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骑-第7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和尚娓娓讲解,贵人凝神细听,时不时插话打断,提出疑问,还有三两侍女烹茶倒水,红袖添香。是时也,天高云淡,叶绿杂黄。微风浮动,满庭菊香。院落间,人声悄寂,唯闻琅琅书声,真真是应了一句道貌岸然。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停在树边不远,富贵男子听的入神,恍然无觉。
大和尚乖巧识趣,不动声色地抬头看了一眼,见来的是一个僧人,只见那僧人面露焦急,连连使了好几个的眼色。大和尚心中知晓,此人必有急事来报,不慌不忙,讲完了一个段落,咳嗽一声。
又施了一礼,大和尚道:“国公爷,今天便讲到此处吧?”
国公爷先不急着说话。他微闭双眼,回味方才听讲的内容,咀嚼消化。过了一会儿,才一振衣衫站了起来。
那僧人急得直冒汗,凑了过来,耳语道:“方丈,山下来了几个生人。”
大和尚气定神闲,不悦道:“什么生人,让你如此惊慌,当朝定国公在此,又有哪个敢放肆?”
方丈话音未落,不远处半山腰,突兀的响起一声铳响,方丈,国公爷面色齐齐变了。
半山腰,一队伪装成香客的精壮汉子,簇拥着一个黑面孔的精壮汉子,掀开鼓鼓囊囊的衣裳,抽出手铳,提着明晃晃战刀冲进山门。一个迎客僧正要阻拦,便被一铳放翻在地,秃脑门被掀翻了。
山下,大批火红衣甲的军兵,潮水般涌了上来。
黑面孔的精壮汉子,面沉似水,就在山门外发号施令:“军情司办案,闲人闪避,冲进去!”
“标营预备好平叛,今日便挥兵进城,肃清街道,抓捕以下人等。”
“武进知府张万山,府学学正曾尤贤,其子曾复扬,守备陈恩宠、防守丁方明、一干人等,悉数捉拿归案,不得有误!”
一旁,汗流浃背的江苏标营统制,忙道:“遵令!”
那黑面汉子面如锅底,却丝毫不顾他的感受,仍呵斥道:“缉拿归案的人犯,其名下田产商铺,尽数抄没,封存田产!”
“有敢拒捕者,兴兵反抗者,格杀勿论!”
一股昂扬的杀气弥漫开来,乒乒乓乓的铳声,不时爆起,山门内一阵鸡飞狗跳,香客,和尚吓的惊慌失措,四处藏匿。
丁文朝大马金刀,立在山门外,冷笑一声:“不知死活!”
此案事关重大,竟招来了军情司总制丁文朝,亲自领兵,不分青红皂白查抄了寿山寺,于是天下人都知道,这回要动真格的了。此案事关重大,影响十分深远,由此案发展了下去,激起波澜万丈。寿山寺大案,便是废除佃户制度的引子。
丁文朝跟随马城多年,这一手抓典型,办铁案的法子,他早就烂熟于胸了,运用起来也是炉火纯青的。这回他亲自出手,就是要此案,办成板上钉钉的铁案如山。很快,山上说抓到了一条大鱼,定国公徐允桢。
丁文朝一愣,便瞧见他的两个部属,架着一个颇为狼狈的富贵男子,走出山门。
定国公此时也够狼狈了,瞧见丁文朝,一呆,忙道:“丁总制,多年不见了。”
丁文朝只是鼻孔朝天,冷冷的哼了一声:“拘起来!”
