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是赵括,人在长平-第2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若是秦国胜了这一阵,就势必形成两强南北对立的局面,而在这样的局面下,出于中间的自己反而有了生存的空间,无论谁发起对自己的进攻,都势必遭到令一方的猛烈反击。如此一来,虽然自己难有翻盘的希望,却能有苟延残喘的时间。

    好死不如赖活着,人如此,国亦如此。

    所以,秦国的金玉如流水一般被抬入了韩、魏两国的都城,转眼间又出现在韩、魏两国大臣的府邸甚至王宫秘藏之中。

    魏王显然是拿钱办事儿的主,当即就向赵国发出国书。

    当然了以魏王的怂劲儿,当然不敢跟赵国呲牙,甚至不敢对赵军单方面的破坏联盟友好的军事行动提出严正的交涉与强烈的抗议和谴责,只是委婉地提及赵魏盟好之类的话语,希望赵国能够估计赵魏情谊,不要入侵周邑。

    赵括拿着这封国书是既好气又好笑。

    这算是战书吗?显然不是,哪有姿态那么低的战书?

    可若不是战书,却又拒绝自己进入周邑,可能吗?这是军国大事,不是儿戏!

    当即,赵括口述,平原君执笔,回国书曰:“今,挑起战争者,秦国也,非赵也!赵、楚者友盟也,攻楚即攻赵也!故赵之战,乃被迫之还击也!敢有挡于赵军之前者,悉数以敌论之。敌者,不死不休也。勿谓言之不预也!”

    一封简单的国书之中,赵括已经在这封国书中不仅将战争的罪责全部推给了秦国,最重要的是埋下了一个伏笔——只要敢于挡于赵军之前者,就是赵国的敌人。显然,魏国不可能一城不守就退出魏国,一旦有哪怕一个魏兵拿起刀剑,那么攻魏也就顺理成章了。

    接到国书的魏王显然还不清楚赵括的险恶用意,但这封国书也足够应付秦国的使者——你看,咱可是为了你连赵王括都给得罪了呢!

    当然了,为了安抚住秦使受伤的心灵,魏王还是决定令周邑的边防部队对赵国军队进行稍稍的抵抗,守个十天半个月再行撤退。既算是对秦国的一个交代,给秦国争取些时间,同时也是要告诉赵国,我虽然是你的小弟,但你也不能太不把我当回事儿了。

    魏王此举堪称作死之举,不仅是对自己麾下的战力没有那啥数,更是对赵王括的凶狠缺乏最基本的了解。

    而相较于魏王的拿钱办事的作死样子,韩王就聪明多了!

    金玉之属照收不误,但出兵是不可能出兵的,这辈子不可能出兵的,本身自己国内的兵力就只剩下了七万不到,还出兵?疯了!

    苟着发育才是正经!没有十万兵,打死韩王也不会再参与中原的战事。

    至于秦国那边,嗯,拿人手软,而且后面还是要仰仗人家秦国,同时韩王也希望秦国能够获得一场胜利。所以咯,大批的韩国制造的铁器、铠甲以及防御的军械,甚至韩军自己军营中的一部分箭矢都被悄悄地,以商品的名义秘密送到了函谷关中,也算是韩王尽心尽力了!

    韩国的铁器、铠甲、军械,懂得都懂!当然了,秦军也投桃报李地给予了韩国大量的金玉之器!

    赵括看着手中关于魏国准备阻击和韩国投运军械的情报,不得不感叹,真的是一个比一个秀!也算是老天给自己机会!

    一个魏国,准备螳臂当车,给自己送上一个绝好的进攻的借口;

    一个韩国,将自己国中库藏几乎全部贡献给了他国,几乎是自断了一臂。

    他们就没有想过自己也有可能遭受到赵军的进攻吗?

    显然,无论韩、魏,都没有想过,他们的认知之中,赵国必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进攻自己,否则势必遭到四国的联手进攻,没有哪个国家敢如此挑衅诸国,曾经的超级大国秦国不敢,如今的超级大国赵国也必定不敢!

