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军阀治世-第2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漠西、漠北蒙古部落由于满清在关内大败,他们没有抢到东西,就是否上满清那辆战车,采取了观望态度。
他们的观望即是正确的,也是错误的。
正确的是,他们保留了元气,不像蒙东的部落一般元气大伤。但错误的是,山东军并不想放过他们,现在已经抽出手来对付他们了。
各个部落对于明军突然大征蒙古显得十分震惊,同时派兵求和明军又不理他们,所以各部落迅速在鄂尔多斯地区会盟,以抵挡明军那咄咄逼人的攻势。
会盟的蒙古部落越来越多,其勇士数量,已经迅速飙至十万以上,而且还不断有部落赶来会盟。
山东军的斥候侦查到鄂尔多斯地区的情况后,刘恒随即命令第一师西进。西进的速度很快,骑兵旅每天以将近三百里的速度行军,步兵旅的速度也提到了一百五十里的程度。
卢象升带领的宣大兵马的行军速度也很快,俘获了如此之多的马匹,人人都配备马匹代步。
参加此战的卢象升再次见识到了山东军的巨大变化。
几年前见山东军的时候,山东军的火器远远没有如今这么犀利,特别是火枪的威力提升到了让他感觉不可思议的地步。
火炮的装备数量更是多得让咋舌,特别是步兵旅的重炮,更是让人震撼,每一门都是用七八匹马甚至是十几匹马拖拽。虽然说一路打下来这些重炮几乎没有派上什么用场,但那威力让人目瞪口呆。
同时山东军的编制也变了。
以前只有营级单位,这次出现了团级、旅级编制,兵种也变得更加齐全,整个体系只能用严密来形容。
更让卢象升感觉不可思议的还是山东军的后勤,山东军的后勤补给简直是源源不断,虽然不缺粮草,但辎重兵还是不断的往前线运输大豆和弹药,有些士兵抱怨晚上太冷,辎重兵没几天就送来了毛毯。
刘恒对他解释说,是大将军认为,士兵在作战时应该享受到山东正常的生活水平。
' '
第212章:兵围河套
第212章:兵围河套
卢象升敏锐的发现,山东军已经从注重个人作战能力,开始向注重武器运用和兵种配合的方向发展。
而且这次让卢象升感觉最是不同的是,山东军变得非常重视士兵的个人生命,每个连都有配备一名医疗兵,每个旅都有一个战地医院。
山东军的指挥官在作战时,开始以减少伤亡为第一准则,能用远程耗死敌人,绝对不用进展肉搏。
而火炮的恐怖射程和射程增加奇多的火枪,让蒙古人往往是没有冲到面前就被打得溃逃了。
朝廷兵马和山东兵马的差距已经是越拉越大,朝廷现在才开始编练新军,大这样的新军对于山东军来说,早就是过时的编制了,武器用的也是山东军过时的装备。
而且在财力上,朝廷根本无法和山东军相比。
更加无法相比的是士兵的忠诚,朝廷的文官武将,没有几个愿意为崇祯效死,而山东军上上下下,随时可以为赵岩效死。
这才是最大的差距。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这样暂时的平静不会保持太久了,朝廷必败无疑。卢象升在配合第一师步兵旅的东进过程中思考了很多,内心很矛盾。
身为明臣,忠字始终无法摒弃。
然而朝廷糜烂,已非天下明主。而以赵岩为首的山东军事集团,则是一个极具发展意识的集团,同时更是一个为天下百姓着想的集团。
严格的说,这是一个为民族而战的集团,对待外族却是十分铁血。
卢象升心中确实支持山东军,只是为忠孝所缚,始终无法下决定要站在哪个阵营,总的来说十分矛盾。
按照最好的结果,就是保持原状——立宪
然而从最近崇祯种种手段来看,卢象升明白,立宪恐难经年持续,也许两年,也许三年,也许五年,绝对不会超出五年。
崇祯最近在大力裁撤各省官军,卢象升所练的宣大兵马算是最早学习山东军编制的官军,所以并未遭到裁撤。
而崇祯边裁军,山东军则是边扩军,不断的往各省派遣兵马。卢象升明白,这是崇祯在集中自己的力量,而分散山东军的力量。
但这样有有何用?
