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骑-第7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机动大军必备的素养。
  “张总镇,说说,这个仗你想如何打。”
  张水子眼睛眯了起来,笑道:“打这样的流寇,咱拿手。”
  马灿会意一笑,心中了然,他说的倒也不错,这伙作乱的奥斯曼人,真真和当年作乱的几部流寇一般无二。
  一旁,邓承志低声道:“张总真不可轻敌,这伙作乱的奥斯曼人以骑兵为主,来去如风,却非同一般的流寇,不可小视。”
  “嗯,咱晓得了。”
  张水子也不是真的狂妄,他一生打了多少仗,哪敢轻敌,辽军中真个狂妄轻敌的将领,也活不下来。
  邓承志身为参谋副官长,又低声道:“参谋司已有几个方略,最主要的,此去万里之遥,骑兵先行,沿途于各城,兵站提供补给,可一路畅通无阻,直抵瀚海。”
  “这些个兵站自建成后,尚且未曾启用过,恐力有不逮。”
  “故此,张总镇所部先锋兵马,不宜过多。”
  “嗯。”
  议论声中,大家伙都对沿途那些兵站,信心不足,这倒并非是瞧不起那些后勤辎重官员,而是辽军自建立以来,便是一支野战大军。军中上下早习惯了独立作战,或长驱直入,或闪击突破,早习惯了在没有后勤补给的状况下作战。
  “八千!”
  很快众将便做了决断,八千铁骑可携带少量给养,轻兵直入,想来沿途兵站,城市不至于连八千骑兵都供养不起。
  “好,那就八千兵,兵贵神速,两日后便出!”
  三言两句定下了出兵方略,这也是辽军作为一支机动骑兵大军,所必备的素养。这个年代的道路情况,不能与后世相比。别的不说,通过各山岭时,就没有后世的隧道,也没有高速公路什么,这路程立马就多起来。不是说装备精良,士卒骁勇就能打胜仗的,先得能顺利集结,赶到战场呀。
  就算赶到了战场,面对来去如风的敌骑,也要能找到人呐。
  北方游牧民族对大明的威胁,历代与塞外鞑虏对战,从来不怕双方决战,怕的是他们逃窜,便如明成祖,分别在永乐八年、永乐十二年、永乐二十年、永乐二十一年、永乐二十二年进行了五次北征。
  然除了前三次大胜,后两次,一个人都没有找到,阿鲁台始终避战远走,明军均因寻战不成而撤军,二十二年七月十八日,明成祖更在回师途中,病逝于榆木川。
  再往远了说,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五万出击塞外,霍去病率军奔了两千多里,深入漠北,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才找到匈奴主力,最后歼敌七万多,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头领八十余人。可见汉军出塞,只需找到人,都不怕与敌对战,怕的就是找不到人。
  大计已定,一切都清楚了,众人下意识站直身体。 此种议事,也清楚明白,让各军大将,有个全盘的感觉,也尽量得到大局观的锻炼。这可不象旧明军打仗,故弄玄虚,主帅主将谋划后,只管吩咐下去,很多人,只能知道自己该当如何,别的就模糊不清,感觉整场仗打的稀里糊涂。
  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出兵
  马灿沉吟良久,最终还是命令道:“此次大军出征,张总镇领先锋兵马,以为前驱,大勇,你为副将!”
  一员三十来岁的将领一呆,眼中闪过喜色,忙道:“标下领命!”
  马灿昂然起身,低沉道:“我与承志,自领两镇雄师,以为后援,诸位,切不可堕了我辽军的威名!”
  “遵令!”
