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骑-第8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这位大儒王东阳为例,他在八十八岁高龄去世时,门下弟子已多达三千人,其中不乏一些后来东瀛行省赫赫有名人物。这一时代的东瀛人,几乎无一例外都学习过儒学。
  后来这股风气发展到什么程度,东瀛人沾沾自喜,认为东瀛行省才是继承了儒教精华的正统。对于这种论调,大明朝廷是很乐于见到的,这种风气后来又刮到了朝鲜行省,间接带来的结果,是东瀛,朝鲜人,都坚定的认为自己是血统纯正的汉民。这个事情,是大明帝国搞文化殖民最经典,也是最成功的案例。
  开城十年,七月。
  连总理大臣都赤膊上阵了,民间批判程朱理学的舆论,很快占据了压倒性的上风,一时间舆论汹汹,没人敢替程朱说话了。重提华夷之防,赞成春秋大义的声音很快成为了主流。
  可不要小看了这件事情,此事对后世的影响极大,从思想上理清了华夏正统的本源,意义重大。研究《春秋》这部儒家经典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孔圣人脑袋上的黑锅很快被拿掉了,孔圣人明明主张尊周礼,他啥时候叫你君君臣臣,给人家外族当奴才的,这个黑锅背的太冤了。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两年后,松江府,松江府作为南北海运枢纽,日渐繁华了起来,这也是必然之事。开城十二年,夏天的松江府有些闷热,这时候便显示出大明富有四海的好处来了,但凡是定居江南的权贵之家,家家备有大海船从极品之地运来的冰块,可解暑气。
  大清早,松江府方园。
  从雅致的后园小楼到前院,约有二十丈距离,大清早听得前院锣鼓喧天,还有鞭炮在鸣放。
  方世鸿方大人从睡梦中被惊醒了,便有些羞恼:“究竟怎么回事,大清早的不让人安生了。“
  外头却有一个少年,飞奔过来,容光焕发,大声道:“爹,中了,我中了!”
  峰回路转,砸门怎么就成了报喜的了,方大人心中一喜,却又威严道:“中了便中了,这样的闹腾法,家教呢,涵养呢!”
  少年吐了吐舌头,赶忙道:“娘说是要改换门庭,有石匠、木匠跟在后面呢,清理了大门,要盖新院墙!”
  听说是夫人的主意,方大人气势便弱了一截,却仍是不忿:“这妇人,怎的这般霸道,我方家的门庭还辱没了她?”
  少年瞧着他脸色,又嬉笑道:“娘说了,爹不过是个举人功名,这方家的门庭确是有些矮了!”
  “哼!”
  方大人脸上的白肉抽搐了几下,却实在是有些惧内的,再者说了,这科举出身却是他履历上的一个污点,也就只好默默的忍受了。洗漱沐浴更衣,父子二人快步走到前院,就见一大群人喜气洋洋,其中有一伙是来了多次的吹鼓手,卖力地吹打,六、七个工匠麻利地将院墙拆了。青砖,木料,建墙门的材料就已经堆放在一边,手脚之快,让人咋舌。
  再看门前还竖着一竿大旗,旗上有字,写道:“捷报,贵府少爷方生翰墨,高中南京公学,商科第二名。”
  “才是个第二名。”
  方大人脸色微微一滞,瞧着不远处一个兴冲冲的美貌少妇,兴致极高的领着下人,指挥着一帮工匠忙里忙外的,这话又生生憋了回去。南京公学商科第二名,这个成绩可比他当年强多了呀。
  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富贵传家
  方世鸿故作矜持接过了捷报,瞧了瞧,面色便有些按捺不住的喜色:“真的是第二名,不错,比老张家的二小子强,哈哈。”
  老张家的二小子是谁,是他在衙门里一个副手的儿子,少有才名更精通经济致用之学,本来是内定的公学大考第一名,却不料名次落到第三去了。这样搁在当年呀,第二名岂不就是个榜眼,这个名词可真是争气。
