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军阀治世-第2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赚钱的项目很多,但基础设施方面显得更重要一些,这能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
在财力方面,很多商人都资本雄厚,其中资本最为雄厚的还是山东商人,此时的山东商人来自大明各地,他们举家搬到山东,看重的是山东的安定以及对个人财产的保护力度。
山东法令第一条即是个人合法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条法令还写进了新的《大明律》中。
不过大明律也就在山东政府控制的省份有用,因此越来越多商人前来山东,不仅这里大力保护个人财产,而且在山东商机最多。
大明那些有眼光的商人,敢于冒险的商人大部分都来到山东。
整个山东的商人群体在资本超过一万两的超过上万人,资本超过百万两在原本的山东商帮中已经出现了五户。
不过赵岩的号召仅得到了部分商人的响应,这些商人对钱看得还是很重。
赵岩也不急,观念是可以慢慢转变的。
满月酒结束后,赵家堡又恢复了平静。
只是走在街上,人们会发现每个人都是急匆匆的,在这个新兴政体的中心,每天都在有条不紊的运转着。每个人都能在这个中心地带感觉到朝气蓬勃的气息。
每个人都能轻而易举的找到工作和方向,对前途没有任何迷茫,有的人想在山东安安稳稳的过一生,有的人想要靠努力争取到更好的生活,通往光明的道路很多。经商、参军、读书,都可以通往光明的未来。
而学习大军是最为庞大的,各地夜宵纷纷开办,这些夜宵是由学校的老师夜晚前去授课。
每个夜校都是爆满的,拥有知识已经成了在山东拼搏个好日子的基础条件,也是最方便的通道。
今年将有十六万小学毕业生,年龄大小不等,那些年纪小的将被送到中学去,而那些年纪大些的,则是行政部、教育部、医疗部等部门争夺的重点。
当前的情况是,只要是从学校里出来,不怕没有前途。教师和医师都是薪金很高的。
目前的教育还在往普及小学教育的方向发展,而中学教育方面师资还不够充足。在高级教育不足的情况下,职业教育就显得重要了。
各种技校今年在山东陆续开办,各种培训班更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办了起来。
知识就是财富,这句话的真理在后世那个社会根本没有受到重视,因为财富被别人攫取了。
而这个年代,如今的大明属于世界最强,全球最发达,科技最高的国家,财富被大明掌握。
知识分子在社会中很受人尊敬,基本没有谁会对知识分子抱有蔑视的态度。
在山东政府的行政区域内,每个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不过目前机会还不平等,在教育年龄的才能入学读书,没在教育年龄的,只能先去读夜校,或者是培训班。
受教育的机会虽然还不够等同,但正在往等同的方向发展,而且教育是免费的,每个人都有机会,只关乎于个人肯不肯学的问题。
年轻人若想学文化,那么参军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在军中接受文化教育比在夜校要专业得多。
现在想参军很容易,现在是义务兵了,年龄内的都可以去报名参军,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也降低了。
义务兵在入伍后,还是会根据身体素质进行分配。身体素质差一些的会被分配到二线部队,身体素质好的会被补充到作战部队。
只要参军三年就可以退伍,优秀者可以成为职业军人,走出军队就是一个有文化的人。
教育方面每天都在发展,而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从年初开始运回的倭奴就越来越多,修路现场的倭奴数量剧增。
铁路方面,到了三月,山东到山西的钢轨已经铺好大半了,朝鲜、东北方面去年开工的铁路线上,铁轨也开始铺了,而京浦铁路的铁轨也铺好了小半。
黄河、长江流域的水利修建也是热火朝天,到处都在加固堤坝和挖掘灌渠,这么多银子砸下去,今年可以把水利修到一个很好的程度了。随着倭奴的增多,水利方面修的工程量可以更多。
公路方面修的则更多了,从山东到各省的省道今年都要翻修个遍,全部用钢筋水泥铺过去。
投资方以登莱银行为主,各省道修平整,载重更强的四轮马车就能上路了。
参与到施工中的工人已经飙升到了四百多万人,许多不愿意移民的贫苦百姓都去做工了。
要说对农业方面的影响,那是肯定有的。
各地大规模招工,导致地主没长工没佃户,为此抛荒的土地就有数百万亩,而一些地主在这种情况下提高长工的工资,降低佃户的地租,得以将生产稳定下来,而有的地主则是宁愿地闲着,也不降低佃租,这才是导致土地荒芜的根本原因。
但农业经过去年的水利建设,也产生了很大的积极面,南方地区的农业恢复得很快,特别是在湖广地区,耕作面积大大增加。
湖广地区依旧受蝗灾威胁,年初山东官员一到,马上调来许多耕牛和马匹下发下去给农民耕地,同时开始着手灭蝗。
' '
第260章:无所畏惧
第260章:无所畏惧
同时面临蝗灾威胁的还有整个黄河流域,今年黄河流域的水量不是太充足,发生蝗灾的可能性很大。
蝗灾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植被覆盖率低于50%,其次就是干燥、温暖,以及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喜欢独来独往的蝗虫在腿部受到触碰后,会变得喜欢群居。
