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是赵括,人在长平-第1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宫中的宦者轻轻叫醒刚刚小憩一会儿的平原君。

    整理好吉服,披上红色大氅,叫开宫门,由赵禹率领的百官早已等候在宫门之外。

    转过身,以平原君为首,赵禹位列其右后侧,文武分列两列尾随其后,窸窸窣窣地,赵国文武鱼贯而入宫门!

    入宫后,两队王宫侍卫扈从左右,踏着红色的地毯,在星星点点宫灯的指引下,众人很快来到了赵括的寝宫门外。

    而已经接到汇报的赵括,也已经身着盛装而正坐于寝殿之中。

    平原君上前三步,拜曰:“恭请新王,祭天拜地!”

    身后众臣随即一同拜曰:“恭请新王!”

    赵括起身答曰:“准!”

    遂起身出殿,一辆不算华丽,却十分威严霸气的车辇早已等候在一旁,驭手正是一脸憨笑的赵启将军。别说硕大的身躯倒与这过分宽大的车辇颇为匹配。

    宦者为赵括稍稍撩起前襟,随即赵括一步,踏上车辇,新晋的宦者令则跟随在车辇一旁,待赵括坐稳,便肃声朗道:“大王,起驾!”

    赵启闻言,缰绳稍松,马儿会意,开始向前踱步起来。

    “哒、哒”的马蹄声在宫中响起,随即前方宦者也听到了宦者令的指令,手中长鞭在空中绕了三个圈后,狠狠地落在地面之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

    如是者三,少顿,有三鞭,复三鞭。

    九鞭后,赵括乘坐的马车已经缓缓驶至宫门前不远,马车之前是以王宫侍卫组成的仪仗,马车之后,两队王宫侍卫将平原君所率领的文武众臣护在了中央。

    随即,宫门再次打开,仪仗及文武众臣皆自左右两侧小门而出,独赵启驾着马车与赵括一同自正中大门而出。

    及至马车刚刚进入门洞,王宫城楼之上两侧的号角“呜咽”地响起。

    “王!”王宫城楼之上,众人高呼:“祭,天、地!”

    马车缓缓驶出门洞,道路两旁早已准备好的额火盆中瞬间丢入了无数竹筒,爆竹之声,响彻宫门之前!

    接着,王宫城楼之上,传来声响。

    “咚。。。。。。”

    “咚。。。。。。咚。。。。。。”

    瞬间,擂鼓大作!

    自王宫而至城门楼上,如同号令一般,有慢及快,由小及大,似有排山倒海之气息,有如震天撼地之魄力,振聋而发聩者也。

    端坐车辇之上的赵括,透过重重帘幔,静静的欣赏着眼前阵阵擂鼓与爆竹的共鸣,宛如回到了小时候的过年时节,那个趴在窗沿上的小孩,隔着并不太清晰的玻璃窗,静静地看着窗外那鞭炮齐鸣、烟火璀璨的欢乐情形!

    可惜,再也回不去了!



    第二百二十章 钟鼓鸣天地祭

    

马车在擂鼓与爆竹声中继续前进,很快到了邯郸的闹市区域,由于除夕的缘故,邯郸城解除了宵禁,此时虽已至子时,闹市之中仍旧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赵括不许净街,王宫侍卫们只得在马车到来前,在前方开道。

    好在邯郸百姓对赵括那是十分的爱戴,听到了王宫城楼上的呼喊声,便纷纷退到了道路两旁,一边谈论着,一边欣喜地等候着赵括的到来。

    鼓声愈来愈响,人群越是激动!而在不良人的传播下,本在家宅中静静守岁的邯郸百姓闻听“王欲祭祀天地”的消息,也纷纷携妻带儿,从家中往主干道上赶,只为一睹赵括的风采。

    终于哒哒的马蹄声伴着巨型马车的出现,将热闹的人群,推向了高潮!

    “大王万年!”

    “大赵万年!”

    “我王万年!”

