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重塑盛唐-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慈善爱心力量,组建一个新的慈善机构,这个机构的名字就叫做红十字会,简称红会。”
“红会?”
“对,就是红会。”郭秀蓉继续言道:“和原有的养病坊有所不同,红会所涉及的慈善范围将会更广,其规模之大远非原有的养病坊可比。红会的基本宗旨是,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主要包括救灾、医疗、教育这三大块。目前,皇上正在规划中,预计会在明年的三、四月份正式成立。红会成立之后,再有类似的灾害,就会由红会出面予以救助。”
“和这次救灾相比,红会成立后还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那就是红会事先会吸收来自各方面的捐赠,做到未雨绸缪。路记者,正如你刚刚之言,这次雪灾只是一次小灾,朝廷还能应付,如果遇到大灾,那是来不及筹集大量钱物的。因此,只有事先做好准备,方能及时救助,将危害降到最低。”
路康言写字的速度很快,一手草书也甚是漂亮,只不过,和后世的速记相比,还是慢了许多,再加上毛笔本身的速度就慢,在郭秀蓉说完之后,又隔了一会,路康言才将所听之内容全部记完。
“多谢娘娘指点。”路康言放下纸笔,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道:“娘娘,皇上和朝廷之善举,我报行必会广为宣传。草民还要采访下龙村正,请娘娘歇息会。”
“不用歇息了,路记者,你忙你的。孙大人。”
“臣在。”
“我们去其他房间,看看百姓们的住宿坏境。”
………………………………
第二百二十二章 董昌(一)
第二百二十二章 董昌(一)
江南重镇,杭州。 q i s u w a n g 。 c c ' 奇 书 网 '
隋朝大业六年(公元610年),江南运河开通。因地利之便,杭州城渐渐成为了江南一带最大的货物集散地,经济日趋繁荣,人口也逐年增加。
唐贞观(627~649年)年间,杭州城的人口已有15万余人,到了玄宗开元(713~741年)时期,人口一度逼近了60万大关,此时的杭州,经济发达,已与广州、扬州并列,成为了我国古代三大通商口岸之一。
大唐长庆二年(822年),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上任之后,大规模浚治西湖,并筑堤建闸,增加湖水容量,以利农田灌溉,又继李泌之后重修六井。
自此,杭州西湖之名益彰于世。
十二月二十六日,中午时分,原杭州刺史,现任威胜节度使兼检校尚书右仆射董昌府邸。
董昌,杭州临安人。
乾符二年(875),浙西狼山守将王郢叛乱,攻掠浙东、浙西诸州,身为地方豪强的董昌组织土团抵御,以功升为石境镇将。中和三年(883),朝廷任路审中为杭州刺史,董昌率先入据杭州,自称都押司,镇海节度使周宝无力控制,只好表请董昌为杭州刺史。以后,董昌势力不断扩大,历任义胜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等职。黄巢叛军退出长安后,唐僖宗从蜀中回驾京师,董昌取越民裴氏藏书献之,被授以诸道采访图籍使之职。
之后,朝廷下令,改义胜为威胜,董昌任节度使。
大厅中,坐在主位上的董昌面无表情地说道:“诸位,今日一早,本官收到皇上圣旨,要本官于来年正月二十五日之前抵达长安,入朝担任检校太尉,以及晋爵陇西郡王。对于此事,本官犹豫未决。还好,各位大人正巧都在杭州,你们如何看待此事?”
“恭喜大人高升。”副威胜军节度使黄碣首先道:“大人,卑职以为,此乃好事也。”
“好事?”董昌淡淡道:“何以为由?”
黄碣笑道:“大人,据前来传旨的王公公所言,皇上于本月中旬罢免了以杨复恭为首的阉人团伙,此举说明了皇上复兴我朝之心,我等身为大唐臣子,自当遵从皇上旨意,顺应天时。更何况,眼下正值皇上用人之际,以大人之才,将来必可位列三公,封侯拜相,名留千古。”
“黄大人所言极是。”会稽令吴镣附和道:“大人。虽然各地藩镇林立,不尊朝廷号令,但是,唯我两浙之地坚持向朝廷进贡,皇上心里自是明白,大人您乃大唐之忠臣也。今皇上亲掌朝政,必会对大人青睐有加。”
“大人,卑职也认同两位大人之意。”山阴令张逊跟着道。
“如此说来,你们都赞同本官入朝任职了?”
“理当如此。”
董昌想了想道:“那好,本官就遵从圣上旨意,来年正月十六启程,前往长安。”
“大人且慢。”婺州刺史蒋瑰突然出声阻止道:“卑职有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蒋大人,都是自己人,有话请讲。”
“大人,以卑职之见,大人您万万不可前去长安。”
“这又是为何?”
蒋瑰神色沉重道:“大人,卑职以为,皇上在罢免杨复恭之后,必定会试图中兴大唐,因此,朝廷接下来要做的事,十有**就是削藩。然而,百年以来,削藩一事基本上是以皇权失败而告终。我威胜军虽然不是藩镇中最有实力的,但自大人入主以来,励精图治,使得百姓安居乐业,仓廪固实。所以,卑职认为,皇上是拿大人第一个开刀,以谋我江南之财富,一旦大人去往京师。。。。。。哎,前途难以预料啊。”
董昌听罢,眉头一皱道:“那,那依你之见昵?”
“大人,近十年来,皇上旨意,向来不出长安,这已是各地藩镇心照不宣之事了。”说到这里,蒋瑰起身道:“以大人之才,江南之富,自当观望为先。如大势所趋,大人则顺势为之,反之,以江南为本,或许可以一争天下也。”
董昌心下一动:“蒋大人,如果本官观望,岂非抗旨不尊?”