  大明开城十二年,民间扔保留着状元,榜眼,探花这样的称呼,然而公学大考的内容却天差地别。儒学八股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杂学大兴,初步呈现了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气氛。所谓公学大考,就相当于后世的高考,只不过这年代大考的难度,录取率可比高考严苛的多。
  整个南方最著名的国立公学,也不过建成了六所,真真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能考上的都是些什么人,或是家学渊源,或是聪明绝顶甚至天赋异禀的。
  六所公学,这个数量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没办法大明办专业性大学的底子太薄了。文艺复兴时在法国,继巴黎大学之后,在原本的主教学校、法律学校以及医学学校的基础上陆续建立了许多大学,并且具有专业性。
  大学创立成果最为显著的应当属德国了,文艺复兴时期,只是德国比较有名气的大学,就有弗赖堡大学、杜宾根大学、维腾贝格大学、法兰克福大学、马尔堡大学、哥尼斯堡大学以及耶拿大学,数不胜数。
  原本欧洲大学大多数分布在欧洲南部的地中海沿岸地区,如西班牙与意大利,在其他区域分布较少。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欧洲地区的大学分布范围逐渐延伸到东欧、中欧等地区,尤其是法国与德国。
  整个欧洲的大学多如牛毛,医学,法律,军事等各种专业类学校也开始出现。而同一时期的大明文人还在之乎者也,研究朱熹说过的话,存天理,灭人欲,就是成天研究怎么给女人裹小脚。
  如果说儒教文化是个酱缸,那么无疑,程朱理学是这个酱缸里最恶心的部分。打从宋朝程朱理学出现之后,中国妇女,也包括受中原文化影响的周边国家的妇女,就再也没有过好日子。
  二程为朱熹的师傅,这两个人的理学还能勉强找到可以接受的部分。可朱熹的学说就是邪恶了,他说人应该存天理,灭人欲,人人都应该变成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可惜朱熹连自己的人欲也灭不了,他自己娶了两个尼姑做老婆,还和儿媳妇偷情被人举报了,然后他自己还承认了。
  一个国家的读书人成天研究这些扒灰裹小脚的破事,你不落后谁落后,你不挨打谁挨打。
  中午,沈园里热闹了起来。
  连九十多岁的方老夫人都出来了,给工匠们预备了热腾腾的饭菜。工匠们赶忙和老夫人寒暄起来,说今曰建这墙门分文不取,要沾沾喜气,一家人热热闹闹的闹腾了起来,左邻右舍也赶来恭送贺礼。
  方老夫人被众星拱月一般围着,喜道:“方才说是打门,着实吓了老身一跳,不知祸从何来。”
  左邻右舍,匠人们忙恭维道:“老太太,这是大喜事,令孙高中榜眼,必要改换门庭的,不然如何显出府上的气派。”
  老太太欢天喜地道:“再雇一些吹鼓手来,好极,好极,这回定要吹久一些。”
  老太太一身吩咐吹鼓手又闹腾起来,这大明盛世再怎么浮华,有些根深蒂固的文化是改不了的,比如尊老爱幼,比如孝道,比如家国天下的文化传承,这些文化里优秀的部分都完整的继承了下来。
  众人正纷纷向老夫人道喜,正闹哄哄,听得有人大叫道:“大老爷回来了,大老爷回来了。”
  大家伙一瞧,外头一辆豪华的四轮马车,在侍卫随扈下缓缓停了下来。一个气度威严沉稳的老者跳下了车,却正是赋闲在家的前首辅方从哲,方世鸿忙上前叉手施礼,将老父迎到正厅坐了。
