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骑-第8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灿才刚抵达花剌子模,帅营外头,他便被各地赶来的商人包围了,喧嚣中马灿一时焦头烂额,每日被吵闹个不休,耳朵里都长茧了。然而这些个北疆商贾大亨,个个身家丰厚地位又显赫,只得硬着头皮一一召见。
九月末,云集花剌子模的商贾越来越多,马灿便有些招架不住了,他毕竟是个纯粹的铁血军人,治国理政,非他所长。兵灾过后,遍地狼藉,千头万绪,剪不断理还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纸王命从江南来,可算替他解围了。
此次兵乱,证明了一个已知的历史事实,再多的常备军,边防军也无法占领这样大的地盘。于是乎一纸王命,及时调整了大明帝国的北疆政策,一个庞大的中北亚公司,就这样应运而生了,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中北亚公司东始建于皇明开城九年,是新兴的大明帝国,在这场大规模的叛乱后,为了处理在中北亚殖民地地区的一些事物,而成立的机构。最初,中北亚公司的主要智能,是为大军筹款,筹粮,赈济地方。
后来,很快发展成了一个权利机构,迫于叛乱不断的紧迫形式,大明帝国陆续授予中北亚公司各种权力,如垄断贸易权,训练军队权,设立法庭审判本国或殖民地居民权等。后来,中北亚公司甚至拥有代表大明帝国,向异域番邦的宣战权,这都是后话。
当时为了快速评定叛乱,剿灭中北亚地区肆虐的匪患,一纸王命给了这些大商人,最紧迫的募兵,训练军队大权。这个口子一开可就收不住了,这些云集花剌子模的阿片商人,茶叶丝绸商人最不缺的就是钱粮了。一时间大花剌子模地区,成了整个大明帝国北疆瞩目的焦点。
开城九年,十月初。
连月来发生了很多大事,开原铁骑兵临中亚,以两万铁骑大破奥斯曼叛军二十余万,对力量一无所知的年轻人切迪,从此被打成了流寇。十月初,明军步骑六万携攻城重炮,兵临伊斯坦布尔。
伊斯坦布尔城下隆隆的炮声中,中北亚公司在花剌子模奉王命,也同时正式成立了。愤怒的大明商人们在兵灾中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筹集巨资,开始在中亚各地招兵买卖,很快便建立起了一支强大的雇佣仆从军。
几乎同一时间,帝国外务部,军情司,军宪司派遣人员,大举进入中亚之地,大举扩充的同时开始了一场大清洗。秋后算账,先是协助,跟随奥斯曼人叛乱的旧王公,部族首领倒了大霉,连摇摆不定,首鼠两端的也都一并拿下了,发配到天山山脉修桥铺路去了。
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治夷
十月,大花剌子模故地,西南。
大批明军步骑夜里突然出现,扫荡了投靠切迪的几个部族,将其首领就地正法,财产充公,开始了一轮雷霆万钧的清洗行动。夜,寒意甚重,猎犬疯狂的吠声里,一个个暗中勾结叛军的部族首领被押到河边,一颗颗人头落地。
“呸,咎由自取!”
村镇内外,一队队衣甲鲜明的明军如虎似狼,新近招募的大批仆从军亦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懈怠。一时间风声鹤唳,人人自危,几乎便是数百年前花剌子模被蒙古大军,征服时的那一幕重演。
镇外,一个年轻的明军军官年纪不过二十五六,一身大红色棉甲军服笔挺,不苟言笑。数名波斯仆从军军官,皂靴底下踩着血水,快步行至,忙施个军礼。
“张校尉,东西齐了。”
“嗯。”
那年轻的张校尉只冷漠的应了一声,一双冷漠的眼睛瞧了过来,几个波斯军官吓得一哆嗦,竟不敢与之对视。
一咧嘴,张校尉竟挤出一丝冷漠的笑意,道:“这些粮食羔羊也没法全部运走,还有从地窖里挖出来的笨重家伙,与其都烧了,不如做个人情。”
“你等尽忠职守,能听我的吩咐行事,也算难得,赏!”
“谢大人赏!”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几个波斯军官得了赏赐,喜形于色,言语间对张校尉越发恭敬,鞍前马后的劳碌了起来。
“两月前人犯也速父子三人,先向反贼切迪贡马四十匹,又易马四百匹,查有实据,按律当斩!”
“人犯黑鸦,背叛大明且不知悔改,聚众数百骑为祸地方,此侵掠种种,天地神人所共愤,按律当斩,杜绝诸夷,以靖边疆!”
一声声号令,到了秋后算账的时候,站错队的部族不免要迎来一场血腥清洗,雪亮的战刀闪烁便是人头滚滚。
天微微亮,拉伊城。
各部族仆从军云集于此,加上新成立的中北亚公司招募的大量护卫队,云集波斯,突厥的武装人员直逼二十万之众。浩浩荡荡的携带着口粮,骡马涌向奥斯曼人的地盘,这便是所谓的以夷治夷,以战养战。
清晨,城外。
小辽王马灿领亲卫巡视城外,安抚人心,左右仆从军将领数十人鞍前马后的伺候着,将墙头草随风倒的本性演绎的淋漓尽致。
马灿也不放在心上,只温和道:“你们大老远跑来一趟,又是行军又是作战的,回头,吴帅可会犒劳你登?”
一旁一众突厥将领,纷纷苦笑起来:“哪会有,提督大人不责罚我们作战不力,就谢天谢地了。”
马灿笑道:“吴帅不肯犒劳你们,我却要犒劳犒劳你们。”
叫来一个亲卫营官,便吩咐道:“你这就带他们兄弟下去,等见到了吴应熊,让他带着突厥朋友到粮仓、羊圈那边去,里头的小麦稻谷羔羊,任他们取去!”
