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寒门称王-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烈看着老者,须发皆白,一副漠然的神情。

    至始至终,黄弥面无表情,也许在这位老者的心里,所谓治病救人不过是一种习惯,或者说他现在的他已经看淡生死,不介意救人,也不介意死人。

    想及这点,一旁的卫雄却是一阵后怕,幸好他当时克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没有暴怒想要动粗绑来这黄弥,如果真是如此,以这老家伙的脾气,怕是油盐不进,定不肯救王烈。

    而如那些强盗一般用他的子嗣威胁黄弥治病,卫雄却还没有达到哪一步。而且就算真如此,那黄弥万一暗中做了什么手脚,他们也看不出来,将来王烈若突发疾病身亡,再去找谁算账?

    此刻,众人看向黄弥的目光都充满了感激,不管他如何淡漠,但事实上是他救了王烈一命。

    众人也不敢说话,怕恼了这个脾气古怪的神医,片刻大巫羊真道:“黄先生,当年你是和卫操大人一起来到盛乐的吧?”

    羊真如今也是年近八旬,和这黄神医却差不多一样年纪。

    黄弥正朝向王烈,仔细观察他苏醒后的表征,却仿佛没听见这话一般。

    羊真摇摇头,以为黄弥是不愿说。

    他孙子黄旭忙道:“大巫请勿见怪,家祖因为有耳疾,需要看人言语,才能懂您说什么。”

    “啊,令祖原来是听障,如此医术,可惜可惜。”羊真忍不住喟叹。

    这次黄弥却已经在黄旭的提醒下,看向羊真,见他如此说,却是淡淡道:“生死有命,各安天道,身为医者已经是逆天改命,何苦再求其他。”

    这番话说出,却是让众人暗自赞叹老神医超脱不凡,就连病榻上的王烈也是连连点头。

    逆天改命本身已经是了不起的事情,再追逐细枝末节的确就是自寻烦恼了。

    卫雄的眼睛却忽然眯了起来,因为结合这黄弥神医的气度和相貌,再结合这听障的特点,他忽然想起一个人来,一个本来不应该出现在这个世上的人。

    卫雄忽然来到黄弥身边,躬身拜倒:“拜见皇甫大人。”

    黄弥一愣,因为卫雄低着头,他并没有看清楚卫雄说的什么。

    黄旭忙对着他把卫雄的话重复了一遍,

    黄弥脸色不变,却也不否认什么,只是笑道:“我就知道瞒不过你。”

    虽然这话已经等于默认了卫雄所言,但看其脸色,他显然并不想解释什么。

    卫雄也不着急,恭敬的请黄弥留在府上继续为王烈诊治。

    黄弥点点头,王烈毒性并未祛除干净,他身为医者自然不能就这样半路离开。

    等黄弥再次下去配药,众人都围上了卫雄,拓跋郁律问道:“这神医究竟是谁?”

    卫雄苦笑一声:“一个早已经死了的人。”

    拓跋郁律一愣:“这是什么话?难道死人复活?”

    令狐艾却捏着山羊胡子问:“假死避祸乎?”

    卫雄点点头:“令狐先生说的有七分准确,此人正是假死,但非避祸,而是躲官。”

    令狐艾一撇嘴:“躲官,当官有什么不好的。”

    对于令狐艾这种官迷,自然无法理解黄弥的选择。

    卫雄也是无奈苦笑:“他乃是前朝征西将军,太尉皇甫嵩之后,真名叫做皇甫谧。皇甫先生的确与常人不同,不太喜欢这等名利。”

    拓跋郁律自然知道这个西晋著名的文学、史学、医学大家,有些惊讶道:“皇甫谧,不是早在太康三年8年)就身死仙去了么,难道还真是假死,这可是欺君……”

