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是赵括,人在长平-第2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甚至不少战士已经连续三日三夜,无论体力还是精神都已经到了极限。

    但韩军依然坚持着,宛如一个巨人,挥舞着破败的铁锤,试图挽救自己垂垂老矣的生命。老了那就是老了,无论是身体的老,还是制度的腐朽都将被更新的肉体与更先进的制度所替代掉。

    很快,缺口东面的赵军率先完成突破,韩军节节败退被压缩到一小块区域,又被城外箭塔给死死压制,随着越来越多的赵军踏着云梯攻上城楼,整个新郑的战局逐渐明朗了起来。

    占据城墙的赵军并没有急着将那一小搓韩军给消灭,反而径直向着城楼之内攻去,目标也很明确,那就是城门!

    城门之外,冲城车依旧一下又一下勐烈地撞击着城门,城门之内的韩军或是紧紧握着手中撑住城门的木桩,或是直接以身贴在门上,用自己的身体顶住城外的撞击。

    每次撞击,都如同一把大锤狠狠地敲在了顶门的众韩军的心头,最里面的几人,甚至已经口流鲜血。但他们依旧没有丝毫放弃的意思。

    然而他们大无畏的坚持,在如勐虎下山般的赵军面前,很快失去了意义。步梯之上,包括城门洞口的几十名韩军显然挡不住赵军精锐的脚步,伴随着呼喝之声,赵军已经冲入城门洞中。

    里面的韩军根本来不及反应,一矛刺出,数名紧贴着的韩军立时被穿成了串儿,长矛随即又是一横,带着数名韩军的尸体散落一地,被杀的韩军甚至至死都不知哪里来的偷袭。

    因为堵门的缘故,城门洞中之人,虽然批着甲胃,却几乎没有带上手中兵刃,而赵军袭来,等待着他们便只有一场屠杀。

    几乎眨眼的功夫,城门洞中韩军便被赵军屠戮殆尽。

    而伴随着“吱吱呀呀”的声响,新郑城的大门也缓缓被赵军缓缓打开,无数赵军瞬间涌入城门之内。

    至此,新郑外城既破。

    韩王已知外城不可守,遂带着自己的亲兵们和部分的守卒往内城退去。妄图以内城再守几日。韩王很明白,韩国本身就不剩下几座城池了,即便自己逃了出去,也是无处可去,更何况其余城池可能还不如自己的内城坚固高大。

    更关键的是,若是自己脱城而逃,还会跟随自己的军队恐怕屈指可数,毕竟为守卫国都而抛头颅洒热血者未必就会跟随自己逃亡而去,爱国者有之,爱君者少之。

    而失去了军队扈从的自己,无论是往他城而去还是往外国避难,都逃不过傀儡的命运。

    所以,退守内城是韩王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选择。只是外城都失了,内城还能守吗?

    但不管怎样,韩王无惧无畏、坚守到底的信念倒是值得魏王好好学习一番。

    这边韩王匆匆往内城而去,那边赵军倒也没有急着追击,反而按照自己的节奏,从一门至四门,直至将外城全部拿下,而顺理成章的韩王所驻守的内城已成瓮中之鳖。

    战至天蒙蒙亮,赵军基本肃清外城的韩军,随即又换上第三组的三万大军,准备对内城展开进攻。

    屡立奇功的抛石车也被挪到了外城城楼之上,面对着内城的城墙,就是一顿输出,而内城的坚固程度显然不如外城,一个石弹砸下便是一个大坑,落在城墙外立面上,更是直接令其凹进去好大一块,搞不好下一个石弹就会生生将它砸塌。

    可是,韩军面对如此窘境又能做什么呢?



