他这三万多骑兵能打的,也就是他的八千关宁子弟兵,那两万多匈奴兵便是些乌合之众,打打顺风仗还行,一旦遭遇克里米亚人的主力大军,那必然是要一溃千里的。
藏兵密林,寻找战机,这便是吴大帅的如意算盘,却未曾料到昨日傍晚,奥斯曼人的两千精骑就在三十里外的村子里过夜,天气太冷,侦骑一时懈怠竟未曾发现敌踪。
直至天亮后轻骑外出捕猎,在旷野中与敌骑不期而遇,爆发激战。
远处隐隐响起人喊马嘶,吴三桂腾的一下站了起来,左右子弟兵纷纷起身,便如同被踩了尾巴的野猫,炸了毛,大军藏身的密林间喧嚣沸腾起来,关宁子弟摩拳擦掌,整备军械,叫嚷声中轻骑飞出,往惨叫声响起处驰援。吴三桂徐徐呼出一口白气,哈哈一笑,心中竟有些忐忑,这些年朝思暮想,终究是等来了两军阵前,建功立业的机会。
他吴氏父子,这些年地位十分尴尬,夹在皇上和大都督之间难做人。
他老子吴襄,早些年挂着个山海关总制的官位,横在辽东与中原之间,作为朝廷牵制辽东的重要力量,那位置是有多尴尬呐。好在吴大帅父子也是人精,早早便结交了大都督胞弟马灿,他父子的处境才好转了些。
吴三桂心中明镜一般,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如今大战在即,吴氏一门富贵荣辱系于一身,全看他一个人了。
村外,明军仗着人多势众,纵横驰骋,很快将旷野中警戒的敌骑剿杀一空,三面合围,将人数不明的敌骑赶回村落中。前线领兵的夏国相发号施令,指挥着数千轻骑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徐徐合围,此人也是有些才华的,使了个围三缺一的战术。
骑兵前哨战,稍一接触,人少的奥斯曼骑兵架不住明军人多,很快被逼回了方圆数里的村落里。夏相国麾下广宁骑兵,在村子外头做出种种声势,大呼小叫,围三缺一,单单只留下了西边一条生路,倘若敌骑从村子里仓皇逃出,往西边逃,可就一头撞上吴三桂的大军了。
赶来驰援的明军,匈奴兵越来越多,声势也越来越大。
夏相国举着千里镜,瞧着村落中正在布防的敌兵,迟迟不见敌兵慌乱出逃,立知不妙,这是遇到劲敌了。这便是久经战阵的百战精锐,才会有如此冷静的对敌,竟未慌乱,也不曾中了他的算计。瞧着正在布防的敌兵,夏相国脸色一变,当机立断下令进攻。
心中吃惊又是一喜,夏相国心中生出一个大胆的念头。
虽不知村落中堵住了多少敌骑,但只见敌骑如此这般精锐,说不定这是逮着大鱼了。旌旗招展,一队队关宁骑兵飞出,从四面八方将小小的村子围了起来,后头跟着成群结队的匈奴骑兵,喧嚣的马蹄声打破了清晨的沉寂。
村落中,房上。
帕夏大人不顾随从的劝阻,挺着大肚子爬上了房顶,入眼处,旷野中驰骋纵横的骑兵,让他面色刷的苍白,印证了心中那个可怕的念头,他和他的两千随扈兵马被明军包围了,插翅难逃,漫天遍野的骑兵有数千之众,诡异的是,村子西边却是一片空旷的开阔地。
他麾下随扈军官都是百战精锐,一眼便看穿了明军的部属。
西边看似空旷,渺无人烟,十有八九是有大军在侧,想到数量不明的大军如同毒蛇一般守在西边的旷野中,静静的等候着他两千多骑的部队,帕夏大人便从心底里冒凉气。他的部下都是忠诚的勇士,在部下们的极力劝说下,帕夏放弃了突围的打算,老老实实在村子里布防,固守待援。
克里米亚人的两万骑兵就在数十里外,奥斯曼人心中还有一丝希望,指望着后面的克里米亚人突破围困,前来解围,如此还有一线生机。
西边,二十里外。
吴三桂信心满满率领两万余骑,在旷野间一字排开,静静的等候着敌骑的突围。吴大帅出身将门,也是个极自负的人,学了一脑子的韬略战法,这时候终于派上用场了,两万骑兵坐等不来,右等不来,吴大帅便有些气急败坏了,等到日上三竿时,再愚钝的人也晓得他的谋略被人识破了。
吴三桂恼羞成怒,谋略不成便仗着人多势众,挥军猛攻。
小小的村落外围,激战骤起,箭如流星,弦如霹雳,一点寒光自风中掠过,夏国相满意的收下了一声断气前的长声嘶嚎,百二十步外,一名敌兵发出惊天动地的惨叫,一头栽倒。
砰砰砰!
村落中奥斯曼士兵依托院墙,街道的掩护发铳还击,明军则仗着骑兵的机动行在村外绕圈子,瞅准了,冲上去便是火铳箭矢齐发。
“大人好神射!”
