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骑-第8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翌日,坐在官衙里的孙传挺却有些脸黑,看着十来份弹劾折子。有北疆地方监察官员弹劾张,邓二将自作主张,正在拆除中亚的城墙,二将不但把城墙拆了,还正在大拆而特拆。折子上说了,再这样下去可了不得了,城市都拆了那些夷人怎么办,民不聊生,有伤天和呀,必然导致匪盗横生。
孙传庭眉头一皱本能的就像批示,却又幡然醒悟了,这事儿不归他管呀。
大明新政已渐成惯例,打仗的事情不归他这个总理通商大臣管辖,这是大元帅马灿职权范围之内的事情。他心中有些不舒服,不踏实,却也只能忍住了,将十来份弹劾折子往旁边一搁,也就不理不问了。
他服不服气呐,他是服气的,连摄政王殿下都交卸了职权,他又怎能不服气。其实这时候他就是想管也晚了,这时候,明军已经快把奥斯曼人境内的城墙,都差不多拆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街道民居了。很快这股歪风又刮到了欧洲,明军已经拆上瘾了,很快又开始拆维也纳的城墙,拆罗马的城墙。
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天山道
明军拆除这些城墙可并非心血来潮,其实是蓄谋已久的,这个损招是谁提出来的呐,姗姗来迟的西北总督袁崇焕。袁总督率步骑十万千里迢迢,出大明西北沿天山一线,进兵平乱,却在路上耽搁了数月之久,并未曾赶上这场大战。
等到他麾下步骑赶到波斯,仗已经打完了,他的西北大军为什么会耽搁呐,因为从西北到波斯这条路已经荒废了一百多年了,实在太难走了,这条是什么路呢,历史悠久的陆上丝绸之路。
这条路在元末明初本来是好走的,元末明初,宋代中断的陆上丝绸之路再次勃兴,东西方交通臻于鼎盛。大明立国之初与波斯的交往甚密,元朝更与统治波斯的伊尔汗国是宗属关系,合赞汗时期,伊尔汗国的驿道直通中土。
《金史》有云:“天下会于一,驿道往来,视为东西州矣。”
大明初年,这条陆地丝绸之路还是畅通的,一直到了中后期海运兴起,海上丝绸中路的兴盛,这条陆上丝路便渐渐少有人问津了,嘉靖之后更是日益荒废了。这就导致了袁崇焕十万西北大军受阻于崇山峻岭,迟迟无法赶到战场。
十万大军出西北竟贻误战机,袁总督面子上便有些挂不住了,恼羞成怒之下便和大元帅马灿一合计,拆城墙吧。他的想法,就是想把旧城墙上拆下来的砖石材料,用来修缮从西北通往西域的官道,也就是古丝绸之路。
袁崇焕可不是什么谦谦君子,这位总督如今得势了,他的性子可是十分张狂的。大元帅马灿则纯粹是从军事的角度考虑,觉得这个事情是可行的,倘若这条官道修好了,则从西北出兵中亚的速度要快得多。
如此一来大明在北疆的驻军,一路从贝加尔湖,一路从西北吐鲁番,便如同两条铁钳,牢牢将中亚钳制了。如此一来二人一拍即合,继蒙古人之后东方来的大军,再次大规模拆起城墙来了。这一拆便一发不可收拾,一路拆到欧洲去了,很快把维也纳的城墙也给硬生生拆了,拆下来的材料用来重修丝绸之路,那效率自然是极高的。
且不提袁崇焕,马灿在中亚搞拆迁,单说大明黑海水师大举出动战舰,在茫茫大海上搜捕贼酋切迪,旷日持久却一无所获。后来才知道切迪所部化整为零,他自己逃上了岸,化妆逃到地中海南边的埃及去了,北非,埃及王朝还真的收留了他。
于是乎被激怒的大明帝国,集结起强大的水师征讨北非,很快大兵压境了。
开城十年,三月。
