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骑-第7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见她转眄如波眼,娉婷似柳腰,只穿了条窄腰修身的浅紫长裙,红色的大氅拖在地上,越衬托出摇曳生姿的莲步。长裙的袖子很长,露出半截的葱葱尖指,端得楚楚动人。真可谓“雾为襟袖玉为冠,半似羞人半忍寒”。
  “吾家有女初长成,吾家有女初长成,娇俏可人及倾城。借问芬芳春与秋,豆蔻年华无忧愁。”
  “古人的这句话,诚不我欺。”
  夏秀儿也不知是冷的,还是羞的,两颊飞红,娇嗔起来:“父亲!”
  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养寇
  最是那一低头的风情,像是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夏秀儿的肤色并不算白皙,有些黧黑,但这会儿处在溶溶的月色之中,分外不同,被红色的烛光一映,更是滑腻可人。
  夏国相老怀大慰,又揉着有些酸痛的额头,心中又有些纠结,儿大不由爹,女儿养大了早晚是要嫁人的。
  他如今渐渐自居有文武之才的,免不了触景生情,搜肠刮肚,记起了两句诗来。
  “儿大不由娘,哎,人大不由心。”
  “夜了,天凉,秀儿早歇了吧。”
  “是,爹爹。”
  父女两人分别,夏国相瞧着女儿进了房,方神色一整,抬腿匆匆来到家中密室。不久,便有数人行色匆匆,进了密室,俱是关宁军中手握兵权的将领,深夜密谈,瞧着却有些诡异,有些离奇。
  密室中,静寂无声,夏国相低声道:“如何了?”
  下首,一个中年将领忙道:“回副帅的话,都预备好了。”
  “嗯。”
  夏国相忽然想起一事,说道:“祖桂,你父当年大小凌河一战,领兵从冲阵,阵亡乱军阵中。此事,我这两天都在想,是不是给你父亲一个名义呢,要不要奏请朝廷,给他追封一下?”
  那关宁军将领,忙感激道:“全凭副帅作主。”
  “也好。”
  夏国相点了点头,一咬牙下定了决心,他想干嘛,其实自己也没想好。造反,他是万万不敢,借他几个胆子也不敢起兵作乱。如今这时节天下大抵太平,起兵作乱,倒还不如抹脖子自尽。
  然而,面临突厥提督府,关宁军改组,他又不甘心交出兵权,怎么办呐,老办法,养贼自重。养贼自重,这可是旧明军的看家法宝。以之拿捏皇帝,要挟朝廷,无往而不利,早些年辽军可真没少干。
  昔年,辽东霸主李成梁万历前期在张居正的支持下,驰骋沙场,战无不胜,成为辽东战神。但是,自从张居正去世,名将戚继光被陷害后,李成梁为了自保,开始结党营私,对女真围而不剿,放任其壮大。
  李成梁晚年和努尔哈赤私交颇深,努尔哈赤在其庇护下,势力一天天壮大,等到他统一女真各部,羽翼丰满时,公然起兵反抗明朝。可以这么说,努尔哈赤能在辽东崛起,李成梁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瞧着几位心腹部下,夏国相叹了口气,竟有些悲愤:“鸟尽弓藏,悲乎!”
