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我能交易千年之后-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所说的“大计”,自然是诬陷太子的计策。

    季明理苦着脸道:“那怎么办?我也不知晓这女人会找到这里来的……”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耀立时警醒过来:“季兄你曾与这女子提过我富丽居吗?”

    季明理连番摆手,一脸无辜道:“这怎么可能?我除了说过我乃凉州世家,现在太学生求学之外,再没提过有关身份之事。至于李兄这富丽居,那更是无从说起啊!”

    李耀脸色陡地一变:“不好!此事怕是有心人背后设计,是要坏季兄你名声。”

    季明理道:“坏我名声?我不过区区一个太学生……”

    “你懂个什么?”李耀沉声道,“如今你季兄乃是太子风波的核心人物,先败坏你的名声,再将你几人背后散播太子轶事的真相抖落出来……”

    李耀此言一出,房内众人皆露出惊色。

    他们几人四下抛头露面,散播有关太子的言论,这在平康坊里实在算不得秘密。

    有心人稍一思虑,立时便能回想记起他们的相貌。

    这回摊上季明理此事,难免会被人认将出来。

    季明理急得直跳脚:“李兄,现在该当如何?”

    李耀思虑片刻,立时转身对那小伙计道:“快,去通知李忠,叫他从帐上支些银钱,将那女子打发走,可不能容事情闹大……”

    小伙计很快下去,将李耀的嘱托交代给掌柜李忠。

    这李忠乃是李府中的老人了,听得吩咐立时出门收拾残局。

    而此刻,富丽居正门口,已围满了看热闹的人了。

    在这群人当中,一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妙龄女子,正凄凄楚楚地向着富丽居的方向哭诉着。

    她嘴里说着骂着的,都是一个名叫季公子的负心汉。

    路人早已从这妙龄女子的哭诉中听明白了,这又是个世家公子玩弄单纯伎人的故事。

    这种故事,在平康坊算是常事,路人们见得多了。

    但事儿闹大了,吵到富丽居大门口,可算少见。

    大家围在一起,观望着这妙龄女子,不时指指点点。

    有人已在唾骂那世家公子了,说他如此不负责任,委实丢了读书人的脸面。

    更多的人,则是在期待着那事主从富丽居下来,想瞧一瞧,究竟是哪一家的公子哥儿,做了这斯文败类才能干出的混账事。

    富丽居的掌柜已快步走了出来,凑到那姑娘跟前,朝她小声说了几句。

    路人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但看情形也能猜得出来,这掌柜是想将这事摆平,不致坏了富丽居的名声。

    那掌柜的也不知说了什么,但这妙龄女子一听,脸色便是一变。

    她凄切地哭了一嗓子,尖声叫道:“钱?我委身于他,是看重那季公子的才华学识,岂是为了银钱?”
………………………………

第五十四章 风波收场

    这女子娇啼一声,场面又热闹了起来。

    围观的群众哪里还看不出来,这掌柜的下来,是要使银钱来摆平此事。

    有心人已猜到,他多半是受那所谓的“季公子”的委托,来出钱调停的。

    再看那清倌人,一脸的凄楚神情,面对金钱时凛然不动的气魄,当真令人钦佩。

    这也是个志向高洁,品质纯良的的女子了。

    对比之下,那位骗了人家身子,又缩在后头不敢露面的世家公子,算是无耻至极了。

    已有人叫骂了起来:“真真是斯文败类,事到临头,居然还要躲躲藏藏,辱没了读书人的脸面。”

    “到现在还想拿钱了事,简直算不得男人!”

    “对!有种的,便亲自出来向这位姑娘赔礼道歉!”

    路人哄闹了起来,他们一方面替这女子打抱不平,另一方面,也抱着看热闹的心态,要撺掇那闹事的公子出来,好叫他们看个尽兴。

    一番搅吵之下,那掌柜的也没了法子,只得悻悻然退了回去。

    而这时,那风尘女子又哭诉起来:“季公子,你当初说得情真意切,为何如今要如此绝情?你当日信誓旦旦,说等太学院放授衣假,你便要为我赎身,带我离开长安回凉州的吗?”

    她哭得真切,喊得凄婉,叫围观众人看得心中同情不已。

    而有人已注意到,这女子方才已透露了那公子哥儿的身份了。

    太学生员,凉州人士,姓季……

    这下子,已有人大致猜出这斯文败类的身份了。

    季明理最近这阵儿,可算是平康坊的大红人,他隔三岔五就在各大酒楼里大肆宣讲太子殿下的不堪旧事,早就成了意见领袖,知名仕子了。

    这回好了,一经清倌人点破,他的身份自然也水落石出了。

    已有人在叫嚷了:“原来是那小子,我前两日还在那知杏楼见过他的,姓季,太学生,就是他不假!”

    “对,我也记得,那小子能说会道,也不怪这女子受了他的哄骗呢!”

