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骑-第6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让他悔恨终生的命令,他命令麾下进五万精锐骑兵,停止进攻,就地防御,制止了部下勇士们毫无意义的自杀行为。
作为一名谨慎老成的骑兵将领,平心而论,这个命令是明智的,理智的。于是乎,后队漫山遍野的近五万奥斯曼骑兵停了下来,纷纷下马,以马车作为掩体就地建立防御,等待后援。
关宁军,阵前。
弥漫的硝烟味,血腥味让关宁兵喘不过气,数十步外大批伤而未死的异族骑兵,在血泊中翻滚嚎叫着,然而夏国相却熟视无睹。为了节约弹药,关宁兵们便排着严整的方阵,漠然看着一个个异族伤兵在层层叠叠的尸堆中嚎叫,流血,然后断气。
作为一名辽军老将,夏大帅很敏锐的嗅到了一线生机。
远处,隐约传来战马嘶鸣声,乌云再次遮住了一轮明月。
一个个关宁兵握紧了火铳,保持着半蹲,或挺直的射击姿势,眨巴着红肿的眼睛,尽力想看清面前的重重迷雾。半个时辰后前方没动静,夏国相果断的下达了全军上马,夺路而逃的命令,于是乎三千关宁军忙乱起来,解散方阵,找马,天亮前扔下水寨中数万俘虏苦役,逃之夭夭了。
旧辽军将领人人都是逃命的好手,夏大帅深知天亮之后,他这三千孤军,会被潮水般涌来的奥斯曼骑兵,连人带马吃的连骨头都不剩。
天亮后,水寨里。
马蹄声再度响了起来,俘虏营中轰动了,一个个衣衫褴褛,满身污秽的俄兵,波兰兵发现看守竟然不见了,闹腾起来敲打着营门,试图扳动栅栏逃出去,人声鼎沸。
天亮了,空旷的哈萨克草原上霞光万丈,十里外,小科普鲁卢鼓足了勇气,集结了一支强大精锐的骑兵部队,准备再次发起试探性的进攻。
“奥斯曼的勇士们,冲啊!”
战马嘶鸣,呐喊声中天下闻名的奥斯曼重骑兵,在两翼轻骑的掩护下空群而出,在清晨的旷野中撒了欢,嚎叫着,在马背上挺起长长的骑兵枪,风卷残云一般冲进了喧嚣的俘虏营。很快俘虏营中安静下来,数万俘虏苦役战战兢兢的,看着铁甲战马,重甲骑兵在一座座肮脏的营房前经过,
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箭在弦上
奥斯曼重骑兵蓄满力量的一拳,便如同砸在棉花上,大批骑兵冲进俘虏营,望着满营俘虏苦役发呆。数万俘虏兵受了些惊吓,死一般寂静,惊恐的看着那些高高在上穿着白袍,戴着铁面具的高大骑兵。战败者心中将将升起的一丝希望,再度破灭,心中那一团小小的火苗被残忍的扑灭了。
“禁卫军,奥斯曼禁卫军!”