夏国相左右匈奴人的首领,苏丹们纷纷恭维,那半生不熟的汉话,让夏大人心中十分得意。前头,确是关宁铁骑与奥斯曼骑兵,两支精兵之间的正面交锋,战况很快进入白热化,激烈起来。
砰砰砰!
百步开外一阵铳响,硝烟升腾,吴茂疾驰中滚鞍下马,身后便传来几声马嘶,冲向村子的数骑被铳子射翻。铳子横飞,吴茂慌乱中下了马,连滚几圈,起身时掣出背后的大弓,一箭,将一名敌兵射翻在地。吴茂紧绷着脸,额头上的汗水流得像三伏天穿着棉衣,铳子箭矢横飞,却仍不闪不避的张弓搭箭,弓弦响动,又是一箭射了出去,便起身疯狂的发足狂奔。
正在装填的敌兵被他钻了空子,竟被异常骁勇的吴茂欺到了近前。
“杀!”
往腰间一抹,一对沉甸甸的铁鞭落在手中,吴茂嚎叫着冲进村子。
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顽敌
借着冲力一鞭劈头盖脸的砸过去,当面一个使刀盾的敌兵惶恐的大叫,用藤牌硬抗着一记铁鞭,在木屑横飞的当儿,用力挥出了弯刀。当的一声金铁交鸣,那敌兵被砸得连退了几步。恐怖的呼啸声起,另一根铁鞭当头砸来,噗哧,拿敌兵从未见过如此诡异的双鞭路数,登时了账。
“吼!”
吴茂身后数名同袍嚎叫着冲了上来,雪亮的刀光闪动,数名关宁子弟杀进敌群,血腥味充斥在鼻中,随着一个个关宁子弟滚鞍落马,突入村落,奥斯曼人的防御便如同四面漏风的筛子,很快被突破多处。
“杀!”
吴茂两只铁鞭挥了起来,靠蛮力再砸翻一名敌兵,咣的一声大响,那粗壮的奥斯曼士兵脑门开花,铁盔整个被砸塌了,眼珠子都快冒出来了,一声不吭的扑通栽倒。
身后马蹄声起,大批匈奴骑兵趁机突了进去,吴茂胡乱抹了把脸上的血,嘿然一笑,心中咒骂着这些蛮子的骑兵,打顺风仗,宰落水狗的能耐倒还不错,倘若陷入苦战那便另当别论了。漫山遍野的匈奴骑兵蹿进小小的村落中,奥斯曼人的抵抗绝望而又无助。
村外,西边,吴三桂领着两万与骑杀气腾腾,拍马赶来。
总计三万骑兵将一个宽两里,长约三里的村落团团围住,断绝了奥斯曼人最后一丝逃生的希望。
村落中,帕夏被随扈军官架走,换上一身普通士兵的军服,藏了起来。
咣当!
厚重的地窖大门关上,地窖中不见天日,漆黑一片还混杂着腐烂的粮食气味,体态肥胖的帕夏一屁股坐在地上,阴风测测,让这位自幼锦衣玉食的皇族心中发毛,外头不停响起短促的惨叫声,伸手一摸竟传来一声鼠叫。一个激灵,险些吓的昏死过去,黑暗中漫长的等待,无尽的恐惧降临。
村中,激战正酣。
两千奥斯曼士兵据守街道房舍,组织起排铳火力,从院墙窗户里射箭,奥斯曼人兵少,明军仗着人多势众,以骑兵在村落中纵横驰骋,穿插,很快便将敌兵分割成三个孤立的部分,彼此无法支援作战。
一队队匈奴骑兵将村子塞满,很快便乱哄哄的下马步战,冲进院落又被铳子箭矢射了回来。
踏踏踏!
吴三桂领兵到了村口,精神大振,前锋夏国相轻骑来报,说是在村子里围住大鱼了。马蹄声急,夏国相领着十余骑拍马赶来,滚鞍下马,夏大人脸上掩饰不住的喜色。
“大帅,瞧!”
夏国相一面喜色,吴三桂放眼望去心中先是一惊,又是一喜,远处那些正在顽抗的敌兵实在精锐,陷入十倍之敌的围困之中,竟不曾慌乱,竟然懂得退守到房舍院落中,结阵自保。
数百步外一片鸡飞狗跳,一队匈奴兵杀气腾腾冲向一座大宅院。
宅院中传来一阵铳响,喊杀声,匈奴兵连滚带爬逃了出来,显然是碰到了硬钉子。夏国相自然不会关心匈奴兵死了多少,满面喜色大步走到路边,抬脚踢翻一具尸体,那战死的敌兵尸体样貌奇特,让夏吴两人齐齐一呆,竟面面相觑,死的竟不是鞑靼人么。
这死去的敌兵无论样貌,军服样式都与鞑靼人不同。
此人身材比鞑靼人高瘦些,棕色卷发,蓄着八字胡,轮廓深邃,那双死鱼一般的眼珠竟然是褐色的,说不出的诡异,让吴三桂忍不住缩了缩脖子,心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