叮铃铃的驼铃声响动,天山道来了一支骆驼马队,大明西北总督府治下工兵营,携带大量物资进驻天山脚下,架桥修路。要说起来袁崇焕修路筑城,可真是一把好手,他采取的是两路对进的修建方法。
一路从波斯开始修,另一部从吐鲁番开始修,两路人马齐头并进,一两年内打通天山道也不在话下。天上道有好几条,强汉时走天山南路,盛唐时走中路,袁崇焕要修的便是中路,也就是传说中的天山廊道。为了重修天山道,所耗费的人力,物资,财力必然是一个天文数字。
然而不论是从商业还是军事的角度考虑,这都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为了修成这条贯穿西域中亚的交通大枢纽,大明帝国动用了大批俘虏,也组建,动用了许多工程辎重部队,并且还是军民共建的。
如今在大明帝国,军民共建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这第一批从河西大营出发,进入天山道的工程部队就是军民混编。除驻扎在河西大营的工兵营,少量西北骑兵之外,剩下的就全是中北亚公司的人。大明帝国新兴的中北亚公司在成立之后,便仗着帝国强大的势力,响应了袁总督,大元帅的号召,迫不及待的投入到重修官道的大工程里来了。
三月,烟寒刺骨的天山脚下。
“吁!”
“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萧条虏尘净,突兀天山孤。”
“这条官道建成之后,则是恒古未有的之盛世!”
驼铃声阵阵,一员年轻的将领在山脚下勒住战马,兴致大发 ,与身旁一干骑兵谈笑风生起来了。
“正是,这破路早该修了!”
“自盛唐以来,从未有过这样的盛事了。”
“你倒说的轻松容易,你却不知这天山道上近年来匪盗横生,稍有不慎便是个客死异乡。”
议论声中,数百骑翻身下马警戒起来了。
“不可大意,大家伙辛苦一些,警惕着点。”
那青年将领开始分派兵力,将轮值,侦察,明暗哨布置的井井有条,瞧着颇有些骁勇彪悍。
“喝,遵令!”
呼喝声中,数百骑纷纷打马飞出,数百骑分散了开来布置警戒。不久一支庞大的骆驼马队从后方迤逦行来,浩浩荡荡的施工队伍在山脚下,寻了背风处扎营。身穿大红军服的官兵,穿皮袍扎头巾的民壮们忙乱了起来。一时间寂静的天上脚下喧闹起来,骆驼马匹呼哧呼哧的喷着响鼻,人声鼎沸。
青年骑兵校尉往两侧看了看,肃然道:“这里,这里两侧山脊,多派些人。”
虽说军民混编的部队人数高达两万,贼众一般不会来袭营,为了安全起见,青年校尉还是派人加强了防御,将两侧的制高点都占领了,明岗暗哨弄了好几重。这青年校尉是什么人呐,高阳人,孙承宗孙老大人的第七孙,孙之杭,大明第三代少壮派里还默默无闻的一位,这也和孙承宗孙老大人的性子有关。
按说以孙老大人的资历,威望,给他孙子弄个肥缺,优差也不难。偏偏这位老大人性子最是刚直,甚或说有些迂腐,偏偏让他的孙子在军中厮混,要和那些贫寒出身的将领打成一片。孙承宗有十三个孙子,脱颖而出的第七孙,之杭算是其中出类拔萃的,这就是儿孙多的好处了。
儿孙多,总有那么一两个成才的,便如同这位孙校尉。
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遇伏
孙之杭家学渊源,自幼实在祖父的教导下长大,少年时习武艺,入兵学,兵学结业后在西北镇军混迹了几年,如今官拜河西镇军马队少校营官,时年不过二十五岁。年轻人就是血气方刚,如大明多数第三代年轻将领一般,孙之杭满脑子也是要建功立业的。
大队人马扎下了营盘,十里连营喧闹了起来,各色人等聚在一起生火,造饭,好一派热闹的景象。
“呸,这些鬼精鬼精的山西人,想低价收购咱的茶叶。”
“兄台,买卖不成仁义在,何必如此?”
