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朕摊牌了,朕是皇帝-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房子也太好看了吧!”
  “修建这样一座大房子,肯定要花老多钱了,薛老爷真有钱!”
  “额啥时候能有这样一座房子,那真是做梦都能笑醒咧!”
  “额看你现在奏是在做梦,你呀这辈子都别想了——”


第326章 把他们培养成记者
  “诸位,从今天起,你们住在这家客栈里,一直到你们的工作结束。”
  “在这期间,你们的一应要求,我薛海都会尽量满足,若是晚上觉得睡在这屋子里太热,可以向店小二讲出来,会有专人送冰块到你们的房间进行降温。”
  “总之,凡是为我薛海做事的,我绝不会亏待!”
  在众人的一一声声惊叹声中,薛海讲出了一个更让他们振奋的事情,那就是他们这些人,从今天开始,可以住在眼前这豪华无比的客栈里面。
  “我的个乖乖,薛老爷说的是真的么?这么漂亮的客栈,住一晚上得花老鼻子钱了吧?”
  “薛老爷既然说出来了,那就肯定是真的。”
  “薛老爷真是个大好人呀,这么好的酒店,居然拿来给我们住。”
  “俺这下也算是当了一回富贵人了,能住进这么好的酒店里。”
  ……
  薛海的话音一出,立马又引来众人一阵惊呼感叹,同时还有无尽的激动和感激之情。
  “老爷……您不是是说这酒店是用来招待那些来我们薛家村旅游的那些人客人的么,怎么让他们……”
  一旁的薛二见薛海如此爽快的就把刚刚建好的酒店拿出来给这些工匠们住,心疼的毛病又犯了。
  “欸……你尽管按我说的去做就好,现在不是还没人来咱们薛家村旅游么,剩下的事情就交给你了,今晚让他们早点休息,明天一早开始开工!”
  薛海看了薛二一眼,似乎已经习惯了他这样子,只是多加嘱咐了两句。
  安排好一众工匠们休息的地方之后,薛海立马又派人去联系了先前制作自行车的那些工匠们,让他们连夜就回到薛家村来。
  制作活字印刷模具,开设报社和批量生产自行车的时候,必须要同步进行,无论哪一样,也不能落在后面。
  与此同时,长孙无忌也以一个友情价,将那个空壳印刷作坊卖给了薛海。
  原本在得知薛海买下印刷作坊的意图之后,李世民还在担心,印刷作坊里的那些工人什么的都是现招的,万一薛海让他们操作印刷点儿什么东西的话,大概率会露馅。
  可让李世民没有想到的是,薛海在把印刷作坊收购过来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印刷作坊里的工人全部炒掉,然后重新招收了一批印刷工人,并且派专人教他们印刷方面的活计。
  薛海之所以会这么做,用薛海的话来说,就是,即将成立的报社和印刷作坊,将会是自己在大唐立足保命的关键。
  这么重要的行业,只能够使用自己亲自招收进来的人,留下来的人中难免会有长孙无忌一两个心腹,而长孙无忌又与朝廷走的那么近,如果不清理的话,将来说不定就是一出变故。
  而事后的事实也证明,薛海在第一时间就清理掉了那些留下来的工人,是无比正确的决定,因为他们当中有少部分人,是得到李世民的旨意之后,从礼部调过来的。
  ……
  一切准备就绪以后,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对于开设报社的选址以及自行车厂和钢铁厂之间的运作,都在按照计划进行。
  就在报社正式开业的前一天,薛海作为报社的主编,亲自设计了将要发行的报纸的版面。
  “老李,我让你派人收集的民间趣事还有新闻以及朝廷最新的政策动向这些,你都收集好了么?”
  薛海拿着设计好的报纸版面来到李世民的房间,询问了一下这几天交给他的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李世民此时正在整理最近几天收集来的素材,见薛海突然来了,赶紧站了起来,回答道:“东家,这些都是最近几天按照你的要求收集来的东西。”
  “为了收集到这些东西,可把某和府上的那些伙计给累了个够呛,在长安城里大街小巷的钻就不说了,光是去长安郊外的那些村子里,就把人累的个半死呀。”
  李世民从凳子上站起来,一边将整理好的素材交给薛海,一边向薛海诉说着自己和一众家丁最近几天来是如何如何的辛苦。
  “东家,某已经想了好几天了,还是想不明白,咱们收集这些东西,真的会有人看吗?真的能够赚到钱嘛?”薛海那边刚接过素材本子,李世民又接着问道。
  “哈哈……老李啊,我知道这几天你们为了收集这些东西都辛苦了,但是你放心,你们的辛苦肯定是值得的,而且只要咱们的报社能够顺利开业,就肯定会赚到钱的。”闻言,薛海笑了笑,立马安慰了李世民两句。
  “对了,你把跟着你一起去收集这些素材的人弄个名单出来,把其中表现比较好的几个特别标注一下,我准备把他们培养成记者。”薛海一边看着素材,一边说道。
  “啥?记者?”
  在听见薛海说要把表现比较好的几个家丁培养成记者的时候,李世民的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奇怪的词语。
  “对啊,记者。”
  “就是专门负责采访和收集这些实时新闻的人,都叫做记者,他们的任务就是在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的发生地,进行跟踪采访和报道。”
  “然后把得到的信息整理成素材,汇总到报社,再由报社经过筛选过后,将其中有价值的新闻刊登在报纸上面。”
  见李世民用着异样的眼光看着自己,薛海突然感觉自己后背凉凉的,竟然有一丝丝的冷汗顺着后背滑落了下来。
  “老李,你干嘛这样看着我?刚刚我给你说的话你都听明白了,记住了吗?”
