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是赵括,人在长平-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明黄色的锦囊被廉颇小心翼翼地从怀中取出,放置在了几案之上。

    其余二人随即围拢了过来。

    “这是?”吕不韦开口问道。

    “此乃临行前我王亲手交与本将的锦囊也!”廉颇以手抚须,颇为自豪与得意地说道:“我王交托之时曾有言,吾等不知该如何施为之时,即可打开此锦囊也!”

    “如今正是吾等进退两难,不知如何处置之时也!”一旁的赵启赶忙接茬道,一只手甚至都已经伸向了那锦囊之上,却被眼疾手快的廉颇一个大手板子给打了回来。

    面对着将锦囊当成了万能钥匙的二人,吕不韦颇有些哭笑不得。便是我王再厉害,也不能在一月之前便预料到如今的情形吧!

    可是两人深信不疑的模样又让吕不韦不得不对锦囊中的内容好奇了起来。

    “吕卿莫要不信!老夫就是凭借着我王的锦囊妙计,这才请得魏国援军,进而扭转长平之局势也!”人老成精的廉颇自然看出了吕不韦眼中的担忧,以及这份担忧背后的不信任,于是赶忙出言维护道。

    廉颇只身入大梁,求得魏国十万大军援救长平的故事,吕不韦早有耳闻,却不知其中还有赵括的锦囊相助的一节,但此时显然不是追问的好时候。

    不过经此一言,到时彻底第激起了吕不韦对那锦囊中的内容的好奇。

    “廉老将军!你倒是快些打开啊!”早已按捺不住的赵启在一旁极力地催促着,虽然他也不曾有过如廉颇般被锦囊护持的事迹,但出于对赵括的信任,只在一瞬间赵启便相信了锦囊之中必有救其出困的妙计。

    廉颇环视一圈,缓缓打开锦囊。

    一张被整体叠放的帛书静静地躺在其中。

    小心翼翼地将帛书缓缓展开,帛书不大,只有一尺见方;。。。。。。;上面密布着蝇头大小的密密麻麻的字迹,三人排成一线;努力地分辨着帛书上的字迹。

    只前面一行稍大一些的字迹;三人便已知晓;这正是他们所需要的——“平乱策”。

    廉颇见状,单手再次捋了捋发白的胡须;颇感欣慰的同时,脸上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骄傲模样;

    而吕不韦则是一脸震惊,更有些不敢置信地盯着眼前的帛书;眼睛瞪得老大,仿佛要将帛书上的字一个个地刻入脑海之中。

    只有赵启稳如泰山,在他的心目中,这都是我家赵王的基本操作。若是让你们知道;我王早就预料到平阳君会败了大军,甚至提前让自己在鄗城备战,还不得把你们都给吓死。

    各怀心思的三人;带着或是震惊;或是欣慰的心情,都很快被帛书上的内容给吸引住了。

    其策一曰:釜底抽薪。

    寡人预料,或受阴人撺掇;或由秦国间客;新政之行;世家大族必结寨而自保,且其势必大也。而吾大军受兵力所限,无法分兵治之;一路平叛,则又恐伤农时,故进退维谷也。

    寡人言之;此番反叛,非一朝一夕可克之者。吾等需抱定持久战之信念;与之对敌,不可操之过急以兵戎相加,如此不仅无补于事,更增与黔首百姓之隔阂也。

    叛军所持者;无非愚昧之黔首、无知之百姓及闭塞之健仆耳。

    寡人之策也;令羽林情报所属者;以百姓之名潜入其腹地之中;缓缓宣扬新政之策,却不加刀兵之急。放之、任之,以世家大族之趋利避害,其反而自会行耕种之事,而归于自家库存。

    如此一来,一方为黔首百姓之丰收,一方仍是世家大族之鱼肉,孰胜孰劣,百姓当缓缓可明也。。。。。。。待天兵至,则转瞬可收其城而行其政也。

    “此釜底抽薪之治根之策也!”吕不韦点点头说道:“只是我大军难道屯驻栾城,空耗粮秣而无所作为焉?”

