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是赵括,人在长平-第2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计五万五千大军。

    设北部战区,主将曰李义,副将暂缺,辖甲等营者一,乙等营者二,负责北郡、辽东郡之军事,主要面对燕军之威胁。甲等营,一曰:平北军,由李义掌之,辖兵两万,乙等营为北郡、辽东郡之守兵,兵力各约一万许,另置屯田兵五万,共计九万大军。

    以上便是赵国的全部家当了,其中:甲等之精锐共计九点五万,乙等守卒约七万,丙等屯田兵约一十一万,共计二十七点五万人马。

    相较于当日与廉颇计议之时的三十余万,少了好几万大军,此自然是部分老弱被淘汰下来的结果。

    而经过整编之后的赵国的大军,很明显丙等的屯田之兵更多了,这也与赵国接下来修养生息的国策有关。另外从甲等兵团的布置也不难看出,集结了三万五千精锐,并有诸多强将加入的代地,即将是赵国重点的攻略对象。

    另外,为了收束各地将军的权利,一则,整编后,各地的将军几乎一个不落地进行了属地的调换;二则,赋予了守卒和屯田并更多的自主性,只有战时,主将才能调动乙等和丙等大军;三则,设立了专门的征兵部门,直接对朝廷负责,所征兵力也由朝廷统一调拨,当然紧急时候,主将也有权就地征用。

    最后,为了保证各部的战力,在三年内,各部需要不断轮换道代地与胡人交战。

    经过三个多月的不懈努力,赵军终于整编完毕,而赵括的长子,也在大军整整编完毕之日,呱呱坠地。

    因为整编军队的缘故,赵括早早便出了邯郸城,这边正在进行着最后一只甲等军——陷阵营的授旗仪式,那边宦者令高举着令牌,狂奔着,不管不顾地就冲入了大营之中。

    一句“赵妃待产中,请我王速归!”将气氛烘托的异常的紧张!

    台上台下一时间都愣在那里!

    赵妃要诞下子嗣了?不会有问题吧!宦者令急急而来,不会是。。。。。。

    不仅众人议论纷纷,赵括也是有些呆立当场!激动、紧张、担忧的心情一股脑儿地袭来!

    好在赵括很快稳住了心神,对着急切的宦者令淡淡地点了点头,说道:“寡人知之!”

    随即便对着台下众将士高声道:“授旗继续!陷阵营主将赵启何在?”

    “末将,赵启,在!”台下一彪形壮汉微微一愣,随即大声应诺道。

    也是这一声“在”,将在场众将士的心绪从对王子的担心中给拉了回来,看着高台之上那张坚毅的脸庞。无数的将士在脑补着:这就是他们的王啊!永远将国事放在家事之前,心中永远有着他们这些血与火里走出来的兄弟!甚至王子难产也不愿打断授旗仪式,这叫将士们怎能不以身报之。

    “上得高台!”高台之上,赵括再度大声喊道。

    “诺!”赵启双手抱拳应诺着,随即大步流星地走上高台,单膝跪在赵括的面前。

    随即,赵括开始诉说起“陷阵营”的过往光荣历史。

    从鄗城成军,到横扫燕北,再到死守鄗城十不存一,又在鄗城之中浴血重生,再到转战千里攻破秦之关中,桩桩件件,无不令人心驰神往!

    一声声的“彩”,响彻在校场的上空!

    细数之后,赵括从一旁的廉颇手中接过旗帜,高声说道:“陷阵之志,有我无敌!陷阵营将,赵启,接旗!”

    “陷阵之志,有我无敌!末将,接旗!”说着,赵启双手接过那面血红的旗帜!

    。。。。。。

    不待众将士欢呼之声起来,又一名宦者高举着令牌闯入了大营中!

    “赵妃诞下王子,恭请我王速归!”宦者一边跑着,一边高声呼喊着!

    只能说,时间不多不少,恰恰好好!

