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骑-第6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遭遇了炮击的第二天,城门大开,各国谈判使节乖乖接受了明军的搜身,走进大营,开始了给欧洲人带来了百年屈辱的维也纳和谈。此后,维也纳之战打打停停,谈不拢就打,打几天再谈,前后经过四次和谈,双方才最终敲定了维也纳和约。
后世,对吴三桂此人评价不高,皆因此人行事反复无常,翻脸无情,以卑劣手段对欧洲各国敲骨吸髓,恐吓,敲诈无所不用其极。相比之下,另一路领兵远征欧洲的主帅马灿,却收获了史学家巨大的赞誉。
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枭雄
吴三桂枭雄之才,他心里明镜一般,晓得南线那位马帅,辽王府出身的六爷,人家是来镀金的。
背信弃义,卑鄙小人这口黑锅,只能由他这个北线主帅来背。马灿马六爷,履历必须得干干净净,金光闪闪的,倘若他不晓事,让人人颂扬的小辽王,光鲜的履历上出现了什么瑕疵,王爷,怕是要扒了他的皮。
吴三桂心中不免艳羡,父兄,早已经为那位六爷铺好了路,锦绣万千的金光大道。说他是枭雄,是因为他不择手段,更是因为他能猜对上官的心思,于是吴大帅一边对欧洲人敲骨吸髓,一边大发横财,些许污名也就不放在心上了。
打打停停,耗时长达半年的维也纳和谈,正在进行中。
罗马,城外大营。
马灿是纯粹的军人,性子方正,忠直,前线侦骑来报告,他麾下仆从军劫掠了一座北方重镇,气便不打一处来。一气之下,马灿正要砍一批脑袋,此时从辽东来了一道军令,将他调离中欧前线,携伽利略,托里拆利师徒,以及一批欧洲学者,返回辽东听用。
军令如山,马灿只得草草收拾行装,将统兵大权,交给前来前来接替他的张翼。张翼此人没别的长处,就是在军中的资历够深,此人也是开原出身的嫡系,出身开原旧军三万卫的旧军官,打从神宗万历末年,就随辽军征战四方的一员将领。
马灿生了几天闷气,将军权交卸了,和张翼草草寒暄了几句,便在亲卫护送下,辗转回返辽东不提。
老将张翼初掌前线军权,便和吴三桂一南一北,调动兵力,再次给中欧人施加了强大的压力。成群结队的游牧轻骑,在亚平宁半岛北部横冲直撞,原属大后方的重镇都灵,很快失守,都灵再往西可就是法国了。
十余日后,法国边境出现了大批游牧轻骑。
法国人吓坏了,懦弱的法王路易十三,命令枢机主教黎塞留,派人秘密和南线明军接触,毫不犹豫的第一个抛开了联军盟友,单独向大兵压境的明军求和。此时的法国,还是一个老朽的君主制集权国家。
此时的法国,也面对着同样的问题,大批骑士,兵员支援到了中欧前线,国内兵力空虚,面临着本土沦陷的巨大风险。
然而,此时的法国刚刚打赢了三十年战争,建立了波旁王朝,毫无疑问法国是欧洲的新霸主。作为欧洲的新霸主,法国的背叛,单独与南线明军和谈,再一次沉重的打击了联军的士气。
开城二年,冬。
数月和谈,打打停停,法王路易十三的使者秘密抵达罗马。
而此时,还在坚守维也纳的联军,还茫然无知,他们已经被懦弱的法王,法国枢机主教黎塞留等人出卖了。为了避免法国本土沦为战场,法王全部同意了明军的要求,其中包括,法国承认明军对亚平宁半岛的实际占领。
法国,承认明军在米兰,罗马等重镇的驻军,并且同意放开边境城镇,允许明国货物进入法国,并且卑躬屈膝的为明国商人,颁发了特别通行证。一系列和谈条款,其中还包括法国出钱,赎回被俘虏的将领,士兵,并且主传提出了巨额战争赔款。