    百姓们尽情地呼喊着心中的愿景!抒发着心中的激情!人群的欢呼声渐渐将随行的鼓乐给压了下去。

    端坐马车之中的赵括,单手轻轻地挥舞,向他的臣民致意着。饶是面上稳如老狗,但颤抖的手还是难以掩饰心中的激情澎湃:会的,都会的!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有此民众者,我大赵,我华夏,自当万年,也必定辉煌万年!!!

    驾驭马车的赵启的身子更加挺拔了!而跟在马车之后的平原君等人,看着这比肩继踵、川逝泉涌的场景,心中也是感慨,也就是这位王上吧!哪怕是赵武灵王在时,亦不曾见此万人空巷之景也!

    伴着人群的欢呼,马车继续前行,赵括一行穿城而过,一段不长不短的距离,却足足走了有近半个时辰,而临近城门,人群却依旧未散,更有越来越多的人从四面八方赶到城门口,想要赶上最后的机会。。。。。。

    终于,赵括的马车缓缓驶入城门洞中,又缓缓驶出邯郸城,身后邯郸城内热闹依旧,身前,早已等候的三千大军接续为赵括开路。

    三千骑军缓缓前行,又将赵括与百官牢牢护在中央,外侧两人一组,一人持刃一人持火把,一条巨大的火龙将邯郸城的热闹延续道祭天地的高台之上!

    而在未知的黑暗中,还有五千精兵为“祭天地”之行保驾护航!

    在大军的护卫下,又经过了大半个时辰的跋涉,大军终于抵达祭坛之下!

    说是祭坛,实际就是邯郸东北方向的一座并不十分高大的土堆,又在土堆之上以黄土堆砌高台一座,高台之上铜鼎、几案、滴漏各一座,便是祭坛的全部了。

    大军在祭坛下停驻,分兵将祭坛团团围住。随后,赵括自马车而下,率文武百官登上土堆。

    百官至高台之下而止,赵括领平原君、赵禹、赵启三人拾级而上,赵括当先,平原君双手托着玉帛一副,在其右后侧,赵禹双手托着三牲之礼、赵启手持胙肉腰佩利剑又分在平原君之后。

    少倾,四人已至祭台之巅。

    赵禹自赵括右手而出,将三牲之礼摆于案几之上,从怀中掏出一卷帛书,面向炸开恭敬立于铜鼎一侧,准备宣读仪式;而赵启,随即将手中胙肉置于平原君身旁,随后,下阶三步,扶剑叉腰侧向立于祭台入口处,防止他人闯入打扰仪式。

    一切准备完毕,赵禹便死死地盯着一角的铜壶滴漏。

    天地间,万籁俱寂,一切仿佛凝固了一半,只有微微吹过的冷风带来的寒意,伴着铜壶滴漏的滴答之声,诉说着时间的流逝。

    很快,那个熟悉的标记,终于出现在了赵禹的眼中。

    没有迟疑,赵禹向着台阶下的赵启用力地点了点头。

    赵启接受道赵禹的讯息,随即抽出腰间长剑,向天一指,大吼道:“起!”

    随即,阶下红旗上下翻滚,土堆之上钟鼓闻令而动。

    “咚。。。。。。咚。。。。。。咚。。。。。。”

    “呜。。。。。。”

    悠扬的鼓角之声突兀地响彻在天地之间!

    “吉时到!迎帝神!”赵禹高声宣布着。众臣闻言皆跪拜在地!

    赵括为主祭,上前三步,至铜鼎之前,对着鼎上神位,上香三柱,行三跪九拜之礼。随后,起身、微微躬身面朝神位、小步退回原位。

    “奠玉帛!”赵禹再次高喊道。

    赵括与副祭平原君二人一同向前三步,赵括拜天,而平原君上前,奠玉帛,随后退回原位。而与此同时,阶上旗帜再度翻舞,阶下鼓乐为之一变。

    “进俎!”赵禹再言道。

    赵括与平原君二人再次一同向前三步,赵括三拜天,而平原君献上三牲之礼。

    “行初献礼!”