    “嗯,那一年,太祖司马炎屡次征召士安(皇甫谧字士安)先生入朝,但士安先生生性淡泊,不肯为官,后来就传出他的死讯。

    而我叔父德元公来盛乐时,曾有一陌生老者和两个中年男子随行,我曾偶然见过那人一面,今日仔细想来,就是这位先生。再结合他的医术和为人,我才判断士安先生是假死隐居,后来因为觉得幽州祸患将生,这才和我叔父一起来到盛乐,直到今日,一直隐居在这里,之所以不肯回中原,恐怕就是为了别人说他欺君。”

    拓跋郁律闻言,叹息道:“如此,还真是天意,若非这皇甫神医在此,阿烈却是难逃此劫啊。”

    众人皆感叹不已,看来世事无常,每一步都充满不解的玄机。但也正因为如此,未来才值得期待。

    至于皇甫谧,众人知道他的身份后,对他充满了尊敬。

    却不单单因为是历史上的著名医学家,救治了王烈一命。

    而是敬重他的为人,和他的才华。

    皇甫谧精通医学、文学、历史。编撰了逸士传等书。

    而且他为人生性淡泊,不喜为官,这才有了假死隐居,却不想今日为救王烈,以九十二岁的高龄再次出山。

    王烈躺在病榻上,虽然不能多说话,当他听程翯过来告诉他皇甫谧的真实身份后,立刻想起来历史上对这个大家的记载,心下却是感激皇甫谧救命之恩,但同时却想:“如此良医却隐居世外,实在可惜。”

    皇甫谧虽为皇甫嵩之后,但其实皇甫嵩死后,皇甫家族就一代不如一代,尤其到了皇甫谧这一辈,他生性淡泊,不愿为官,至此皇甫家就绝了官途。

    而自从他假死后,皇甫氏一族更是彻底衰落下去。

    对于这种要能力有能力,要品德有品德的能人,王烈自然心有所属。而皇甫谧的两个儿子皇甫方回,皇甫童灵,尤其是皇甫方回虽然在医术上没有皇甫谧的造诣,但却继承了乃父的眼光与文才。

    当日皇甫方回避乱荆州,刺史陶侃十分敬重他。每次拜访皇甫方回,都身穿素色的士子服装,在刚刚能看见皇甫家的大门的时候就下车马步行而去。

    后来,权臣王敦遣从弟王暠代替陶侃为荆州刺史,迁陶侃为广州刺史,陶侃接受了王敦的任命。皇甫方回知道这个事情后,劝谏曰:“吾闻敌国灭,功臣亡。足下新破杜彛δ攵尬#淇傻煤酢

    陶侃不信,坚决上任,期间王敦削去陶侃兵权后,果然要谋害他,全仰仗周访的周转而幸免。

    一想到如此眼光卓绝的人才,将一直屈居于盛乐,至少是在皇甫谧死前不会离开,这岂不是好大的损失?

    想到这点,王烈望向皇甫谧为其熬药的背影,却愈发的炙热起来。

    程翯却没想道王烈躺在病榻上还在想着如何挖掘人才,只是细心的喂他吃着汤药,然后扶持他休息。

    皇甫谧却更想不到,自己刚刚救治好的这个少年郎,日后竟然会将他皇甫家重新带入辉煌。

    ~~~~~~~~

    三日后,皇甫谧最后一次为王烈施针,终于拔除了他体内最后一点余毒,而王烈的体质更是要比一般人强上很多,加之有皇甫谧的良药内服外敷,几处外伤很快都结疤生肉。

    而且在治疗中,王烈惊讶的发现,皇甫谧给他敷用的药膏和王氏姐妹花配置的金疮药有很大的相似,心下有些奇怪,难道王氏姐妹花会是这皇甫神医的学生?

    但又一想,皇甫谧十几年前就来到了盛乐,那时候王氏姐妹花才是几岁的小儿,怎么可能和他学医。

    因此,唯一的可能就是王氏姐妹花的父亲和皇甫谧有过交集。

    当年皇甫谧在幽州和卫操结伴而来,说不定就在那时候见过两人的父亲呢?