    “莫急!”廉颇笑着对吕不韦说道:“我王之策也,从来绵绵不绝,不留后路。前者有言:此为策一,其必有策二也!”

    说着廉颇将帛书翻转,之间背面果然也是满满当当的一面。

    其策二曰:困龙浅滩。

    前策虽为治本之策,然亦不可任由反叛之城池无限制扩张下去,需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方才不至于对我大赵造成太大之影响。

    寡人预计:代地苦寒,地广而贫,世家大族之所弃置者也,纵有世家,亦多为军籍中人,当不至于生有反叛之心;

    燕地新附,世家多随其王族东迁,余者不足把持一城池之局面,且赵燕往日多有龃龉,幕后之人为保赵地团结,必少纳燕地城池也。

    故,寡人判断:反叛之域;应在鄗城以北;代邑以南;安平城以西之赵北区域也。

    “神了!”吕不韦看着赵括对于反叛区域的判断竟然与实际情况如此之吻合;不由得惊叫了起来。

    赵启颇有些嫌弃地看着自己的上司;幽怨的双眼仿佛在说:“你才知道我王之神哉?能把白起打服之人;可不就是神么!”

    一段小插曲过后,三人继续往下看去。

    寡人之策,大军立即奔袭二地,确保代邑、安平城等周边城池未令反叛势力染指,进而将反叛之范围死死地锁在以代邑、安平城、鄗城为支点的图形之内,勿使其扩散也。

    一则控制反叛之总体实力,勿使其大祸与赵;二则策应代郡、北郡侧后,保障对胡作战之后方安全。

    其策三曰:摧枯拉朽。

    。。。。。。#锁住三座支点,则困反叛势力于赵北之地也,一番釜底抽薪之策,秋收之后,其裹挟之基础——黔首百姓自能看清事态真实面貌。

    值此之机,我大军自代地南下,面对外无精兵、内无支撑的反对势力,自可将城池一一收付,而已有了群众之基础,新政推行亦能加速推进,行摧枯拉朽之势。

    冬至日前,收复旧地,新政推行,一并而成矣!

    “彩!”吕不韦再次兴奋地欢呼道。

    廉颇和赵启二人也是收回目光,三人相思一眼,随即大笑了开来,原来困扰自己三人许久的问题竟让王上在百里之外,一月之前便已经解决。

    能在王上手下为事,当真可为幸事也!

    (



    第二百七十三章 旌旗半卷出栾城

    

,我是赵括,人在长平

    “两位若是没有其他意见,吾等便按王上之策施行哉!”廉颇对着二人缓缓说道,声音中已然不复之前的焦灼。

    “谨遵王命!”吕不韦与赵启二人相视一眼,纷纷抱拳领命道。

    “既如此,赵启将军,羽林所属乃汝之部下,速速依我王之令布置下去!”廉颇对着赵启吩咐道。

    “诺!末将这就前去准备。”赵启对着两人一礼,随即出得辕门而去。

    “吕阁老!”廉颇接着对着吕不韦说道:“我王之意,大军应该先王安平城中。”

    吕不韦点点头表示同意,虽然帛书中没有明确写明,但后文中提及自代邑南下攻伐各城,也就是说代邑应该在安平城之后。

    廉颇随即说道:“据斥候之言,安平城附近几座城池虽未倒戈之行,却已有倒戈之象。为策万全,依本将之意,本将帅大军先行一步,吕卿率巡视使团稍晚于本将两至三日而行。”

    “一则,栾城之中还需吕卿进行收尾;二则吕卿留在栾城也可稍稍对反对势力以迷惑,好让本将趁其不备,一举而夺之。”似乎是怕吕不韦不同意,廉颇又赶紧补充了两条理由。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条,廉颇没有说,但吕不韦明白。那是为了自己的安全着想,毕竟自己商旅出身;未经战阵,而接下来的战斗;谁也不知究竟会有多么的激烈。

    “一切军事调遣听从将军安排!”很有自知之明的吕不韦很爽快地答应了廉颇的请求。

    倒是让廉颇颇感意外;若是一般的年轻之人;知晓前方有战事,怎么也要跟上前去瞧个究竟;哪怕他心中知晓前路兵凶战危。

    能够知危而知退,听良言而守中道者,方为人上之人也!

