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是赵括,人在长平-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吧,收获小,哦,不是,是老迷弟一枚。赵括都有些无语了,你可是军事大佬,我要依靠的大佬也,不能这么没主见吧!

    “喊廉老将军入帐来,自然是要与将军解释一番的。将军但有不解之处,请自言之。”赵括换上宽松的衣服后,做在廉颇的对面说道。

    “故所以不敢请尔!”廉颇双手一拱说道:“上将军,虽说魏军的确也出兵了,但是其坐视我被围之军被歼,若是其能早些侧击秦军,我军的损失会少很多。”

    “虽然我军的损失会少很多,但这样一来魏军也不会如现在这般几乎全军覆没,且秦军若见我赵魏联军,极有可能又演变成对峙了。局面可能还不如现在呢!”赵括说道。

    “此言有理,但是即便如此,也无需将河内一郡之地拱手送与魏军啊!”廉颇有些急道。

    “谁说签字的是谁的,地儿就是谁的啊!”赵括笑道。

    “上将军的意思是?”廉颇有些迷惑道。

    “魏国援军,以全军覆没的代价,为赵军围困秦军创造机会,而魏国毫无所得,你认为以魏王、魏信陵君的心眼,会不会有所记恨,会不会把矛头对着我赵国呢?”赵括问道。

    “那是自然,但我赵国何惧魏国?”廉颇不屑道。

    “但如果换个说法,魏赵联军合理将秦军围困,魏军损兵五万,而得河内一郡之地,你认为,魏王和信陵君可能接受?”赵括没有回答,而是继续问道。

    “那自然是能够接受,可是秦军不是已经把魏军给屠了吗?到壁垒之中的只有区区几千人的呀?”廉颇不解的问道。

    “这几千人我也不准备还给魏军,尤其是那武卒,强是真的强好吧!明天就让李义把他们全部编入我赵军,我赵军骑军独树一帜,但也还是需要一只强悍的步军!”赵括说道。

    “那……”廉颇更迷茫了。

    “这么说吧,民壮换身衣服骗了秦军白起,我五万赵军精锐换身衣服不能骗下魏王吗?五万赵军直接接管河内郡,河内郡名为魏地,实为赵土!军为赵军,民为赵民,政为赵政,税为赵税。”赵括肯定地说道。

    “可是信陵君是知晓战事情况的啊,而且……”廉颇还是有些疑虑道。

    “一边是丧兵辱国,一边是为国扩土,以将军对信陵君的了解,你认为信陵君会如何选择?”赵括笑着问道。

    “信陵君此人,谋己多过谋国,爱家胜过爱国,故某认为,信陵君会听从上将军的安排,甚至与上将军一齐欺瞒魏王。如此一来,我赵国一战而取两个半郡,此大胜也!”廉颇高兴的说道。

    见廉颇如此高兴,赵括却突然严肃了起来,说道:“以河内郡阴拖于魏,非只为安抚魏王与信陵君,更是为了……”



    第七十一章 未来计议自军报始

    

“更是因为赵王!”赵括缓缓地说道。

    “赵王?”廉颇疑惑道。

    “或者说是如今的赵国朝廷!”赵括的语气逐渐低沉,继续说道:“廉老将军,可知我为何要来这长平战场?”

    “我岂不知秦国谣言夸赞与我乃是毒计?让一员无甚经验的将领替换廉老将军,纵是秦国流言再利,我朝中就无一清醒之人,看清其中如此浅显的道理吗?我王再过昏聩,也当不至于如此轻易换将吧!”赵括分析道。

    “但事实证明,上将军真乃将星也!”廉颇恭敬地说道。

    “哈哈!母上阻拦与我,良友劝告与我,甚至与家父出生入死的家臣死死地抱住我的腿不让我前来,熟悉我的人都清楚我不能担当此任,难道王上和朝廷会不去打探,打探了怎会不知?”赵括反问道。

    “所以,派我前来不是为了打赢此战,而是为了尽快结束这场战争,是结束而不是赢下!原因我跟将军说过,赵国没粮了!可是赵国真的没粮了吗?!”赵括继续问道。

    “在我王的王宫与农场内,在平原君的府邸与别苑内,在赵国大大小小的号称爱国爱民的官吏的家里!”赵括缓缓地一字一句地说道:“从未缺过粮食!”