    校场之上,先是一阵短暂的安静,随后便是一阵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

    “我王万年!”

    “大赵万年!”

    。。。。。。

    刚刚接过的血红旗帜被赵启舞成了风,又将满场将士的欢呼吹向邯郸城、吹向赵国大地,吹向六国的土地!

    欣喜若狂已经不足以形容此时的赵括了!

    两世为人,这也是他第一个孩儿。

    欣喜、兴奋之情瞬间占据赵括脑海,什么大秦,什么六国,儿啊!且看父王给汝打下一个大大的江山!

    望着高台之下,旌旗翻滚的一幕幕,一声声的欢呼响彻在赵括的耳畔,赵括更是觉得,此子定是那上天的礼物,未来的王者!

    当然,这又给赵括带来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

    原本赵括早已在心中定好了此子的名字——赵政,可如今正逢大军整编完毕之时,似乎、仿佛、也许叫“赵军”会更好些?

    但,那可是始皇帝啊!把人家名字改了,真的好么?!

    哦!现在的赵始皇帝应该是自己——赵括了!

    那就没事了!

    踌躇了许久,赵括还是决定,顺从历史的脚步,毕竟“战争只是政治的延续”嘛!

    “传令:赐王长子名曰‘政’,晋赵妃为贵妃,许总理后宫之权!”赵括对着身旁的宦者令说道。

    “诺!”兴奋中的宦者令赵忠立即应诺道。

    “传令:今夜取消宵禁,邯郸城并三军同庆!”转过头,赵括又对一旁的平原君和燕平君(廉颇)下令道。

    “诺!”平原君和廉颇齐齐应诺道。

    不待廉颇传令,身前的赵启已经挥舞着手中战旗,高呼着:“儿郎们,且取酒来,为王子政,贺!”

    “为王子,贺!”

    。。。。。。

    春雷在赵括的耳畔炸响,殿内的几人还在争论不休着,赵括想着后宫的那几个小家伙,心中不禁莞尔。

    没错,自从赵姬打响第一炮后,不仅是田氏女和伊妃,就连各国联姻过来的嫔妃也纷纷为赵括诞下子嗣,如今赵括膝下已经有二子三女。

    当然,目前来看,王子政的地位几乎无可动摇,唯一存在威胁的另一个王子还是秦国女在前年刚刚诞下的,不仅是年龄的问题,更因为秦国的关系,此子几乎不可能成为太子的人选。

    当然,王子政所展现出来的天赋也让他在赵括乃至朝臣心中的地位牢不可破。小小的年纪,不仅被教得彬彬有礼,甚至对于各类学问也是触类旁通。

    虽然懂礼而知事,却又不刻板,时不时得也会给赵括捣点乱,比如在他想要跟赵姬深入交流时候,过来插上一脚!惹得赵括一阵唏嘘,有时候真的怀疑此子是不是也是穿越来的!

    而有了弟弟妹妹之后的赵政,更是成了孩子王。赵政的话甚至比之母亲还要好使!原因嘛,倒也简单,这些王子公主犯了错,旁人是打不得骂不得,作为母亲的各嫔妃更是不舍得打骂,作为后宫之主的赵姬,却也不好惩罚小孩子。

    唯独王子政,逮住了那是真的揍啊!

    美其名曰:长兄如父!

    赵括能咋办呢?谁让熊孩子犯错在先?一来二去,赵政在宫中的地位甚至还要高于他的母亲,总理后宫的赵贵妃,仅次于赵括!

    而赵政在外朝之中,神童之名也被传颂。众多“政”吹之中,尤以平原君为甚,作为教导王子政的师傅,从刚开始的严苛到后来的三天两头的夸赞,仅仅是一两堂课的功夫而已。

    “大赵有后矣!”是这位老先生最常说的一句话!

    赵括对于此言,只有一句话回应:“也不看看是谁的种!”

    只能说,有这么一个儿子,痛并快乐着吧!

