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万户侯-第2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主持有一点见识,见李清虽然跟水缸里捞出来的鸡似的,但身着官服,手中所举之物确实就是非高官不能有地紫金鱼袋,心中便有了几分胆怯,嘴上却硬道:“既入佛门,便出三界外,施主请回吧!”
李清见她
烁,明显有些不自然,不禁暗暗一笑,松了李惊雁的这主持请到一边,对她低声道:“你可知道这女子是什么身份吗?让皇帝的嫡孙女、平阳郡主,你竟然敢收她出家,这可是灭门之罪。”
那主持瞥了一眼李惊雁,见她美丽绝伦,气质高贵超群,对李清的话不由信了几分,手颤抖着拿出李惊雁的度牒,“还没有到官府入籍,尚不算出家。”
李清一把夺过度牒,塞进怀里,犹豫一下,手出来时却换成一张柜票,“这一千贯是王宝记柜坊的柜票,扬州可兑现,不需表记,算是我布施给贵庵的香火钱。”
这庵庙破旧,观音像也几十年没镀过了,一年香火钱不过几十贯,几时见过一千贯的巨款,这一下,那主持连腿也抖起来了,想接又不敢,半天才憋出一句,‘菩萨会怪罪的!’
“又不偷不抢,与其我花天酒地,不如留给你们做善事,有何不敢收!”李清将柜票连同那紫金鱼袋一齐塞给了她,道:“如果有军士来搜庙,你以这个紫金鱼袋为凭,就说我的命令,命令所有人不得再骚扰尼姑庵。”
说罢,他回身拉着李惊雁便向外跑。
“李郎,你听我说!”
“我不听!我在生气!”
冲出大门,李清拦腰将李惊雁抱起。将她推上马去,自己也翻身上马,拨转马头、一夹马肚,战马跃出,随即便消失在茫茫地雨雾中。
一直等李清走远,那主持才松开死死攥着柜票的手,在灯下仔细看看清楚,忽然她‘扑通’一声跪下。向菩萨请罪:“菩萨,弟子有罪!弟子动了贪念。”
然后却又小心地将柜票放入袖中,双掌合什道:“弟子一定给菩萨重塑金身,谨记施主之言,广做善事。”。
闪电、雷声、滂沱大雨,李清紧搂着李惊雁在漆黑的夜中飞马奔驰。不知走了多久,他已经迷失了方向,但就算方向不失、城门已关,他也回不去了。
“李郎,咱们找一个地方避避雨吧!”出家未成,直到这一刻,她才终于死心塌地跟随李清。
“我知道,前面山脚下好象有房子,咱们去看看。”
路边有孤零零地三间草屋。李清死命敲开门,只见两个拿柴刀、菜刀的老两口站在门内。老汉挡着老伴,目光悲壮。随时要上来和他们拼命。
李清吓得连连摆手,“别误会,我们不是匪人,只是迷路的香客,想求宿一晚。”
老汉看了看他身后的李惊雁,悲壮的目光稍敛,指了指不远处草屋,哑声道:“旁边是柴房。你们去那里吧!”
李清合掌谢过,拉着李惊雁跑进了柴房。里面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他在桌上摸到一盏油灯和火石,‘嚓!嚓!’两声便打出一团火苗,随即点燃了油灯,四周跟着亮了起来,李清左右打量,房间很大,也很干燥,这是一座柴房兼谷仓,但谷围见底,已经没有谷子,角落里有一堆干草,码得整整齐齐,再旁边是几垛柴火。
李清忽然听见牙齿打颤地声音,扭头只见李惊雁双手抱肩、浑身打抖,冷得连话都说不出来。
“我去要点热水!”