    当然,这些暂时不能得到证实的东西,王烈是不会说破的,这几日却是尽力交好皇甫谧。

    皇甫谧有耳疾,但却能看懂唇语,也能一边用手比划,一边说出生硬的官话,偶有听不懂的,少年皇甫旭就会在身边加以解释。

    王烈虽然没学过医,但当年为了讨好那个友,背过汤头歌,也了解过一点针灸之术。

    这皇甫谧乃是中医历史上有开创性的人物,在普通人眼里,他虽然没有上古的扁鹊、前朝的华佗,以及后来的孙思邈、李时珍有名,但对于中医人士,尤其是针灸一道,他撰写的十二卷的《皇帝针灸甲乙经》就是针灸的圣典,更奠定了现代针灸学科理论的基础。

    甚至,这位超越了时代的医学巨匠,还从精神状态、音乐对内脏器官的影响等方面,对医学和人体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和著述。

    如此人物,不单单在医学上是巨匠,在文学和历史学上同样出色,甚至在小时候就能指挥邻家的孩童,一起排兵布阵,手舞木棍当长枪,互相攻击。

    而他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自然是一个好学不倦,活到老、学到老的人。

    王烈在前世独到皇甫谧的故事的时候,一直奇怪皇甫谧小时候的表现明明是一个战略人才,怎么到后边反而精钻医学和文史了呢?

    但不管怎样,皇甫谧是一个天才,一个综合性的人才,这一点却是毋庸置疑的。虽然他年纪大了些,但保养有术,思维敏捷如青年,而且就算他不能出山,还有他的两个儿子和孙子嘛。

    因此,王烈刻意将自己了解的很多后世的医学理论和一些简单的技法描述给皇甫谧听,打动其心。

    果然,皇甫谧听到王烈讲起这些,再无平常那般看透世事的漠然。

    态度更变得炽热无比,甚至废寝忘食的守在王烈身边,一边为他诊病,一边和他探讨这些问题,还让自己的孙子皇甫旭也跟在一旁学习、记录。

    期间,皇甫方回和皇甫童灵兄弟两人几次来可汗府请父亲回去,都被皇甫谧轰走,并说你两人都已经年过四旬,怎么还如孩子一般需要人照顾不成。

    弄的皇甫兄弟哭笑不得,拓跋郁律却是索性将两人和皇甫方回的婆娘也接到了可汗府,省得他们担心自己的父亲。

    于是,子孙三代,每天在皇甫谧的率领下,齐聚王烈病态前,名为治病,实质就是和王烈请教。

    好在王烈所学颇杂,历史、军事、人文、医学、佛道、甚至鬼神之说,都涉猎过几分。

    几日下来,皇甫谧把王烈惊为天人,虽然王烈的很多理论都是照搬后世,但王烈的优点就是,能把别人的理论,在别人的基础上添加上自己的理解,并最大限度的临场发挥,而且虽然不算精通,但却往往能三言两语切中要害,让皇甫谧很多多年来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迎刃而解。

    因此皇甫谧的眼中,王烈就是一个天纵其才,能举一反三的好苗子,不单单对医道一途有自己的见解,对其他也都是别有建树。

    皇甫谧年轻时也很自负,常认为自己也是精通杂家,现在看王烈却比他还要更胜一筹。

    皇甫方回和皇甫童灵两人听过王烈的言语后,也是暗自赞赏,总算明白了一向清心寡欲的老父怎么会变得如此着魔,原来全是因为这位病榻上还谈笑风生、指点江山的王烈小郎君。

    这种超越了时代的气度与才学,王烈自己不知,却对一心求学的旁观者自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

    当然,这若是在鸡鸣山鸡鸣寨中,面对胡大海那样的憨货,王烈就算说的天花乱坠,把死马说成活人,那憨货也不会觉得惊讶,只会淡淡说一句:“小郎君是得了天书的,比我们自然懂得多些,不过今晚却是吃些什么好呢?”

    这就是人与人的差距,王烈在其中也深深满足,满足了一个资深宅男的显摆之心。

    而且,面对王烈刻意的结交与赏识,皇甫谧自然也看出了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