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唐朝:特种兵王的传奇人生-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在开会的过程中,柳飞扬还是成功的把白酒生意给扩散到了各个县城里面,从此以后柳飞扬的白酒生意在江州的布局基本上就算是完成了。
  整个江州府第一次县令级别会议结束之后,柳飞扬也是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对各个县的县令进行了一些业务方面的培训,主要是传递一些用人处世方面的经验,以及如何站在更高的层次考虑问题等。
  同时抽时间解答一些这些县令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且对有些比较好的问题或者是典型问题组织了讨论。
  在讨论中,大家各抒己见,群策群力,将原本许多看起来无解的问题都给一一解决,并且提供至少两种以上的解决方案。
  总的来说,持续了三天的这次会议,各位县令都受益不小,甚至有些县与县之间已经开始讨论两个县之间加强经济活动。
  这算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会议结束之后,各县县令也是抽时间在江州府考察一番,同时将一些外地拉过来的新鲜事物都给用小本子记下,看看自己的县到时候有没有可能经营这些生意。
  同时他们也有意识的联络一些江州的商家,希望这些商家能够将生意做到他们的县城去,同时也看看有没有可能把他们县城的东西拿到江州府来售卖。
  这些都是柳飞扬在培训的时候告诉他们的一些方法,柳飞扬告诉他们,货物只能流通起来才有价值。
  开会可以说是这几天柳飞扬最费神的一件事情,忙完了会议的事情,总算是多了一些闲暇的时间。
  这一天,柳飞扬正准备给自己放一天假,到天下第一楼去听听歌呢。
  可是柳飞扬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又一个好消息传来。
  江州新街的一期工程已经全面完工,正等着柳飞扬带队去验收呢。


第132章 江州新城落成
  从柳飞扬上任州府就开始进行拆迁,然后火急火燎的进行重建,几乎是集齐了整个江州府老百姓劳动成果的江州新城一期工程总算是完成了。
  一期工程主要是江州新街及街道两旁的商铺,加上第一批拆迁居民的居民楼。
  整个工程历时两个多月,总算是完成了。
  柳飞扬在鲁三元及一干老师傅的带领下从新街一直到后面的居民楼都一一的走访了一遍,然后边走边听取鲁三元他们的汇报。
  不得不说,这个一期工程应该已经算是体现了这个时代最高的建筑水平。
  “柳大人,我们今天搞了个接房仪式,这会儿应该马上要开始了,一会儿还需要你上去给大家讲几句。”
  “毕竟我们都是在你的领导下才完成如此浩大的一项工程,可以说这项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柳飞扬当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能够展示自己政绩的机会,肯定是要将自己的一些观念接着这样的机会传递给大家的。
  “好,走吧,今天也该是我们兑现诺言的时候了,当时拆房子的时候我还真担心万一无法实现目标到底该怎么办。
  好在现在来看,一切都还是顺风顺水的完成了,这一点我要给你们所有的工作人员记一功。”
  柳飞扬和鲁三元他们到场的时候,现场已经有了不少的老百姓,这些老百姓基本上都是今日就要开始住进新房子的。
  所以放眼望去,大家都是满脸笑容,要是放在以往,他们可是做梦都没有想过能够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这些房子都是他们参与修建的,房子的布局这些其实他们都已经有所了解。
  不过一想到从今天以后自己就能够住到里面去生活,还是抑制不住的激动万分。
  看到柳飞扬和鲁三元等人走来,这些老百姓都高兴的围过来问好;
  “感谢柳大人,感谢您为我们建好了这么好的房子,我们全家都会感激你的。”
  “是啊,我们以前做梦都没有想过能够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柳大人你真是个好官,自从你来到江州府之后,咱们这里的生活是一天一个样,老百姓心里越来越踏实。”
  “柳大人,我看到新街上建有学堂,以后我们家的孩子也可以进学堂上学吗?”
  看到这些热情的老百姓,柳飞扬顿时觉得所有的努力付出都是值得的,听到有人问学堂的事情,柳飞扬答道;
  “当然,我建学堂就是为了能够让大家的孩子都能够上学,我想你们也已经知道学堂有多大,能够容纳多少人了吧。”
  “以后,咱们江州府的适龄儿童都可以到学堂里面去学习知识。”
  听到柳飞扬这样说,周围的老百姓顿时又是一阵欢呼,柳飞扬带给他们的惊喜实在是太多了。
  接下来没有多少新意,柳飞扬照例是上台发表了一番长篇大论,不仅介绍了目前江州的情况,还为在场的老百姓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未来,听得在场的老百姓都是热血沸腾。
  一个个的对未来的美好生活更是充满希望,演讲之后,柳飞扬亲自为部分房主交接了钥匙。
  江州新城一期完工的消息不仅在江州府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同时消息也飞向了大唐帝国的各个州县。
  甚至是远在长安的临淄王李隆基都已经得到了消息。
  隆庆坊,李隆基王府;
