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骑-第7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开城六年,正月末。
  巴拿马城外的地峡,工棚里,一队轻骑飞至,来骑滚鞍下马,三步并作两步闯了进来,瞧见一位面孔黝黑的大人,赶忙单膝跪地行了个军礼。
  “大人,任命公文到了,贺喜大人。”
  “标下拜见总督大人!”
  工棚里众人都是一呆,很快爆发出震天的喝彩声,郑芝虎神色如常,嘴角却微微抽搐了起来,长袖一挥接过火漆密封的任命公文,竟也不打开,只眼睛一瞪督促起官员们,继续赶工开山修路。这一副老成持重的做派,引来官员们交口称赞,这就是总督大人的做派呀,这是干吏。
  打开城六年起,随着中南美洲总督府的设立,殖民地当局进入郑氏一枝独秀的时代。这是由特殊的历史背景决定的,郑氏一门出自福建,门生子弟遍及福建水师,台湾水师,郑氏又锐意进取,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故此,福建郑氏执掌远征军大权,是必然之事,从此诞生了一支郑家军。
  在海战人才稀缺,青黄不接的年代里,郑氏的崛起实非偶然。
  同一时间,瀚海城。
  大清早,倪元璐的总督府便敞开大门,穿着青衣小帽的东欧奴仆,冒着严寒将积雪清扫一空,台阶也铺上了沙子。正厅里倪总督端坐太师椅,手捧着一卷书,再泡上一壶香茗,静候贵客。这几年他坐镇贝加尔湖,倒渐渐适应了这里冬季的严寒天气。
  一直等到了晌午,有贵客冒着严寒,远道而来。千余铁骑,簇拥着一位满面风霜之色的大人,踩着坚硬的冻土进了瀚海城,在大营里驻扎了下来,一位四十许人的威严将领,沐浴更衣,便急匆匆赶赴总督府。
  总督府,亲兵来报:“老爷,卢帅到了。”
  倪元璐放下书卷,忙道:“快请。”
  不久,卢象升便登堂入室,倪元璐赶忙迎了上去,两人相见不免又是一番寒暄,细看卢大帅满面风霜之色,年纪虽不过四十出头,两鬓却已早生白发。卢象升以天下兵马参谋官长之职,这几年在中亚,乌拉尔山一线坐镇,居无定所,将中亚明军操练的井井有条,却也是十分辛苦。
  两位北疆大员,新年里突然聚在一起,不免要关起门来,促膝长谈一番。
  用了午膳,且不急着谈正事,先让卢帅暖一暖身子,修养几天。不到两日,又有一位贵客从南方来,却在傍晚时轻车简从,很低调的进了总督府,此时有心人已然明白,这必然是有事情要发生了。
  总督府,后院。
  倪,卢两人是通家之好,不避妻子,这一日在后院内宅叙事,却多了一位头发花白,仙风道骨的高道。什么样的高道能登堂入室,和两位大明帝国的封疆大吏,共处一室呐,自然是真真了不得。
  这位高道姓王,名平,法名常月,号昆阳,山西潞安府长治县人,属全真龙门派,为全真道龙门支派律宗的第七代律师。他最大的贡献,在于让本已衰落的龙门派复兴,可说也是全真的复兴,王常月本人也被誉为中兴之祖。
  这位龙门祖师,据说生于嘉靖元年,那就是一百一十多岁了。到底多大年纪,倪,卢两人自然不会去刨根问底,将这位龙门派高道请来,是倪元璐的意思,这可是正经八百的当代全真掌教呀。三人对坐,品着香茗,一旁香炉里点起了檀香,飘飘渺渺,倒颇有些玄妙的意味。
  安静中,王道长沉吟着,终低声道:“贫道此来,但不知吴帅那里?”
