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寒门称王-第4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不管怎样,石勒不可能坐视在自己的大营旁存在这样一支摸不清底细的敌人的军队。

    在与张宾商议后,却是排除万余兵马,日夜在营地附近二十里的范围内搜寻。

    索辰和姚怒冲作战勇猛,虽不弱于狂澜军,但在隐匿行踪方面却差距太多,而且索辰他们这些骑兵一人单骑,在机动性上就比不过石勒的骑兵,因此在权衡利弊后,在向导的带领下,全军直接撤进了掘鲤淀深处。

    寻找了两日,在确定那支敌人的军队撤离后,石匈奴汉国的敌军继续开始对瀚海城内的狂澜军将士进行挑衅。

    按照张宾的建议,石勒命人扎了数十个草人,给每个人都穿上盔甲,带上面具,在面具上写上王烈等人的名字,然后树在瀚海城的城墙下,在上边射箭、刺枪,甚至泼粪,洒狗血。

    如此卑劣无耻的行为,却让城头上的狂澜军士兵气得怒目圆睁,但段末坯却坚决不让手下出战。

    石勒见对手如此,却也不想强行攻城,消耗兵马,而他从高阳和瀚海所得的粮草颇丰,一时也就没有着急攻城。

    可是,这期间隐藏在掘鲤淀内的狂澜军士兵却似乎失去了耐心一般。

    三日内,先后有数支百人的狂澜军在掘鲤淀的边缘遭遇到了石勒派出的斥候,并连续暗杀了数百名匈奴汉国的士兵。

    兵马虽然损失不多,但这种连续不断的骚扰,却彻底激怒了石勒,尤其是后来,这种骚扰竟然扩大到了对石勒大军粮道的偷袭。

    石勒占据高阳,取得了大批粮草,但为了在第一时间奔袭瀚海,却是没有从高阳城携带出太多粮草。

    而在占据狂澜军遗留的库房和军营后,又得到了一小批粮草,足够大军食用半月。

    但行军打仗毕竟不能等到粮草全用完再去运送,必须未雨绸缪,因此从几日前石勒开始下令从高阳县调拨粮草,可没想到这刚刚建立起来的粮道,就被敌人盯上了。

    这支敌军并不多,根据被伏击后讨回来的匈奴汉国士兵禀告,只有千余人,但却如幽灵一般无处不在。

    而从高阳到瀚海虽然路程不长,只有两百余里,就算辎车慢行,三日内也可抵达。

    但就是这三日的时间里,这支军队却随时随地都会杀出,让运送粮草的士兵苦不堪言。

    石勒大怒,派出三千人护送追击,却反而中了这支军队的埋伏,折损了千余人。

    这一次,石勒终于坐不住了。

    ~~~~~~~

    相比于幽州的风云变幻,江左虽然暂时没有胡虏的侵扰,但大将军王敦在稳坐将军府数年后,却终于有些坐不住了。

    自从琅琊王司马睿重用陶侃,并将戴渊外放后,手中就逐渐掌控住了一些兵马,虽然作为他嫡系的戴渊只有两万人马,可毕竟也是一个隐患。

    而更让王敦头疼的,就是那远在荆州的陶侃的态度。

    一直以来,王敦都认为陶侃就是一个性格有些迂腐的书生,尤其是在所谓正统观念上,更是迂腐透顶。

    能力不错,但没有什么野心,而且还天真的相信可以匡扶晋室。

    王敦甚至暗地里和手下讥笑过陶侃,称其为:“荆州野人,迂腐之极。”

    但哪想到,就是这个曾经被他轻视,甚至可以随意拔擢、打压,剥夺其兵权的“野人”,如今却成为了他的心头之患。

    陶侃虽然一直也没有表示明确支持琅琊王司马睿,但他却收容了从司马睿处“被迫出走”的刘佑,甚至委以重任,当成左膀右臂一般。

    当然,王敦是绝对不会相信什么刘佑“被迫出走”这一说的,这明明就是司马睿派刘佑却勾连陶侃,所针对的目标当然就是他王敦了。

    而且,陶侃这一年多来,利用司马睿的信任,招兵买马,现在据说已经有了七八万人马。

    也正是从这件事情上,王敦认识到了一点,陶侃不是没有野心,而是隐藏的太好了。

    否则,一个没有野心的人,在击败杜彛丫笪位岱杩竦恼斜蚵恚

    一个没有野心的人,为何在以琅琊王的名义招兵买马后,却不肯听从琅琊王的调遣,来与自己火并?

