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骑-第7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惩恶便是扬善,本部铁骑,人人皆有为国战死之心,某连自家的性命都舍弃了,又何况尔等?”
  “杀!”
  噗嗤,两山之间有些泥泞的草场上,随着邓承志的一声低喝,便又溅起一片腥风血雨。当日随奥斯曼人起兵作乱的万余波斯兵,尽数覆灭于此,这也便成了后世一桩悬案,这便是开原铁骑的辣手。这却也在情理之中,后来这位邓帅的话流传了出去,便以为经典了。
  “我等为国尽忠,连自家的性命都舍弃了,又何况尔等降卒。”
  当是时,邓,张二人也没有别的选择,骑兵野战大军转战数千里,哪里有物资,有人力看管这么多俘兵,于是便一杀了事。不久,伤亡尚且不到两千的开原铁骑,稍作休整,便又越过山脊尾随敌骑踪迹,天涯海角的紧追不舍。敌骑逃跑时丢盔卸甲,无心抵抗,明骑在缴获了大量马匹之后,追击可是越来越凶猛了。
  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移防
  缴获了大量马匹之后,张,邓两人留下了一营兵马看管伤兵,联络友军,主力大致完好无损,沿崎岖的山路再往前追击。沿途数次击溃了残敌,杀上无算,两日后全军攀上了海拔两千多米的高原。
  兵临波斯,张邓所部快速收复了都库,高府等商贸重镇。
  开城九年,七月间。
  因奥斯曼人叛乱断绝的丝路商道,恢复了通畅,被兵祸牵累的波斯周遭却早已是一片狼藉。商贸要道两侧的城市,仓储中心大多被劫掠一空,人员,财物损失几无法估算,并且此后中亚之地匪盗四起,再无一日安宁了。
  七月初,连战连捷的开原铁骑,追击逃敌进入高府地区,逃敌竟逃散无踪。
  张,邓两人亦无可奈何,高府就是后世的喀布尔,是丝路西侧的重镇,连通中亚,南亚的交通枢纽之地。此地气候与大明北方相差不多,四季分明,一条大河横贯全城,将高府城一分为二,南岸为老城区,北岸是新城区,四周群山环抱。
  新城开口处,正面对着西面的高山峻岭,风景优美,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如今,饱经战乱的高府城大门敞开着,城门竟不翼而飞了,城墙也有多处残破,残垣断壁之间到处都是烧焦的尸体。奥斯曼叛军逃至此处,又招募聚拢了大批贼众,头也不回的逃进西边的深山里去了。
  按说兵法有云,逢林莫入,穷寇莫追,邓张两人却哪肯理会。二将领开原铁骑一万七千余众,在高府城稍作休整,补充了一些便于携带的肉干,清水,将损坏的军械马匹淘换了一批。
  三日后,开原铁骑竟杀气腾腾,以大量侦察骑兵作为先导,冲进了高府城西侧的群山之间。明军侦骑,很快击溃了山口处少量贼众的阻拦,成群结队的进了山,所过之处贼众纷纷做鸟兽散,受伤极多,战果极大。
  “明人又追上来了!”