话音方落,一个黑色布套便从上到下,将国公爷蒙头盖脸的罩住了,挣扎时还挨了几巴掌,不吭声了。
当夜,标营冲入武进府,将本地豪绅官员一并拿下了。
此案由辽王府下令,军情司调集江苏标营督办,这种自上而下,垂直式的办案方式,对各地官员的威慑力,可想而知。军情司,标营,这就是悬在地方官员头上的利剑,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落下来。
此法,在开城年间成为定制,以此法震慑地方,是十分行之有效的。
自然,案情紧急时,军请司可调遣地方标营,却也只有缉拿,审讯之权,却没有审判权,这又和旧时锦衣卫诏狱,完全不同的。到案人犯的审判之权,还是在三法司,律政署,也冤枉不了半个好人,这便是现代司法制度的雏形。
人犯都抓起来了,家产,田亩也都查抄了,江苏巡抚竟还蒙在鼓里,慌忙不迭的拍马赶来。很快消息传开了,军情司连定国公的面子也没给,照抓不误,此时任谁都知道,这案子要闹大了。
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报纸
武进府,大牢。
阴森幽暗的大牢深处,阴森的声音传来:“大和尚,兴许听过军情司的大名。”
一个黑面孔的汉子,一件件摆弄手中器物:“这便是军情司的刑具,这是钉指,这是脑箍,这是刷蜘。”
“你若不招,就将你按在铁床上,用滚烫的水浇你身上,然后趁热,用铁刷子这么一刷,嘿嘿。”
四五十岁的大和尚,哆嗦的越发厉害了,“啪”的一声,一本册帐扔在他的面前。
一个严厉的声音道:“你身为寿山寺主持,不修佛法,专事欺压良善不法之事,将好好一方佛门净土,弄成了乌烟瘴气!”
“这是地契,黄册,册帐上一笔一笔记得清清楚楚,你若是一一从实招来,检举立功。
王爷仁厚,定会饶你一条狗命,若敢抗拒,哼哼。“
“你是要弃暗投明,还是要顽抗损命,给你一刻钟,想一想。”
那声音刚落,大和尚已经瘫坐在地,拼命叩头:“愿招,愿招。”
不久,静静站在暗处的的丁文朝,就得到一份详细的笔录,他面无表情地看了看,吩咐将人犯收押,连同口供,预备着移交给律政司。与锦衣卫不同,军情司只有侦辑与审问的权力,定罪则是律政司起诉,三法司审判,各司其职,相互制横,以免其权力过重。
大和尚寿山寺主持押走后,牢里,又想起阴森的声音。
“下一个。”
军情司调遣江苏标营,越过巡抚衙门直接办案,连巡抚大人也被堵在府衙外头,如热锅上的蚂蚁,急的团团转。
“这不是,这不是……唉!”
巡抚大人急的嘴上起了水泡,团团转,乱命两个字却终究没敢说出来。
不久,一个穿皂衣,挎战刀的军情司军官,走了出来,只冷冰冰的说了几个字:“大人,请回吧!”
巡抚大人面皮抽了抽,僵在当场,百般无奈只得原路返回。
开城年间,民政官不得干涉刑律,也渐成定制,区区一个江苏巡抚的面子,军情司自然是不会给的。此时,武进府衙门前已是人山人海,大量的香客,信众请愿。一些虔诚的信徒领着数百香客,将知府衙门堵住了。
只是衙门外,那一排黑洞洞火铳让人心生畏惧,没人敢真的冲进去。
衙门里,丁文朝走出大牢,看着外面人声鼎沸,不免心中恼火,重重的哼了一声:“愚夫愚妇!”
一抬眼,丁大人法眼如炬,一吩咐,如虎似狼的兵丁冲了出去,将信众里一些扎眼的点子,拘了起来。硬木铳柄朝着身上,恶狠狠的一通乱砸,黑布套往头上一套,拖着就走。不出半刻钟,衙门前多了十几个戴着枷锁,披头散发的人犯。
啪,吸饱了水的鞭子抡圆了,恶狠狠抽了上去,府衙门前响起惊天动地的惨嚎声。
衙门里,响起一个军兵大嗓门的吼声:“全城即时戒严,通令,勿在街市聚众,勿暴动,勿侮辱官府。违之勃逆论处,格杀勿论!
“军情司依律办案,并无骚扰百姓之举,军民安心侯待论平,无须惊慌!”