    这边赵国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显然西边的秦国也不甘示弱。若说赵国有后之事,只是对赵国影响深远,他国不过祝贺一二而已。那秦国所发生之事,却是关系到各国的生存,令各国侧目不已。



    第三百四十一章 秦王病自毁双壁

    

,我是赵括,人在长平

    那是五国谈判结束后的两年后,好似也是这样的一个雷雨天,一个劲爆消息传遍六国:秦国,上将军、武安君白起,与相国范睢,被秦王双双下狱!更传出不日就要开刀问斩的消息。

    罪名嘛!白起是不遵君上,范睢是贪赃枉法!

    要说这两个罪名有问题吗?没问题;白起违抗君令,搞什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而范睢,更是几乎举国甚至诸国皆知其贪也!

    但你要说这些罪名没问题也不对!虽然白起违抗君命,但那都是为了秦国,更已经是老早的事情了;至于范睢?没有你秦王的庇护与纵容,范睢能贪名遍六国?

    即便有错,所谓刑不上大夫;身为秦国重臣,也不必下大狱,更不必问斩啊?!

    所以,当赵括第一时间听到这个消息,并不以为然,甚至认为这是秦国又准备搞事情的前兆,毕竟已经安稳了一年,秦国不搞事还有点儿寂寞来着。

    而为了防止秦国搞事情,赵括甚至下令长平军和羽林卫、陷阵营暗暗备战,同时,麾下的暗卫和羽林卫撒出细作,时时查探秦军用意。

    当然,后面的事情却并没有按照赵括所想的那般去发展。

    秦国是在搞事情,却是在搞自己!

    。。。。。。

    “我王!武安君和相国,都是我大秦之股肱之臣也,万万不可轻易折损!即便有罪;还请王上看在往日功劳与情分上,从轻发落啊!”一脸焦急的太孙子楚在秦王的榻前疯狂地叩头乞求道。

    “咳咳!”秦王闻言;艰难地爬起了身子。一旁的宦者令赶忙在秦王的背后放下两个厚厚的垫子。秦王努力地挪了挪身体,让自己能够稍微舒服地靠在垫子上。

    费力地抬起没有多少血色的头颅,双眼微微眯起,秦王看向了额头一片血红的子楚,心中又是一阵的疼痛,随即伸出右手,扶起子楚。

    冰冷的右手拉过子楚的双手,让子楚坐到了自己的身旁,秦王这才开口,用他那虚弱的声音缓缓地说道:“子楚!寡人还未昏聩。武安君与相国,于我大秦之用,寡人比汝,比任何人都清楚!”

    说着,秦王又是一阵的咳嗽!

    “我王!”太孙子楚与宦者令齐齐关心道。

    “不碍事!一时半会死不了!”秦王摆了摆手说道。

    没错,仅仅过去两年的时间,秦王的身体就已经垮了!其中有多少是因为那场昏迷,以及昏迷之后的大补特补;又有多少是因为年纪的问题;就不知道了。

    近半年来;秦宫中的医师是换了一茬又一茬;可无论换了多少医师,诊来诊去,都只有一个结论——油尽灯枯!

    不待子楚说些什么,秦王便继续说道:“寡人身体,寡人自己知道,时日无多矣!”

    “我王!休要胡言也!我王还有万年之性命!”子楚倔强地说着,眼中已然噙满泪水。

    “痴儿!”秦王笑着擦去子楚眼中热泪,平静地说道:“生老病死,此古之循环也,寡人为君数十载,已是足以!切莫作小女儿状!我大秦未来的王,只能流血,不可流泪!”

    “诺!”子楚努力地忍住眼中的泪水。

    秦王冰冷的双手再度将子楚的双手握在其中,虚弱的声音再度响起:“正因为寡人的身体已经不行了,所以寡人要为我孙儿将前面的路给铲平!”

    不待子楚有所反应,秦王便继续说道:“前日,寡人已经安排人到雍城中,将安国君赐死。”

    “啊?!”子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