作为和谈的条件,明军,要约束其仆从军,不得越过边境滋扰法国。罗马秘约,就在这种秘而不宣的情况下,秘密达成了。几年后,密约曝光,直接引发了法国的动乱,愤怒的法国人涌进了凡尔赛宫,杀死了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法王路易十三。
罗马密约是怎么泄露的,谁曝光的,这也成了一个永远的谜。
当下,明将张翼对这个密约不甚满意,然而眼下他的部队,也面临着补给线漫长,兵力分散的大麻烦。
十几万南线明军,仆从军,散落在狭长的半岛上,到处都是。
其中能打硬仗的精兵,更是屈指可数,只有驻扎在罗马的约两三万明军,是可以依仗的主要作战力量。
其他各部仆从军,散落在各个富庶的城市,花天酒地,坐地当起山大王来了。
如张翼这般老辣的将领,心思,算计自然比马灿,险恶的多了,这位明军主帅打从接替了马灿,接掌了南线明军,南线明军就谈不上什么军纪了。张翼对麾下仆从军,军纪败坏的行为视而不见,对于盘踞在各个富庶城市里,醉生梦死的仆从军将领们,这位张帅一向是不管不问的。
然而这位精明的老将,对驻扎在罗马的本部兵马,明军主力,约束的还是很严厉的,驻罗马明军仍日日操练,始终保持着完整的建制。
兵荒马乱,烽火连天的亚平宁半岛,笼罩在一片阴云之下。
阴云笼罩下的亚平宁东北方,水城威尼斯。
此时的威尼斯,还是一座人烟稀少的水上城市,因为没有什么陆地,暂时尚未被战乱波及。太阳照常从东方升起,威尼斯商人照常盘点着货物,各种船只照常进出,唯一不同的是,从遥远的东方,驶入威尼斯的明国船只,受到了威尼斯人特别的礼遇。
说起来威尼斯这座城市,和中国还有特殊的渊源,中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欧洲的终点,就是威尼斯,从中国各港口出发的船只,通过马六甲海峡,到印度东部,斯里兰卡中转,再由印度西方的阿拉伯人倒手,运到东非阿拉伯半岛,走红海入埃及,再由雅典人和威尼斯人倒手贩卖到欧洲。
当然,如今大明的远洋水师,壮大了起来,武装商船护卫下的船队,已经可以直接抵达威尼斯了。总的来说,威尼斯如今还是一个很小的,几乎没有什么陆地的水上之国,还是一个独立的小国。
然而威尼斯这个地方,面向亚德里亚海,还是一座天然的良港。
开城二年,腊月。
维也纳城下大军云集,乌云压境,亚平宁半岛烽火连天,在这样一个时间点上,发生了一件很不起眼的小事。弱小的威尼斯公国,在一群商人的领导下,主动向一条缓缓驶入海港的明国武装商船,投降了。
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航海家
确切的说不是投降,是归顺,威尼斯公国的商人政府,一致要求加入大明帝国,成为大明在海外的一个行省。威尼斯公国有这样的意愿,和这个公国的特殊国情有关,这个公国始建于五世纪、由一百一十八个小岛构成。
有西方苏州之称的威尼斯,四周环海,曾一度曾握有全欧洲最强大的人力、物力和权势。威尼斯的历史相传开始于公元五世纪,当时这个地方的农民和渔民,为逃避酷似刀兵的游牧民族,转而避往亚德里亚海中的这个小岛。
威尼斯十世纪开始发展,十四世纪前后,这里已经发展成为意大利最繁忙的港口城市,被誉为整个地中海最著名的集商业贸易旅游于一身的水上都市,十五世纪为威尼斯全盛时期,成为亚平宁半岛最强大和最富有的海上国度,地中海贸易中心之一。
然而从十六世纪始,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新航路开通,欧洲商业中心逐渐移到大西洋沿岸,威尼斯逐渐衰落。
随着美洲新大陆的淘金热,愈演愈烈,日渐衰落的威尼斯,每况愈下。