    不愧是我王一眼相中之人也!廉颇默默将吕不韦在心中的地位抬高了一级。

    随即;廉颇继续与吕不韦商议了起来:“我军长途奔袭,为避免我军处于以劳击逸之劣势,而我王之意,也是稳中求胜。故此本将之意;不宜速奔安平,却应稳扎稳打,故至安平城;恐需八日之期。”

    “如此波诡云谲之局面;安平城又是连接邯郸郡与北郡之要地,更为三点锁钥之一,关系重大;上将军慢些也是应有之意也。”吕不韦缓缓点点头说道。

    “嗯!此言正合吾意!八日军至;复两日;本将应可扫荡安平城在内的附近区域。届时,吕卿也率巡视使团至安平城矣。吾大军于安平城中驻屯三至五日,以护卫吕卿新政至推行。而后大军北向代邑。”廉颇指着舆图缓缓谋算着说道。

    “嗯!可也!只是大军离后;我巡视之使团将往何处耶?”吕不韦也指着舆图的安平城说道:“是在完成安平城中新政推行后,跟随大军北上代邑还是往东,向北郡推行新政焉?”

    廉颇稍稍迟疑;随即对吕不韦说道:“代郡之地广人稀,对于新政之阻力不大;而新政所需之人员亦不多也。依本将所见,可将使团一分为二也,两者兼顾。吕卿一路走来,新政推行也有五六城池矣;也该放手

    吕不韦闻言;也是默默地点了点头;对着廉颇说道:“可也!便以栾城接下来的工作及安平城的新政推行为试点;待安平城后,我率使团一部北上,另一部择优者带领东向继续推行新政。”

    “然也!”廉颇继续说道:“吕卿还需嘱咐一番,可稍稍往赵北之地缓缓渗透,以策应羽林卫之策反也。”

    “可也!”吕不韦再次点头应诺着。

    “大军北上代邑,所需者约十日也,再加上扫平反叛势力和新政推行之时间,当不过二十日,匆匆算来,可在秋收之前,完成我王之战略布局也!”廉颇继续细细算着时间:“吕卿,新政方面没有问题吧。”

    虽然廉颇问的含糊,吕不韦却是明白他所问的乃是新政能否在秋收之前完成推行?毕竟,赵括的“平乱策”中最重要的一环便是要让百姓黔首们看到新政过后的变化。

    能否在这新政的第一年便切实地让百姓黔首们看到真正的实惠,至关重要!

    “能!”吕不韦眉头稍皱,缓缓地向廉颇一礼,保证道:“大军扫荡,吾之巡视使团随后跟进,十日,最多一十二日,定能将新政推行到位。必能在秋收之前完成!”

    “好!”廉颇缓缓点头:“如此,吾等分头准备吧!”

    “诺!”吕不韦对着廉颇深深一礼。

    不知不觉中,三巨头分头准备,时间已经到了黄昏时分。太阳如同跟春日怄气般,依旧躲在重重的云层之中,不肯跟大地亲密接触一番,只是通过斑驳的云层缝隙,向大地抛洒下几许温热。

    城外北向的道路上,上万精锐大军已经整装待发,一身戎装的廉颇在城门口;跟吕不韦与赵启做着最后的交代。

    “我走之后;巡视使团只有千余护卫;赵启将军;务必安排好使团的防御,防止叛军狗急跳墙,行刺杀之为。”廉颇对着赵启吩咐道:“尤其是重要的官员身边,务必安排好贴身的防务。”

    “诺!末将明白。”赵启连连点头答应着。

    “吕卿。”廉颇随即又对吕不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