  倪元璐脸色一沉,便有些不悦道:“不必知会他。”
  王道长吓了一跳,再不敢多言,倪元璐倪总督嘛,自然不会将吴三桂放在眼中,他瞧不上吴三桂那样的做派。
  卢象升此时端着一盏热茶,也皱眉道:“吴帅么,确是有些急功近利。”
  王道长心中顿时,便心花怒放了,为啥,如今全真在西域大放异彩,可把他急坏了。此全真非彼全真,吴三桂从中原弄去那些所谓的高道,多数都是太一教的,和全真教八竿子打不着,偏偏还要挂着全真教的金字招牌,这不是招摇撞骗么。
  这也不赖吴三桂,他一个辽东出身的武人,他哪懂什么龙门派,太一教的。他不懂,可是卢,倪二位进士出身的大人懂呀,这两位大员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把当代全真掌教请来,以正视听了。两位进士出身的封疆大吏,一位全真正统的高道,这一嘀咕,炮制出来的章程,自然比吴三桂强多了。
  要说大明朝的读书人,挽起袖子赤膊上阵了,那可是吃人不吐骨头的。
  这三位凑在一起嘀咕了几天,这位全真高道也真是出手不凡,他给两位大人献上了一本经书,老子化胡经。此经一出,便如同火上浇油一般,瞬间将全真教在西域的兴盛,推上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巅峰。
  这部老子化胡经,说的是啥呐,说的是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到西域,天竺对西域人,天竺人实行教化的传说。根据老子化胡说,佛陀其实亦源出老子,是受了老子的点化才成佛的。
  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真经
  要说卢,倪两位进士出身的大员,一出手,单单就说这杀人诛心的手段,就比吴三桂强了不知多少倍。传教布道,得讲究个名正言顺呀,这部老子化胡经,就是要从根本上摧毁胡教的根基,实在太狠了。
  全真王常月献经书,是为布道,也是为雪耻。
  关于这部《老子化胡经》的故事,说来长了,经是真经。因佛教传入中国之初,自附于黄帝、老子,以图与中国传统信仰相结合,得以传播。社会上出现了“老子入夷狄为浮屠”,化胡成佛之说,以宣传佛道同源论或老子转生论。
  汉末三国时,化胡说便广泛流行。
  晋惠帝时,天师道祭酒王浮在与僧人帛远争论的过程中,根据东汉以来种种老子化胡传说,造《老子化胡经》,谓老子西出函谷关,经西域至天竺,化身为佛,教化胡人,因此产生佛教,后人陆续增广改编为十卷。
  王常月所献的十卷经书,便是晋人王浮所作的真经。此真经从汉末起,多次禁毁,影响最大的一次禁毁,是在唐朝。武则天天册万岁二年,福光寺沙门慧澄,请依前朝毁《老子化胡经》,敕秋官侍郎刘如睿等八学士议决,但皆言汉、隋诸书有化胡之说,不当除削。
  由此可见,当时朝中有识之士,还是头脑清醒的,这样的真经怎么能禁毁呐,这不是毁我华夏道统么。那么此经是谁禁毁的呐,武则天,神龙元年,诏僧道集内殿定《老子化胡经》真伪,沙门明法抗争,九月,下诏禁毁,违者科罪。
  此后又到了元朝,成吉思汗时代,全真教再献老子化胡经。
  然而这一次全真教众,却在老子化胡的真伪大辩论上,一败涂地,此后全真教便一蹶不振了。
  瀚海城,总督府。
  檀香缭绕,有如仙境,在座三人谈论起这部真经,竟颇有些心得。
  这三位都是什么人呐,一位是全真翘楚,龙门宗师。一位是大明帝国军方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二号统帅。还有一位,是大明帝国西伯利亚总督,兼管中亚。这三位聚在一起,言谈甚欢,那便是有惊天动地的大事要发生了。
  “好经!”
  卢象升先翻阅了经文,大赞道:“不拘是正史,还是本土道教,都说老子西出函谷关,去了古印度,化胡成佛。《三国志》,《太平经》等,都有此说。”
  一旁,倪元璐亦笑着道:“然也,先五胡之乱,后蒙元一朝,几乎焚尽此经,如今只剩下一些残本。”
  “王掌教能保全此真经,功莫大焉!”
