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骑-第5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人身材比鞑靼人高瘦些,棕色卷发,蓄着八字胡,轮廓深邃,那双死鱼一般的眼珠竟然是褐色的,说不出的诡异,让吴三桂忍不住缩了缩脖子,心中狐疑,这伙精兵是打哪冒出来的呐。
  夏国相那也是个人精,眼珠子一转竟有些忐忑,抽抽鼻子隐隐嗅到危险的气味。
  前头是惨烈的厮杀,村口这边确是鸦雀无声。
  “什么人?”
  夏国相狐疑问道,奥斯曼人的样貌更接近于南欧人,也怪不得他没见识。
  吴三桂倒未曾露怯,面色一整便训斥道:“留些活口,出!”
  锵!
  左右杀气腾腾的关宁子弟纷纷拔出战刀,翻身下马,一营一营的集结了起来,急于将这条大鱼收入网中。匈奴人的杂兵不堪使用,人多势众,竟渐渐被那股神秘精兵赶出了村子,吴三桂一时无言,一声令下终动用了宝贵的炮弹,下令炮队将野战轻炮解下来,架炮猛轰。
  长途行军,轻炮还可以用驮马拉拽,炮弹携带却十分不便。
  吴三桂也怕夜长梦多,瞧见这村子里来历不明的精兵如此难缠,便动用了随军携带的三磅轻炮。
  咣当!
  六门轻炮从驮马上解下来,炮手脱掉厚厚的棉甲,赤膊上阵,将一门门小炮架在半里开外,装填,试炮。
  嗵嗵嗵!
  炮声一响,呼啸的炮弹轻易将围墙轰塌,漫天的烟尘升腾了起来,村落中死守的奥斯曼士兵士气便低落了,倘若不是军官拼命弹压,怕是就要出现逃兵了,那轰鸣的炮声,坍塌的围墙让身经百战的奥斯曼勇士绝望。
  村中,地窖里。
  炮声一响,帕夏大人便绝望了,一股寒意从头凉到脚,身为这支部队的最高长官,他整了整华贵的袍服,打算从地窖里钻出去,下令投降,十倍之敌又随军携带着野战炮,他决定停止无意义的抵抗,然而地窖里伸手不见五指,想出去也不太容易。
  他小心翼翼的从怀中掏出火石,火绒,火光一闪,竟看到了一双闪亮的眼睛。帕夏大人吓的一个哆嗦,火石落地,旋即一股大力袭来将他扑到,一双大手死死掐住了肥胖的脖子。
  喘息,嘶吼,这地窖中竟还藏着人,想来应是这房舍的主人,藏身于此。
  奥斯曼帝国堂堂辅政官大人,惊恐的死命挣扎,不停踢蹬,却被那双大手掐的直翻白眼,从喉咙里呼噜呼噜的喘息着,耳边全是听不懂的低吼咒骂声,角力,扭打,片刻之后阴冷漆黑的地窖里安静了下来。
  良久,地窖中才响起一个惊慌的女声:“他爹?”
  火星一闪,漆黑的地窖里又亮了起来,露出一张中年男人苍白的脸,拿中年男人点亮了火把,喘息着,狠狠一脚踹在帕夏大人死不瞑目的脸上,角落里还藏着几个女子,孩童,竟是一家老小藏身于此。
  “狗鞑子!”
  那中年男人咒骂着,瞧见帕夏大人身上华贵的皮袍大氅,镶满宝石的腰带,眼睛一亮便弯腰低头在尸体上翻找起来。
  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覆灭
  那中年男人一边大口喘息,一边在尸体上翻找起来,劈手将哪条镶满宝石的华贵腰带攥到手中,那双手竟有些颤抖了。外头不时响起凄厉的惨叫声,地窖里阴风恻恻,火把一阵摇曳险些被风吹灭。
  那男子紧紧攥住一条宝石腰带,竟有些心虚,但凡不是傻子,呆子也晓得此人身份尊贵,八成是鞑子里的重要人物,说不定还是首脑一类。这些缴获是隐匿起来,还是交给官兵,男子竟一时犹豫不决。
  “他爹?”
  角落里那惶恐的柔弱女人,又胆怯的呼唤着。
  男子将心一横,故作镇定的应道:“领着孩子,躲好了!”