直到大明水师远征象牙海岸,几乎全歼了欧洲人在东方的远征舰队,并且将势力范围大踏步的向前推进,海上丝绸之路重新兴盛起来,才让这座没落的水城,重新焕发了一丝生机。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没落的威尼斯商人们,很自然的站到了大明帝国一边,希望能够得到这个强大东方帝国的庇护。
开城二年,腊月二十六日。
江苏商人李三都,携三艘购自福建的武装商船,押送着四条二等大福船,满载着今年的春茶,织锦,绸缎抵达威尼斯。李三都其人,出身江苏于扬州一个盐商世家,祖上出过两位进士,曾祖官至嘉靖朝户部侍郎,在扬州也是数得着的大盐商。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大明的中兴,盐商,成了最失意的一群人。
如今的大明人人富足,盐业早已被官府收回专营,曾经富甲天下的江南盐商,有的失魂落魄,有的归隐田园。也有李三都这样开明的盐商,变卖家产,走通官府的门路,从水师购置了裁汰的武装商船,加入大航海时代的淘金大潮。
李三都此人是盐商出身,没出过海,他散尽家财,从福建水师购置了七条二手大海船,
又在福建雇佣了三百名水手,一百多名宗族子弟做护卫。船队从福建出发穿过马六甲,不顾同乡的劝阻,又雇佣了几个落魄的欧洲水手,开始他的长途远航。
李家的船队经非洲好望角,不远万里,绕非洲大陆整整一圈,才经地中海抵达威尼斯,这一路吃尽了苦头,李三都肠子都悔青了。他是一个扬州盐商,这辈子没见过大海,这倾家荡产的赔本生意,亏定了。这支第一次出海远航的船队,耗时三个月,绕非洲大陆整整转了一大圈,才抵达欧洲,这买卖能不亏嘛。
七条海船组成的远洋船队,缓缓入港,船舱里气氛有些轻松,又有些惨淡,李三都毕竟是个商人,这时满脑子都在想着,该怎么把船上的货物卖掉,尽力挽回点损失,再想想该怎么回去呐。
这一路走来,印度洋的恐怖风暴,大西洋的暗流涌动,早让这位大盐商出身的航海家,胆怯了。这一路上他吃尽了苦头,在茫茫无际的大海上,险些连苦胆汁都吐出来了,船上的补给早已经耗尽,要不是他多了个心眼,雇佣了几名经验丰富的欧洲水手,早就饿死在茫茫的大西洋上了。
此时,李三都还不知道,他这个落魄的盐商,做远洋生意的新手,半吊子航海家,干成了什么样的大事。当年郑和下西洋,庞大的舰队,数万兵力最远也不过抵达了非洲好望角。自中华上国有史以来,李三都的远洋船队,是第一支环绕非洲大陆大半圈,直接抵达欧洲本土的民间商船队。
这位不合格的商人,半吊子航海家,完成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壮举。
更奇妙的是,李三都的船队在一个微妙的时间,出现在一个微妙的地点,然后就发生了一件很神奇的事情。这就是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充满着危险,却又充满着机遇,一个个偶然事件组成的大时代。
李家商船的船舱里,愁云惨淡的气氛消散了一些,吃了这么多苦头,大家伙总归是看见点希望了。
李三都苦着脸,对众人作了个罗圈揖,苦涩道:“三都,无颜面对各位了。”
四周围的掌柜,伙计,水手们纷纷安慰起来,吃一堑长一智,船队还在,还是尽早把货物贩卖了捞回点本钱吧。下回记得听人劝,吃饱饭,把货物运到印度港口,卖给那些波斯商人得了,您老人家就别异想天开,瞎折腾了。
李三都正焦头烂额,外头跑进来一个水手,叫嚷着:“东家,你快出去看看吧!”
“东家,出事了!”
外面甲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