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骑-第8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龙骑兵中队,人数在两百,到三百人不等。如此庞大的快速反应部队,保证了大明帝国始终对海外殖民地,维持着强大的军事威压。
  此外,专业的骑兵部队又分骠骑兵,猎骑兵。
  骠骑兵数量较少,是一支主要适应冷兵器作战的传统骑兵部队,部队编制比较特别。即便在燧发枪时代,龙骑兵部队转入下马作战时,较稀疏的阵型,还是需要依赖传统骑兵的侧翼掩护。
  骠骑兵的主要作战人物,是冲阵、追击、马上格斗、也包括马上射击,装备破甲枪,马刀,骑兵手炮,以团为单位作战。
  此外,专业骑兵还包括了最精锐的,猎骑兵。
  大明猎骑兵,是真正近代意义上的轻骑兵,比拿破仑的轻骑兵团,早出现了大概一百年,意义却完全不同。拿破仑组建猎骑兵,纯粹是因为服饰较为简单,价格便宜,利于扩编和补充,成本低廉。
  然而大明猎骑兵,却是一支纯粹由老兵组成,装备精良,来去如风的真正猎人骑兵部队,也是大明军中的精华所在。大明帝国鼎盛时,共建立了五个猎骑兵军,数量大约在五万人上下。
  猎骑兵身经百战,在马上射击技巧,高速机动方面无可挑剔,既可以大规模集群作战,又可以作为散兵使用,他组成先遣队和侦察队。
  如此一来,马城此番出征,所部主力渐渐清晰起来。以十五万龙骑兵为主,两万猎骑兵,三万骠骑兵……总计二十万骑兵部队。这便是,大明开城十九年,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快速机动部队,首次投入作战。
  开城十九年,大明帝国,岭北行省。
  岭北又称漠北,汉时外长城,唐时燕然都护府即是此处。元时又称岭北行省,元朝行中书省之一,政治军事中心和宁,统辖大体鞑靼瓦剌地区。辖境包括内蒙古北部、蒙古国全境、西伯利亚南部、越过贝加尔湖,直到北冰洋。东与辽阳行省接壤,南隔大漠与中书省和甘肃行省辖境相接。
  大明开城十五年,岭北行省恢复,设总督一名,巡抚,提督各一名。
  和宁府,以东三十里。得得声音,几十匹快马顺着平整的道路,在官道上飞驰,马上各人,个个身着锦衣,别着腰刀,他们鲜衣怒马。沿途所见之人,无不投去羡慕的目光。
  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和林
  马蹄声跑的欢快,众骑奔到一处山脚下。一条河流环绕而过,沿着山边与河水边,一座座宅院林立,宅院间,皆以青石板与鹅卵石道路连接,景色秀美。
  何宁府,居住的军官太多了,所以幕府后勤司,便在军营之旁,建造了一片宅院,背靠大河,水草丰美。
  如此这里,尽是衣着光鲜的男女,还有孩童们,依大明边军的福利,军校级别的军官,可以分得一处房舍。当然,只是普通标准的一进院子,想要更好的,自己建吧。眼前,一座座带有后院花园假山的宅所,若放在外界,至少价格要翻个两三倍。
  不过,在这边远之地,这几乎成了边军军官的标配,便是军尉,甚至队官想要购买一座宅院,并不是难事。
  “得得!”
