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寒门称王-第5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令一出,天下势力就愈发摸不透王烈究竟意欲何为。

    毕竟,这是一个乱世,是一个手握兵权就有可能自立的时代,多少人的野心都被点燃。他们自然无法理解王烈为何将大好的江山让给别人?

    但祖逖回到江左后,曾在一次宴请江左官吏的酒席上说:“天下英雄,皆为利往,王使君也如此,但他心存高远,所思所想非我辈可及。”

    而远在太原的王烈恩师刘琨知道这个消息后,却只是笑笑:“非王明扬不足矣如此。”

    这些事、这些话,在市井眼中不过是几句闲言碎语,但落在一直跟随在王烈身边的谢艾眼中、耳中却如电闪雷鸣。

    他一身所学。前十几年来自天赋刻苦,这些年却几乎都来自王烈教导。王烈不曾告诉他什么做人道理,也不曾刻意传授给他兵法谋略,只是时时事事将他呆在身边,有事也大都与他商议。潜移默化中,王烈的思想已经影响到了正处于成型期的谢艾。

    谢艾本身又是思想灵活,不拘小节的性格,对王烈那些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只有佩服和惊叹。全无怀疑。

    也因此,谢艾眼中的王烈。或者说谢艾眼中的王烈之志,那是扶摇九天的鲲鹏。

    天子算什么,说来说去不过是天的儿子,就算取代晋室,也不过是给老天换了一个儿子而已……与其那样,不若就鲲鹏,冲破九天。

    谢艾曾迷信诸葛,认为自己聪明堪比诸葛,但他同时也相信,模仿的永远不是最好的,而自己主公王烈对天子都不屑模仿,那么他能看上眼的就只有更辽阔的天地了。

    这些想法,谢艾不曾向王烈求证,也不会和别人说起。但今日,王烈当着他们的面,和拓跋郁律许诺将来,却是让谢艾笃定了这些想法。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鄯善一国,临海以西的西域数十国,千里之土,王烈尚且能让给别人,这大晋还有什么是王烈在乎的?

    要知道自当年铁弗刹、林海、冉瞻率领五千多骑军组成的“狂澜西军”平定鄯善,鄯善国主元英写下降书,并交出了大晋封赏的归义侯印和青紫绶。让铁弗刹、林海和拓跋郭落率两千鲜卑骑军、五百狂澜骑军留守西域,成立西域通商府,归大晋西域都护府管辖,但实际上统领都护府大小事宜。

    后来,铁弗刹、拓跋郭落为助拓跋郁律争夺草原,先后回到盛乐,鄯善实际上只归王烈手下林海所掌控,实际上就等于是幽州的“飞地”一般。如今,王烈说把它送人就送人,可不是空口白话这么简单,谢艾作为王烈的心腹,明晓一切府内军机内务,他知道王烈早就命人起草好这样一份文书,只待一切尘埃落定,就和拓跋郁律再次缔盟此事。

    因此,现在谢艾心里只有对王烈的无限信服。

    他只想帮助王烈达成所思所想,看一看王烈曾经说过的远方,看一看曾经在一次酒后豪情万丈的指着遥远的东方描述的新大陆是什么模样。

    那时王烈曾言:谢艾,这东边是大海,大海的尽头是一片比大晋还要辽阔的大陆,我们要去那里,你想跟我去么?

    谢艾当时没有回答,但自那时起,他心底就腾起一股火焰,这火焰叫做希望。

    ~~~~~~~

    王烈虽然稳重,但天性里带着一点少年的冒险和轻佻,也就是所谓的得瑟显摆,这也可以说是所有曾经宅男的通病。

    他并不记得自己酒后说了些什么,但他若知道自己内心里的想法被谢艾所知,恐怕也只有高兴和知己感,毕竟时代不同,思想也不同,王烈不会像曹操那般怕人近身怕被人知道自己的真实心思,他更看重能余人分享理想,