蒋瑰笑道:“大人,您大可以病为由,尽量拖之。如果实在拖不过去,自可效仿宣武、河东两军,不予理睬就是。以朝廷如今的军力,能奈何大人否?”
“这。。。。。。”
“蒋大人,你这分明就是逆反,如此行为和那蔡州秦宗权何异?”黄碣当即反驳道:“大人,此事切忌不可。今唐室虽微,但天人未厌。昔日,齐桓、晋文皆翼戴周室以成霸业。大人兴于畎亩,受朝廷厚恩,位至将相,富贵极矣,奈何一旦忽为族灭之计乎!碣宁死为忠臣,不生为叛逆!”
“忠臣?”蒋瑰冷笑一声道:“今日之唐,自身难保,即便皇上亲政,又怎么可能会是朱全忠、李克用之敌呢?难道黄大人要为腐朽不堪的李唐王朝陪葬不成?”
黄碣怒道:“蒋瑰,你这是陷大人于不义。”
张逊接着言道:“大人起石镜镇,建节浙东,荣贵近二十年,哪能效仿李锜、刘辟之所为乎!浙东僻处海隅,巡属虽有六州,大人若称帝,彼必不从,徒守孤城,为天下笑耳!”
“哼,黄大人、张大人,你们要做所谓的忠臣,我蒋瑰自是不会阻拦,但是,你们没有必要拖着大人和你们一起,成为李唐的陪葬品吧?”
张逊道:“蒋瑰,你口口声声说什么陪葬品,看来,你心有不轨,是不是希望大唐早点灭亡啊?”
“不要吵了。”董昌叹了口气,独自沉思了一会后道:“各位,还有其他建议吗?”
………………………………
第二百二十三章 董昌(二)
第二百二十三章 董昌(二)
大厅之中,江南道的主要官员们明显分为了两派,一派以黄碣为首,赞同董昌入朝任职,这一派人对于大唐依旧是忠心耿耿,另一派则是以蒋瑰为首,反对董昌离开杭州,用后世的话来说,这一派可以称之为造反派。 q i s u w a n g 。 c c ' 奇 书 网 '
两边各执己见,谁也说服不了对方。
董昌心里明白,双方的意见都有可取之处,这就使得本就犹豫不决的董昌更是难以决断。据史书记载,董昌的野心苗头就是出现在唐昭宗继位之后的前两年,也就是公元888…889年。董昌清楚,去留问题只是零和一的选择,至于蒋瑰所说的拖,其实也就是留在杭州。从眼下来看,他董昌还是为数不多的忠于大唐的节度使之一,当然,董昌不是没想过,自立为帝。
正当此时,董府幕僚吴瑶入内道:“老爷,钱镠将军到。”
“钱镠?请他进来。(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奇 书 网 )”
“是,老爷。”
不一会,董昌手下头号大将钱镠随着吴瑶走了进来:“卑职钱镠参见大人。”
“钱将军,正好有事商议,请坐。”
“谢大人。”钱镠坐下后道:“大人,卑职巡视了一圈防线,是以晚到了一天,还望大人恕罪。”
“钱将军乃我江南道之栋梁,临近新年还在忙于公务,何罪之有?”
“大人明鉴。”
“钱将军,今日皇上下旨之事你听说了吗?”
“回大人,卑职听吴先生讲过了。”
“那你的意思昵?本官是去还是不去?”
钱镠笑道:“大人,还记得今年三月份有关皇上的那则传闻吗?”
“太宗显灵?”
“不错,正是太宗显灵之说。”钱镠点点头道:“大人,有关这则传闻的真假,之前我们曾经议论过,基本上是无人相信,当做笑谈而已。数月之前,吉王李保的幕僚边冈到过江南,边冈提及,吉王殿下坚信,传闻为真。尽管吉王殿下一向以贤著称,但我们同样也是半信半疑。不过,自此之后,卑职一直在观察朝中动向,直到刚才听了吴先生之言,卑职才相信,这则传闻或许并非无稽之谈。”
“钱将军。”董昌有些恼怒道:“本官在说去与不去之事,你怎么说到传闻上来了?”
“大人息怒,卑职所言和大人所说之事息息相关。”
“是吗?说吧。”董昌知道,以钱镠之才学,自是不会无的放矢。
“大人,黄大人和蒋大人之言均是有理,如果此事发生在以前,卑职赞成蒋大人,现在的话,卑职则认同黄大人。”
“钱将军,详细道来。”
“是,大人。”钱镠慢条斯理地说道:“大人,去与不去的关键,其实都在皇上身上。当今天下,虽说已是支离破碎,但除了蔡州秦宗权以外,各地藩镇并未公然反叛,这天下嘛,至少在名义上还是一统的,原因就在大唐皇帝还在。在百姓看来,当今皇帝代表着天下之正统,所以,我朝还叫大唐。至于大唐何去何从,就要看当今这位皇帝有无作为了。从皇上即位后的情况来看,用昏君一词来形容毫不为过,既然是昏君,那大人当然不该与其为伍,就像蒋大人所言,没必要成为昏君的陪葬品。不过,现在一切都变了,皇上不再是我等知道的那位皇上了,大唐中兴的曙光已经渐渐显露。因此,卑职认为,大人理当入朝任职,跟随皇上开创文德盛世。”
董昌入京之后,江南道的老大就非他钱镠莫属,何况,这也是皇上之意。于公于私,钱镠都会促成董昌的京师之行。
黄碣问道:“钱将军,如果传闻属实的话,是不是说,皇上变成了明君?”
钱镠微微一笑道:“是不是明君,日后自见分晓。不过,黄大人,我认为是的,而且,当今皇上日后的成就还会超过当年的太宗大帝。”
“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