  切迪率部一路连滚带爬,逃至此地,本以为可以松一口气,获取一段较长时间的休整,重整军力。不料明骑主力竟死咬着不放,吓得这位大维齐尔惊慌失措,赶忙翻身上马领着他的万余禁卫军,跑吧。
  无疑,张邓二将的战法是极恰当的,死咬着切迪和他的禁卫军不放,穷追猛打,就是不给贼酋停下来重整军力的时机。故此滋扰波斯,奥斯曼境内的贼众虽人数众多,却始终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
  开原铁骑这一路从远东,杀到中亚之地,便如同一杆长枪利刃,威不可挡,可是将切迪追杀惨了。然而切迪逃命的本事,也是一绝,他一面逃命一面招募山贼流寇,威逼利诱这些杂兵去阻挡明骑,另一面快马加鞭,往奥斯曼人的境内退却。
  返身再战他是万万不敢的,两山之间那一场惨败,将他所有的雄心壮志都打消了。之后切迪和他的叛乱军队,再也不敢挑战大明铁骑的雄威,作战多以流窜掳掠为主,堂堂大维齐尔竟然硬生生的被打成了流寇。
  然而,这股流寇却远比当年中原流寇,要强悍的多,中亚,西域实在太大了,地形又十分复杂。他铁了心要当流寇,大明帝国也无可奈何,数次组织大军围剿无果,渐渐的也就放任自流了。
  开城九年,七月中,突厥斯坦城。
  随着奥斯曼叛乱主力弃城而逃,十三万贼众跪地请降,稍后小辽王马灿亲率开原军主力进至坚城之下,解了突厥城之围。中亚明军云集突厥城,步骑达到了六万之众,誓师出征,平叛叛乱,高台上旌旗猎猎。千余名道家子弟起祭坛,登台做法。
  “赫赫上苍,眷我皇明,大命既集,本固支荣。厥本伊何,育德春宫,厥支伊何,藩邦以宁。
  “庆延百世,泽被群生,千秋万岁,永观厥成。”
  这一日天高气爽,城外誓师,但只见黑压压布满人头,一个又一个方阵似乎蔓延到天边。天眷皇明之曲中,迎风飞舞的日月大旗缓缓升上天空,六万步骑衣甲鲜明,尽数施礼。军官一个个拔剑举在胸前,一片战刀的寒光闪耀,小辽王马灿同样持剑行礼,举剑行礼,吟唱天眷皇明之曲。
  “万胜,万胜,万胜!”
  曲罢欢呼声四起,此曲浩荡磅礴,寓意深远,被马城精挑细选作为大明国歌使用,渐渐便深入人心了。
  “大军,出!”
  礼毕,山呼声四起,翻卷的旌旗指引下,步骑大军出兵征伐,一个个方阵整齐行进,军靴的踏步声,猎猎浪涛旗帜,有若汹涌大海。
  “皇明御极兮,远绍虞唐。河清海晏兮,物阜民康……”
  宏大的开运曲乐章中,潮水般的欢呼声响起,前来观礼的突厥王公,波斯贵族个个都战战兢兢的,神色虔诚,匍匐跪地亦或泪流满面的,也大有人在。此时正值盛世大明国力鼎盛时期,端的不可一世。
  六万步骑出营后往各地平乱剿匪,也不容易,必然是是旷日持久的。
  正午时,突厥城,元帅行辕。
  大军出征,各种战备物资源源不断汇集,辎重营每日里忙的汗流浃背,马匹牲口排成了长队。各类公文频繁往来,小辽王马灿率部从远东,移防中亚,故此军心,民心都得到了极大的提振。群寇溃散,逃散的百姓商人重聚起来,不几日城内便多了几分人气。马灿坐镇城内督促各界商贾,捐钱捐物,一边整顿关宁军旧部。
  不几日,各类收容所,孤儿营便建立了起来,马灿与吴应熊一道,时常还会去赈济各收容所的流民。或是去孤儿营探望一番,午餐时给发个鸡蛋,加个肉菜之类,每每引来一双双灼热崇拜的眼神。
  大明朝廷设立的孤儿营、收容所等,极大的稳定了中亚的局势。这位战功赫赫的小辽王殿下,一改之前强悍的作风,通常是以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形象出现,倒是一片倒的赞誉。
  虽说有邀买人心的嫌疑,可谁人又敢置喙呐。于是乎兵乱过后,突厥波斯之地人人颂扬小辽王殿下仁慈,颇有圣贤古风。
  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生不逢时
  此时坐镇中亚的马灿,初临突厥便获得了各界空前的赞誉,巨大的支持,正因为他的名讳叫做马灿,人人都称呼他小辽王。由此可见马城的深谋远虑,早早培养出一个能征善战的同胞弟弟,镇守北疆。
