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骑-第6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才刚到非洲东海岸,遭遇了海上风暴落了单,连像样的战斗也没打过就升官了,连升三级。他为什么会莫名其妙的升官呐,因为他爹郑芝龙行情看涨,如今是南洋总督的大热门呀。
  郑森心里很不痛快,功名但凭马上取,靠老子的势力升官算怎么回事,不爽利。
  同一天,风景如画的琉球。
  崇祯皇帝这尊大神,到了风景秀丽的琉球就不肯走了,看样子还打算长住了。这可把琉球国王吓坏了,鞍前马后伺候着这尊大神,不敢得罪也不敢太亲近,这尊大神,毕竟是大明名义上的皇帝陛下呀。
  崇祯可就没这个觉悟了,他还端着皇帝陛下的架子,心中着实放不下呀。
  这一天,皇帝陛下站在琉球王宫里,看着京城方向的天空,发了整整一天的呆,心中必是百感交集的。大明帝国算是在他手里中兴了,可是朱家的天下也完了,想着想着崇祯竟老泪纵横,嚎啕大哭了起来。
  崇祯正哭着呢,一个英气勃发的年轻人,领着一帮侍卫从外面,兴冲冲的跑回来了,手里还提着个黑洞洞的黑家伙。
  崇祯看见太子朱慈烺,就火了:“哼!”
  一声冷哼把大明太子吓了一跳,赶忙跪下:“叩见父皇。”
  崇祯看着一身大红军服,手持黑家伙的皇长子,鼻子都气歪了。这位大明太子是中了马城的毒,从小以摄政王马城为偶像,最喜欢舞刀弄枪的,这时候再想教育可就晚了,晚了呀。
  崇祯看着太子手里的黑家伙,冷哼道:“这是什么玩意?”
  朱慈烺一骨碌爬了起来,兴冲冲的解释:“手铳啊,父皇,这是我求着别人,从孙元化孙大人那里弄来的,父皇,我放一铳给你瞧瞧!”
  崇祯看着他手里的黑家伙,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这叫手铳,这么粗的玩意还能叫手铳么,这是手炮呀,这家伙后劲得有多大,吓死人了。
  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分治
  辽王马城摄政半个月后,颁布了第一份摄政诏书,大肆赏赐有功之臣,就此安定了纷乱的人心。摄者王一口气加封了四位总督,还都是实权总督,大明从此进入连省分治的时代,总督,渐渐成为手握重权的一方诸侯。
  这个道理很简单,大明如今的地盘实在太大了,不搞分治也是不现实的。
  然而如今的连省分治,又和历朝历代的诸侯分封制度,全然不同,总督虽然有治理地方的权力,对管辖区域却没有所有权。并且总督的权力,和诸侯王的权力相比,被极大的削弱了。
  分权,制衡,这一套手段马城早已玩的出神入化,设计出一套类似于西方的殖民制度,并且行之有效。总督对地方只有管辖权,虽然也有调兵打仗的权力,然而他却没有财权,财政都掌握在大公司手里。于是,总督要兴兵打仗,就只能去和大公司借钱,这就让总督造反成为了一件小概率事件。
  并且大公司也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可以对总督形成有效的牵制。
  并且各总督治下的军队,又分为总督直接指挥的标营,和负责防御边城的边军两种。总督可以直接指挥标营,却又指挥不了边军,边军的指挥权在大都督府,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权力制衡。
  随着天下四大总督的新鲜出炉,这四位大人,也就成了大明最炙手可热的大人物。
