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骑-第6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火!
  以英法魁北克之战为例,三千龙虾军对战三千五百法军,在一两百米的距离上竟然直挺挺的,一枪不发,傻乎乎的挨枪子。直到三十米的距离上才搂火射击,刹那间声若滚雷,硝烟蔽日,头一轮射击就把三千五百名法军撂倒了一半,第二轮齐射就将法军击溃了,整个过程持续了大约十五分钟。
  此战法军死伤两千,龙虾军死伤六百,伤亡比例达到了惊人的三比一!
  再例如尽人皆知的滑铁卢战役,疯狂的英军,更是将拿破仑的法国骑兵放到不足二十码的距离才开枪,当时的英军统帅威灵顿公爵,下令英军士兵在二十码外不得开枪,一举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
  为何龙虾军擅长的抵近射击,可以屡屡创造战争奇迹,甚至打下了大半个地球,这和火药枪时代的武器特性有关,然而这问题就算是指挥了滑铁卢战役的威灵顿公爵,也未必解释的清楚。
  这问题一直到二十世纪,才被一个叫做兰彻斯特的牛人解释明白了。
  那便是大名鼎鼎的兰彻斯特方程,也是现代兵棋推演和作战理论的基础,兰彻斯特方程中最基本的两条,线性率和平方率,完美的解释了龙虾军抵近射击战法的优越性。
  用兰彻斯特方程,解释一下魁北克之战中英军为啥人少,后开枪反而能取得胜利。英军沃尔夫将军三千人,法国三千五百人,如果法国人在一百米的距离上不再前进,面对面一枪一枪打,英国人死定了。
  然而沃尔夫将军是老兵油子,他清楚的知道火药枪时代精度差,百米开外打不着几个人,而且他知道战场上,枪的可靠性差,会有很多枪打不响,而且会累积,打不响的枪越来越多。
  当最后距离合适要人命的时候,很多枪已经失去了作用,这是重点。
  即使后世美国南北战争的战场上,人们也捡到许多没打响的枪,排队枪毙的时候,许多士兵面无表情,其实早就吓尿了,手抖成一团,火药撒得到处都是,哪能打响。
  奔牛河战役的战场上捡回到的枪里,少则两颗子弹,多的塞了四五颗子弹的都有,最奇葩的一杆枪里,塞了十二颗子弹,估计一次没打响,不断的装,直到装不进去。
  沃尔夫将军的部队后开枪,这样保证了首轮射击的成功率和命中率,而且他们还为近距离打法国人,准备了双料装弹。法国人先开枪,但距离远,只能有百分之十左右的杀伤率,而且能打响的枪越来越少。
  等到能看清眼白的距离,想打枪的时候,其实法国人的有效火力是低于英国人的,英国人开枪的时候,还剩两千八百人左右,枪弹完好,以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有效杀伤率轰杀法国人,法国人不跑,再打两轮枪,不出一分钟,挨了两轮齐射就全躺下了。
  自然,这种大胆的抵近射击就是玩心跳,考验的是将士们的心里素质,非精兵不能为之。
  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步兵操典
  从英国龙虾军的抵近射击战术,联想到我军指挥员动辄大吼大叫着,把敌人放近了再打,道理上都是相通的。那并非是影视作品的杜撰,而是在落后装备条件下,充满勇气,无畏的大胆抉择。
  打下了大半个地球的英国龙虾军,可以做到阵亡百分之五十,横队铳阵仍可坚持作战,这是无法想象的优秀,英国人用无可比拟的勇气,无畏的牺牲精神征服了全世界,建立了偌大的日不落帝国,非是偶然,而是必然。
  兰彻斯特方程解释了抵近射击的优越性,马城却无法向他的部下去解释,这毕竟是超越时代几百年的先进理念。然而马城坚信,大明新军忠勇的将士们并不缺乏勇气,将士们在经年累月的残酷对外战争中,会成长,会领悟,会形成一套独特的完善战法。
  马城坚信终有一日,大明的忠勇将士们敢喊出来,在看清敌人的眼白之前,不许开枪!
