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再世权臣-第2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大人到底脸皮薄,一些太出格的话不好意思当着两个情郎的面说,坐了半个多时辰,就准备起身离开。
沈柒狞视荆红追,目光中透着杀气。
荆红追想起前几日自己似乎与他结了盟,要一起对抗皇权,于是毫无心理负担地顶着一张死人脸,对沈柒道:“江湖上,谁拳头硬谁有理。你想跟我讲道理?等你不躺尸了再说。”
沈柒从来不是讲道理的人,也根本不想跟他讲道理。憋着恶气看着两人走后,他当即吩咐管事去买名贵药材,什么人参灵芝肉太岁,多多益善紧好的买。又叫高朔从浩如烟海的锦衣卫档案中,挑出一本行气疗伤的功法秘籍送来。
如此一边进补,一边练功,把一个月的养伤期缩短到了半个月,赶在关键时刻出了力——当然这是后话了。
苏晏自觉能做的准备工作都做了,回到家中卧房内,把翌日要献给皇帝的寿礼拿出来翻看。
景隆帝早年有口谕,不准臣子大肆采买、靡费财力物力给他进贡。倘若一定要贺寿,那就献些丹青、字帖、乐谱之类的雅物,也不必非得传世名品,自作的更显心意。
前些日子苏晏想来想去,觉得自己的字儿画儿还没到能拿得出手的程度,搞份乐谱倒是没困难——
后世经典民乐那么多,选一首曲调婉转悠扬的,像《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之类,他自己就能哼哼。让乐师转为宫商角徵羽标记成曲谱,再由女子和声去唱,又清雅又新颖,多好。
在办案之余捣鼓了七八天,基本成型,最后弄出了个琵琶与洞箫合奏版的《春江花月夜》曲谱,给皇帝做寿礼。
把装曲谱的盒子放在书桌上,他又从抽屉里取出一枚圆柱状的羊脂玉印,正是景隆帝送他的私印。
摸了摸印头的“槿隚”二字,苏晏用一根编制结实的红绳串住印尾的鸾龙镂雕,正好可以挂在脖子上。
脖子上挂着价值几个亿的文物,前世当了半辈子草民的苏晏顿时生出了“天啦老子也是有钱人了”的万丈豪情。
他看了看镜中,羊脂玉印垂落于胸口,恍惚分不清是玉更白,还是肤更白,觉得挺合适,于是把衣襟拢好,上床睡觉。
第216章 你的礼朕喜欢
二月十四,万寿圣节,雨过初晴。吉神宜趋:岁德,天恩,天贵,大明。
帝临奉天殿。朝臣诣阙称贺,行三十三拜礼,捧觞祝皇帝万寿。皇帝赐百官茶汤。
贺寿过程庄重而不冗长,主要还是因为景隆帝并不注重繁文缛节,将前朝的仪式简化了许多。
主体仪式过后,便是各自献礼的时间,官员们也明显放松了不少,纷纷将寿礼呈上。
自从前几年有个拍马屁拍到马腿上的外官,进贡了棵一丈多高的东海红珊瑚树,被皇帝责问“为采一树,伤亡海人几多”,以致被巡抚御史扒出其搜刮民脂的罪行丢了官之后,就再也没有人再敢争献奇珍,引火烧身了。
上好儒雅,故而百官所献寿礼多是以诗词歌赋、书帖丹青为主。內侍分门别类收了。
苏晏的寿礼也在其中,就放在“乐”那一列。除了有计划地整人,和被攻击时疯狂反击之外,本质上他是个不爱出风头的,递完乐谱后就默默回到队列里。
太常寺少卿边月献的恰好也是乐谱,一见盘中的《春江花月夜》,对苏晏道:“苏少卿这是乐谱?不是誊抄的张若虚之诗?放错类别了罢。”
苏晏答:“的确是乐谱。原名《浔阳月夜》,因其改编后与《春江花月夜》的意境更为吻合,故而更名。”
旁边几名官员听了,低声赞道:“平日只道苏大人有口才、有诗才,却不知还有乐才。”
苏晏连忙自谦:“不敢当,偶听江边一老翁弹此曲,觉得动听,本官强记下来,拾人牙慧而已。”
边月听了更加不爽。太常寺司礼乐,下属太乐署掌调钟律,他身为太常寺少卿,什么乐谱没听过,这《浔阳月夜》根本闻所未闻。怕不是乡野俚音,为了碰瓷名诗故意取个重名,还敢献给皇帝做寿礼,简直是笑话。
顿时起了争强好胜之心,想让这附庸风雅的苏十二出个大丑。他一转念,出列向御座拱手,扬声咏起了贺寿诗:“……鞶锡共欢恩似海,凯歌齐祝寿同天。微臣亦有迎銮曲,愿奏君王玉几前。”
——马屁精。苏晏在心里暗暗吐槽,什么恩似海、寿同天,俗不俗?你怎么不喊“景隆皇帝,文成武德;千秋万载,一统山河”呢?保证更有气势。
皇帝道:“哦,边少卿要献曲?”