  沿着鹅卵石道路,还有石桥,众人策马到达对岸,这片宅院,并未修什么围墙,现在这地界越来越太平,很多富户百姓,纷纷在城外修建花园宅院,都不建什么围墙之类。
  一行十余人,都穿着锦衣,戴着三山帽,显得颇有气势,策在马上,沿途引来纷纷侧目。眼下,大明边军很多低级军官,普遍的,都拥有了良田数百亩,便是拥有千亩土地,也是等闲。
  这塞外之地,地广人稀,多的是土地可以分赏。土地,便是千百年来的梦想,心下处最深的热诚。马城也不担心各人小富即安的心理,若想退伍,则参军满五年,立时便可申请退役,而他们的位置,也立时会被后来之人补上,并不会有人才的缺乏。
  而且马城认为,进进退退,也可保持流水不腐,使军队,长久的保持活力与生命力。若没了进取之心,反而不是好事。
  “得得。”
  十余骑进了乡堡,不久,堡内便开水一般沸腾起来。又不出半日,数千骑鲜衣怒马,簇拥着一众高级将领赶到堡外,就在这河边上安营扎寨。城,马城是不会进的,沿途躲在退伍边军聚居的边堡中,稍作驻留。
  洗去一身尘埃,马城兴致不减,登上一座小山坡,往远处看。和宁此城,背山面水,看当年蒙古帝国残留的遗迹,在各处山岭蔓延,乡堡一个连着一个,只是,古城各处,许多地方已然残破。
  山岭之间,大河之畔,种植着绿油油的菜苗,成片的高寒作物。这便是大明人,能耕种的地方绝不会浪费。三十里外,更有一座规模宏大的新城,拔地而起,代表着大明人建筑的天赋。
  此时数十将领,属官都聚在马城身边,指一处,看一处,赞江山如画。
  这和宁是什么地方,四百年前,这里也曾经是世界的中心,从莱茵河畔的维也纳,到黄河边的汴梁,从北方寒冷的俄罗斯草原,到炎炎烈日下的阿拉伯半岛沙漠,大半个欧亚大陆,都笼罩在这座城市的权力和威势之下。
  昔年,罗马教皇的传教士、南宋朝廷的使节团、波斯商人的驼马队、高丽王国的进贡者都在这里汇集。各种宗教和文化都在这里融合,大汗的诏令从这里发出,送达世界各地蒙古大军。
  这里集合了成吉思汗、窝阔台、蒙哥,从中欧、东欧、西亚、中亚、东亚、南亚诸国抢掠来的奇珍异宝,金银珠宝,数以万计。
  俱往矣,如今这座古城迎来了新的主人。
  从这里,骑兵可以一路快速机动到喀山汗国,长达三千公里,一片坦途!所以历史上匈奴远遁欧洲、蒙古西征欧洲看似很远,其实难度,大概和从岭北机动到杭州是一样的,轻而易举。
  登高远望,马城不禁感慨万千,徐徐道:“此城,易守难攻,此为兵家必争之地,永乐二十年,成祖第三次亲征漠北,大军挺近此地,阿鲁台不敢战,尽弃辎重,逃往北面。”
  “可惜,宣德五年时,大明失大宁,废兴和,阳武侯薛禄多次奏请,大明遂弃地三百余里。”
  左右众将,随着他的思绪回溯,不禁唏嘘,一眨眼,距成祖永乐大帝兵临城下,竟然已二百余年。
  “宣德缩边后,宣德五年至嘉靖三十八年,北虏大规模入寇,就有三十八次,从此北顾,寒烟衰草,中原之风自此隔绝矣。”
  一旁,白焕章哈哈大笑:“虽说咱也是读书人,不过却没有殿下,如此多愁善感,这进进退退很正常,这不,我明军不又出塞了?”
  “哈哈哈!”
  马城不禁笑骂:“你老白,算个什么读书人。”
  “哎,人老了,就爱悲春话秋。”
  左右,忙恭维几句:“这是什么话,殿下年方四十,正当年。”
  “如今,不同了,这次来了,咱明人……就不走了。”
  一夜无话,马城就在堡长家,安然入眠,堡外数百里之地,却是铁骑滚滚,正应了一句铁马冰河入梦来。塞外温差很大,甚至再过段时间,就要打霜,而且紫外线很强。所以众人,都穿上了厚厚的秋冬衣,裹着棉甲,骑着健马。
  这地界风力猛烈,雁飞过此,如今已是农耕文明,与草原牧民杂居之地。便是此城,尽见中国之兴废。
  两日后,拔营西进,众骑在山谷山道上穿行,不时可见野兽出没,出了山口,眼前一亮。疏林、柳丛、草地,还有河水蜿蜒,湖泊处处,一片片的桦树,枫树,很多树叶,已然慢慢呈现金黄,内中携着火红,金叶交辉,叠翠流金!感觉,就象看到油画。
  越来越多的屯堡,星星点点的装饰着,居民多种植小麦、大豆、甜菜等物,且这里草原广阔,水草丰美,还有众多畜场设立,皮毛、肉食等加工厂,也一个个设立。沿途过去,不时可见屯民正在干活,这些新屯堡,主要是采取私有制,类似一个个大农场,屯民们,就象雇工,每月获得口粮衣食,工钱盐茶等。
  不过,拥有自己的田地,是中国之民千百年的期盼。当然,也不全是私有,也有官府衙门,这里的衙门未必清廉……却绝对高效。毕竟,单人独户,可能有兴修水利,对抗灾害的能力吗?