    廉颇沉默着,显然他对此事并不意外。

    “这些,本君都知道!本君大可对流言不做理会,在马服山闭门谢客,安心做我的马服君。但本君还是来了!不是为了赵王的拔擢,不是为了父亲挚友平原君的举荐,更不是为了所谓的功勋荣耀!”赵括站了起来,目光看向帘外的无尽黑夜。

    “我只想试着,试着给那些饿死在路边的白骨,冻死在草席上的亡魂,还有那些在饥饿、贫困中挣扎的人们,开出一条道来。试着能否在这漫漫黑夜里,做一轮明月,给穷苦人民照亮一条道路。”

    “上将军,可曾找到这样的路了?”廉颇站起身来,在赵括的背后说道。

    “找到了!”赵括抬手一指,继续说道:“就在这里!”

    “这里?”廉颇疑惑道。

    “嗯!”赵括肯定道:“就在我们即将要打下的这片土地上!因为战乱,所有的秩序已经被打乱,没有了秩序,才最好建立新的秩序。”

    赵括回过头,向廉颇问道:“廉老将军!可愿与我从这三郡开始(为了后续方便,半个河东郡也称一个郡!),一起结束这乱世?”

    话音刚刚落地,廉颇便双手一抱,单膝跪地说道:“某随上将军驱策!”

    赵括颇有些意外,原以为还要花费些口舌去说服廉颇,没想到廉颇这么干脆。

    一边是昏庸无能,嫉贤妒能的朝廷,自己三年对峙,每每披星戴月、殚精竭虑,换来的却是不信任与被抛弃,而另一边却是充分信任自己,更是刚刚带领自己开疆拓土的天才将领!对于一位爱兵如子且渴望胜利的老将来说,似乎这样的选择题,根本不必思考!

    赵括一把扶起廉颇,将他带到地图之前,指着地图说道:“兵法曰: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从全局来看,如今我军虽胜,然我赵国经三年对峙,元气大伤,三郡之地也是赤地千里,虽胜,却无进取之力;而秦国虽败,然以其关中、巴蜀之富庶,不日即可恢复元气,此所谓杀富富不去,济贫贫不离。”

    “然也!且秦据崤函之固,败可退守,我军虽胜,却处四战之地,需得处处小心,唯恐后路被抄。”廉颇说道。

    “然也,用兵之道最忌后路被断,与秦军之决战的前提必是后路无忧!所以,日后的几年里,我军在河东河内两军将完全采取守势,必要时可以进行坚壁清野,迫使秦军将目光转向南方转向楚国。”赵括说道。

    “而在此阶段,我们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刚刚说的后路的问题!”赵括在地图的北方一指,缓缓地说道:“其二,便是粮草的问题,据本将所知在更远的东面,还有一个三面环海的半岛小国曰朝鲜,其土地肥沃,物产颇丰,可作我赵之巴蜀;其三便是整军、扩军!”

    “此三事,实为一体,后路平抑,方有通道抵达朝鲜,有了朝鲜之地,粮草方可无忧,粮草无忧方能放手扩军!而为了达成此事,我朝我军的重心势必转而向北,与南方诸国必须保持良好之关系,避免他们捣乱,最好就是让秦国吸引他们的注意!”

    ……

    平后路之患,灭北面之国,征朝鲜之地,收三晋一体,分弱楚之域,而终于秦逐鹿中原,共商九鼎所属!