    说到底,陶侃是要拥兵自重,要谋图后事。

    这些人马加上戴渊的两万人,就有近十万人,虽然还比不过王敦掌控的十几万大军,但至少已经足可抗衡他了。

    而且,就算陶侃将来不准备抗衡他,可这样一支具有威胁的战斗力的存在,尤其还是在颇有能力的陶侃的统帅下,对王敦彻底控制

    江南实在不是一件好事。

    至少王敦现在根本毫无信心,自己能带领人马在长江水域上击败陶侃训练的水军。

    王敦也不是没有想过派人去拉拢陶侃,但陶侃却一直不咸不淡,根本没有丝毫投靠的意思。

    王敦也知道这是因为自己前些年对他打压过甚的原因,可就算如此,他再和陶侃示好也是无用,更不能眼看陶侃就这样一步步做大。

    尤其是最近,王敦接到了线报,说王烈已经派使者来到江左,准备与陶侃结盟。

    这王烈可是比陶侃更危险的人物,手下的骑兵号称更胜胡人,而且一直不听江左号令。

    尤其是王浚一事后,王烈更是将江左派往幽州的官吏全部清扫一空,根本就是要与江左撕破脸皮,分庭抗衡。

    如今王烈派人来和陶侃为盟,这摆明了是要将触手伸进江左。

    而若真让王烈和陶侃为盟,那江左岂还能有他王敦的容身之所。

    王敦心下焦急,恨不得能亲自飞到荆州长沙府,将那王烈的使者抓住,逼问他们究竟有什么密谋。

    虽然王烈现在正在幽州和王烈激战,但谁知道他什么时候就会与陶侃勾结起来,来算计自己呢?

    王敦绝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哪怕让他暂时搁置与琅琊王的争议,共同对付这外在的敌人,也是可以。。。。

    更多到,地址
………………………………

第三百一十一章 ,鹿死谁手

    王敦一代人杰,能屈能伸,在陶侃势大的情况下,竟然准备和司马睿议和。不过,这种事情他也不能一人决断,于是召手下来府中商议。

    很快,参军沈充,长史钱凤,从事中郎邓岳,别驾周抚等人先后到来。

    这几人也是很早就跟随王敦为将,是王敦的心腹死党。

    如沈充,为人豪勇,有万夫不当之勇,平日充当王敦的保镖,但此人却并非一个莽夫,更擅长诗文、琴曲,谋略也非同一般,可是说是文武双全,也是王敦最器重之人。

    至于从事中郎邓岳,颇有将帅之才,是仅次于沈充的第二号武将。

    而钱凤和周抚则为王敦谋主一般。

    沈充等人一见王敦,先恭敬拜过,然后就侧立在堂下。

    王敦看着身高近丈,威风凛凛的沈充,还有盔明甲亮,气度沉稳的邓岳,却是点点头,暗道:“都说王烈手下有段末坯、苏良这样的万人敌,我手下的沈士居和邓伯山岳却也不差。”

    而钱凤和周抚也都是相貌俊秀,天资聪颖之辈,看着这些手下,王敦心里的担忧却减少了不少,心情也慢慢变得轻松起来,只是脸上的表情依旧有些凝重。

    见王敦一脸沉思的表情,沈充犹豫了下,问道:“主公,不知您今日召我等来有何事?”

    王敦抚摸着手中一方虎符道:“士居,若我给你五万兵马,你能否击败陶侃?”