  四大总督,其中有南洋总督傅宗龙,西伯利亚总督倪元璐,西北总督祖大寿,驻印总督李定国。这四位权倾一时的总督大人,倪元璐,祖大寿是在情理之中,傅宗龙,李定国的任命,却让朝野上下眼镜大跌了。
  傅宗龙这些年四处救火,劳苦功高,他的任命慢慢也被人接受了。
  唯独驻印总督李定国,让朝野上下很有些怨言,一个流寇降将立了些许功劳,他何德何能当上炙手可热的总督一职。然而有心人琢磨了几天,很快琢磨出点门道了,摄政王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向朝野上下发出了强烈的信号,灭国之功比天大。
  这个道理是如此简单,李定国这辈子立下的最大功劳,就是他攻灭了莫卧尔国。
  于是乎,大明朝野上下,各部将领们大多心中了然,想当总督么,那就先打一场灭国之战吧。随着四大总督的任命,庞大的大明帝国,形成了南北几大行政中心,并四大总督并行的政治格局。
  半月后,德里。
  李定国忐忑了多日,没等到革职调任的军令,却等来了驻印总督的任命,就此一步登天进入大明帝国的权力中心。李定国没敢在皇宫里多住,早就在德里城另找了一处大宅院,翻修后作为他的帅营使用。
  这一当上总督,这座翻修后的宅院可就显小了,规制上也不合。
  李部忠贞营上下扬眉吐气了,张罗着给总督大人建总督府,大家伙一起谋个大好的前程。李定国此时也有些发蒙,琢磨了好几天才明白过来,敢情他在德里的所作所为,未经请示就擅自屠城,三日不封刀的军令传到王爷耳朵里,所以才有了这个总督的职位。
  到这时候,李定国心里敞亮了,明镜一样,屠城,掳掠这样的事情,王爷当然不能当众褒奖他。咱大明是天朝上国,仁义之师呀,怎么能做出这样残暴的事情呐。然而堆积在港口等待装船的海量金银财宝,却着实挠在了王爷的痒痒肉上,那可是莫卧尓帝国积攒了几百年的财富呀。
  想明白了,李定国的态度就端正了,想起来当年王爷派来来干嘛了。
  他是个流寇降将,麾下军兵都是流寇出身,咱们这些流寇可不能忘本呀,流寇做事一向肆无忌惮,管杀不管埋。从此,荣升天下四大总督之一的李定国,在次大陆上开始了他残暴的统治。
  因此李定国此人死后,风评不佳,很多人说他流寇习性难改,行事过于残暴粗鲁。然而李定国,忠贞营在次大陆上的横征暴敛,对大明帝国的财政作用有多大,那几乎是无法想象的。
  同一时间,京畿,万寿山。
  郁郁葱葱的万寿山上,依山傍水,如今正在大兴土木,兴建一座忠烈阁。
  摄政王大笔一挥,忠烈阁建成之日,打从万历,天启年间战死的戚金,直到数月前阵亡的杨天生,有名有姓的将领三百余人,阵亡将士共计十一万两千八百余人,英灵不灭,将长眠于万寿山忠烈阁,世代享受后人的香火供奉。
  万寿山上原来有一座圆净寺,是孝宗皇帝的乳母,助圣夫人罗氏命人建造的。
  马城瞧着这个圆净寺就不爽,下令推平,一个奶娘何德何能,能霸占这山清水秀的英灵埋骨之地。摄政王一声令下,圆净寺轰然倒塌,宣告了两百年朱家天下的终结,大明从此进入虚君,大殖民时代。
  不久,忠烈阁顺利建成,摄政王马城主祭,文武百官没有一个敢缺席的。
  旭日东升,霞光万丈,一座丰碑矗立在万寿山上,礼炮齐鸣,隆隆的炮声震动四野。礼炮声才平息了,阵阵密集的铳声又响了起来,马城,卢象升等人亲自抬棺,将戚金,杨天生等将领遗骸下葬。
  “凡,入阁忠烈补发抚恤三百龙元,家中每年供养银子五十块龙元,双亲家眷免税赋徭役,亲眷子弟从军当差优先录用,家中挂忠烈牌子,遇事由各地督抚衙门,有司主持公道,特此公示!”
