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是赵括,人在长平-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王也毫不在意范睢的无礼,甚至跟着范睢将第二爵酒倒入腹中。

    这边酒液刚入愁肠; 那边范睢的酒爵便又高高举起,甚至伴随着“好酒”的呼和!

    “这第三爵酒!”范睢高高举起酒爵,却没有向前两爵一般一饮而尽,而是对着秦王缓缓说道:“此爵为向我王请罪也!前年我王陷入昏迷,为不使白起立安国君为监国,在微臣授意之下,为我王进过量之补品,以致我王气血亏空,虚不受补,最终伤及元气,以致天命难永!”

    说着,范睢将高高举起的酒爵放到嘴边,一饮而尽!随即四仰八叉地躺在席上!

    范睢在自己必死的情况下,终于将埋藏在心中数年的秘密给袒露了出来,此时的他无比的畅快,那是一种大仇得报的快意,那是一种两不相欠的轻松,那是一种万事皆无的满足!

    只是,他的“畅所欲言”却令秦王震惊不已!

    原以为自己是因为年事已高,加上几年的大战不顺,身体才出现的状况!却不想,自己年寿难永的罪魁祸首居然是自己的心腹大臣——大秦相邦——范睢!

    秦王是有急又怒,通红的双眼冒着仇恨的火花,手中的酒爵已然掉落在地,另一只手颤颤巍巍地指着已经“躺平”的范睢。打死秦王都想不到,自己一直奉为“忠臣”、“心腹”、“密友”的范睢竟然会做出这样的事情——为了一时的利益,竟然不惜牺牲掉自己!

    你不知道我也心属子楚吗?

    你不知道只要我能醒来,安国君就绝对没有希望吗?

    即便再如何困难,再如何危急,也不该以进补之事,而行投毒之实啊!如此,与反贼何异哉!

    怒火中烧的秦王朝着范睢怒吼道:“汝怎敢!汝怎能!”

    嘶吼中,一大口的鲜血直直地从秦王的口中喷射而出,鲜红的血液迸溅而出,落入那斟满酒水的酒爵之中,瞬间化成了一片暗红。

    躺在地上的范睢,斜眼看着暴怒的秦王,哈哈大笑了起来,笑声中却又有几丝的惨然。但如今的范睢早已没有了敬畏,有的只剩报复的扭曲心态。

    随即不顾已经气炸了的秦王,范睢兀自地火上浇油般地回怼道:“怎么,只许你秦国过河拆桥、兔死狗烹,却不让我等反击一次了?商君何辜,变法强秦,秦强而车裂之;张仪何辜,东讨西要,为秦破合纵之势,而尽取河西之地,结果却是全家没于秦都,其人仅以身免;白起何辜,吾又何辜哉!”

    一桩桩、一件件的往事呈现在秦王的面前,仿佛撕开了秦国最后的一丝遮羞布。

    是呀!秦国口口声声说着要广纳贤才,愿与贤才共天下。可是从卫鞅开始,哪个名士在秦国能够得以善终!别说他国奔来的了,如今就连自己家的老秦人白起都容不下了!

    这些人,卫鞅、张仪、白起甚至是范睢,有一个算一个的,哪个是做了不利秦国的事情,不都是“莫须有”的罪名给杀了,其中张仪算是最好的了,终究留下了性命,却也是家破人亡的结局。

    听着范睢的话语,原本还暴怒的秦王,本应更加的怒不可遏。可不知为何,秦王竟然慢慢地冷静了下来,冲天的怒气也随之消散,双眼冷冷地看着下方四仰八叉的范睢。

    秦王知道,他没错!他的先祖们也没错!