鞭刑威慑之下,胆子小的香客信众,缩缩脖子赶忙走了,却仍有数十人眷恋不去,伸长脖子往里面张望。
呼啦,大批衣甲鲜明的军兵涌了出来,黑洞洞火铳架着。
“进,进,进!”
“虎,虎,虎!”
一排黑洞洞,明晃晃火铳,一步一进,顿时将几十个死忠信徒吓的连滚带爬,头也不回的跑了。
三日后,南京,律政司。
主事吴英穿一身蓝色官袍,肃立在律政司衙门外,一干人犯,都用黑布套蒙着头,被军兵押解进了大牢。啪,一个黑衣黑甲的营官,黑面孔,跑到他的面前抬起左臂,重重的一拳锤在甲胄上,发出一声威武的响动。
“下官奉命,交割人犯,大人请了!”
吴英拿着人犯名册,忙道:“将军辛苦,好说。”
与这威武不凡的营官,寒暄两句,这军官不苟言笑的模样,让吴英心中心中一阵激荡,想起来前几日他收到的一封私信,王爷亲笔手书的长信。这可是让他这个小小主事,惊喜莫名了。信很长,王爷在信中对他百般勉励,吴英自是感激涕零。
王爷在信中所言:“今有愚夫愚妇,冥顽不灵,吴卿何以制之?”
这问题吴英胸有成竹,当即回复:“以法制之。”
王爷在心中又问:“若斧钺加身,天下人毁谤你,唾弃你,吴卿又何以自处?”
吴英将略显瘦弱的胸膛,挺了起来,当即又回复道:“虽斧钺加身,天下人毁谤唾弃,臣毫无顾忌,唾面自干。此身可死,此精神永久不死。”
他给王爷的回信,以火漆密封,八百里加急走松江府,经快船发往辽东。此番君臣对答,被后世引为经典,人人都是耳熟能详的。自开城年间伊始,法治精神随着吴英吴大人的节节高升,在盛世大明生根,发芽了。
福建状师吴英,以三寸不烂之舌,白丁出身,在开城年间平步青云,一步步走到一品大员的位子上,开律政司一代先河,也算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人证,物证俱全,这位吴大人施展通天的手段,搜集寿山寺一干恶僧的罪证,发布告刊行天下。
这位状师出身的律政官,奇思妙想,从海外英吉利王国的趣味轶事里,找到了灵感,他干成了一件大事,他发行了近代大明历史上,第一张报纸。
十五世纪中期,欧洲的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技术,于是印刷的报纸开始发行。十五世纪末,罗马发行的报纸上刊登了哥伦布航海的消息。当时的报纸只是在发生引人注目的大事件时才发行。吴英精通三国文字,更精通西学,他家中就有几张英吉利王国刊行的报纸。
并且,由于当时发生了政治事件,报纸才得以发行。这位吴大人灵光一现,从几张英国报纸上,找到了灵感。于是,大明律政司主事吴英,亲自动笔,以平凡朴实的大白话,主持刊行了大明朝第一份官方报纸,周刊。
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国公
这份南京律政司印发的周刊报纸,和以往的朝廷邸报,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邸报是给官员看的,这份报纸是给百姓看的。主事吴英亲自捉刀,以翔实,通俗的文字,将寿山寺一众恶僧的累累罪行,公诸于天下。
此后,律政司每七天出一期报纸,由各地分司在城门口,书局,大街小巷上发放,大明王朝第一份官方周刊报纸由此诞生,并且还是免费的。于朝廷常见的邸报不同,这份周刊一不咬文嚼字,二不官样文章,文风以生动有趣见长。
很快,律政周刊便在大明境内,形成了一股刊印报纸的风潮。
当是时,这张报纸对寿山寺一案,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此案人证,物证,人犯的口供俱在,一五一十的刊印在了报纸上。白纸黑字谁也抵赖不了,很快,此案就闹的天下人皆知,一干恶僧百年来为非作歹的恶行,大白于天下。
秋冬之交,南方天气有些阴冷。
南京,魏国公府,哭哭啼啼的妇人坐在堂下,府中一片愁云惨淡。魏国公徐宏基身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