面如死灰,战战兢兢,许多俄兵,波兰兵手脚都吓到颤抖了。高大战马上的一个个钢铁怪物在俘虏营中逡巡,游荡,气急败坏的拿骑兵枪乱戳,而明军守卫却早已逃之夭夭,不知所踪了。威震欧洲两百年的奥斯曼禁卫军,倾巢而出,东欧人的俘虏兵只有瑟瑟发抖的份。
不久,吴三桂下令在里海东南端兴建的水寨,尚未竣工便陷落敌手。奥斯曼人占据了水寨,杀了些俘虏苦役泄愤,后队大军便滚滚而来,骑兵在前,步兵在后,漫山遍野的铺满了里海南岸的草原。
小科普鲁卢勒马,停在昨夜激战处,脸色铁青。
昨夜月黑风高看不清楚,如今走近了便看清旷野之中,密密麻麻的人马尸体,残肢断臂,血流成河,凉透了的精锐骑兵尸体上千具,成伞骨状层层叠叠的倒毙在旷野间,前头还有明军撤退时遗留的大车,沙包掩体,随处可见丢弃的杂物,破烂。
将军脸色铁青,转白,瞧着明军阵地的规模,也晓得他连续犯了几个错误,他被明军的强悍战斗力打蒙了,误叛了明军的兵力,贻误了战机,导致一小股明军趁夜逃跑了,自身阵亡接近千骑,这可真是当头一棒,一记闷棍将这位兄台敲的有些傻了。
将军大人翻身下马,惊呼声四起,险些踩中了一颗铁蒺藜,一个踉跄,小科普鲁卢将军避开了一颗尖朝上,散发着寒光的防骑兵利器,脸上的横肉抖在抽搐了。看着明军阵中血迹不多,这种完全不成比例的伤亡,让骑兵将领们难以接受,胸闷呀。
惨叫声起,不远处,俘虏营中有些性子暴戾的骑兵,正在疯狂杀人。小科普鲁卢冷静了下来,下令制止了那些部下残暴的行为,瞧着那成排的简陋房舍,大批俘虏,将军阁下心情又很快好转了,这可是一笔庞大的财富呀。在前锋统帅的严令下,几万俘虏纷纷走出战俘营,性命无忧,却又面临着更悲催的一生。
数日后,突厥斯坦。
夏国相率部仓惶逃了回来,一进王城便吃了军法,挨了吴大帅的一顿军棍,夏大人冤枉呀,憋闷呀,呼天抢地,说他以三千之众力抗奥斯曼人的骑兵海,歼敌甚多,敌骑尸体堆积如山,可惜没人信他的胡话,只当是他胡言乱语。吴三桂自然是不信的,这会儿吴大帅可有些慌了,慌忙飞报大都督行辕,声泪俱下的请援兵。
六月末,桑加尔前线。
大都督马城率两万精兵亲临前线,前线士气为之一振,双方都完成了兵力调整,大战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马城并未登岸指挥大战,而是停在河上,坐镇旗舰,静静的看着数十里外的旷野间,大战将起。
此时收到了吴三桂的急报,奥斯曼人出兵了,突厥斯坦城危如累卵。
夜,旗舰上。
马城瞧着北突厥急报,大皱眉头,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瞧着吴三桂在军报中替心腹爱将求情,啼笑皆非,这个夏国相还真是刁钻,奸猾,临阵脱逃,为了逃避军法惩戒竟然还谎报军情。三千关宁兵列阵而战,还是夜战,他说他歼灭了大批敌骑,尸体堆积如山。这种说辞,玩笑罢了,连大都督马城都不信,夏大人可真是冤枉呀。
然而吴大帅的面子还要给一些,军法司也就不追究了。这个夏国相率部不战而逃,将三万多身强力壮的俘虏兵仍给了奥斯曼人,马城气的险些掀了桌子,鼻孔都冒烟了,却又不好治他的罪,胸闷之极,却也不能全怪夏国相。
他一个大字不识的辽东军汉,见识有限,怎晓得奥斯曼帝国的独特军制。奥斯曼帝国坐拥百万大军,其中精锐常备军在十万到二十万之间,这是一支很恐怖的力量,倘若夏大人晓得这些精锐常备军的组成,历史,由来,怕是要悔恨到肠子都清了。
三万多接受过军事训练,能征善战的东欧俘虏兵,就是杀了,也不能留给人家呀。编制庞大的奥斯曼禁卫军装备精良,纪律严格,训练有素,吃苦耐劳,是奥斯曼帝国称霸两百年的资本,除部分骑兵外,主力为步兵。早期武器装备以弓箭、马刀、弯剑为主,后来逐渐为火枪所取代。
这十几,二十万禁卫军兵员是打哪来的,只有少部分是奥斯曼人,这其实是一支真正的奴隶军队。最初的奥斯曼禁卫军,全是由战俘奴隶组成,形成特殊的征兵制度,每五年从被征服的巴尔干地区,强行征召未成年男子,将他们分到奥斯曼军事封建主家庭生活数年,学习奥斯曼人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并皈依教派。