    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这两个秀儿,才一个敢于挑衅,一个敢于“卖国”。

    但意外往往就出在人们信心满满的判断之中,如此之国不灭,还有何国该灭?

    时间在各国的互相隐藏、试探、以及不懈欺骗中,一日一日地过去。

    秦军的十余万新卒果然如同楚王所想的那般并没有立即北上函谷与赵军相战,反而直直地朝着安陆而来。而楚王也随即带着王宫最后的机动兵力来到了安陆城中。

    援军的到来,令已经鏖战许久的两军为之振奋,尤其是楚军,楚王的到来,不仅带来了王城的精锐,更带来的楚国必守的决心。

    而秦军,虽然没有秦王的加入,但十余万大军的加入也如同一阵强心剂,狠狠地扎在秦军的静脉之上。

    一时间,无论秦军还是楚军,士气都几乎达到了顶点。。

    然而安陆城中,却罕见地没有爆发战斗,城里城外静悄悄的,仿佛战争从未降临,只有城头被鲜血然得发黑的城砖和城楼下无数的被烧得发黑的旗杆、云梯,诉说着此地曾经的血腥。

    两军似乎都在为决战的爆发做着最后的准备。

    就在安陆城静悄悄地等待着最后的爆发时,赵军的东、西及中央集团军群共计四十四万大军,纷纷在各自地集结地,隐蔽集结完毕。

    “攻!”



    第三百七十七章 魏军效颦呈犄角马踏城池尽俘虏

    

最先登场的是赵启和他麾下的陷阵营和羽林卫,约三万人马。

    而对手则是严正以待的魏国大军,约么三万人马。

    不是李牧补给赵启足够的兵力,实在是此战为了欺骗诸国,对外宣称只有一十二万大军出征,如此一来,先锋之军若是再多就有些怪异了。

    好在魏国全国的兵力也不过十万,与赵国边境之上更是只有这三万多人,能给归于一城而守之,这还是魏王明令需阻击赵军十日以上,魏军临时将散落诸城的众军归拢起来的效果。

    而之所以赵军的进攻一再后推,其中虽有大军集结的问题,也不乏是在等待魏军集结,好一举而歼灭的缘故。

    无形之中,魏王的王命再次给赵军的进攻和欺骗工作带来了方便。

    不过,魏军也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的,根据魏王的王命,深知自己与赵军战力差距的魏国守军,也算是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准备:滚木礌石、金汁箭矢不一而足,甚至是床弩,抛石车也都一应俱全,誓要狠狠地给来犯的赵军一个教训。

    而为了更好地对抗赵军,魏国的将军居然学起了赵军在轵城的做法,分外寨而立,以成犄角之势。

    当赵启听到这个消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不是送菜吗!

    犄角之势之所以能成为犄角之势,最重要的就是两处互为依仗,既能独立挡住敌军的进攻,又能在另一方受攻击时,及时地突破敌军进行增援。

    简单点来讲,就是两个角都要硬且锐!

    轵城是个什么情况,小小的城池里聚集了十几万的赵军,不分出去,就难于发挥出其战斗力,即便如此,田单还是将羽林卫和归义军统统划分到了外寨之中,怕的就是外寨经受不起联军的冲击。

    魏军倒好,本来就只有紧巴巴的三万大军,集中在一起守城都有些干巴巴的,居然还想玩掎角之势?你的城池也不高啊,你的外寨更是在一片坦途之上,并无天险可守,甚至连个山包的地利都没有啊!

    凭什么啊这是?

    疯了!?

    更可笑的是外寨之中只有一万多人马,几乎与城内平分兵马!凭什么这区区一万多兵马能够守住一个外寨?城中的万余魏军又凭什么能够突破自己的防线进行增援?

    如此布防,颇有些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感觉。

    真不知道是谁交给魏军将军的兵法,师娘吗?!

