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是赵括,人在长平-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垂头丧气的“赵奴”队伍中,一员“老者”正教训着一个年轻的后生:“看吧!跟着将军们冲杀的都死了,死的那个惨哦,胸口好大个洞洞叻!要不是我把你拉住,你也就死了叻!看吧,我们都或者哩!活着哩!”

    年轻的“赵奴”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而就在这一老一少庆幸着自己保住了性命时,燕军正在给赵军最后突围的那几百人搬运尸体,打造棺材,用燕军的话来说:“战败不是他们的错,他们是真正的军人,一口薄棺,三尺黄土是对军人最起码的尊重了。”

    至于那些匍匐在地死去的“赵奴”们,乱葬岗是他们最好的归宿。

    有些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但他的精神还活着!

    。。。。。。

    赵燕大战,第二轮交锋,最终以燕国的大获全胜而告终!除了赵军主将平阳君及其亲兵、留守在营帐中的几十伙头军,其余赵兵几乎悉数被燕军歼灭,赵军俘虏两千人,燕军甚至没有想过要废物利用,匆匆就赶到了奴隶市场,售卖之。

    蓟城之外,燕王亲自率领百官迎接凯旋归来的主将栗腹以及副将卿秦!

    国相栗腹见燕王亲自到城门之下迎接,慌忙从车辇上下来,一揖到底拜道:“微臣万死不敢承我王降阶之礼!请我王回銮!”

    “降阶之礼自有礼之始,乃为各国元首族长而备,然今寡人破格用降阶之礼,乃是为了告诉我大燕子民,这一场胜利来之不易。它是用我大燕数万将士的鲜血换来的,我大燕有大将,我大燕有忠良,我大燕有忠诚的千百万士兵。”

    “我王万年!”

    “大燕万年!”



    第一百七十七章 燕王重托伐赵唯稳

    

燕王把着国相栗腹的右手,在燕军的高呼声中一齐进入蓟城、王宫。

    王宫内,栗腹正在为燕王和众位大臣做着战后总结。

    “此战我军共歼灭赵军约两万三千人,其中俘虏两千,赵军主将平阳君仅以身免。我军伤亡约三千七百余人!”栗腹超大声地宣布着!

    “彩!”一众燕国大臣纷纷喝彩,与有荣焉。

    一阵喧嚣过后,一名燕国大臣出班奏曰:“禀我王,国相立下如此功勋,当封君以贺!”

    “此言有理也!”燕王捋了捋胡须,笑眯眯地点头说道:“宦者令,为国相的庆功宴准备如何啦?寡人要在庆功宴上当众宣布国相封君之事!”

    “彩!”燕王话音一落,底下又是一阵的喝彩声!

    还未等宦者令回复,却见国相栗腹出班答道:“我王万万不可也!还请我王收回成命!”

    “嗯?”正在兴头上的燕王却被自己的爱臣打断了,心中略略有些不爽。

    “我王容禀:如今我燕国大军还在打扫战场,此时饮宴有失妥当,且如今仅仅打败了赵军,尚未能为我王开疆拓土,此时封赏,恐于理不合也!”栗腹深深一揖道。

    “国相此言有理也!”燕王缓缓地点了点头。

    见燕王没有怪罪,栗腹便接着说道:“微臣也担心我王给咱和将士们的封地给小了啊!”

    “哈哈……”栗腹一席话引得燕王哈哈大笑:“放心,小不了你的!”