  王常月得了这两位大人的赞赏,自然是喜不自胜,雪白的胡子都翘了起来,险些便要跪下来磕头了。那么这部经书是真的,还是假的,管他的呢。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大明铁骑所到之处,咱们说它是真经,它就是真经,又有哪个敢不服的。
  开城六年,二月间。
  当代全真一脉龙门掌教王常月,献真经有功,得总督倪元璐赏识,敕封为大宗师。准其率全真门人在大明治下的西伯利亚,中亚传教布道。由此全真从蒙元时期被打压之后,再次兴盛起来,在大明官府的鼎力支持下,很快成为西域第一大教。
  倪,卢二位饱学之士,这一出手,可就把吴三桂比下去了。吴三桂不过是个粗鲁武人,倪,卢二位国朝大员,那可是道貌岸然的读书人,手段自不可同日而语。于是乎,大宗师一出,全真正教门人云集瀚海城,在总督府人力,财力的大力支持下,开始广修道观,广收信众。
  王大宗师也并非不近人情,这也是废话,都被打压了几百年了,什么棱角也磨平了。对于吴三桂治下,那些个太一伪教的人员,统统收编了吧。
  二月间,突厥斯坦。
  吴府,桌子上摆着一卷公文,加盖了总督府大印,红彤彤的。
  “哼,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厅内一个文士模样的年轻人,颇为不满,不免抱怨了起来,话音刚落,年轻人却觉得背心发凉,一抬头便瞧见吴大帅一双阴森的眼睛,正狠狠盯着他。年轻人吓了一跳,缩了缩脖子,面色便有些讷讷不安。
  吴三桂便咆哮了起来:“混账东西!”
  “那位是总督大人,你也敢骂,活腻歪了么!”
  “滚!”
  咆哮声中,那吴氏的子侄吓的屁滚尿流,慌忙不迭的拔腿跑了。
  厅内,吴大帅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坐了下来翻看着公文,凝神思索了一会,才低声道:“来呀!”
  外头几个亲兵闯了进来,又被吴大帅训斥了一通,冒冒失失的成什么样子。
  过了片刻,吴大帅还是低声道:“派一营兵,多带些贺礼,去瀚海城王大宗师的神观,添些香火。”
  “拿我的条子去账房,要厚礼!”
  一挥手打发走了亲兵,吴三桂想了想,还是手书一封公文发去总督府,请倪大人派人来收编吧。倪元璐,卢象升这两位,早些年是他的老长官,如今又是他的顶头上司,由不得吴大帅不服呀。要说吴大帅还是懂事的,他自请收编,也就是说盖道观,兴全真这件事情,他不再管了。
  果然不出半个月,总督府治下,一个新的衙门诞生了。经摄政王批复,在瀚海城总督府治下,设宣教司,总制西域宣道布教事,并且摄政王马城钦此了一块金字牌匾,上书“威宣西域”四个大字。这块金字大牌匾,自然也就是成了全真的镇教之宝,就高高悬挂在瀚海城神观的殿内,供香客们瞻仰参拜。
  二月间,辽王府。
  完整的老子化胡经,被倪元璐献了上来,马城亦啧啧称赞,当即便大手一挥,下令各地官府出资,先刊印一百万册,布施天下。既是布施,那自然是不花钱的,对于这样的事情,马城自是不遗余力的支持。上行下效,王爷既表明的态度,辽东国学,府学一帮教授,学子们,很快便掀起了一场波澜,开始翻箱倒柜的引经据典,考证真经,很快便将舆论造了起来。
  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新生
  这一考证典籍,竟还真考证出一些铁证,如《三国志》,《后汉书》中的记载,尚且不论。就说《皇朝实录》云,“于阗国,西五百里有毗摩伽蓝,是老子化胡之所建。老子至是白日升天,与群胡辞决曰:我昔游天上,简定人鬼之录,寻当下降。因立此祠焉”。
  《皇朝实录》是一部什么典籍呐,皇朝实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