    不杀卫鞅,不足以平息老世族、老秦人的愤怒,不平息他们的愤怒,商鞅所立秦法便再难以施行,去人而存法,相必商鞅也是干死如饴;

    不逐张仪,六国皆谓秦之无信,则合纵之势再起,张仪数十年苦功将毁于一旦,秦能保之性命,赐金还乡,已是冒了巨大之风险了;

    至于白起,甚至范睢,秦王表示,自己更没有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保住大秦!而作为秦王,只要是为了保住大秦,即便是要了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

    想及此处,秦王之心,越发坚固。

    坚毅的右手端起沾染了自己血液的酒爵,随即张开大口,暗红色的酒体倾泻而下,秦王将其一饮而尽。随即,右手一甩,“当啷”的一声,青铜的酒爵摔落在地,又滚了两滚,滴溜溜地就滚到了范睢的跟前。

    范睢明白!

    秦王也明白!

    数十年的君臣相得之情,便都随着这杯酒,尽了!

    ……

    公元前256年,夏末。

    秦国相邦范睢畏罪自鸩于牢狱之中,秦王因其结党营私,兴大狱,牵连者众,仅在咸阳之官便达数百人,咸阳官吏为之一空。

    同年秋,秦王病危,其太孙子楚继续奉命监国,大狱乃止!

    至九月中,秦王病势加重,召朝中文武大臣并公室诸人,即行传位于太孙子楚,后,溘然长逝!

    山东诸国莫不惊也!

    随即各国使臣蜂拥而至咸阳,名为吊唁实为探听虚实。

    少顷,各国既得秦王并武安君白起、相国范睢皆没之实。楚与魏、韩三国遂暗自盟约,欲趁秦国主少国疑之际,兴兵伐之。

    并以此盟书告知赵王括,欲令赵国会盟,击秦河西之地,而共分秦国之地也。

    赵国朝野上下,皆以为此事可行,遂劝于赵王括曰:“秦王自毁双壁,已惹天怒,故而以病收之,此天赐之良机,不可失之也!又逢数国之盟,定能一举而灭秦,则我大赵将独霸于华夏也!”

    更有人谏言曰:“当兴大兵,已长平、羽林为体,攻河西而取函谷,进逼关中、咸阳,夺秦人之基,而取天下之势也!”

    赵括闻言,颇不以为然,曰:“不可也!”

    “秦主虽少,却有两年监国之经历,秦之先王虽是去白起、杀范睢、而兴大狱,然大狱之闭却是当今秦主之所为,此时秦廷上下,可谓官心、民心尽附也!此非讨伐之时也!

    况秦之先王刚去,而我即兴兵伐之,此乃不义而无名之师也,此仁者所不为也;且,秦以哀兵之势,又有司马错等名将坐镇,战则未必能胜也!败则更遭天下唾弃也!此智者不为也!”

    朝中众臣咸服!

    遂劝楚、韩、魏三国罢与秦之兵事,以待来日。

    魏国信陵君本率大军驻守周邑,闻听赵王括之战论,日夜兼程赶回大梁,与魏王秉烛夜谈,终令魏王改变主意,听从赵王之意,罢兵而与秦国交好。

    然楚、韩两国不听。韩国发兵五万,欲夺秦国周邑之地;而楚国将兵十万,欲重夺鄢郢之地而复于故都也!

    秦王子楚闻听两国来攻,愤怒莫名,遂令名不见经传的蒙骜为上将军,率楚地之兵八万对战楚国大军,令王龁为函谷守将,率兵六万防御函谷,令司马错为周邑守将,率兵三万对战韩国。

    同时派出使者,会盟赵、魏两国,许以“重利”,以免两国加入战端,另两路使者入燕、齐两国,试探两国之意图。

    秦王的思路很明确,稳住赵、魏两国,安抚齐、燕两国,南攻而北守。

    所以,大战率先在楚地展开。

    楚国以兵力之优势,徐徐向前推进,试图以堂堂之阵逼退秦军。

    秦国上将军蒙骜则顺其意,连连退却,仅仅三十余日,便已让出城市十余座,几乎三日下一城。秦军对此上下无不怨声载道,甚至远在咸阳的秦王子楚也发来质问的王命,却都被新晋的上将军蒙骜给无视了!