    第三百八十七章 韩魏既灭秦楚惊各自商议欲结盟

    

赵军的进攻很快到来,内城虽然相对外城面积缩小了一半不止,所需防守的兵力也随之减少,但架不住能逃至内城的兵力本来就少啊,加上中坚力量曲长、校尉的大面积缺失,使得内城的防御陷入了极度的混乱之中。

    而赵军显然并不会给韩军太多调整的时间,抛石车的石弹一个接着一个地往内城城墙上砸,好容易集结的部队随即又散成了花,随即一架架云梯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内城的城头冒出,不待韩军作出反应,赵军的精锐部队已经通过云梯杀上城楼。一旁的韩军总算是反应过来,刚想要以弓箭逼迫赵军退回,却先被赵军的箭塔逼退。

    若说外城之战时韩军还有一战之力,那么到了内城时,韩军几乎已是穷途末路,根本没有什么反抗的能力,即便韩王在身后声嘶力竭地鼓舞着士气。

    很快的,越来越多的赵军士卒冲上了内城城头之上,大半个实诚过后,内城城楼上赵军的数量眼看着就要超过韩军。韩王心中明白,恐怕这内城也即将不守,当下就要往王宫中逃窜,企图利用宫城再做垂死挣扎。

    然而让他逃到内城已经是赵军的失误了,同样的错误赵军哪里会犯第二次,韩王这边刚刚有所行动,赵军这头立即有数曲兵马随之而动,就在韩王逃亡宫城的路途之上,两千赵军将其团团围住。

    一番枯燥无味的厮杀过后,安坐战马之上的韩王为赵军所擒。。。。。。

    公元前249年秋,赵大举而出,先攻周邑,降魏卒三万,迫秦军退却。遂分兵而攻,以五万大军去魏地,阴得之;更以十五万大军攻韩,韩王力战不退,终为赵军所破,即为赵军所擒。

    魏王即降,千里魏地传玺而定;

    韩地尽没,而韩王乃降。

    或曰:若以千里之魏地与之韩王,赵之攻也,或需迁延数月乃至经年,而战之胜负未必也!

    然世之事也,自有其因果在也,处危难之邦,多生艰苦卓绝之意;拥沃土千里,多有骄奢淫逸之心,此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者也。

    韩、魏既败,韩国之求援国书也亦至诸国之手,秦楚乃知受赵之大当矣!

    函谷关内,秦王收到消息之时,韩国已经陷落有五日矣,而司马错将军亦已回师函谷,遂与司马错并魏无忌共商其事也。

    “我王!为今之计,必先停安陆战火,并集结楚国之兵,方可共抗赵国之虎狼也!”司马错率先发言道。

    虽然司马错已经提前知晓了赵军可能有所企图,但看着手中的详细情报和韩王的国书,心中还是不由得慨叹:赵国,真,好大的手笔!

    魏境内五万大军,韩国境内十五万大军,再加上迟滞自己的周邑十万大军,整整三十万大军。这还不算河西方面传来的赵军增兵河东郡的消息,而既然河东增兵,齐地的赵军恐怕也进行了增兵,也就是说此战赵军恐怕动用了不下四十万大军。

    司马错之惊,不仅在于赵国的果断,更在于赵国的实力。

    任谁也想不到,只是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赵国便已经长成成了如此的惊人怪物,要知道当年长平之战后,燕国可是派出数万大军便令赵国有亡国之危了。而如今呢,赵国随随便便就拿出了四十万大军。

    此消彼长之间,原本独霸天下的秦国,如今倾尽全力也不过集结出了三十万大军,而这还已经是为了楚地孤注一掷、穷兵黩武的结果。

    更令众人惶恐的是,赵国的优秀将领是真的多啊!赵括就不说了,毕竟已经是王上了;单论将军,好容易整死一个廉颇,立马就有田单收拾残局;紧接着李牧、任武、赵启、乐间、王樯,一个个后起之秀,直接把各国的将领按在地上摩擦。

    身为秦将,年过半百的司马错所感受到的除了窒息便是深深的无力感,甚至司马错有时在想:赵国即便是败了,有这么多的名将、土地、民众,恐怕无需几年就能恢复如初,甚至更上层楼,可是自己呢?秦国呢?