  这位夏副提督也想明白了,如今天下太平,没有贼寇可以养,又该如何,这也难不住夏大人,培养扶植一个呗。于是乎,夏国相选中了奥斯曼人,暗中扶植了一支奥斯曼叛军,来进行他养贼自重的大计。
  数日后,南京。
  勤政殿中气氛有些压抑,突厥告急,军情司密探飞鸽接力传书,急报突厥副提督夏国相密谋叛乱,奥斯曼殖民地有变。上首,崇祯帝脸色铁青,夏国相此举又戳中了他的痛处,让这位皇爷白嫩的脸都有些扭曲了。
  下首,孙传庭轻轻一叹,功成身退毕竟不甘心,当年九死一生博取功名,在人生巅峰时刻,为了避免主上猜忌,担心“功高震主”,就此急流勇退,未免不甘。
  马城神色如常,按照人类的性格和心理学,能够功成名就的人,往往有很强的权力掌控欲望。既要积极进取,又要“淡迫明志”,本质上是两种分裂的人格,一般人是绝难做到的。
  为了对抗君主的集权,官僚阶层逐渐形成了两套的自保体系,一为抱团取暖,也就是搞组织。
  遥想当年,把持明朝官僚体系和话语权的东林党,编制朋党,就以东林党为典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名句,就和东林书院有关。到了明朝末年,东林党人把持着国内的官僚体系,同时和大地主富商阶层沆瀣一气,掌控着国家主要的经济命脉,还操控着社会的主要舆论,制定和执行国家的政策,
  最终东林党架空了明王朝的皇权,逼得皇帝不得不用特务组织来对付组织化的官僚体系。
  文官编织朋党为祸,武将呐,也有一套体系,就是“养寇自重”,就是故意留着敌人,把敌人控制在合适的规模,以此保住自己的地位,无论是揽权,或者是找朝廷要银子,都会理直气壮。
  无疑,朋党之争会大幅度削弱国家内部的团结。形成巨大的权力内耗,加上明朝末年的小冰河期带来的天灾,最终成为压倒明王朝的组合力量。相对于文官集团,统治者对于武官的猜疑更重,毕竟武将手握兵权,要是造反起来,可比“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的文官利索多了。
  古语云:“将者,王者之器也。有外忙内忧,则为神器,不可不用;天享太平,则如忌器,不可不除。”
  也就是说,在帝皇眼中,只要天下太平,猛将们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中国历史上,镇守疆域的封疆大吏,玩“养寇自重”这一套把戏的数不胜数。可以说,甚至成了边防将军们心照不宣的“潜规则”。明朝末年尤甚,镇守辽东的大军,和女真人就玩起“养寇自重”。
  这套把戏,用于东北方向防御的“辽饷”年年增加,成为明王朝财政的极大负担,最后又转嫁到老百姓头上。最后玩脱了,一不小心还玩出了努尔哈赤这种掘墓人角色来。要知道,即使在明朝万历年间,中国的军队还在朝鲜半岛击败丰臣秀吉统帅的倭国军队,让倭国后来几百年都绝了登上大陆的念想。
  以这样的军队实力,长期作战灭不了人口数量绝对劣势的女真人,很显然,有人不想放弃防护辽东带来的巨大利益。
  如今,天下太平了,自然便有人跳出来玩这些把戏。
  沉寂中,良久,崇祯帝方狠声道:“夏国相,该杀!”
  然而他说了不算,一声低喝,勤政殿内依旧鸦雀无声,便让这位皇爷有些尴尬,他如今只是个摆设呀。看了一眼孙传庭,孙传庭眼观鼻,鼻观心做老僧入定状,他这个南相说了也不算。最尴尬的,自然莫过于端坐下首的吴三桂,吴大帅如今是如坐针毡呀。
  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乱起
  勤政殿内,鸦雀无声,吴三桂端坐在下首,面色不知是凄苦还是惶恐。马城却是神色如常,区区一个夏国相,在他眼中又算是个什么角色,不值一提。马城心中所思所想,也好,就此检验一下大明帝国的监察体制,如果不行,连一个密谋作乱的夏国相都应付不了,还谈什么三百年盛世。
  清了清嗓子,吴三桂坐立不安,辩解道“此事,臣子……”
  方一开口,上首崇祯帝便破口大骂:“吴三桂,你狼子野心!”
  吴三桂却不理会他,径直辩解:“此事,臣子不知情,与他无关!”
  崇祯帝哪里肯听,竟又唾沫横飞,骂道:“你儿子不知情,失察,无能!”
  吴三桂也被骂的火气上头,将脖子一耿竟翻了个白眼,大咧咧的,也不拿崇祯爷当回事,只将崇祯气的险些当场掀桌。
  眼瞧着崇祯爷气个半死,左侧传来一个威严的声音:“陛下,请稍安勿躁。”
  这时候敢说话的,自然便是辽王马城了,这一句话,硬生生将崇祯爷一肚子火气,给憋了回去。
  “哼!”