  对游牧民,只要是干活认真者,可优先获得归化籍与汉籍,优先分得田地,各屯堡实行营田还是有效的,也有利于开荒种田,推广马耕等。这些屯堡,不但屯田,周边,还有属于他们的畜场,鸡鸭场,菜园等。
  可不要小看他们的物力,历次出征,大军的后勤补给,一多半要靠这些屯堡支持,猪牛肉、蔬菜、木料、连棺木都有。
  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定策
  偃旗息鼓,马队在荒凉,却充满生机的土地上,轻快的前行。沿途,一个个屯堡,不时可以瞧见,正在操练的退伍老兵。这些老兵虽然退伍了,却依旧按照军伍编制,每天操练,每日不辍。
  正是这一个个半军事化的屯堡,有力的维持着,大明帝国在塞外的长治久安。
  此时,一个属官犹豫半晌,方道:“殿下,自开城五年,以退伍老兵为核心,建立营田制,恢复农产,屯田开垦,是非常有效的。”
  “只是……人心思变,最终按户分田,此为必然。”
  一阵,安静。
  白焕章细细思索后,也道:“确实,国朝初,便设营田司,数年之内,粮米满仓,养百万军不费民一粒。”
  “只是,国朝初年的好经,却渐渐的念歪了,营田所获,全部入官,时间久了便地无实亩,军无实籍,征无实租,弱者赔累,强者侵夺……最终,衰败不堪。”
  “哈哈。”
  马城不禁哑然失笑:“老白,你多虑了,这世上,总没有十全十美之物,任何事物,日积月累,总有弊端。”
  微微一笑,马城豁达道:“就算分田到户后,一样的,人有懒有勤,有经营不善,税粮难以交纳之人,放眼古今中外。世界各国,就没有可以解决此种之良方。”
  一阵,安静。
  属官们一个个错愕不已,白焕章,不禁恍然大悟:“听殿下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焕章明白了。”
  退伍兵来屯田,这也不是马城独创,这就是类似后世,生产建设兵团的组成。这一路上鸡犬相闻,马匹嘶鸣,眼前各堡景色,朝气蓬勃。围在各屯堡周边。还有一些小村寨,或几户,或十几户,几十户的聚在一起。
  这些村寨,来源可就复杂丢哦了,有退伍军士功勋田与草场,也有商民设的屯田畜场等。他们的建筑,有传统的木栅围墙型,更多的。是那种大门往内,屋墙朝外,多户聚在一片,类似四合院那种建筑群。
  当然,有所不同,因为屋墙上。开有一个个射孔,一个个小窗,居民们,可以用火枪从此对外射击。这样的建筑,居住与防御一体,连建围墙也不必建,保险点,可在墙下挖一圈壕沟,几十个妇孺在内,持着火枪,都可以将几百个塞外马贼,还有一些来犯部落等,打得狼狈回逃。
  毕竟,他们没有火炮,在塞外居住的商民,家家持枪,个个购买了犀利的火器,还有威劲子药。
  大门,也是在两栋房屋之间,光这处,就有五个火力点,两个,还是侧击,如果贼寇破了大门的话,那便会迎来侧射火力。更别说,各村寨间,都相互支援,马贼等一来,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