  出兵平叛之事,大体方略便是如此了。众人议事时,参谋司的几个书记官,一直在旁记录,他们递交上后,参谋司会再加以细化,完善,最后马灿加盖大印,以公文的形式,下达各军,一场战役的谋划,最终成形。
  两天后,八千骑兵出远东大营,喧嚣中直奔贝加尔湖畔的瀚海城。
  此时,瀚海城。
  倪元璐也算是能征善战的一员儒将了,如今竟也是焦头烂额,被蝗虫般无孔不入的奥斯曼叛乱,折腾的有些日子没睡好觉。此时,他作为大明帝国中亚最高行政官长,很快便意识到中亚这地方的祸乱之源,数不胜数,防不胜防。
  他在写给辽王马城的信中,这样写道:“奥斯曼各部,总计人丁千万之巨,行踪与游牧民族无异,终究是野性难驯。”
  “奥斯曼轻骑作战,来去如风,行踪实难以捕捉。我大军出战,其各部轻骑便随之而动,聚散无常。或侧击我军,抄我后路,或沿途设伏,击我不备。下官窃以为,此实乃我皇明心腹之患。”
  作为镇守一方的主帅,倪元璐还是很敏锐的嗅到了,中亚之地不太平,难以长治久安,必然成为祸乱之源的糟糕局面。
  马城在回给他的私信中,这样安抚道:“巧施手段,精心谋划,使其内乱,越乱越好。”
  此十六字方针,便是大明帝国在中亚,在欧洲的长期国策,虽说血腥残忍了些,却别无他法。从开城九年的第一次奥斯曼大叛乱开始,中亚陷入了大小叛乱不断的百年大混战,可说是马城精心设计的策略,大获成功了,此是后话不提。
  同一时间,突厥城。
  关宁军大部集结起来,百余将领云集议事厅中,鸦雀无声。
  事已至此,瀚海城倪总督连发数十封公文,严厉训斥,夏国相晓得再不出兵,他便要被就地正法了。养寇自重,可也得有个先决条件,得证明关宁军的重要性,更要证明关宁军,有这个平叛的能力。若非如此,养寇自重岂非便是无能愚蠢了。于是乎,夏国相觉得时机成熟了,是该他亲率关宁铁骑出兵,结束这一场闹剧了。
  他心里打的如意算盘,大兵一到,打几场胜仗,则乱兵如鸟兽散。
  如此一来,天下人便晓得关宁军的骁勇,瞧,中亚之地没了关宁军镇守,可是会闹出大乱子的。夏国相一身戎装,大红棉甲,铁盔,护手将自己包裹的严实,一面跋扈之色。上首吴应熊一身戎装,面色铁青,却已是失去了对关宁军的控制。关宁军不是一个人的,而是一个整体,一个关宁系集团。
  以夏国相为首的一干军中将领,执意如此,他这个小辈亦无可奈何。
  森然中,夏国相眉毛一挑,森然道:“此番大战,当三军用命,叫天下人瞧瞧咱关宁铁骑的威风!”
  “遵令!”
  夏国相高抬着下巴,斜眼瞧着吴应熊,发号施令:“北面,需留一军戒备,左右二营连中军马队,随本官出战!”
  夏国相冲着吴应熊,翻个白眼,又高声道:“参谋司的方略谋算,纯以攻掠而言,便是贼寇甚众,我关宁铁骑足以横扫,然域外作战要防备的,却不是贼众与我对战,而是他们的逃窜,截我粮道。”
  “提督大人,嗯?”
  大战在即,吴应熊便也只能压下心中无名火,低声道:“叔父只管去,本帅自会领兵接应。“
  “嗯!”
  夏国相见他乖乖就范,便心满意足了:“某对大明,忠心耿耿,日月可鉴!”
  “万胜,万胜,万胜!”
  这话倒是真心实意的,他对大明确是忠心耿耿,只不过旧军阀的老毛病犯了,于是便酿成了一场大祸。
  此后堂内气氛轻松,下首关宁将领高叫道:“哈哈,我大军出塞,如此威势,贼寇定然望风而逃!”
  “贼寇望风而逃,这可不是好事,最好他们不逃,与我大军硬碰硬!”
  喧闹中,夏国相轻松地靠在椅子上,说道:“不出意外,贼寇不会愿意与我大军对战,只会密密骚扰,如何找到他们大队主力,是最要紧之事!”