    赵括闻言,再次上前,跪于铜鼎之前,将案几之上就酒爵端起,献爵者三!随即,阶下红旗高高举起,鼓乐随之暂停。

    赵禹双手小心展开黄帛,朗声颂读道:

    天地并况,惟予有慕,爰熙紫坛,思求厥路。

    恭承禋祀,缊豫为纷,黼绣周张,承神至尊。

    千童罗舞成八溢,合好效欢虞泰一。九歌毕奏斐然殊,鸣琴竽瑟会轩朱。

    璆磬金鼓,灵其有喜,百官济济,各敬其事。

    盛牲实俎进闻膏,神奄留,临须摇。长丽前掞光耀明,寒暑不忒况皇章。

    展诗应律鋗玉鸣,函宫吐角激征清。发梁扬羽申以商,造兹新音永久长。

    声气远条凤鸟翔,神夕奄虞盖赵享。

    颂毕,红旗再舞,鼓乐再起,赵括再行三跪九拜之礼。礼毕,退至原位。

    “行亚献礼!”

    赵括再上前,跪于铜鼎之前,献爵者再三!

    “行终献礼!”

    赵括再上前,跪于铜鼎之前,献爵者又三!而平原君亦上前,为赵括递上胙肉,赵括将胙肉高高举起于鼎前,受福、受祚、三拜而归位。

    “撤馔!”

    阶下几名士卒躬身上前将案几撤回!

    “送帝神!”

    赵括终上前,对着鼎上神位再行三跪九拜之礼。

    礼毕,赵禹上前,将手中帛书点燃并投入鼎中,口中不停,继续说道。

    “望燎!”

    赵括望着鼎中袅袅升起的青烟,暗暗祷告道:“若天地果有神明!一愿,佑我华夏,昌盛万年!二愿护我家族,绵延不息;三愿,助我作者,早日成神!”



    第二百二十一章 诸使贺终为王

    

青烟袅袅,渐行渐远见无穷。。。。。。

    随着赵禹一声“礼毕!”,冗长的祭天仪式终于宣告结束。

    一行人浩浩荡荡在大军的护送下,返回邯郸城!

    来时皓月当空,归时初阳升!

    方入城,刚刚经历一次彻夜狂欢的邯郸城,再次陷入欢腾的海洋。

    原来,不少百姓昨夜没有见到赵括出城,听惯了英明神武赵王括故事的孩童急得哇哇大哭,大人们也心有不甘,干脆就携妻带儿地守在城门口,期盼能够等到赵括的归来。

    可是干等着也不是个事儿啊,干脆就与家人搭了个小棚子,燃个小炉子,置桌席几张,一家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哪里就可以守岁。

    这样的行为很快一传十、十传百。百姓们纷纷三三两两的聚集一块,你搭棚子,我出火炉,他来吃食,干脆就在这邯郸街道上安顿下来,边赏月、边诉说团圆、边享着天伦之乐,边讲起那长平之战。

    边等候着赵括的归来。

    只是苦了邯郸城的衙役们,纷纷被通知到大街上维持秩序,到了才发现邯郸百姓们将一切安排的妥妥当当,中间大道留空,毫不影响通行,两边的棚子,每隔两三个便空出来一段,以方便走动。根本不需要他们维持什么秩序。

    但,来都来了,还能咋办?干脆把自己家人也拉了出来,厚颜加入自己负责的某段路程的某个棚子中,一起守岁便是!

    人越发的多了!

    于是,当哒哒的马蹄再次踏入邯郸城中,等候一夜的百姓再次欢呼了起来,瞬间将气氛点燃到高潮。一夜繁复的祭天之礼后,平原君和赵禹等人以及疲惫不堪地在各自车辇上睡得昏沉。

    好在拜系统所赐,赵括依旧精神奕奕,见着如此热情的邯郸百姓,听着百姓们热切地呼唤着自己,赵括自然不能扫了大家的兴致,随即站起身子,让百姓们更好地看到自己,又轻轻挥动手臂,向着百姓们致意。

    而赵括如此亲民之举,无疑又给他在民众心目中加分不少。

    车队在百姓的簇拥下,很快到达太庙之外,平原君与赵禹等人这才被各自手下唤醒,望着眼前的人山人海,都恍如隔世哉!怎的还是如此多人!

    手下一番解释,平原君与赵禹二人对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