  咬了咬牙,他决定将这些价值昂贵的缴获,据为己有,鞑骑来袭他的庄子遭了兵灾,损失惨重,兵灾过后一家人生计还没有着落,这些价值万金的玩物,足够他在塞北成为富户,宝石,黄金的诱惑足以让人疯狂,于是一个小小农夫的贪婪改变了世界版图。
  贪婪的喘息声中,男子寻了一个大包袱,将尸体上翻出来的值钱玩物用包袱裹了,连华美的丝绸里衣也未曾放过,一封墨迹未干的书信悄然落地,被一双满是老茧的手捡了起来,男子只看了几眼便随手一掷,一个明国农民自然看不懂弯弯曲曲的蝌蚪文。
  由此,这封只存在于野史传说中的长信,便静静的躺在冰冷的地窖里,不知所踪。
  咣!
  被搜刮一空的尸体塞进箱子,箱子上了锁,之后便是永恒的黑暗。
  村外,激战平息。
  奥斯曼人的抵抗极其激烈,多数士兵力战身死,俘虏只约两三百人,关宁兵伤亡不大,那些匈奴兵却战死了千余骑,怒气冲冲的匈奴兵将一个个奥斯曼伤兵从尸堆中翻出来,刀砍斧劈极残忍的凌虐。
  吴三桂骑在马上,掩着口鼻,村落中处处都是残破的尸体,血腥味刺鼻。瞧着气急败坏的匈奴人手段越发残忍,吴大人眉头一皱,冷冷一哼,夏国相便领人上前一通鞭子猛抽,抽散了那伙以虐杀俘虏为乐的野蛮人。
  瞧着尸横遍野的村落,一具具军械精良的尸体,吴三桂倒有些愁苦。
  不多时,他的部下们便弄清了这伙精兵的来历,竟是化外之民,大奥斯曼帝国的精锐兵马,这一惊,可是让吴三桂呆住了,不意他在这里守株待兔,兔子没等着,倒是猎到了一头老虎。奥斯曼帝国的强大,吴三桂早有耳闻,那是盘踞域外的一个庞然大物。
  这番是福还是祸,就连诡计多端的吴大帅也吃不准了。
  眼珠一转吴大帅决定将实情隐瞒,装聋作哑,一个眼色使过去夏国相立刻会意,眼中凶光一闪带人大步上前,将数百个俘虏伤兵驱赶到村子外头,杀个干净,起风了,冰冷刺骨的寒风中,一排明军在军官号令下,端起火铳,面前便是一个个全身血污的奥斯曼士兵。
  啪啪啪!
  铳响,数百个全身是伤的俘虏扑通栽倒。
  寒风一吹,漫天的积雪将尸体盖住,这便神不知,鬼不觉了。
  呸!
  负责行刑的夏国相,一口唾沫吐到地上,最终念念有词咒骂着,忐忑着,早些年这般作为叫做擅启边衅,平白无故给大明招来这样的劲敌,那还不被读书人口水淹死么。
  夏国相不傻,吴三桂也很精明,索性杀人埋尸,草草了事。
  数日后,海参崴要塞。
  军情司收到前线传书,如是禀告,马城看着前线传书一时啼笑皆非,这个吴三桂还真是爱搞小动作,小事精明,大事糊涂,这般事情怎可能瞒的住,关宁军中,怎可能没有军情司的眼线耳目。关宁军无意之间,歼灭了一支奥斯曼人的精锐骑兵,人数约两千之众,如此重大的军情禀告上来,马城脸色便凝重了。
  奥斯曼帝国数千万人口,百万大军,这个对手可不好惹。
  温暖如春的内室,马城一字一句的看完了密奏,稍一思索便将密探的奏报扔进火盆。那双睿智的眼睛眯了起来,闭目养神盘算着,大明的扩张之路本就不易,刀枪无眼,此事倒也怨不得吴三桂,那双眼睛睁开时便是寒光四射,既如此,便要速战速决。
  为防备奥斯曼军团加入战争,春暖花开之后,与东欧联军的战略决战便该提前了。击溃东欧人的联军之后,数十万将士还能有一段长时间的休整,以应付奥斯曼帝国从中亚方向带来的挑战。
  数日后,前线。
  吴三桂接到大都督手书,吓的汗流浃背险些从马背上栽倒,吴大帅手足冰凉,看完了大都督手书,良久才松了口气,大都督并未怪罪他擅启边衅,反倒安抚叮嘱了一番,嘱咐他不要吝啬金银财宝,也要笼络住匈奴人的人心,匈奴人,那便是抵挡奥斯曼军团的马前卒。