  嗓门大的亲兵在台上高声的朗读,下面礼兵肃立,悲戚肃穆。
  “凡,伤残者若不能劳作,该人以及家中由官府供养,军饷照发,另有伤残抚恤,保温饱无忧。”
  随着摄政王一条条政令的颁布,大明帝国很快变的井然有序。
  马城坐镇京城,有条不紊的掌舵大明帝国,又过了半个月,各部明军开始大规模裁撤,只保留了五十万最精锐的常备军,分守各地,常备军换装一事提上日程,一支武装到牙齿,拿银子砸人的常备大军诞生了。
  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派系
  此时,经过工匠多年的努力,大明新式燧发火枪的研制终于大获成功。
  在摄政王马城主政大明的第一年,孙元化麾下的一些工匠,改进了法国人马汉发明的燧发火枪,成功定型了大明第一款撞击式燧发枪,大量制造后开始列装明军。并且这款撞击式燧发枪的性能,出奇的好,让马城也叹为观止。
  新式燧发枪淘汰了复杂的转轮打火机关,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在传火孔边有一击砧,如果需要射击时,就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点火药,这种击发机构称之为撞击式燧发机。
  装有撞击式隧发机构的枪械称为撞击式燧发枪。撞击式燧发枪大大简化了射击过程,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较低,便于大量生产。
  新式隧发枪有步兵隧发枪和骑兵燧发枪两种,前者口径二十毫米,枪长一米六,枪重六公斤,弹丸重量就有三十克。骑兵燧发枪口径要小一些,便于在马背上使用,这可是真正犀利的军国利器。
  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下,聪明的大明工匠贪婪的吸收着洋人的长处。
  在摄政王马城的扶持下,用银子砸,硬生生砸出了各种五花八门的火药武器,什么大抬枪,连珠枪,大手炮,各种奇形怪状的武器发明了出来。对这些工匠败家的浪费行为,马城是鼎力支持的,大明如今穷的只剩下钱了,使劲造吧。
  因为新式燧发枪的需求量太大,五十万明军完成换装,也得是两年后的事情了。然而马城也不着急,因为纵观世界,大明帝国现在已经没有对手了,这就留给明军充分的时间,可以有条不紊的完成换装。以至于后来出现了很奇葩的情况,旧款火枪才刚装备部队,新式火枪又造了出来。
  大明军工进入飞速发展期,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等新式战舰下水了。
  半年后新式战舰在台湾府下水,大明水师磨刀霍霍,开始筹备远征美洲新大陆金银产地。
  大明人对金银有一种特殊的喜好,早就对美洲金银产地垂涎三尺了。
  因为路途太过遥远,人去了多半就回不来了,于是摄政王马城又颁布了一道政令,招募自愿者远征美洲,首批招募的志愿者人数大约两万,在巨舰大炮的保护下,将在美洲新大陆落地生根,承担着建立水寨,建设城市桥头堡的重任。
  台湾府正在加紧筹备远征的时候,天下人瞩目的改元一事,终于姗姗来迟了。
  辽王马城摄政两个月后,大明帝国改元开城,史称开城元年,取代了原本崇祯朝的旧年号。
  开城元年,九月六日。
  大明第一批远征舰队,大小战舰,补给船,运兵船三百余艘,满载着八千名水兵,两万名工匠,平民志愿者,渔民,农民,男女老少从台湾府平湖水寨出发,发起了远征美洲金银产地的殖民之旅。
  此时,距离第一艘英国殖民船五月花号,抵达美洲殖民地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
  平湖水寨,九月间的天气仍十分炎热,海面上风平浪静,万里无云。
  郑森穿一身笔挺的军服,手按战刀,双膝跪地,面前站着一位总督府一品大员,正在暴跳如雷的训斥他。这位总督府大员不是别人,正是郑森的亲生父亲,刚刚才升任南洋副总督的福清侯郑芝龙。
  刚刚才加官进爵的郑芝龙,暴跳如雷:“你这个不孝子,你竟敢,竟敢瞒着我签生死文书,气死我也!”
  “来人,给我把这个不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