  崇祯帝气了个七荤八素,一起身竟负起走了,殿内便响起几声喊。
  “恭送陛下。”
  “陛下,起驾了!”
  匆忙走出了勤政殿,崇祯帝竟轻轻叹了口气,罢了,今日他本不该来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走远了,一回头,崇祯帝看着威严的勤政殿殿门,心中有些不舍,还有些茫然,马城为大明帝国打造的这套制度,能行么。怨不得崇祯帝心中茫然,这些天马城也没闲着,和崇祯爷朝夕相伴,鼓起如簧之舌,早讲道理都说透了。
  “有天子而若无,则无天子而若有,主虽幼,百尹皆赞成治之人,而恶用标辅政之名以疑天下哉?”
  “预定奕世之规,置天子于有无之处,以虚静而统天下,则不恃贵戚旧臣以夹辅。”
  “以法相裁,以义相制,自天子始而天下咸受其裁。君子正而小人安,有王者起,莫能易此。”
  崇祯帝想着这些话,心情越发凝重了,嘴上不说,然而打从内心深处,他其实是赞同这套体制的。不提崇祯帝负起走了,不再过问政务,说来奇了,他这一走勤政殿内的气氛,立刻便有些轻松了。瞧着端坐上首,面色如常的辽王殿下,大家伙心中便笃定了,连吴三桂也轻松了许多。
  这便是人与人的差别,崇祯帝的性子,实在不适合掌舵一个帝国。
  吴三桂偷偷瞧着王爷,牙一咬,说道:“殿下开恩,臣与臣子,行得正,坐的直,坦坦荡荡!”
  他这番话倒是理直气壮,夏国相谋反一案,确是与他父子二人无关。
  马城竟微微一笑,温和道:“我知道。”
  只轻描淡写三个字,竟让吴三桂心中一热,一宽,竟扑通一声跪下了,匍匐在地磕了几个头,便仿佛这三个字有神奇的魔力,让他吃了一颗定心丸。赶忙爬了起来,吴三桂心中笃定了,眼眶竟隐隐有些发红了。
  此时,马城昂然起身,平静道:“此案,命有司彻查,散了吧。”
  “遵命!”
  “殿下圣明,千岁,千岁,千千岁!”
  山呼声中只轻飘飘的说了一句话,大家伙心中便似乎踏实了,散了朝会各自走向各自的衙门,忙碌了起来。
  又两天后,突厥城,夏府。
  夏国相秘密扶植的奥斯曼人,密谋串连了起来,已经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他派了几个心腹部将,联络了几个奥斯曼军事派别,一个叫做塞德邦派,一个叫做西帕希骑兵,怎也要将叛乱的声势,搞大一点。
  他所思所想,声势不大,又如何突显关宁军的重要性。故此便将心一横,给武器,给粮草,暗中挑唆这几个武装派别,起兵谋反。说起来奥斯曼境内的武装派别,那也真是五花八门,并且都有同样的特点,没脑子。夏国相挑的这几伙人马,还真是挑对了,稍一挑唆便闹腾了起来。
  开城九年,四月末。
  奥斯曼殖民地,一夜之间突然烽烟四起,战火连天,大明帝国迎来了中兴之后的又一场大规模叛乱。一夜之间,几家起兵的奥斯曼派别,四处作乱,杀人放火,在关宁军副帅夏国相的有意纵容下,数天后叛乱规模进一步扩大。
  五月初,叛乱席卷了奥斯曼东南部,震动中亚。参与叛乱的各派别奥斯曼武装,兵力一度达到了十余万众,这么多人马聚在一处,烧杀抢掠,胃口自然是越来越大的。五月中,这场叛乱朝着失控的方向发展。十来万奥斯曼人起兵作乱,在自家地盘上烧杀抢掠一番。之后呐,会发生什么事情,自然便杀气腾腾朝着波斯去了。
  吃饭,睡觉,打波斯,这便是奥斯曼人祖祖辈辈的日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