    众人叫骂起来,纷纷辱骂这斯文败类,要逼他出来将事情解释清楚。

    可是那季明理却如同缩头乌龟一般,任凭这女子如何哭诉,他仍是没有露面。

    这一场风波,最终随着看热闹的人群慢慢失去了劲头儿,而逐渐平息下去。

    直到最终,季明理都没有出来。

    依李耀等人的分析,这一次事件,乃是有心人在背后唆使,故意要败坏季明理的名声。

    这时候要露面现身,斯文败类的名头,算是坐实了。而他们之前策划的有关太子的流言,也自然会因此而受影响。

    是以,季明理只能将这缩头乌龟演到底,指望看客们失去兴趣,这事便在无声无息中结束了。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李承乾自不会容忍此事消停下来。

    他花费了不少银钱,又苦心劝说,才将那清倌人给请出来,演了这么场苦情戏码,自然要将事后的舆论给炒起来。

    第二天,各大酒楼,已有人开始提及这负心汉与痴情女子的故事了。

    季明理的大名,又一次引爆了平康坊的舆论热潮。

    紧接着,又有人重拾先前关于太子的讨论,将这季明理,打成了有心诬陷太子的罪魁祸首。

    百姓们对这些上层人物的探讨,也多是见风向而动。

    先前太子的风评不好,便一个劲地说太子的不是。

    但现在太子的形象已大加改变,赈灾救济等等好事被宣扬开来,舆情对太子也更加宽容了。

    相对应的,季明理就惨了,形象彻底被败坏,此前所干的事儿也一桩桩地把扒了出来。

    渐渐有人明白过来,原来之前太子遭众人责难,是这等奸吝小人搞的鬼。

    一时间群情激奋,已有人跑到太学院门口,去唾骂那季明理,事情闹得轰动起来。

    ……

    甘露殿内并无大臣,只有老太监王德侍候在旁。

    李世民此刻正满脸怒容地盯着手里的奏章。

    太学院祭酒刚刚上了奏疏,将太学院被百姓围堵之事上陈天子。

    这事情的起因经过,以及处理结果都写得明明白白,季明理的大名,也第一次入了天子眼中。

    放下奏章,李世民已破口骂道:“好一个斯文败类,如此败坏文风,太学院怎能留他?传朕旨意……”

    李世民正在气头上,这季明理的下场自不会好过,他已吩咐,将季明理开革出太学院,令他三年之内,不得踏足科举考场。

    这算是极严厉的惩罚了,虽说三年的时间不长,但被天子这般责罚,即便往后考上了,前途怕也是不会太好的。

    将李世民怒容看在眼里,老太监王德赶忙上前规劝:“陛下息怒,此事还涉及到太子的舆论,怕是另有……”

    他的话说了一半,便停了下来,因为李世民已抬眼,用眼神止住了他的话。

    悠悠地叹了口气,李世民道:“此事,承乾办得拖沓了些,又牵连上什么烟花女子,实在是胡闹……”

    风闻传遍长安城,季明理与太子之间的故事,李世民自然听到了。

    聪明如他,稍一思虑,便知这件事的背后,有李承乾从中策划。

    老太监王德已上来说好话:“太子不动一兵一卒,便将那些人的阴谋戳破,岂不妙哉?”

    李世民嗔视了王德一眼,笑骂道:“就知道替他说好话……”

    再仰起头来,李世民嘴里念叨着:“这事情的背后,想必有几大世家的人从中作梗,承乾与他们结了仇,往后怕是磨难颇多啊……”

    王德点头,轻声道:“这些世家无视皇恩,携宠而骄,实在可憎。”

    李世民苦笑一声,王德又接着道:“陛下英明神武,我大唐日渐承平,这些世家门阀,总归是要衰败的……”

    李世民点了点头:“但愿如此吧!不过……承乾近来,是得消停些了……”

    眼见世家对李承乾的报复日渐大胆起来,李世民心中也隐有担心。李承乾没事就往宫外跑,其中风险可想而知。

    “陛下……”

    李世民正自担忧,却见王德又捧着一摞奏章上得前来:“陇右发来喜报,说是第一批新型粮食,已经有产出了……”
………………………………

第五十五章 喜事连连

    几个月前,李世民就已将那新型粮种下发各灾区,督促灾区官民种植下去。

    灾区的土地情况并不乐观,是以李世民一直担忧这新型粮种能否产出粮食。

    如今陇右来了奏报,李世民立时高兴起来。

    从王德手里接过了陇右的奏章,李世民展开扫了一眼。

    陇右地方官员奏报,最早种植的土豆,现在已经成熟,当地百姓正组织收获粮食。

    李世民估摸着时间,从发下粮种到现在,也不过四个月不到的时间。

    他不禁感叹一声:“这新型粮食竟有如此厉害,这么短便有成果了。”

    王德脸上挂着笑:“太子殿下不是早说了么,这粮食几个月时间便可成熟……”

    李世民满意地点点头,又低头看了下去。

    当他看到这土豆的产量时,不禁“咦”了一声。

    揉了揉眼,又来回看了两遍,他再将奏章递给王德:“你来替朕瞧瞧,这上面写的是,亩产千斤?”

    这奏章上面所书的粮食产量,实在夸张得不太像话。

    要知道,寻常田地,能达到亩产百斤,已是极为上乘的土地了。

    而这灾区的田地,本就是肥力流失,质量较差的土地,按说种粮产量,绝不会太高。

    如今这土豆竟在这种土地里,有这般产量,李世民自然不敢相信。

    王德将奏章接了过去,看了一眼后,也略带疑惑地点了点头:“倒是没错,的确写的是亩产千斤。”

    李世民愣了片刻:“这陇右的地方官员,该不是写错了吧?还是他们在谎报产粮情况?”

    王德笑着摇头:“这该不会的,这粮种乃是太子献上的,谎报收成又有什么好处?”

    寻常年间,地方官员常有谎报收成的情况,因为粮食收成,会影响官员的考绩。

    可这陇右地区,刚刚经受灾情,官员考绩要重新衡定,这般虚报收成,压根没有意义。

    再说,谎报也得考虑实际情况,没有人会谎报一个这么假的数值。

    李世民正自纳闷,那王德已在刚刚送来的奏章堆里翻了起来:“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