  夜已深,大都督房中的烛火熄灭,外头警戒的护兵松了口气。
  日出东方,乌拉尔山前线再一次放亮。
  没有兰彻斯特方程这样的理论基础,马城搞不出兵棋推演那么先进的玩意儿,那是扯蛋,没有理论基础的战术推演,那不就是小孩子过家家么。然而李争鸣,张水子却有他们的笨办法来推演战术,实兵对抗。
  为了验证大都督提出的奇思妙想,李张两人集结了两营兵,排成铳阵来互相对射,两人自然不会残忍到真的让部下们去实弹对射。两营兵只是装填了少许火药,模拟实战,试图从中寻找出一些蛛丝马迹。
  校场上铳声大作,硝烟弥漫,将官们指指点点,争的面红脖子粗。
  “后发制人乎,岂不美哉!”
  “放屁,大都督常言先发制人,后发而制于人,攻必果,战必胜!”
  “非也非也,大都督所言先发制人,是策,非术,你学艺不精,策术不分!”
  激烈的争论中,学院派,夫子派,少壮派,地方派吵闹成一团,吵闹声中大明新军成军以来,第一部 步兵操典形成了雏形,这些操典漏洞百出,辞不达意,然而它的确是一个里程碑,大明新军进入线列战术时代的标志,奠定了明军横扫天下的基石。 
  这部草草成文的步兵操典,以大都督马城的军事理念为核心,前线将士将以印证,标志着明军正式进入线列战术时代。
  操典中进攻分为八个步骤,一,士兵列成两排横队,听从号令装填火枪。
  二.维持现在的阵形行军接近敌阵。
  三,与敌阵距离约百步处,减缓行军速度。
  四,与敌阵距离约五十步处停止。
  五,听从号令用火铳对准敌阵。
  六,每列向敌阵一齐射击、再装填、再射击。
  七,当敌阵十分混乱,阵形大乱之时,听从号令装备铳剑。
  八,全军突击。
  这个过程听上去有些简单,对于一名士兵,实现起来也并不困难,但让数干入组成的庞大军团在血肉横飞战场保持一个个队列,作出整齐统一的动作,不受身旁上演的死亡乐章的影响,真正的做到疾如风、徐如林、不动如山和言行禁止,这需要士兵极高的纪律性,和无畏的勇气。
  数日后,这些草草成文的条陈送到了大都督行辕,马城捧着文书呆立半晌,才哈哈一笑,状极欣慰,经过他长期的教导,熏陶,大明终于有了自己的步兵操典,这就是大明新军的一次大跃进呐,其中艰辛无法言喻,想象便觉得心酸,一支军队想要形成一套完善的战法,制定操典,可不是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行的。这需要长期的实战,需要用人命,牺牲去积累经验。
  大明新军在短短十年间走完了这一过程,马城也足以自傲了。
  大笔一挥,马城在条陈上涂抹一番,加以完善,比如步兵操典规定,不可轻易暴露线性队列,可将步兵横队布置在反斜面,可用骑兵,大炮保护步兵横队侧翼,可将精锐散兵布置在横队周遭,使之成为一个散兵防御圈,应付对方散兵带来的威胁。
  日落西山,外兴安岭西侧又一次夜幕降临。
  马城将修改完善的步兵操典摆在案上,一侧,王月小心翼翼将墨迹吹干,隔日便该刊印成册下发全军了。困意袭来马城便吹熄红烛,拥被高卧,这一觉便睡到日上三竿,许多年来第一次睡的如此踏实。
  崇祯十四年,三月末。
  乌拉山南段明军以哀兵之势,抽调精锐组了十营陷阵死兵,磨刀霍霍再次向当面之敌发起进攻。为达成进攻的突然性,明军忠实的执行了新鲜出炉的步兵操典,将十营精兵藏在反斜面,以散兵,野战轻炮为先导,日夜不停的骚扰当面之敌。
  深夜,波军阵地。
  倔强的雅克元帅再次身临前线,不顾明军冷枪冷炮的威胁指挥作战。
  嗵!