  话虽如此,吴大帅仍是全身冒冷汗,全身的不自在。
  吴三桂心虚,心中烦躁,便督促关宁军疯狂进攻,轻骑联络各部友军,疯狂围攻克里米亚人的溃败之军。
  此时,邓承志所部已进至贝加尔湖东北五十里。
  邓承志部前锋遇到了关宁军派来报信的轻骑,还满心疑惑,吴大帅这是转了性子么,邓部从远东长途奔袭数千里,冻伤的牲口马匹以数千计,早按捺不住,于是邓,吴两部就地分兵,从外围张开一张大网,以凌厉的攻势四处截击,围攻逃跑中的鞑靼轻骑。
  两军加起来兵力高达五万,配合卢象升所部两万精骑,不计其数的民壮。约十万大明军民以铁桶合围之法,试图将两股鞑靼骑兵围歼在瀚海城西,北两个独立的战场。随着十万明军的步步紧逼,没有援兵,丧失胆气的克里米亚人走到了穷途末路。
  崇祯十四年,二月初。
  天气越发严寒,四万多克里米亚轻骑吃光了随身携带的粮食,困兽一般左冲右突,与明骑多次发生大规模的骑兵野战,来去如风的游牧骑兵,在恶劣的环境中开始出现大量冻伤减员,十万明军组成的枷锁慢慢收紧,这个凶名赫赫的游牧汗国,终于走到了覆灭的时刻。
  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围堵
  崇祯十四年,二月初二。
  天寒地冻,气温再降,行军途中的卢象升滚鞍下马,拍了拍身上结冰的甲胄,身后参谋司属官纷纷打马赶来,一个个年轻的军官将地上积雪扫开,地图铺开,放眼望去周遭方圆十数里,尽是一队队素衣出战的骑兵。
  肃杀中,轻骑往返驰骋,将前线紧急军情禀告上来。
  精致的地图上,标注的战局已然明了,四万多鞑靼骑兵被团团包围在西,北两个方向,覆灭在即。北边,邓承志所部两万铁骑,将人数大致相当的鞑靼骑兵拦腰截断,击溃,正在围剿追杀。西边,逃窜的两万鞑骑被吴三桂所部迎头截住,正在激战,吴三桂两日间连续请援。
  吴三桂请愿,言辞恳切,叫苦连天,就差没跪下来撒泼打滚了。
  卢象升展开吴大帅的第五封轻骑飞报,咧了咧嘴,对这位吴大帅颇多不满,吴三桂所部足有三万骑,这才打了几天就叫苦连天,不免在上官心中落下一个刁滑的印象,稍一思索,卢象升仍是派了六营精骑,日夜兼程往西边驰援,一场大胜近在眼前,他可不想出乱子。
  轻骑联络,两日后吴三桂等到了上官的回信。吴大帅不免心中得意,会哭的娃娃有奶吃,这便是官场上的智慧,这不就要来援兵了么,来的还是卢帅麾下最精锐的三千中军马队,妥了。
  吴大帅心中得意,克里米亚汗可就受累了,格雷汗亲率万余轻骑,直冲向贝加尔湖西边的旷野之间,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他意图率部冲破堵截,蹿入西边广袤的哈萨克草原,如此便是一条生路。
  哈萨克草原上,有五六万哥萨克人可以接应他,逃出生天。
  贝加尔湖西侧,六十里。
  夏国相领着亲兵,手按战刀,面如锅底,在预设阵地上奔走训斥,吴三桂手下关宁子弟里头,就数这个夏国相最能打,吴三桂倚之为左膀右臂,战功多半是此人打下来的。鞑骑铺天盖地而来,夏国相便下令八千关宁兵下马步战,挑选了一条小河作为预设战场。
  下马步战的关宁兵沿河布防,砍伐松木作为路障,拒马。
  小河不宽,宽不过二十步,枯水期还结了冰,实在谈不上什么天险,然而八千关宁兵据河死守,以两万匈奴骑兵掩护侧翼,竟然将阵势排的似模似样,便如同一道不可逾越的大山,横在格雷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