  李隆基五兄弟今日难得聚在了一起。
  “三哥,我听说近几日柳飞扬在江州府修建的新城一期完工了,好想去看看啊,当初光是听那个规划就听得我热血沸腾的。这修建出来的实际效果肯定是更为震撼。”
  彭城王李隆业说着举起酒杯敬了李隆基一杯。
  “说到这里,我其实也是非常期待看到江州新街的样子的,肯定是要比鲤鱼县的新街修得更加的大气豪华。”
  李隆基也是一阵向往,可惜现在是非常时机,他们兄弟肯定是不能够离开长安城的。
  “三弟,你还别说,这个柳飞扬还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用「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来形容也丝毫不为过。你有没有想过什么时候将柳飞扬调到长安城来任职。”
  宋王李成器言语中对柳飞扬也是颇多赞赏的,毕竟上次也是承了柳飞扬的人情的。
  “对啊,三哥,我都不敢想象柳飞扬一旦到长安任职,会和长安城的那些个权贵檫出怎样的火花。”
  巴陵王李隆范也是对柳飞扬充满了期待。
  听了他们的话之后,李隆基摇了摇头,与大家喝了一杯之后说道;
  “我是有想过将柳飞扬调到长安城来任职,不过目前来看时机尚未成熟,我们还需要柳飞扬现在外面将长安城某些权贵的资金来源给切断了,先断了他们的一条手臂再说。”
  “这样一来,以后柳飞扬到长安要收拾某些家族就简单多了,所以现在还要多给柳飞扬争取一些时间,其实最好的策略是让李果儿和韦后亲自下诏书调柳飞扬来长安,这对于我们来说是最好的。”
  衡阳王李成义仔细回味着李隆基的话语,许久之后说道;
  “现在的长安城鱼蛇混杂,很多动乱的苗头都已经开始冒头,要想让韦后和李果儿下令调柳飞扬到长安灭火,估计到时候还需要我们在背后推一把。”
  “不过一旦柳飞扬到了长安城之后,三弟你必须要拿准柳飞扬这个人,不然一旦他倒向敌方阵营,我们都知道那意味着什么。”
  说道这里,李隆基满脸自信的说道;
  “二哥放心,这点自信我还是有的,柳飞扬此人乃是至情至性之人,从他对老百姓的态度来看,整个长安城,除了我们兄弟几人之外,其他的势力他肯定都不会选择。”
  “就爱护老百姓这方面来说,我们兄弟不说是做得最好的,但是至少也是能够让柳飞扬看到实际行动的吧。”
  “那倒是,确实是这样。”
  “不说柳飞扬了,咱们来说说近段时间长安城的局势吧,咱们的那位皇伯父最近是愈加的不管事了,在这样下去,咱们的大唐帝国估计就是韦后一人的天下了。”
  “五弟慎言……”
  ——豫州府——
  钱保国刚刚听完手下人的汇报,这会儿正在和师爷两人商量对策;
  “没想到这个柳飞扬真还是有几把刷子,不仅这么快就将何志业留下来的烂摊子给收拾了,还发动整个江州的老百姓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新城,这在我们大唐帝国算是独一份了吧。”
  抛开其他方面的过节不谈,钱保国还是非常佩服柳飞扬这个人的,至少让他钱保国在豫州府要建这么大一座新城,他肯定是没有那个号召力的。
  师爷听到钱保国这样说,知道自己家的这位大人肯定是红眼病又犯了,自己家的这位大人只要是看到好的东西都想往自己家里面搬。
  于是师爷急速的转动着自己的脑袋瓜子,准备为自己的大人排忧解难。
  “其实这座新城是柳飞扬主持修建的没错,可是新城一旦建好了,那就是搬不走的,至于后面到底是谁去管理那就说不一地了。”
  “最后的结局还不是长安城的那些权贵博弈的结果。”
  师爷虽然说得轻松,可是钱保国却不是这么认为的,他想到了更深层次的问题;
  “可是你不要忘了,江州府乃是临淄王李隆基的封地,而且临淄王李隆基现在是帝国三股皇权争夺势力中最为正统的存在,我相信临淄王肯定是不会放任别人在他的地盘上面搞事的。”


第133章 上门要人
  江州新城一期工程交付之后,柳飞扬接着让鲁三元他们开启二期工程的建设。
  二期工程到时候会开放至少百分之五十的名额给外地过来的流民,另外百分之五十则是留给江州本地的居民。
  目前江州府的户籍统计工作已经取到了卓有成效的进展,因为柳飞扬已经说了,后面的许多福利都只有登记在册的江州人才能够享有。
  一时间大家到州府登记户口的积极性大增,而州府也在几个不同的地点设置了户口登记工作站,方便大家就近登记。
  不得不说,整个江州府今年如果要考核户籍数量的话,江州府估计在整个大唐左右州府里面都是前三的存在。
  毕竟今年大灾,许多州府都在尽量的将灾民往外赶,只有江州府是在不断的考虑如何安置这些外地过来的灾民。
  在柳飞扬的带领下,下面的各个县城也不再驱赶灾民,而是积极想办法进行安置。
  部分县城更是组织了大批的灾民直接开荒,开荒得来的土地全都分给这些灾民,毕竟这个时代土地资源还是非常丰富的。
  有了这样的政策支持,江州府掀起了一轮开荒的热潮,而江州府的农耕政策传到周围的几个州之后,不少饱受当地地主或者恶霸欺负的居民都举家搬迁到江州府。
  一开始那些县城的县令还没有怎么把这事放在心上,可是渐渐地一个个县城的人越来越少。
  据说某个县城原本就只有五百多户人家,然后县里面的土地基本上都集中在三家豪强和县令家里面,这四家占据了整个县百分之九十五的土地资源。
  而且这四家的家人和仆人长期横行乡里,今年出现大批乡民集体搬迁的局面,到现在县上除了四大家之外,只剩下几个小家族留在本地,这几个小家族都是有点家底在这里,据说也在处理家业,看样子也会搬走。
  可以预见的是这个县城很快就会只剩下四大家族,一个县只剩下四家人,这是个什么概念。
  该县县令是州府的小舅子,这下这家伙终于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