山东军的财力大得惊人,上次去山东参加赵岩的婚宴,他从一些海军军官口中得知,山东军去年在海外攫取了大量的金银。
有这样的财力支持,加上山东现在采用义务兵役制,士兵已经不发军饷了,参军的又有发给倭奴一名,生产又不受影响。
就算是把各省官军都裁了又有何用?而且地盘又被山东军给接管了,以山东的经营能力,财源必然广进。
就算是山东防守空虚,朝廷也不可能获得胜利。
山东的防御体系卢象升可是见识过的,整个山东到处都是棱堡,光是攻打这些棱堡就能把人耗死。而且山东青壮多数都有参加军事训练,靶场甚至有妇女在学习使用火枪,朝廷若打山东,绝对会陷到马蜂窝当中。
再则赵岩随时可以撤离赵家堡,可以转移的地方多得去了,可以躲到海上,可以躲到辽东,可以躲到朝鲜。
只要赵岩还在,等山东军的主力挥师返回,朝廷的末日也就到了。若是赵岩不在了,那结果更可怕,山东军极有可能分裂,但绝对不会有人投靠朝廷,反而会血洗明庭。
帮助朝廷,即不可能成功,而且还可能酿成不可挽回的结果。
最近卢象升和刘恒谈话中得知,山东军已经开设奴尔干都司,开始不断向北向西扩张,山东军打下蒙古后,打算重设唐代‘西域都护府’,卢象升不由上了心,心中出现一个念头,不如自己就去西域征战异族,从此不参合皇帝和赵岩之间的争斗。
一边是自己的效忠的皇帝,一边是自己的盟友,自己不参合其中,而是去征战异族,如此忠义可两全。
……
“蒙古人正在河套里面会盟?”刘恒接到西面传来的情报,不由再次确定道。
“禀告参谋长,十几万蒙古人全在河套的鄂尔多斯部。”
“他们这不是找死吗?”刘恒纳闷道,说着把地图摊开,河套平原,这是三面环水,水草丰美的地区。
黄河在青藏高原发源,然后流经兰州转向北,接着又向东,又向南,再向东。
因此形成了一个门字型,门字型当中就是河套平原,广义的河套平原还指门字型周围,这个门下面就是陕北。
而蒙古人在鄂尔多斯会盟,等于是在门字型的上方集结。
“若是我们来一个关门打狗会怎么样?”刘恒言道,张志摇头道:“我们兵力没那么多。”
“陕西还有两个步兵旅可以抽调。”刘恒说道。张志想了想说道:“够是够了,但此战的意义可能并不是太大,就算是这些蒙古人被消灭,他们的部落照样会跑,而我们再去追的话就会慢上一拍。不过不打这一仗,蒙古人反而可能会到处袭扰我们。”
“那还是有意义。”刘恒点头说道,“那些部落让他们跑也无妨,我们现在主要是为了清场,这个草原不允许有蒙古部落存在,而且他们跑得了初一,也跑不了十五。”
“传我命令,01、02、03、04骑兵旅沿黄河巡视,破坏渡河设施,并日日巡查,不可放一人过河。”
“第一师步兵旅,及宣大友军,由河曲渡口过河,汇合陕西第二师03、04步兵旅,全面清剿此瓮中之鳖……”
作战指挥部连续下达了数个命令,骑兵旅接到命令快速向西挺进,四月十二,即到达黄河河畔,对面就是河套平原,这个年代叫土默川。
四月的黄河已经解冻,处于上游的黄河水较为平缓,但河面也是较宽的。骑兵旅到达黄河沿岸后,01、02、03、04骑兵旅沿着黄河沿岸行军,每行军一段距离,便留下一个骑兵营和若干火炮。
而黄河沿岸,到处都安插了斥候,随时注意蒙古人是否渡河,一旦有发现蒙古人渡河,马上通知附近的骑兵营过来阻止。
四个骑兵营沿着黄河一路布置兵马,仅仅八天时间,便将整个河套地区的黄河外围全部围上。
期间破坏了三座蒙古人用来渡河的桥梁。
而步兵旅和宣大兵马,则是从大同一路向河曲而去。
河曲,那里有一个黄河渡口,想来是流贼与官军争夺和重点防御的地方,崇祯六年时,河曲曾被流贼攻占,导致陕北流贼大量涌入山西。
山西当局在吸取了教训后,极大的加强了黄河的防线,导致崇祯九年时李自成渡河失败,只好转向西边。
来鄂尔多斯部的蒙古人还在吵着由谁率领盟军时,突然发现黄河沿岸出现大量明军,而且是全面的把他们堵在黄河的包围之中。
没想到的是,明军竟来势如此迅猛,突然就从东线返回。
不过很多蒙古人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他们在河套会盟的意图,也是想向南进犯,他们想来,既然明军来打蒙古,现在兵力集中在东部,那他们就去陕西抢掠。
蒙古人见黄河被围堵,渡河返回的可能性不大,十三万会盟的勇士便浩浩荡荡的向南进军。
会盟需要大量粮草。
各部落显然不可能携带,自然是要到明国去抢,否则无法支撑下去。至于首领到现在还没选出来,蒙古在满清完蛋后,又变成了一个无头之蛇。
但在明军咄咄逼人的气势下,他们还是选择了联合。
河套地区的自然形态虽然自古就已形成,但是以河套命名该地区,则是从明代开始的。“河套”名称的出现,与明代中叶北元汗统下的蒙古各部、即汉译中的“北虏”向漠南地区迁徙有关。景泰五年(1454年)北元内讧,也先被杀,“北虏”纷纷南下。北元太师孛来于景泰七年率部入套。之后,孛来、阿罗出部出入河套,屡犯明边。成化元年(1465年)又有毛里孩入套。自成化六年(1470年)始,加思兰、孛罗忽和满都鲁等也出入河套,冰封入套,河冰解前出套。成化六年以后,“北虏”长期住牧于河套,明方则试图阻止其住牧于套。
“搜套”、“议复套”便成了明廷的议题之一,河套名称遂见于史册。明天顺二年(1458年)就出现了“有自虏中还者言,孛来部下二千余人尚在黄河套里潜住”,这个“黄河套里”,指的就是河套地区。到成化六年(1470年)时,明朝宁夏巡抚的报告中出现了“河套”名称(在民间这样的称谓或许更早)。文中称:“近虏酋阿罗出率众潜住河套,动以万计。射猎以为生,水草以为居,无仇敌之忧,有寇窃之利。”
蒙古各部入居河套,给明朝边境防务带去了巨大的压力,蒙古部落经常以河套为根据地进犯内地。
而陕北边军则是乘着蒙古征战的时候,前往北部‘搜套’。
到了十六世纪初,达延汗统一蒙古,河套被封给了鄂尔多斯部,从此蒙古便长久的占据了这一地区。
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明庭就复套展开了长期的争论,主张复套的代表官员曾铣被逮捕,夏言则被免职后杀掉,复套之议也就这么结束了,至此之后,河套地区也就成了鄂尔多斯部的稳定驻牧地。
而随着明庭的军事败坏,而边防城墙又日益完善,双方的冲突开始减少。
而此次蒙古则是来势汹汹,十三万人浩浩荡荡的朝陕西杀去。结果他们和刚到陕西的03、04步兵旅一头撞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