    或者说,如果有什么好事不叫世人知道,那快乐都会减少几分。

    当然,大战在即,王烈还是要收起这份赤子心,专心研究对敌,他就是要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本来,按照谢艾和卫雄等人的计划,匈奴内乱已成,这时候最好的战略不是立刻进攻,而是留出时间,继续让匈奴人内斗,消耗他们的有生力量,再等上两三年,再一鼓作气拿下匈奴。

    但王烈却不同意,他一则认为这是养虎为患,若没有刘乂的横空出世,他也许会放任石弘和刘桀内斗,毕竟两人的仇恨是不共戴天。

    可天算不如人算,王烈也没有算计到刘乂会在这时候被西部的匈奴部落推举为主,如果放任他成长,以让的人脉和手段,早晚又是一个刘聪。

    再则,就算刘乂无能,将来不能统一匈奴,王烈也没有时间去等,现在陶侃、李雄都未灭,拓跋鲜卑的拓跋猗卢虽然已经大不如前,可手下也还有近二十万精骑。

    最主要的是江左看似平定,但整个江南还有很多世家没有首府,比如曾支持王导的周氏、太史氏,更何况王导一直下落不明,若此獠潜伏于暗中,耐心积攒实力,不出五年就会再成心腹之患。

    所以王烈必须现在就剿灭匈奴,趁他病要他命,为大晋解决这个随时可能覆灭长安朝廷的隐患,然后才能腾出手来对付其他势力。

    否则他也不会这般暗中统领兵马加入征讨匈奴的联军中来,他要亲手把历史上这个造成西晋灭亡的毒瘤彻底割除。

    但此战虽然联军的兵力在明面上占据优势,可王烈心知肚明,至少在北路的拓跋郁律的兵马顶多只能出动五万。

    并不是拓跋郁律留了心机,不想真心襄助自己的大哥,而是事实所逼,不得不虚张声势。

    原因很简单,拓跋猗卢不会眼睁睁看着匈奴就这样被大晋所掌控。

    一个强大的匈奴不是拓跋猗卢所喜欢的,但一个更加强大的大晋同样不是拓跋猗卢所需要的。

    所以无论是王烈和拓跋郁律都必须拓跋猗卢会随时出手偷袭。

    而且现在拓跋郁律已经开始向西扩张,占据的领土越多,需要的兵力也就越多,而且他所征服的那些部落也不是个个都心甘情愿归附于他。

    因此拓跋郁律手下十五六万人马,真正能帮助王烈也只有五万。

    就这样还是拓跋郁律狠心放弃了盛乐城周围的防御,只留一支万人精锐固守才抽调出来的人马。

    而凉州的张寔派出的三万人马也有水分在其中,原因和拓跋郁律相同,他们要随时提防羌人土著,真正出动的也只有一万人。

    算下来来,也只有东部这一路,刘琨派出的十万人马没有太多水分,共八万人,其中三万是刘琨麾下最精锐的步军,另有五万则是王烈手下的狂澜飞骑。

    如此,一共十九万兵马,算上随军的民夫,号称五十万大军杀向了左国城。

    按照王烈的计划,凉州张寔手下大将韩璞率领的一万骑兵,多打旌旗,依旧号称三万,并不参与攻打左国城,而是在灵武城威胁刘桀,让他能与刘乂、石弘汇合,就算完成任务。

    而王烈他们则需要在刘桀反应过来的时间内攻打下左国城和六壁城,然后再与韩璞汇合,合击刘桀。

    而王烈给拓跋郁律的任务就是劝降石弘。

    是的,劝降石弘,并不是剿灭石弘。(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吾读提供全文字在线阅读,更新速度更快文章质量更好,如果您觉得吾不错就多多分享本站!谢谢各位读者的支持!
………………………………

第四百六十二章 ,汉人为狼

    “劝降石弘?”

    王烈话一出口,帐内众人,除了令狐艾皆面显惊色,片刻拓跋郁律道:“大哥,前些日我刚戏耍了那石弘,现在我再去劝降他,他焉能再信我?”