    然而这一漏洞百出的防御阵型,却在一时间将赵启给难住了,打死赵启也不敢相信会如此布防,甚至觉得魏军是不是有诈!

    随即赵启严令斥候探马再探方圆二十里内的情报,然而斥候校尉似乎早有准备,回道:“末将已令麾下细细查遍方圆三十里内,并无任何埋伏之军。”

    “当真?”赵启还有些不敢相信地虎目圆睁地看着眼前的斥候校尉。

    “当真!”斥候校尉轻咳一声,倒也不避讳赵启骇人的眼神,继续答道:“禀将军,末将可以项上人头担保,真没埋伏,末将的斥候已细细查探三遍!”

    显然,就连一个小小的校尉都觉得魏军的布防不可思议,这才在赵启率先锋大军到来前,对战场附近的情况都彻彻底底、反反复复地摸排了个遍。

    看着斥候校尉一脸激动,甚至不惜令下军令状的模样,赵启也是苦笑不得。

    确定附近并无埋伏之后,赵启的心思也随即活跃了起来,本来按理来说面对兵力几乎相近的魏军,又有城池相守,自己应该等候主力大军的到来再行攻击之举,但如今嘛。。。。。。。。

    正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既然魏军要给自己送礼,自己没有不吃下的理由啊!

    “传吾之令!”打定主意的赵启随即开始排兵布阵起来。没错,他就要以手下的三万先锋之军吃到对面的三万魏军。

    得令的陷阵营很快形成作战队形,向着城池外的魏军营寨发起了进攻。

    抛石车为之开路,箭雨掩护之前行,长盾在前,长毛在后,踏着整齐的鼓点就朝着魏军营寨杀去。

    魏军外寨的将军一瞅,也是丝毫不惧,当即点齐兵马据寨而守。

    然而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魏军哪里会是赵军精锐陷阵营的对手,即便有营寨的护持。很快营中的弓箭手便被赵军给压制了下来。而趁着这个机会,营寨外围的拒鹿角也几乎被陷阵营给摧毁干净。

    眼见着就要与赵军硬碰硬了,魏军守将赶忙令手下点燃三柱狼烟,通知城中之军出城配合击敌。

    随即晴朗的空中,三柱狼烟袅袅而上。赵启的脸上也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

    城楼之内,等候已久的魏军几乎没有丝毫的迟疑,五千被挑选出来的精锐骑兵随即从大门之中冲杀出来,怒吼着想着营寨的方向奋蹄而往。

    一里不到的距离以骑兵的脚程,几乎转瞬即至。可惜魏军的五千骑兵并没能踏入营寨半步。

    只在魏军骑兵出城的一刹那,赵军中军便红旗招展,早已等候多时的羽林卫随即按照赵启的指令开始行动起来。

    刚刚跑出去数百步,呜咽的号角声便从魏军的四面八方响起,紧接着便是阵阵的马蹄声与呼啸而来的箭雨。

    “稳住!”魏军的将领面对着赵军如同疾风暴雨一般的箭雨,不住地高声呐喊着:“冲刺,冲过去!”

    试图用这样的方式稳住自己的阵型。

    魏军原本稍显混乱的阵型居然真的在将领的呼喊声中稍稍稳住,这令魏军将领稍稍有些自得——不愧是自己亲自挑选的精锐。只需再坚持一会儿,便能凿穿了前方的赵军,便能与营中魏军会合,便能。。。。。。

    便然而迎接他们的不是赵军软弱的侧背,二是如同铁塔一般的刚强正面。

    “铛铛铛”的数声金属砸地的声音,从魏军的前方传来,穿过密集的赵军箭雨,还未来得及喘息一刻,迎面而来的却是深深的绝望。

    只见大军前方,长矛兵正渐渐后撤,而露出来的却是双层的长盾组成的方阵,后撤的长矛兵又将长矛从盾牌的缝隙中伸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