  “此地,是贼众的主场,这些奥斯曼贼寇最擅长的,便是奔袭骚扰。。”
  在这一点的认识上,夏国相算说对了,奥斯曼人算是一个半游牧民族,神出鬼没,长途奔袭等战术也是极擅长的。他们多以奶酪、肉松、干粮等物充饥,一般一人多马,胯下马匹,一样吃苦耐劳,所以对后勤给养要求比较少,战术的灵活性,大大超过建虏等渔猎民族。
  中亚之地有十分开阔,多山,故此半游牧骑兵活动的范围非常大,虽说眼下的奥斯曼乱兵,早没有当年的彪悍,若是骚扰起来,也不可小视。当然,这不代表他们就不需要后勤粮草了。事实上,骑兵比起步兵,需要的辎重更为庞大,还需要大量的饮水,人吃马嚼的也不容易。
  于是乎,十余万乱兵便如同蝗虫一般,到处乱蹿,哪里有粮食就往哪里蹿。然而再狡猾的狐狸也总有迹可寻,可以透过游骑骚扰的方位,活动的范围,出动的人数,携带的粮草数量等,判断他们大部所在,辎重聚集地点。
  此次出战……”
  看着麾下各将,夏国相缓缓说道:“定要打出我关宁军的威风。”
  他猛然一喝,右臂用力一挥:“誓要一扫胡尘,靖我北土!”
  “一扫胡尘,靖我北土!”
  “众将,出!”
  一声令下,集结在突厥西部王城的关宁军,倾巢而出,夏国相亲率一万五千骑,开城门,蜂拥而出。侦骑放出百里之遥,一面打探敌情,寻找乱兵几股主力所在,一面寻机歼敌,他要以救世主的姿态力挽狂澜。
  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迎敌
  夏国相自信心满满,亲领八千关宁军,出突厥王城向西狂飙突进。夏部养精蓄锐多日,如猛虎出笼一般,三日间,五战五捷,将流窜到南突厥,布哈拉汗国境内的贼众,横扫一空。又马不停蹄直扑波斯北部。
  初时,夏部精骑打的顺风顺水,长驱直入几无可阻挡。
  五日夜,八千关宁军打了大小十余仗,将南突厥连同波斯北方的大股贼众,大多击溃,野心勃勃的夏国相风头一时无两。为何前锋骑兵出兵打仗,兵力至多不超过八千,这也是出于战术上的考量。
  骑兵作战,来去如风,讲究一个如臂使指。在这没有无线对讲机的时代,八千骑兵已经是一个将领指挥的极限了。再多,难免出现指挥不便,掉队,甚至夜里友军发生误会,自伤的情况也不少见。
  八千铁骑五日后,兵临波斯帝国北部,高原山区。
  “希律律!”
  战马嘶鸣声中,大队疲惫的骑兵停在山脊上,就地休整。
  “下马,警戒!”
  “生火!”
  夏国相翻身下马,一个趔趄,身旁亲卫慌忙蜂拥过来,将他缠住。
  “起来!”
  夏国相奋力一推,在亲卫环绕下走向高处,取出千里镜往周遭观察,傍晚时的波斯高原死一般寂静。远处有一座依山建造的小石城,没有人烟,诡异的死寂让他打个了寒噤,本能的觉察到危险。
  五日夜连战连捷,夏部深入波斯高原两百里,已成孤军。此时诺大个波斯国乱成一团,土匪遍地,流寇满野,居民百姓多数逃散一空。粮食更是极其短缺,除非军队护送,否则不要谈长途运输。更何况道路崎岖难行,更不要提物资补给。
  夏国相举着千里镜,瞧着远处那座小石城,心中稍安,总算有个过夜的地方了。
  “起来!”
  “起来了,走!”
  军官们的催促下,停在山脊上的骑兵纷纷起身,往数十里外的那处小石城进发。望山跑死马,这一走便是两三个时辰,直到深夜,夏部才进至小石城,瞧着城门大开的石头堡垒,横七竖八的尸体,干涸的血迹,在萧瑟的山风吹佛下,甚是惊悚。
  “进,布防!”
  一挥手,夏部快速占领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