  这北疆上下,大明帝国接受不了一个割据的关宁军,却可以接受一个手握重兵的小辽王,无非是爱屋及乌,受到了马城的影响极深。于是乎,马灿率部移防突厥,便开始了他在北疆的长期施政治,政商各界连突厥上下,无有不服。此时兵灾过后,南北突厥一片狼藉,死伤者甚众。
  马灿一面调遣物资救济灾民,一面仿效奥斯曼人建立收容所,孤儿营。他将大批战争孤儿恩养起来,教汉话,读汉书,并且成立兵学传授武艺,兵法,意图解决大明帝国在中亚兵力不足的窘迫。
  短期内这是一桩赔本生意,然而从长期效果来看,无疑是十分成功的。后来从这些战争孤儿中诞生的名将,多如过江之鲫,更对大明帝国忠心耿耿,为帝国平定四方,后代便是妥妥的大明子民了。
  此时后话不提,当务之急是整顿关宁军,裁撤了一批老人,补充了一批少壮派军官,关宁军便渐渐演化成一支纯粹的边防劲旅。在小辽王马灿的弹压下,吴应熊以下自无有不服,反倒如释重负了。
  困扰中原王朝几千年的藩镇割据之祸,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马城二十几年煞费苦心,从开启民智,到虚化君权,将制衡分权玩得炉火纯青,才解决了这个历代王朝无解的难题,从此才是真正的高枕无忧了。
  此后数百年间,大明帝国疆域之内,再也没有出现过藩镇割据的现象。
  开城九年,八月间。
  波斯,突厥境内才刚刚安定下来,奥斯曼境内却又烽烟四起,匪盗四起,军阀林立的命运降临到了中亚之地。切迪所部万余近卫骑兵,一路疯跑,张邓二将率开原铁骑紧追不舍,硬生生将这位奥斯曼人的大维齐尔,追成了一条丧家犬。
  两支骑兵大军追的追,逃的逃,八月间先后进入奥斯曼南部,中路,真真是应了四个字,豕突狼奔。
  奥斯曼境内,小亚细亚半岛。
  “杀!”
  隆隆的马蹄声中,一哨明骑奋力驱策着战马,平举马刀奔上一面缓坡,将落荒而逃的贼寇杀的弃尸累累,四散奔逃。百余明骑也四散追击,直杀的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才悻悻而归,呼喝着四处收拢马匹,清点缴获。
  落日余晖映红了西边的天空,残阳如血,傍晚时明骑大队赶来,在山口处又看见一堆尸首。山口处有一座简易的哨塔,看样子搭建的日子不久,哨塔边横七竖八有几十具尸体,离哨塔近一点的是被乱刀砍死,离哨塔远一点的是被火枪射死。
  哨塔上垂下两具尸身来,身上几个血窟窿,其中一个手里还抓着号角,却来不及吹响就已毙命。再走里许,又望见一处高地上有一堆狼粪柴火,却已经被沙土盖住,旁边也伏着两具尸首。
  这天入黑以后,大批明骑却不停靠,也不沿着河边较平坦处继续走,反而进入一座山坡后面。
  “再行三里,就地休整!”
  “今晚三更便起,各部待命!”
  “遵令!”
  一声声令下,明骑主力便在山坡背风处露营过夜,同时轻骑四处寻找敌踪,虽是连续作战一个多月,却仍旧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开原铁骑这些年,在远东那样艰苦的环境下苦心操练,每日一练,甚至两练,三练,真正地狱般的磨砺,自然也结出了累累硕果。入夜,明骑主力虽深入环境复杂的敌境,却仍是有恃无恐,将侦骑前出数十里。
  当夜,仓皇逃窜至小亚细亚的切迪,站在高坡上的一处营地,竖起耳朵,便隐约能听见远处战马的嘶鸣声,直叫这位大维齐尔心中苦涩。这一路追杀,直杀的他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一个多月了也没睡过一个囫囵觉。
  咧了咧干裂的嘴唇,翘了翘稀疏的胡茬,切迪正在苦思脱困之计,一旁有人言道:“苏丹也不用这么烦恼,咱们只要守住上山道路,左右也不过几日功夫,沿途各部人马便会赶来驰援。”
  “我看那伙明贼不过几千人,为何怕他?”
  “哦,是。”
  切迪转身看了看,说话的竟是一个高原部落的酋长,便含糊着应了,心下却咒骂个不停,这不知死活的蠢物怕是不知明骑的厉害。集结兵力,返身迎战的勇气他是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