边月拱手:“臣率属下太乐署,日夜钻研古人雅乐,终于谱成这首《迎銮曲》,以贺万岁圣寿。”
皇帝颔首:“既如此,众位臣工不妨也一起听。”
边月当即唤了太乐署的乐师们进来,各种丝竹管弦编钟排开,训练有素地合奏起来。果然气势恢宏,典雅庄重,听得官员们纷纷捋须点头,面露赞许之色。
苏晏其实不太喜欢雅乐。雅乐讲究的是个“正”字,为了不出格少用变调,演奏技巧也单一,旋律就显得平淡拖沓。按照后世的话来说,就叫主旋律、假大空。
虽然在上流社会的礼仪活动中,雅乐才是阳春白雪,但民间始终对其欣赏不能,觉得勾栏小调都比它听着有意思。而不少贵族也忍受不了雅乐的沉闷呆板,偷偷听起了靡靡之音。所以孔子当初才感叹“礼崩乐坏”。
但谁要是在正式场合说雅乐不好听,那就要被卫道士们指责为审美低俗,甚至不知伦礼了。
苏晏才没那个装十三的兴趣。说民乐低俗?“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
一曲《迎銮曲》奏完,边月得皇帝赞了声“不错”,得意扬扬地目视苏晏:“不知苏大人那首从‘江边一老翁’处听来的曲儿,是什么乡野调子?别是自己写的,不好意思署名就假称听来的,拿到御前来滥竽充数罢?”
苏晏知道边月故意挑衅,无非是觉得专业领域被人侵犯了。自己要是自娱自乐,找几个乐师在家演奏,说不定他听到了还能一笑而过。但献礼于御前,无形中就是别了他的苗头,所以要借机生事,本质上还是争宠。
苏晏懒得跟这种人多费口舌,敷衍地笑了笑:“边大人,你献你的雅乐,我献我的民乐,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不好么,何必非要替皇爷操这份择优汰劣的心,再说你也操不起呀。”
边月听他话中影射之意,气不打一处来,朝皇帝拱手:“陛下圣明,微臣绝无僭越之意,只因司掌礼乐,想听一听苏大人进献的曲子而已。尚算精良的话,收录进太乐署的曲谱总览中也无妨。”
与他交好的几名官员附和道:“边大人乃是乐理大家,连他都没听过的曲子,想是从未现过世的新作。不如就让苏大人同在御前献曲,以贻君一笑,也好让我等都见识见识苏大人的高才。”
话说得似乎在理,但苏晏如何听不出来,这是暗嘲他班门弄斧,一旦晒出外行水平来,必将沦为朝臣们的笑柄。
景隆帝看了苏晏一眼,有意为他掩护,说道:“新曲方成,乐工尚未熟悉,仓促间恐难演奏。”
边月忙答:“启禀陛下,苏大人若是不擅长器乐,不愿亲奏,太乐署的乐师均善鼓弹,技术精湛,哪怕新曲谱,看上两遍也便上手了。”
景隆帝沉默了一下,又道:“既然是寿礼,朕收下了,也未必非得在此刻就听——”
“陛下!”苏晏忽然扬声道,“臣的确不擅长器乐,既然边大人对太乐署的乐师这般有信心,当场演奏臣所献之曲亦无不可。也无需整个班子,一琵琶、一洞箫足矣。”
他这么说了,想必是心中有数,皇帝嘴角浮起一丝笑意,颔首道:“准。”
边月从乐工中唤出两人,对苏晏道:“这是我太乐署最好的琵琶师与箫师,回头可别赖他们学艺不精啊。”
苏晏不以为意地笑笑,将內侍送下来的曲谱递给这两人。
曲谱因为是合奏版,分为琵琶与箫两卷,两人分别取了仔细参阅,脸色逐渐涨红,蹙眉抿嘴,眼中几乎要放出光来。
边月瞥了一眼,对两名乐师道:“越善弹奏,越是难以忍受拙劣曲谱,委屈你们了。”
两人连连答:“不委屈!半点也不委屈!这便开始。”
苏晏问:“两位师傅可要再看几遍,或者稍微练习一下?”