    廉颇怔怔地看着赵括在地图之上挥斥方遒,随着赵括的讲解,心潮逐渐澎湃!他原以为他的上将军只是想要重现赵武灵王之强胜,却不想,他的上将军居然胸藏如此抱负,且已经计划得如此详尽——未出山而定江山!即如是也。

    看着有些发懵的廉颇,赵括知道自己说的有些多有些远了,于是将话题拉了回来,说道:“老将军,见笑了!”

    “不敢不敢!上将军既有如此宏志,末将虽老,亦愿为此万世之业,垒一方土石!”廉颇诚恳道。

    “好,那些都是将来之事,回到现在,我需要将军用您的老道经验为我王呈送一份详尽的军报!”

    “军报里:我军与秦军展开了殊死搏斗,不论用怎样的方法,我要将我军和魏军剩余的总兵力不超过十万!明白吗?”赵括问道。

    “这是为何?这不是把将士们的功劳还变小了吗?恐怕将士们会有怨言啊!”廉颇不解的问道。

    “无妨,我军没有秦军那么严格的功劳系统,功劳多寡无非就是财帛多少,以及分封的田地多寡。财帛方面,本将的赏赐全数分发给将士们,断不会少了他们。至于田地,三郡之地最多的就是土地了。这也是老将军要做的第二件事儿,把将士们的家庭挪过来!”

    “至于原因,如果赵王知道我军还有十几万部队,会不会想继续推进?即便不再进攻,也会将部队抽离。但如果只有五万?且各个带伤,那么我军虽已击败秦军,却仅能坚守于河东郡,三万人驻守安邑,两万人驻守临汾,被动地防备秦军。”

    “而魏国大军的五万人马,三万人驻伊阙,两万人驻守野王,防备秦军的同时也防止我军进入河内!所以,还需要我王另派援军,或者允许吾等就地征兵!如此一来,吾等可用之人、可为之事就更多了。”赵括看着廉颇说道。

    “诺!编写军报呈送我王,安排士卒家庭移居三郡!可还有其他的?”

    “有!最后一事,也是最为重要的!”



    第七十二章 战后铺垫说服信陵

    

“在不久之后,将会发生一些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我希望到时候老将军能够忍住,并且以老将军的威望压服所有的赵军,都能够忍住!牢牢控制住军权,一切等我的指令行事!老将军可能做到?”赵括问道。

    “末将一切听从上将军之令!”廉颇恭敬道。

    “好!”赵括高兴的说道。

    “那么,北方应该已经开始发动了吧!”赵括心中想道。

    与此同时,一队队的赵军细作正从容越过赵燕边境,为首那人正是在北路林间探索小路的将二代李毅李校尉(详见第二十五章),哦,应该是李都尉了。

    探查的小路顺利让北路军保存了上万兵力,又在突围战中率先突破秦军封锁,为全军打开了北上的缺口,再加上壁垒之上的先登之功,饶是他的叔父还想再压一压,却被故关的守将郑新一眼看中,特意禀报了赵括。

    赵括显然对这样又能打又懂打,眼里还有活儿的年轻将领很是喜爱。二话不说,大笔一挥,拔擢为斥候营都尉,全权负责燕国方面情报工作。而手下话很多的廖姓曲长,也被提拔成了校尉,继续在李毅手下待命!

    “都尉啊!咋别人升官手底下人是越来越多!咱好歹也算是升了整整一级了,咋手底下的人却越来越少了啊!”廖校尉开启了他日常吐槽模式。

    “人少也就算了,大军都在长平关外等着秦军过来,那可是捡人头啊,那功劳不跟捡似的?还说你没得罪李将军!都说了搞两瓶好酒,把李将军喝到位!非不听,这下好吧!两此先登之功,还有探路之功,就换了个这?这不是明升暗降嘛!”

    “屁,你懂个屁!”李都尉飞起就是一脚,扫视旁边没有其他人,才小声对廖校尉说道:“小子,不怕告诉你,李将军是老子的亲叔父!能害老子吗!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