    拓跋郁律为助王烈祸乱匈奴,借给王烈信物,骗取石弘信任,可以说王烈这个计划能成功,有拓跋郁律三成的功劳,如今王烈却安排拓跋郁律去劝降石弘,任谁听了都有些不能相信。

    谢艾甚至在心底嘀咕:“难道主公要把拓跋郁律和石弘一起算计进去?”

    王烈见众人怀疑,笑道:“诸君不用疑心,我之所以想要劝降石勒,是因为其中好处多多,绝对不会坑害我家郁律兄弟的。”

    拓跋郁律初听此言,很是不解,他到不怀疑王烈是要坑害他,如果王烈不说明白,这种情况下,除非愚蠢到家,拓跋郁律怎么肯切去石弘那里送死。

    疑惑道:“大哥,晋人有句话叫‘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就算你我兄弟,你未来也是将我安排在西域天边,怎么反而想要收降石弘?难道他们羯人还不够翻脸无情么?”

    王烈咧嘴一笑,心中暗道:“若按历史发展你们鲜卑才是我中原大祸,从今至六镇之乱,再到隋灭唐盛,可以说这数百年一直有你们参与历史的影,你们我尚且能用,何况一个已经不成气候的羯胡?”

    但这些话他不能对拓跋郁律明说,他只说一句:“羯人西来,根在西域,信祆教,教权甚至大于皇权,郁律你若志在西域,有羯人襄助。当可事半功倍。”

    拓跋郁律听了,细细一想,一旁的蒙浑却道:“大汗。当日我出征鄯善,西域诸国的确都笃信祆教,也正因为如此他们虽各为其国,但大都守望相助。尤其是更西之地,那浩大帝国,同样信奉祆教。若能得其教中人帮助,的确更为有利。”

    拓跋郁律听了,喜道:“如此再好不过,可是之前行事,我为助大哥,已经摆了那石弘一道,他岂肯再听信于我?”

    王烈笑道:“此事我有计较。(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令狐先生,把穆萨和先生带来的礼物带上来。”

    谢艾停了,立刻“喏”了一声,将一个一直搁置在帅案上的锦盒捧了起来。

    当着众人的面,王烈打开锦盒。手中举起一块黝黑似铁又似木头的长条形东西来,借着帐内灯火,隐约可见上边有暗纹浮动。

    他人一见这东西,都很惊讶,这东西怎么看都不算起眼,王烈却拿着宝贝一般,眼中带着欣喜和重视。

    拓跋郁律忍不住道:“这是什么东西,大哥不是要我拿这个去劝降石弘吧?”

    王烈笑着看向拓跋郁律道:“正是,这可是当年救了晋阳上下数十万百姓的圣物。”

    拓跋郁律一听,依旧有些迷惑。

    当年他和王烈一起到的晋阳,因为王烈的引荐,见到了刘琨,在王烈的全力周旋下这才有了刘琨助他回草原之都,也才有了今日的鲜卑大汗拓跋郁律。

    但他一直不知道刘琨为什么会忽然转变态度,从支持自己的叔父拓跋猗卢,转而变成支持他,但他明白其中定然有王烈出力才会如此。

    今日王烈这样说,拓跋郁律一时还是没有反应过来,不过穆萨和他是有印象的,那个跟随他一起去了草原,后来又带领草原骑兵进军鄯善的祆教祭祀,但一时间拓跋郁律还不能把这些串联起来。

    到是卫雄忽然道:“主公,我当日在平城为辅相时,曾听人言说‘幽州王烈与西域客商交涉,要来了数十万头的牲畜,解救了晋阳上下的粮荒’,难道主公当日就凭这个换的牛羊无数么?”

    王烈赞赏的看了卫雄一眼,到底是曾经的鲜卑辅相,心思剔透,虽然不清楚过往,却能把握住事情的关键。(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