  儿子,媳妇也都过来拜见,方从哲笑呵呵道:“世鸿有子如此,可喜可贺,我的好孙儿,十七岁便能改换门庭,这是我方氏先祖的德泽,过几日等门庭换好了,随我去祖堂祭祖报喜。”
  “是,父亲。“
  这又是中原文明优秀的传统,祖宗是永远摆在第一位的,真对祖宗有敬畏之心,哪里还会干出那些投敌叛国的丑事。一个人倘若连祖宗都不认了,那又和茹毛饮血的畜生有什么区别。
  这几曰,来恭喜的贺客如走马灯一般,一直到夜里戌时末还有人来拜访。
  方家第第三代子孙现在还只是一个公学生,就有人上门巴结攀矫情,竟还有人请媒人说亲的,方府对这些是一律拒绝。如今这情势大家伙看的明白,方府子弟又有真本事,考取了一个公学生的身份,将来的前程怕是不可限量。
  明眼人都瞧出来了,这一个公学生起码可以保松江府方氏,百年的荣华富贵,这可是在身上镀了一层金呀。在这样波澜壮阔的盛世里,大明帝国的上流社会,有识之士便开始琢磨着富贵传家了。谁说中国人没有贵族基因的,这不是扯蛋么,富贵传家,这也算是大明人的优良传统了。
  穷不是道理,富也不是原罪,人品低劣的暴发户才招人恨。
  没过几天,方府宅前的墙门赫然建成,四扇墙门,青砖砌成,一排排琉璃瓦作为装饰显得十分华美。下人们站在墙门外左看右看,乐不可支,觉得这样的门那才叫气派,作为应门的下人也神气。
  这曰一早去方士祠堂祭祖,方氏五服之内的成年男丁都来参加。方从哲主持祭祖大典,夸奖了争气的孙子,又要本族年轻子弟以他为楷模,好学上进,考进公学,搏一个大好的前程。开城十二年各专业的公学生,含金量到底有多高,可以说是十万人挑一个,后来大明帝国的高级官员,大多出自这些公学生群体,因为专业。
  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阳明
  开城十二年,八月。
  热闹过后方园里平静了下来,只等着半个月后公学开课,之后便是同学之间走亲访友的悠闲时光。盛世皇明的江南,大明人日子过的还是很悠闲的,悠闲中又透着一丝繁忙和劳碌。 中国人嘛,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子孙后代计如何如何,所谓富贵传家也便是如此了。
  盛夏时节,西湖畔。
  “贫贱非不恶,道在何足避。富贵非不爱,时来当自致。”
  白堤之上刻着白居易的一首诗词,一旁还有个花岗石碑,印着瘦西湖三个金字,瘦西湖这三个字还是辽王马城亲笔所题。原本这里不过是一片野湖,有了当年辽王殿下的亲笔题字,自然也便火爆了起来。
  白天太热,方翰墨与两位同学夜游西湖,其乐也融融,三五个公学生着青衫,款式却和儒服有些区别。传统的儒服是圆领大袖,上下衣连为一体,如今的公学服,上下衣则是分开的,还把袖子截短了。
  其实儒服的改良没有任何政治目的,纯粹是因为传统的儒衫,实在太不方便了。一个好端端的年轻人穿的长袖飘飘,上下衣又缝在一起,还真是应了一句话,手无缚鸡之力。
  每天穿着这玩意,别说捉鸡不太方便,跑起来也不方便,这些还倒罢了,关键这玩意上厕所也不方便呀。 改良后的儒服样式大致不变,不过是将袖子截短,缩紧,又将上下衣分开了,瞧着甚是端庄典雅,又透着年轻人勃发的英气。
  夜色凄迷,西湖畔人来人往,其中不乏大胆的娇美女子,与人同行,说说笑笑的倒也惹人瞩目。这年月社会风气开放了许多,男女同游已经不是什么禁忌了。随着朝廷主导的社会舆论,对程朱理学的深刻批判,从宋代开始束缚在大明女子身上的枷锁,渐渐便松动了。
  可不要小看这件事情,让闺中女子走出家门,对大明帝国的意义实在太重大了。大明人出生于深闺内院,生长于妇人之手,怎么和从小骑马射箭的女真人,蒙古人打,更别提从小学习狩猎,剑术,摆弄火枪的西洋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