  漆黑山脚下火光一闪,一发炮弹呼啸着掠过山路,落入波军阵地砸在了木棚上,圆木搭建的木屋轰然倒塌,几个士兵狼狈的逃了出来。那塌陷的木屋土堡下,还有一个伤兵在不停抽搐。
  嗤啦!
  那颗两磅重的炮弹散落在积雪中,冒着白气,不多时阵地上便喧闹起来,士兵们哈着白气却不敢点火把,只能摸黑清理残骸,将坍塌的木棚扒开,将奄奄一息的伤兵抬走,顺手也将那颗炮弹收走了。这样一颗炮弹送去作坊里,可以打造不少铳子。
  黑暗中,冷枪冷炮声不时响起。
  雅克元帅却站的笔挺,大声鼓励着他的小伙子们,小伙子们都是好样的。这位年过半百的元帅阁下不畏严寒,不惧流弹,也不顾年事已高,做出一副信心满满的架势,对前线波军是一种极大的鼓舞。
  然而元帅心中却恨透了这场战争,恨透了这个滴水成冰的鬼地方。他对麾下军团的惨重损失,秘而不宣,然而那一个个消失的连,堑壕中稀稀拉拉的士兵,山坡上日益增加的坟头,却是怎也瞒不住的。
  战至这般山穷水尽,投降么,雅克元帅很快摒弃了这个念头,他的军团可以向瑞典人投降,可以向荷兰人投降,甚至可以向奥斯曼人投降,却绝对不会向这些东方土著投降,这是对他高尚人格的羞辱。
  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行路难
  雅克元帅心中灼热,骑士的尊严,贵族的荣誉,不容许他向野蛮卑贱的东方人投降。为了鼓舞前线士气,元帅下令将战战兢兢的大主教抬上来,为他英勇的小伙子们火线祈福。
  偏执,顽固,虔诚的东正教徒们在炮火中接受洗礼,肃穆却又狂热。
  南乌拉尔山,河谷。
  邓承志亲率两营前锋沿冰封的河谷前行,深恐中伏,长达三百余里的河谷处处艰险,狭窄处只有数十丈到百丈不等,河谷两侧植被密布,这便是天然的绝佳伏击战场。明军不敢怠慢,往两侧矮松林中派出侦骑,大队则沿着河谷亦步亦趋,一日间可行三十里。
  马灿,邓乘志两人通晓军略又长期领兵,两人判断白天遭遇伏击的危险不大,夜间,确是大军最危险的时候。
  滴答,滴答。
  河谷中明军骑着马,在坚硬的河面上缓缓前行,一侧山麓上树木突然摇动起来。数百骑纷纷翻身下马,单膝跪地,老大不情愿的将手从厚实温暖的手套中抽出来,摸上了冰冷的火铳,一杆杆火铳对准了两侧的矮山,松林,然而却是虚惊一场。
  邓承志起身拍拍膝盖上的积雪,放声喝骂道:“打老了仗,一惊一诈的,属兔子的么!”
  两侧山麓上的侦骑挨了骂,不敢吭声了,不多时一具尸体从山麓上骨碌碌滚了下来,原是侦骑尖兵发现了一具哥萨克人的尸体。邓承志瞧着前头千里冰封,狭窄河道在阳光直射上闪闪发亮,再看看那具僵硬,扭曲,狰狞的尸体,心中便是一阵厌烦。
  那尸体还保持着蜷缩的姿势,冻僵了,像极了一只四脚朝天的癞蛤蟆,身上裹着一张脏乎乎的鹿皮,茂盛的胡子将脸都遮住了。一个明军大步走过去,嫌弃的用脚踢开尸体,嘴里骂骂咧咧的,晦气。
  “蛮夷。”
  邓承志嘴唇微动心中咒骂着,打心底里嫌弃这些脏乎乎,醉醺醺,几年不洗澡的哥萨克人。这些域外蛮夷让将门出身的邓承志心中傲然,拍一拍身上做工考究的白色罩衫,内里厚实坚韧的大红棉甲,便一嗓子吼了出去。
  “止步,造饭!”
  “停!”
  吼声中铁骑大军停了下来,布置警戒,生火取暖造反。
  咯嚓,一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