  见自己解释完记者之后李世民没有反应,薛海不禁推了推李世民的肩膀。
  直到这时,李世民才从一顿胡思乱想中回过神来。
  略显尴尬的笑了笑,拂起袖子在额头上擦了擦,笑说道:“原来东家说的记者是这个意思啊——”
  听见这话,薛海开始倒还没觉得什么,可后来一细想,总感觉李世民说出这话,哪里怪怪的。


第327章 第一份大唐日报
  数日之后,大唐第一家报社“大唐日报社”正式开业了。
  与酒馆和火锅店的开业不同,报社是在悄无声息中开业的,事先没有做任何的准备,也没有搞什么热闹的场面。
  但是在报社开业的同时,长安的大街小巷中都同时出现了一些挎着布袋子,走街串巷的卖报员。
  ……
  “卖报啦卖报啦!一个铜板一份报纸,您买不了吃亏,也买不了上当啊——”
  “卖报啦卖报啦,大唐日报,每天更新,大唐当天都发生了些什么,这上面都写的清清楚楚的啊——”
  ……
  卖报员手拿一份报纸,边走边叫卖,这是报纸行业最开始的销售方式,而这样的销售方式也很快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刚刚你听见那小娃娃嘴里叫唤的什么吗?”
  “好像是在卖报纸,这报纸是个什么东西?”
  “以前没听说过啊——”
  “那小娃娃说那报纸上有我们大唐最近发生的事情,只要一文钱一份,要不咱俩买一份来瞧瞧?”
  “我看行——”
  “诶诶,那个卖报的小娃娃你站住,给我们俩来一份儿报纸——”
  偶然路过长安西市的两人,在听见卖报员的叫卖声之后,当即便决定买下一份报纸来看看。
  “嘿嘿,两位客,这报纸一文钱一份,这是报纸——”
  见自己开了第一单生意,卖报员高兴的不行,从行人手中接过一文钱之后,将一份报纸递给了两人。
  两人接过报纸以后,立马仔细的查看了起来。
  对于正式发行的第一期报纸,上面的内容,大多是关于长安以及周边州县的事情,比如最近两天,哪儿哪儿出了什么趣闻或者奇人异事之类的,都在上面进行了报道。
  还有少部分的版面是对朝廷的动态进行了报道,比如长安县衙最近抓了一个江洋大盗,准备什么时候审判之类的事情。
  可以说,凡是关乎老百姓身边的事情,《大唐日报》上面都有相关的报道。
  而且,凡是出现在《大唐日报》上面的新闻,都是经过反复求证以后,才写在上面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事件的真实性。
  当然,除了上述内容之外,在《大唐日报》的第四版页面上,薛海花了整整一版的页面来给自己的自行车打广告。
  除了在版面上配了一副自行车的图画以外,还对自行车的功能以及好处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后还将自行车的销售地址写在了版面的末尾。
  “嘿,想不到这报纸上的内容还挺全的啊,我昨天才听说官府抓到了一个江洋大盗,想不到今天就在这报纸上面见到了官府抓捕那个江洋大盗的详细经过,这可比道听途说强多了呀。”
  “可不是嘛,你看这里,报纸上还说了,根据钦天监的预测,今年的秋雨季节可能会比往年提前到来,还提醒老百姓们提前准备好秋耕呢,这事儿之前压根儿就没听说过啊——”
  “还有这儿,报纸上说今年山东的产盐量不错,精细盐的价格有可能比之前便宜一些,这要是真的,那我可得回去多买些精细盐囤着啊,万一又涨了呢。”
  ……
  两名行人看了看报纸上面的内容之后,纷纷感到意外,因为上面有好多内容都是他们平时所不了解的。
  就比如精细盐价格有可能下降这件事情,在这之前,这些普通老百姓们压根儿就没听到过一点儿风声。
  “两位客官,要是觉得我们《大唐日报》好的话,可以长期订购呀!”
  “现在我们报社刚刚开业,正在优惠大酬宾的阶段,我们的报纸是每天都会出一份全新的,刊登的也是全新的信息和新闻,订购一个月的《大唐时报》,只需要花费三十文钱,订购一个季度,只需要花费八十文,要是订购一年的话,一口价,三百文!”
  “两位客官,你们想想啊,这么好的报纸,每天都会刊登一些你们所不知道的信息,还有奇人异事,让你们提前掌握别人所不知道的信息,一年只需要花费三百文,连一两银子都不到诶!
  而且我们还是包送上门的哟,这么划算的事情,你上哪里去找啊?”
  “两位客官就别在犹豫了,这里有一份报纸订购意向表,把这表填了,订金交了,以后天天有专人将最新一期的报纸送到两位客官的府上,风雨无阻啊——”
  一旁的卖报员听见两名行人对《大唐时报》赞不绝口,不失时机的向两人推销起了订购一年《大唐时报》的生意。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买一份的话,就要三百六十五文钱,可现在一次性订购一年的话,只需要三百文,这一算下来就少了六十五文钱呐,而且还包送到家里来,真有这么好的事情?你们不会收了钱就跑路了吧?”
  其中一人听卖报员介绍完了之后,有些不相信的看着卖报员,提出了质疑。
  “这位客官,您不相信小的,这是应当的,可是灞水伯的名声您总听说过吧?”
  “不嘛您说,咱们这《大唐时报》就是灞水伯亲自创办的,看见这报纸后面的那辆两个轮子的车了吗?那就是灞水伯最新发明出来的。”
  “您要是不放心的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