奥斯曼人将这些战俘,奴隶逐渐从文化上进行同化,继而送入伊斯坦布尔、埃迪尔内的专门学校接受军事训练和宗教灌输,以培植对苏丹的效忠精神,尔后补入军中。
禁卫军的标志也很奇葩,为一口大锅,士兵均为苏丹的奴隶,被编成若干连队,集中住在兵营,终身服役,不得婚娶和从商,但享有优厚的薪饷,功勋或才能卓着者可提升为阿加,也就是高级军官。
夏国相这个蠢材,竟然将三万精锐波军,俄军俘虏尽数仍给了奥斯曼人,这不是资敌么。用不着几年,奥斯曼人的常备大军中,便会多出一支战斗力强悍的东欧籍军团,雪上加霜呀。
这个时候再去责罚夏国相,也于事无补。马城稍一沉吟便脸色一整,当即批复,调兵遣将,命坐镇贝加尔湖的卢象升派骑兵支援,命卢,吴两人精诚合作,老法子坚壁清野,逐次抵抗,为北线决战争取些时间。底限,是将奥斯曼人的大军,死死挡在贝加尔湖畔。
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进攻
深夜,勒拿河上喧嚣热闹,灯火通明。
数十艘威武战舰一字排开,以层层叠叠的舰炮火力,掩护着平底大福船靠岸,将兵员,战马,军械堆积在城外的登陆场。舰炮不时奢侈的,朝着西南方凄迷的夜色里轰上几轮,火力侦查也防备俄军的夜袭。
凌晨,夜色下。
马城推开舱门,经过狭窄的过道,步上甲板,便嗅到了大河之上浓烈的硝烟味,弥漫的硝烟让旗舰周围烟雾缭绕,仙境一般的壮观唯美。震耳欲聋的舰炮轰鸣声,近在咫尺却不觉吵闹,只是振奋。
火光闪现,炮声隆隆,闷雷一般响起。
岸上,远处,隐约传来人喊马嘶,似是一支夜袭的俄军被犀利的舰炮火力覆盖了,想必损失不轻。马城瞧着西南方灯火通明,俄军连营数十里,心中鄙夷,再优秀的士兵,再隐秘的骑兵夜袭,再舰炮密集火力的碾压之下,管什么用,在绝对的力量面前,阴谋诡计都是笑话。
绝对的力量,让马城唏嘘不已,心中发出豪言壮语。兵力不足又如何,失算又如何,马某就凭此三镇精锐,大明骁勇之士,大小战舰三百余艘决胜于此,胜不了,便将马某这百来斤填上去便是了。
天蒙蒙亮,一夜无眠,大河之上,坚城之下,明军却如开水般沸腾起来。
河上,一艘艘战舰动了起来,水兵们手忙脚乱的起锚,落桨,将火力强大的主力舰向上游,下游同时展开,便如同伸出两只巨大的羽翼,将岸上三镇精兵牢牢的护卫了起来,一只只吞云吐雾的怪物在大河上穿梭,游弋,赤膊上阵的水师将士士气正盛。
众星拱月,马城穿一身士卒常服,登上旗舰上层甲板。
望着远近喧嚣的大明骁勇,释然一笑,日月军旗翻卷起来,便迎来山呼海啸一般的欢呼声。
“万胜,万胜,万胜!”
“千岁,千岁,千千岁!”
山呼中明军本已高涨的士气,陡增三分,真真的气吞山河。
二十里外,俄军大营。
阿列克谢皇帝登上一面几十米高的山坡,年轻英军的脸上一片铁青,瞧着远处一片狼藉的尸体,伤兵满营说不出话来。昨夜这位野心勃勃的年轻皇帝,惊心组织了一场夜袭,却一头撞进了明军战舰的火力侦查网里,致两千骑兵险些被轰的全军覆没了。
出师未捷身先死,皇帝陛下恨透了那些在大河上喷火的怪物,那闷雷一般的舰炮轰鸣声,每每响起来都让他内心中颤抖,抽搐,那恐怖的炮火让年轻的皇帝痛下决心,击败了面前强大的敌人,他要拥有出海口,要有一支强大的舰队,要让世界在他的舰队脚下瑟瑟发抖。
收尸,诊治伤兵,远处大河之上的明军阵中却突然喧嚣起来。
前线俄军纷纷伸长脖子,往河上张望,隔着二十几里自然是看不清的,只瞧见明军如同打了鸡血一般,亢奋起来。皇帝虽然年轻却不傻,稍一琢磨,便晓得是他的对手,明国兵马大都督马城到了,亲临前线指挥作战来了,又是一哆嗦,年轻的皇帝心中发虚,实在是没什么底气。
对明国战神马城,俄人千方百计的搜集情报,倒也并非一无所知。情报官员们从荷兰人口中,获知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