马灿又从腰间解下佩刀来,交给一员突厥大将:“这把刀随我征战多年,我代大明天子赐给你。”
这些个突厥将领,听闻大元帅许他们去粮仓羊圈取谷物、牛羊已经大喜过望,再见到这等赏赐,受宠若惊。
那突厥大将急忙跪下,双手捧过,高举过头,叫道:“大元帅如此厚待,失那牙全族的性命,却是大元你的了!”
“以后任凭大元帅差遣,前方无论有什么危险,失那牙全族都蹈死不避!”
马灿却又笑着道:“失那牙这个姓氏,却不好听。”
那突厥大将心领神会,忙叫道:“请大元帅赐名。”
马灿微微一笑,温和道:“我代大明天子,赐你族史姓,如此听着便顺耳了。”
“史那牙,史那牙,谢大元帅赐名!”
瞧着那突厥大将喜翻了心,忙不迭的磕头叩谢,一旁几个关宁军将领却别提多尴尬了,手脚都不知往哪里放了。吴三桂父子的手段,和这位小辽王,天下兵马副元帅比起来可差的远了,由不得大家伙不服气呀。这位小王爷行事风格,处处都模仿他那位兄长,只能用一句颇类乃兄来形容了。
马灿这一番做派,确实将吴三桂的脸打的咣咣作响,征伐异域,殖民中亚当以分化,拉拢为主,利益得雨露均沾才对。如吴三桂那样铁公鸡,一毛不拔,小小的关宁系净想着吃独食,一旦叛乱起来就成了孤家寡人。贪婪,抠门,吃独食,这也算是辽东旧将领的秉性了,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呀。
“花剌子模,花剌子模”
马灿念叨了一会,又悉心教导起来:“花剌子模,想当年兴盛一时,也曾控弦四十万,也曾是蒙古人西征路上的一大劲敌。”
“然花剌子模之地,为何极短的兴盛之后,便衰败至今?”
“盖印花剌子模太大,部族太多,从未真正形成过统一,这里头有些大道理,我不多讲,你等当细细体会。”
他这里一边教诲,至于身旁将领们能领会多少,全要看个人的悟性了,无非是胡萝卜加大棒,打一巴掌给个甜枣。这些个治理边陲,整肃地方的手段,分化拉拢的学问,也不是人人都能活学活用的。放眼望去,重兵云集的花剌子模成了一座大兵营,也是大明帝国北征,扫荡奥斯曼叛军的大后方。
不久,马灿巡视至孤儿营,面色便又和善了许多,领着众将大步走了进去,清晨时分正在操练的稚嫩童子,喊杀声扑面而来。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那一个个稚嫩孩童,举着刀剑齐声高唱,小脸喝得通红,营中也是一片狂热,有点恐惧,也有点兴奋。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如火如荼的后方,一场叛乱过后,当大明帝国的战略重心从美洲新大陆转向中亚,各色人等云集于此,这便又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史诗。无论声势,手段,投入的人力物力,却又远超盛唐强汉了。
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楚齐
此孤儿营,乃是大明仿效奥斯曼帝国的做法,将战争孤儿收养起来由官府供养,封闭起来集中操练。自幼说汉话,习武艺,除样貌之外与明人一般无二,可在军中立功,嘉奖,升迁,却多数人一生戎马,终老于军中。
他们自幼从军,奉行独身主义,在军中形成封闭的状态。没有亲情的牵挂,拿着帝国优厚的待遇,打起仗来不要命,在帝国的征伐中立下赫赫战功。军官的严厉督促下,一个个稚气的童子,竭尽全力放声嘶吼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
马灿在营外瞧的真切,含笑指点起来:“不错。”
一扭头,马灿含笑道:“楚齐,你说呐?”
身旁,一个棕色头发,碧蓝眼珠,身材高大异于常人的亲卫将领,忙躬身道:“大帅说什么,便是什么。”
马灿只微微一笑,捉着他手臂叮嘱一番,一旁的突厥将领,却心中不免十分狐疑。瞧着这位楚齐楚将军的长相奇特,几乎便是欧洲人的样貌,然而却又说一口标准流利的辽东官话,身上大红色的衣甲,领章闪闪光亮。瞧着此人年纪也不过二十来岁,能追随大元帅左右,自然便是大元帅的心腹,
大元帅,怎会任用一个西夷番人做亲兵官,这叫人十分费解。
马灿却不理会那一套,只细致的叮嘱一番:“楚齐,你领兵到了前线,不要贪功冒进,听凭张帅调遣便可。”
那碧蓝眼珠的将领,将高大的身形一弯,忙道:“标下领命!”
“去吧!”
一声低喝,棕发碧眼的将领便集结起部队,一支万人上下的边军兵马,步骑都有,编制与一个常备镇差不了许多。这支兵马一露面便格外引人瞩目,军中士卒个个身材高大,异于常人,或碧眼金发,或络腮胡子,样貌与中原人大为不同。
那些个困惑不解的突厥将领,忙私下打探,才晓得这一支兵马叫做和尚军。和尚军,不过是军中戏言,用来形容这支兵马崇尚的独身主义,而这万人镇军的人员构成也十分复杂。其中有些是教化后的生女真,西伯利亚,高加索土著。
而这支镇军的总镇楚齐,则是斯拉夫人与大明人的混血。这支由西伯利亚混血,土著组成的和尚军,几乎人人身材高大,单兵素质十分出众,初次露面算是对大明帝国,十年教化策略的一次检验。
“出!”
低喝声中,和尚军保护着辎重营,炮营携带着大批军马,动身北上。
开城九年,十月末。
奥斯曼故地已是烽烟四起,平乱大军四处分兵围剿叛乱贼众,小亚细亚几乎化为焦土,奥斯曼人为野心和不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然而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