    “多谢我王!”栗腹再揖道。

    在一片祥和中,燕王结束了此次的军事总结会议。因为没有了宴饮,众位大臣纷纷归家。偌大的宫殿里只剩下了燕王与栗腹、卿秦三人。

    “卿秦将军,我军打扫完战场,还需多少时间?”燕王见众人退出后便对卿秦问道。

    “禀我王:预计今日戌时我军可整理战场完毕。”卿秦回答道。

    “嗯……兵贵神速,国相,你看今夜出发如何?”燕王又问道。

    “禀我王:兵法云兵贵神速不假,可是如今我燕军将士苦战半日,人困马乏,若是强行行军,必然导致后续精力不足,进而导致各种其他问题,反而拖累行军,得不偿失。”栗腹回应道。

    “且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军战败于鄗城,泰半原因便是我军急于求成。因急于求成,才会连夜行军,才会立足不稳为赵军所袭击,故此次出击,微臣建议万事以稳为主!”栗腹接过话题开始谈论这次出征的指导方针来。

    “国相此言有理也!不知国相可有全盘的计划否?”燕王继续问道。

    “然也!”栗腹自信地答道:“我王,请看舆图。”

    说着栗腹将燕王欲卿秦带到偏殿的舆图前,继续说道:“此次伐赵,我意分三步走!”

    “第一步,攻占燕赵边境之安平城,此城虽非大城,然其沟通燕赵,可为我军伐赵之基,粮草囤积转运之地也。若事有不协,我军亦可退守该地,不至于一败而归燕也!”栗腹指着燕赵交界说道。

    “未虑胜先虑败,方可于处不败之地!”燕王看着舆图点了点头认可道。

    见燕王认可,栗腹随即继续说道:“第二步,出安平而攻鄗城,此城为邯郸之屏障也,攻下此城,进可取邯郸,退可切断代地与邯郸之联系,进而蚕食代地。”

    “第三步,出鄗城而攻邯郸,一战定乾坤!”栗腹自信满满地说道。

    “嗯,思量周密,布置得当!只是如此一来会不会给了赵国太多踹息之机矣?”燕王问道。

    “禀我王:关于行军时日,结合上次伐赵之教训,我意:今夜大军饱餐后休息一夜,明日卯时大军开拔,经两日半而抵达安平城,因赵军在此并未设防,故有半日,足够我军攻下该城。我军再与安平城中休息一夜。”栗腹边说着,手指边在舆图之上滑动。而随着手指的滑动,一条清晰的进攻路线便跃然于舆图之上。

    “休整一夜后,我军再次出发,又耗时两日,抵达鄗城外十里扎营,于第三日再行攻击。”

    “若是攻击顺利,则于次日开拔,仅需一日便可兵临邯郸城外!如此一来,仅需七日便可俯瞰邯郸风景矣!而赵军欲知我军再次伐赵,则至少需要三日,留给赵军调兵的时间便只有四日。”

    “然则无论代地,抑或者三郡之地,光是传令便需四至五日,而大军开拔并非一蹴而就,整军备战,这一来二去,十余日匆匆而过,而这些时日,已经足够我军攻下两个邯郸城了。”栗腹小心地计算着时间:“只要我军稳住不犯错,赵军便不能奈我何!”

    “故此,我王,此次伐赵,时间优势在我,只需稳扎稳打,不冒进,不急进,最后的胜利必然属于我军。”栗腹总结道。

    “国相用心了!”燕王看着细心计算着每一天时间的国相栗腹,心中不住的满意:“如此寡人便可放心的将军队交给国相了!”

    “嗯?”栗腹闻言有些不解地看着燕王,啥意思,你不去啦!?

    “然也!”燕王似乎看透了栗腹心中的想法,开口继续说道:“自鄗城一战,寡人深感自己拖累了国相,若非寡人之犹疑,我军纵败,国相亦能带出更多的将士。每当午夜梦回,寡人深悔之也!”

    “我王言重了!”栗腹赶忙深深一拜说道。

    “此次出征便由爱卿为主将,卿秦为副将,统兵七万,定要为寡人报得鄗城之仇!”燕王拉过栗腹的手,深情地说道!