    连年征战连年败迹,没有胜利就没有军功,没有军功就没有晋升、没有赏赐,而长久得不到晋升,失去上升通道的秦兵们很容易便会陷入到迷茫和痛苦之中,若不是白起将军拼死抢下了半块周邑,强行为秦国续了一口老血,恐怕秦国国内早已崩溃。

    这些情况司马错不是不知,可是战打不赢,什么都是白扯,这也是秦国举全国之力要攻下楚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就是这国家存续的紧要关头,赵国尤其是赵王括又一次显示出了他天才般的军事构想,居然既不救援楚国,也不攻击秦国,反而趁着秦、楚大战,一举而统一三晋。如此一来,秦国攻楚的计划就显得那样的幼稚而得不偿失。

    即便秦国花费大气力将楚国攻下,相较于赵国所得也只是能够打平而已,韩魏两国土地虽是不足楚国一半,可其中尽是肥田沃土,绝非穷山恶水的楚地所能比拟的。

    甚至于攻下楚地之后,没有两三年的开发,恐怕难以助长秦国国力。反观韩魏两地,本就与赵国同属晋国,三家分晋,又三家归赵,不出半年就能反哺赵国。

    这一来一往,若是再加上攻城所耗,秦国更是不值了。要知道,赵国攻韩魏,拢共损兵不足两万,而自己秦国光是在安陆城就丢下了不只三万尸首。

    若是真的如此继续,秦吞楚地而赵占韩魏,虽然也形成了南北对峙之局,可是明眼人一看便知,秦国差之赵国多矣!

    然而越是在绝望之中,越是要寻找胜利的希望。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什么是希望的光明?那便是收拢兵力,联合楚军,给予赵军主力一个永生难以磨灭的教训!

    甚至不仅要打败赵军的主力,还要迫使赵军退出韩、魏之地;

    不仅要逼迫赵军退出韩、魏,甚至最好能够攻到赵国本土,最后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当然,最后地盘的划分,那都是后事!

    但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要先赢下这场战争!而要赢下这场战争,无论楚国、或是秦国都必须倾其所有!

    “请我王速发国书,向楚王详细陈明厉害,务必邀其以倾国之军而来!而我军亦需以全国之力,以抗赵军也!”司马错忍不住又补充了一句:“若是令赵军站稳了韩魏之地,恐怕我军再无任何机会矣!”

    显然即便是老将司马错,面对如今的情形也是有些急了。

    年轻的秦王心中更是有些慌乱,好在多年的质子生涯让他有着极强的变色与隐藏的能力,倒是没有让旁人瞧出端倪来。

    闻听了司马错的建议,秦王随即将眼神看向了一旁的魏无忌,问道:“魏卿以为如何?”

    魏无忌看着手中魏王投降的消息,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百年魏国,遥想当年,也曾为中原之霸主,如今却屈膝投降于赵,怎能不令自视甚高的魏无忌又急又气!

    听闻秦王的问询,魏无忌深吸了一口气,稍稍平复下心情,缓缓说道:“若是我王不愿屈膝于赵王之下,便只有一战!如司马老将军所言:集秦、楚两国之力与赵国决一死战!”

    秦王闻言,也终于缓缓点头,如今的情形,似乎也只有用旷世的一战方能扭转乾坤了!

    “传王令!”秦王抖擞精神对着二人说道:“魏卿,且为本王修书一封与楚国,邀其暂歇兵戈,会战赵国!”

    “诺!”魏无忌立即应诺道。

    “令上将军蒙骜为主将,司马错为副将,本王亲任监军,统帅全国兵马与赵决一死战!”秦王继续下令道。

    “诺!”身下二人齐齐应诺道。

    然而,楚王会答应秦王的会盟要求吗?

    。。。。。。

    这边秦王已经打定了主意要跟赵国决一死战,那边楚王得到消息必秦王还要早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