边月微微冷笑:“我等臣子多等片刻无妨,却不能耽误了陛下的时间。苏大人,再怎么拖延,最后还是要示众的。”
苏晏没理他,转身朝御座拱手道:“臣不才,献丑了。”
殿中顿时安静下来,官员们饶有兴致地准备聆听,看这首被边月评为“乡野俚音”的曲子,究竟是什么模样。
两名乐师,一人坐拥琵琶,一人立拈洞箫,眼睛盯着乐谱,意外地显出了些许紧张。
几声轻勾淡捻,琵琶声起,温婉平静,似乎并无出彩之处。
边月抬起下巴眯着双眼,面露不屑之色。
洞箫圆润低回的音色加了进来,与琵琶声交融,如余晖洒向江面,熏风轻拂涟漪。苏晏左右看看,抓起一支鼓槌,配合着在鼓面上轻声滚奏了几节。
仿佛远处山寺暮鼓晨钟,遥旋于天际,意境深远。极尽优美的主题响起,第一段“江楼钟鼓”,便将听众一下子带进了浓浓的江南水乡情调中。
懂音律之人,闻弦歌而知雅意,边月眯起的眼睛逐渐睁开,惊诧地望向乐师。
第二、三段“月上东山”“风回曲水”,好似夕阳落尽,空山悬起了一轮银月,江风习习卷动岸芷汀兰,幽香与月色一同
映照在水面,波光摇曳,层迭恍惚。
周围听众不由自主地屏息,唯恐呼吸太重,吹散了暗香,吹碎了月色。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宽阔而渺远的景色于第五段“水深云际”中油然而生。琵琶声渐快,犹如江面白帆点点;洞箫悠长,由远而近,是越发清晰的渔歌,逐浪而来。
紧接着琵琶扫轮而奏,恰似渔舟破水,桨橹齐下,浪花飞溅,掀起千雪拍岸,激动人心。旋律层层推进,在第九段“欸乃归舟”中,全曲进入高潮。
达到情绪的顶峰后,乐音戛然而止,又回归了柔婉细腻的意境。花枝弄影,波心荡月,轻舟渐渐消失于水天交界,春江的夜空静谧而安详。飘渺悠长的尾声,使得听众成了流连忘返的游人,沉醉在这春江花月夜中不愿醒来……
一曲终了,乐师长出一口气,抬袖擦拭额角细汗。
弹奏琵琶的女乐见众人毫无反应,嗫嚅道:“这曲子旋律多变,移易音区、换头合尾,更兼水波、桨橹等拟声,奴家生怕一个弹不好,毁了如此精妙的曲谱,故而有些紧张,指上也生涩了许多,还望诸位大人莫怪。”
“……好曲子啊!”人群中爆发出一声由衷的赞叹。
“真真的好曲子!如清丽闲雅的山水长卷,意境悠远,引人入胜。”
“光是琵琶与洞箫合奏,略显单薄,若再加上其他器乐,便能于清雅中更添气度。此曲稍加丰润,可堪传世!”
“融入唱词,想必又是一番新光景。”
“边大人,原来这般曲子,在你们太常寺被称为俗乐?”
“倘若这是俗乐,那我等听得如痴如醉的,岂不是比之更俗的俗人?”
边月羞得满面通红,没好意思多看苏晏一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