    “此战不成功便成仁,定不负我王所托!”栗腹身子微屈,一脸坚毅地应诺道。

    随即燕王又转过头,对着卿秦说道:“爱卿之能,于今日之战,寡人具知之矣!望将军能一如既往地支持国相,帮扶国相,打赢此国运之战!不仅为寡人雪耻,亦为自己正名。”

    “诺!定不负我王所托!”卿秦郑重承诺道。

    “卿不负寡人,寡人亦定不负爱卿,待爱卿凯旋归来之日,封君,燕国上将军皆虚位以待!”燕王再次下重注道。

    “多谢我王,定效死也!”卿秦再拜到底。



    第一百七十八章 狼烟再起邯郸危亡

    

又是一个清晨,邯郸城在一片雾蒙蒙中醒来,稀稀拉拉的小雨撒向地面,将秋日遗留的最后一丝温暖冲刷而去,天更冷了!

    厚重的城门准时缓缓打开,南来北往的客商,挑着各式的货物,陆陆续续地穿过城门,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升腾的人气将那微微细雨渐渐冲淡。

    天边的太阳努力着冲破乌云的遮挡,邯郸的百姓们也在期盼着又一个艳阳天的到来。只是邯郸的百姓要失望了,未等太阳冲破乌云,却见天边三道浓烟滚滚升腾而起,给本就灰暗的天空再添势力,太阳再也无法挣脱,天色逐渐暗淡了下来。

    人们望着那三道浓烟,似乎有些似曾相识?

    那是狼烟!有外敌入侵才会点燃的狼烟!跟上次燕军入侵时一模一样的狼烟!

    人们惊呼了起来!

    上将军不是把燕军给揍趴下了吗?

    上将军不是才回来吗?

    。。。。。。

    城门校尉见此情形,二话不说,将防务交接,骑上快马飞似地向着王宫奔去。

    “报!”

    正在进行中的朝会被校尉的一声急促的报信声中途打断。

    赵王不知所以地看向宦者令,宦者令也摇头表示不知。赵王无奈只得宣校尉进殿。

    校尉没有迟疑,三步并作两步,来到了赵王面前,双手抱拳,单膝跪地,对着赵王说道:“禀我王:末将城西城门校尉,刚刚巡视城门,发现远处三道狼烟直冲天际,疑为有外敌入侵,特来禀报我王!”

    “什么!”

    “狼烟!”

    “外敌入侵?!”

    校尉的话语瞬间点燃了全场!

    平原君迅速站了出来,对着城门校尉,问道:“殿外可观否?”

    “殿外亦可观也!三道狼烟直插天际,虽城东亦可观瞧。。。。。。”校尉答道。

    还未等校尉说完,平原君撩起袍子就往殿外跑去,而赵廷众大臣也紧随其后,来到了殿外。而赵王也在稍作犹豫后,紧随着人群来到了殿外廊下。

    今日没有刺眼的阳光,虽则天色昏沉,却无碍与狼烟的醒目。正如校尉所言,三道狼烟直通天际,纵城东之远,亦可察之。

    众臣面面相觑,却不知这狼烟是从何而来!

    “莫非胡人入侵?”有位大臣猜测道

    “代地之军已经会师,纵是胡人入侵,以代地之军战力,不至于点燃三道狼烟也。”另一位大臣驳斥道。

    大臣们再次聚焦那三柱狼烟,西北角!除了胡人,还有谁!燕人!

    场面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若是燕军起死回生,这问题可就大了!

    赵军最后的兵力正在燕地,显然燕军什无法越过这只军队而入侵赵国的。唯一的解释便是这只军队已经被燕军所消灭!燕军才有可能南下入侵我赵土!

    可是,这只军队不是才刚刚将燕军按在地上摩擦吗!

    大臣们的眼神全部飘到了平原君的身上!

    平原君当然明白大臣们的意思:“所斩杀之数量皆有头颅铠甲为证,所有俘虏被代地之军押走时又进行了一遍点验收,有代地主将李牧及其麾下裨将、都尉之画押!而那面燕王的大纛,前几日不是还给各位展示过吗?”

    众臣闻言,心中更是疑惑,不是燕军,不是胡人,那还有谁?北方没有其他人了啊!

    平原君接下去的话语解开了众人的疑惑:“上将军赵括曾言,燕军虽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