    沈充犹豫了下道:“若是步战,我轻松可胜;可若是水战,我不如他多矣”

    说完,沈充又问:“主公,您是想和陶侃开战?”

    其他几人也都看向王敦,若真和陶侃开站可是个大事,足矣影响江左千万人的性命。

    王敦却笑道:“诸君不必担忧,尔等若能为我解忧,我怎肯轻开战端?”

    众人忙拱手称是,钱凤随后道:“主公可是为陶侃与王烈结盟的传闻心忧?”

    王敦点点头:“正是,我一直不明白王烈为何要不远千里与陶侃为盟,陶侃现在虽占据荆湘之地,可是手下钱财、物产皆不丰富,王烈应该没有能求到他的,而且现在王烈正和石勒开展,怎么就在这个时候来结盟呢?难不成王明扬小儿还想与石勒战败后,在江左给自己寻个退路么?”

    说完,却是轻蔑一笑,故作轻松。

    钱凤闻言,问道:“不会,我到觉得是王烈要帮助陶侃做大,然后通过陶侃来影响江左。毕竟王烈在江左没有根基,又得罪了太多世家,此举也说得过去。”

    王敦听了,忧心忡忡道:“我也最担心此事,若王烈真是这般想法,却等于在荆州饲养了一头猛虎,这样他是不用担心我会对付他了,可是我却要整日不能安眠。”

    钱凤道:“所以主公担心陶侃从王烈那里获得资

    源,甚至武器,危害我们么?”

    王敦点点头:“所以,我现在想和司马睿为盟,先解决陶侃,再做其他打算。”

    沈充立刻道:“不可,主公你若这样,是取祸之道,现在陶侃还没有表示明确支持谁,若主公攻讦他,他反和司马睿联合,到时候主公如之奈何?”

    王敦闻言道:“可是若这般纵容陶侃,他再从王烈哪里得到资助,早晚会是我心腹之患,荆湘之地更是易守难攻,若他占据不出,我将来如何处置他?”

    钱凤却笑道:“主公,若你担心陶侃和王烈为盟,却大可从中作梗,不让他们结盟。(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王敦道:“如今据闻那王烈的使者已经到了长沙,我还怎么作梗?”

    钱凤道:“我听闻这次王烈派出的使者乃是令狐家的一个小子,名曰令狐艾,那令狐一族自从来到江左,一直想攀附主公,这次主公若让他们想法诓骗那令狐艾回家,然后囚禁于他,对外却说是陶侃所为,主公你说王烈还会助力陶侃么?”

    王敦闻言,大喜:“此计正合我意,嗯,我倒是时候还请琅琊王加封那令狐家的族长一官半职,这样王烈就会连司马睿小儿也恨上了。”

    钱凤笑道:“正是如此,借刀杀人,也免得主公名声受损。”

    王敦哈哈大笑,与几人开始商议具体的计划。

    ~~~~~~~

    大晋建兴二年二月,幽州章武郡掘鲤淀。

    那边,王敦为王烈要与陶侃为盟之事头疼;这里,石勒也正为一支忽然出现,不断袭扰自己粮道的神秘军队而头疼。

    根据斥候观察到的情报,这支从来不留活口的军队穿的就是大晋官兵的军服,但似乎和狂澜军的有所区别,而且来无影去无踪,一直不肯与他们正面接战。

    领队的两员将领,却学着王烈的狂澜军中的狂澜飞骑一般,带着狰狞面具。

    而且两人武功高强,寻常匈奴汉国的骑士遇到他们都不是对手,已经有两个校尉,一个都尉,四五个军主以下的军官被他们斩杀。

    而且,因为他们的日夜骚扰,现在石勒大军军中的粮草再次逼近了五日的底限。

    为此,石勒在连续派兵剿杀不果的情况下,又损失了一千余人,只好召来张宾和众将,向张宾问计。

    张宾早就注意到了这种情况,他并非不想解决这支敌军,但却在仔细观察,因为他要从这支军队判断出王烈的真实动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