“咱不怕他,兄台,你这青瓷是官窑,私窑,做价几何?”
商人逐利,大队人马在天山脚下安营扎寨,随军队行动商人们竟喧闹着做起生意来了,孙之杭便有些脑壳疼。他是来建功立业的,却不是来给这些满身铜臭味的商人当保镖来的,心中便有些不悦。
“小将军,我家老爷有请。”
“大人,来碗羊汤!”
不久,竟有些不长眼的跑过来套近乎,气的孙之杭嘴角直抽,便冷着脸走开了。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孙之杭冷冷叹了一声,瞧着群群山环绕之中白雪皑皑的险峰,胸中却又热血沸腾,这是什么地方,天山。历代中原王朝,边塞诗人挂念了几千年的天山脚下,遥想强汉盛唐能兵临天山,那便是身为军人最高的荣誉了。
前方三十里外,峡谷。
峡谷藏兵,一伙天山马匪穿着厚厚的皮袄,包着头巾蒙着脸,藏身于人迹罕至的深山峡谷之中已有多日。要说起来曾经多如牛毛的天山匪,和曾经强盛一时的奥斯曼帝国脱不了干系。
大约在明前中期,世界上有一个能和当时大明王朝势均力敌的中亚国家,那就是奥斯曼帝国。土耳其当时称霸欧亚大陆,甚至把疆域版图蔓延到了非洲,连地中海都是它的内海,堪称超级大国,富得流油。
奥斯曼帝国的强盛,与当时兴盛的丝绸之路密切相关,这条财富之路给当时的中西亚和欧洲都带来了无尽的商机财富,其中奥斯曼是主要的受益国,原因是奥斯曼有比别国更加优越的条件,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有着天然的优势。
然而老老实实的做生意,哪有抢劫来的快,后来奥斯曼人的贪欲越来越大,便打起了丝绸之路的主意。贪婪的奥斯曼人开始向过往的商人收取高额的税费,商人们不愿意交税怎么办呐,一言不合便越货杀人,奥斯曼人做了丝绸之路上的强盗。
商人们不堪忍受高额的税费,更不堪忍受多如牛毛的天山马匪,导致这条路上的客商越来越少。后来客商们又找到了另外一条路线进行贸易,那就是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使西方国家变得更加繁荣。
相反奥斯曼帝国却因为陆上丝绸之路已经萧条,而逐渐衰落。本来这都是过眼云烟了,然而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覆灭,明军在中亚的强势弹压,古丝绸之路的修缮,消声觅迹了近百年的天山马匪又出现了。
深山峡谷中,千余马匪静悄悄的忍耐着,这些马匪都是些什么人呐,还真不简单。有些是溃散的奥斯曼正规军,有些是铁了心和大明作对的部族骑兵,在中亚明军的剿灭之下逃进山里,就成了实力比较大的马匪。
可见袁崇焕要重修天山道的难度,不但要克服恶劣的环境,还要沿途派遣镇军长期进行剿匪作战。
山谷里,日上二竿,马匪们就听说明人的队伍已经拨营起寨了。
“大首领,明人跑了,怎么办?”
“不急,他们一大早就跑,正是实力不足!”
“追,派人去找黑鸦岭的人,叫他们在黑鸦岭设伏,就凭明人那帮娃娃兵,吃奶还差不多,哪里是我们的对手?”
“他们的马多,马背上驮两包货,重量就有二百斤,咱们的马都是轻装,半天就能追上他们,到时候咱们和黑鸦岭前后夹击.”
不错,一伙马匪纷纷点头,前头伏击,后面夹击,明人以少量骑兵护送的辎重商队,焉有不败之理,还不是任人宰割的肥羊么。
“走,咱们轻装追上去把明人的商队拿下,然后把战利品押回来。”
喧闹中,千余天山马匪亢奋了起来,纷纷打马冲出了山谷,便如同百年前他们的祖辈那般,朝着明国人的商队围追堵截。大明的商队是沿着山脚行进的,情报早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