黄河流域发生蝗灾的高峰期是2~6月,及7~9月这两个时间段,到达湖广、河南的官员在上任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灭蝗。
而灭蝗的重点区域就是植被覆盖率少于50%的地区,也就是滩涂、低洼裸露地区,以及农田。
这些地区是蝗虫产卵地的密集地区,植被多的地区一般不会发生规模太大的蝗灾,在干旱年份,由于水位下降,土壤变得比较坚实,含水量降低。蝗虫产卵数大为增加,多的时候可达每平方米土中产卵4000~5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万~40万粒卵。
秦汉之时蝗灾的发生频率是8。8年一次,而到明朝时,平均2。3年发生一次,而在明末则是几乎每年都有。
一方面是植被被破坏了,河南地区曾经是一个生态很好的地区,而如今河南的土地已经有许多变得很贫瘠。
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气候变化不定和频繁的干旱所致。
干旱使蝗虫大量繁殖,迅速生长,酿成灾害的缘由有两方面。一方面,在干旱年份,由于水位下降,土壤变得比较坚实,含水量降低。同时,在干旱年份,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裸露,也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较快,而且生殖力较高。相反,多雨和阴湿环境对蝗虫的繁衍有许多不利影响。蝗虫取食的植物含水量高会延迟蝗虫生长和降低生殖力,多雨阴湿的环境还会使蝗虫流行疾病,而且雨雪还能直接杀灭蝗虫卵。另外,蛙类等天敌增加,也会增加蝗虫的死亡率。
这些地方官员在上任前都接受过灭蝗培训,除了在一二月这个比较冷的阶段用耕牛、马深翻那些蝗虫卵密集的地区外,每个县都开始大量养鸡。
牧鸡灭蝗法是山东灭蝗惯用的手法之一,一方面发展养殖业有收益,同时在灭蝗方面也十分有效,平均一头鸡能吃光1。5亩土地的蝗虫。
一旦发生蝗灾,各县把鸡赶到飞蝗来袭的地区大吃特吃就好了,不过黄河流域的东亚飞蝗一直是个**烦,能如此好消灭那早就消灭干净了。
毕竟蝗虫机动性较强,一旦群体达到一定数量,飞蝗群很可能集体朝着一个方向狂飞七八个小时。
牧鸡法不是没人用过,只是局限性太大,并不是所有地区都有大规模养鸡,而这次河南、湖广两省官员在上任前,赵岩给他们下了硬性指标,每个县必须在今年内养起300~500万头鸡,湖广地区则是鸡鸭兼养,因为湖广地区水田较多。每个州县的官员都必须时刻警惕,先将本地蝗虫可产卵地区划定,在蝗虫成长为飞虫前进行防治。
这一环节说容易也容易,毕竟蝗虫在成长为飞虫前,以及成长为飞虫后一段时间(没有演变成群居前),只要派人巡视一番蝗虫是否太密集,及时进行防治就不会引起蝗灾扩散。
说不容易,那就是哪个地方官一疏忽,一旦蝗虫密度达到一定程度而引起蝗虫习性变化,同时因为食物不足而入侵其他蝗虫的领地,就会造成蝗虫扩散,然后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蝗虫队伍越滚越大,然后一路横扫。
而在扩散后的防治上,当蝗虫入侵某州县时,当地地方官员必须指挥灭蝗人员赶着鸡群前去消灭蝗虫。
鸡群的汇集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官办养殖场,另外一个是民间散养,一旦蝗灾出现,官府可以强行征用,一只鸡给3文铜钱征用费,事后归还,遗失则原价赔偿。
同时地方官员应该着手治理裸露的土地、滩涂及低洼地区,消灭蝗虫的掺产卵地,主要手段便是恢复植被。
这是地方的治理措施,而中央的治蝗措施就是修缮黄河堤坝,不让黄河决口、改道,一旦黄河决口或者改道,都会造成大面积抛荒,这就会给东亚飞蝗提供产卵地。
刚上任的官员一到地方,首先搞的就是治蝗,简直积极得让人目瞪口呆,他们在上任前赵岩可是放了狠话,谁没治理好谁负责。
同时上面还成立了一个灭蝗局,负责长期观察黄河流域的东亚飞蝗,什么地方有蝗虫活动,都会向地方官员提出警告。
有些地方官员干脆下令民间捕蝗,捕到多少蝗虫给多少钱。还聘用养殖户将鸡赶到那些有蝗虫,但没有形成灾害的地区吃上几天,要多少前从地方财政里算。
治蝗的效果是很显著的,进入三月后,河北、湖广地区基本上没有发生大规模的蝗灾,都是一些小规模的,也很快就被扑灭。
山西从去年就开始治理蝗灾,今年已经没有蝗灾的影子了。河北的蝗灾倒是时隐时现,那里是内阁治理的地方,力度没有山东政府的强力,但也有所成效。
年初山东派出四省官吏,陕西所面临的问题最问严峻,但也最为轻松。
陕西官员所要做的就是维护治安,同时修缮水利,组织生产。陕北地区施行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政策。
陕北地区是强制性移民地区,那些山区里的百姓,悉数都得移出来,安排到关中地区,或者安排到其他地区。
反正现在能安置移民的地区多的要死,而且都是可以发展为富庶地区的移民地,陕北那种生态脆弱的地区,在农业上是没什么前途的。不过陕北在矿产、能源方面潜力较大,但现在显然不是开采的时候。
陕西省中部平原。又称渭河平原和关中盆地。西起宝鸡,东到潼关,南界秦岭,北接渭河北山。西窄东宽,东西长约300公里,海拔400公尺左右,地势西高东低,至黄河河床降到340公尺。由断陷而成,习称渭河地堑,经渭河、泾河、洛河冲积成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灌溉农业自古著名,号称‘八百里秦川’。盛产小麦、棉花。
关中乃是陕西的精华之地,此处可以开发出近6000万亩耕地,此时的关中地区可谓是一片荒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