    蒙骜明白,新王刚立,自己更是新王一手提拔起来的,必须用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才能帮秦王、帮自己稳住位置!好在秦法严苛,秦军的素质更是不必说,虽然偶有抱怨,但对于蒙骜的将令,却是不折不扣地在执行着。

    机会也在秦军的已在退却中出线了!随着楚军占领的城池越来越多,不少楚军都被分配去驻守城池,而楚军之阵线也因为连续占领城池,战线不断被拉长,兵力被秦军成功分散,一转眼的功夫变形成了赫赫有名的“一字长蛇阵”。

    其阵已成,蒙骜明白是时候了!

    遂率军而出,以“揪其首、夹其尾、斩其腰”的九字要诀对付楚军,具体而言便是:以少量兵力结合地形,困住楚军之头尾,同时集中优势兵力对楚军中间位段的大军发动强悍冲击,以求击溃之。

    果然,一边是习惯了秦军退却的楚军,一边是刚放出牢笼的、憋了一肚子火气的、凶狠无比的秦军虎狼,不用想也知道结果如何。

    几乎一瞬间,骄傲的楚军瞬间被秦军虎狼给打得晕头转向,不仅头尾不得相顾,腰间部位大军更是为秦军一冲而散,随即十万大军几乎失去了统一的指挥,很快便被秦军分割包围。

    但好在,楚国毕竟在楚地经营多年,虽然被秦军分割包围,但除了少部分被秦军歼灭外,几乎一半的人还是通过楚地密集的树林,逃之夭夭。

    十万楚军声势浩大而来,却又留下了五万多首级,灰溜溜地逃窜而去。所幸楚地有山河相阻,秦军只是收复了失地,便不再向前进攻。

    直至此时,距离秦军反攻,也只过去了五天不到!

    “五天!就算是五万多头猪,秦军抓三天也抓不完啊!”赵括听闻此战况后,在赵王宫中不自觉地吐槽道。

    而随着楚国的崩盘,秦国的重心随即放到了周邑的韩军身上,楚地的数万精锐被抽调,浩浩荡荡地杀向周邑,正准备给敢于挑衅秦国的韩国一个YES!

    但……



    第三百四十三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

    

韩国人,他怂了!

    在最不该怂的时候!

    要知道,为了全歼韩国大军,蒙骜在完成对楚军的击溃战后,便星夜兼程赶往周邑战场,结果蒙骜的大军还未抵达函谷关,韩国的大军便行撤退了!

    而此时; 在赵国、魏国等众多国家的眼中,秦军主力被楚军牵制,仅剩的精锐大部分被布置在了函谷关,毕竟虽然赵国说是说不参与,但万一呢?函谷关时秦国的底线,万万不得有失。

    也就是说韩国面对的秦军; 不仅只有三万之数,其战力在秦军中也属于二流; 可以说此时是最好的突破秦军,占领周邑的时机了。

    只要能把秦军打回函谷,赵国当然也不介意为韩国助助力了。

    但,就在这单挑秦军的最好的时候,韩国大军转头就回了国了,搞得不仅是赵、魏两国观战的,就连做好了恶战准备的司马错也是一头的雾水!

    “搞什么啊!这才刚刚接触战就跑了,斥候都没死几队啊!?”司马错一脸的迷茫:“这算是自己这边胜利了吗?”

    直到几日后,蒙骜的大军突兀地出现在周邑战场之上,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韩国的情报做得这么好!早早知道了楚国的败讯,这才果断撤兵,避免了大军的损失。

    龟缩一地的韩国当然没有如此准确的情报,他们撤退的原因也很简单——打不过!几队斥候的接触战,韩军与秦军的战损比近乎二比一,韩国将军一咂摸,那还打个屁啊!自己这边也就五万人,对面周邑的秦军就有三万,能打个平手都算不错了!

    随即二话不说,带着大军就灰溜溜地回了韩国。

    只是他这一回不要紧; 却留下了一个美丽的误会,让赵括借题发挥又把羽林卫的情报部和暗卫给臭骂了一顿,同时借着这个机会,将情报部和戍守王宫的职能从羽林卫中独立出来,变成了羽林亲卫,但仍由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