他转身又冲出了柴房,可是半天不见他回来,远方隐隐有狼嗷声传来,李惊雁心中害怕,正要出去找他,却见李清一手牵着马,一手拿着火盆和一个铁茶壶,一边跺脚一边歉意地笑道:“他们家里没水了,我到前面溪里打了一壶水。”
李清随手门闩把门别上,将风雨挡在外面,先给马喂了草料和一点清水,将它安顿了,又把火盆放在房间空旷处,一边熟练地用柴草和木材烧火,一边笑道:“以前我当道士时,常露宿野外,烧柴点火都是常做的事。”
很快,火燃了起来,‘劈劈啪啪!’爆出火星,李清又做了个木架,将水壶挂在上面,
“等会儿喝点热水,你就暖和了。”他笑着搓了搓手,“要是有只兔子就好了。”
“让我也来帮你!”。来一捆柴禾,放在旁边。
“让慧心师傅操劳,实在不敢当!”李清斜望着她,脸上似笑非笑道。
李惊雁脸上大羞,扬起粉拳便打,“你这个坏家伙,不要不识好歹,我可是为你!”
话没有说完,她的嘴便被李清吻住,渐渐地,她的身子软了下来,变得火热,手臂挽住他的脖子,激烈地迎合着。
“惊雁,我知道你是为了我,但我一定要娶你,我不能没有你!”
没有回答,只有她满脸的泪水和死命地亲吻。
不知过了多久,李清长长地吸口气,坚定地道:“惊雁,让我们以天地为媒,以火为媒,就此结为夫妻,让那吐蕃见鬼去吧!”
李惊雁默默地点头,她毫不迟疑地双膝跪倒,向天一拜,“小女子向苍天发誓,我李惊雁从此时起便嫁李清为妻为妾,永不反悔!”
李清也缓缓跪道,额头触地,“我李清向苍天、向大地发誓,从现在起,李惊雁便为我妻,海枯石烂,永不变心!”
两人相对着磕了三个头,呆呆地对望着,忽然,二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此刻,任何人、任何力量、任何挫折也无法将他们分开。
黑夜中大雨肆意飞扬,风在咆哮,闪电划过长空,雷声隆隆,在大唐一个不知名地地方,在一所简陋的柴房里,此刻火光猎猎,温暖如夏,烘烤的衣服围成新房,爱情之火在这里爆发,李惊雁痴迷在爱的海洋里,将自己的处子之身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爱郎。
这一夜,将永远铭刻在二人的心中,一直相伴到老。
第二百一十九章 大明寺偶遇
晨,雨已经停了,一片金黄色的阳光从高高的气窗射疲惫地从睡梦中睁开眼,身旁佳人已不在,他心中一惊,一骨碌爬了起来,柴房里早收拾得整整齐齐,火盆和铁壶移到一旁,地上扫得干干净净,门开着,大片的阳光从门外射入。
李清刚走到门口,却见一身布衣荆裙的李惊雁端着热腾腾的茶饭走进屋来,她见李清目光诧异,便笑道:“我把头上的金簪子给他们了,换来这一身衣服和茶饭,这还是她家媳妇过门时穿的。”
见李清要接盘子,她却轻巧地让过,“这是我们女人的事,你只管坐下吃饭。”
听到一个饭字,李清才感觉肚子早已饥肠咕噜,举起桌上的筷子便笑道:“你自小被人伺候,现在还会伺候我吗?”
“会不会是一回事,有没有那个心则是另一回事。”
李惊雁双手将饭端到李清面前,抿嘴笑道:“在这个家,我的地位可能连小雨都比不上,不努力点怎么行。”
李清见饭只有一碗,菜也只是几根青菜加咸萝卜条,一颗油星不见,不禁诧异道:“难道他们家一点多余的米都没有了吗?你给他们的可是金簪子啊!”
李惊雁在围裙上擦了擦手,为难道:“李郎不要怪他们,他们家就只有这点米了,其他的都换成了黍。”
说到此。李惊雁嘻嘻笑道:“我和他们一起吃了萝卜黍饭,第一次吃,味道还不错。”
李清摇了摇头,将饭拨了一点在菜碗中,“萝卜黍饭又苦又涩,你怎么吃得下,还是先垫垫肚子,等会儿咱们回去再吃。”停一下。李清瞥一眼她,又低声调笑道:“再说,我昨晚已经吃饱了。”
“你这个只会欺负人地坏家伙,不准说!”李惊雁大羞,用筷子在他头上敲了一下,一抹红霞飞过脸庞。她忽然想起一事,又忧心道:“李郎,刚才我问了,我们现在就在蜀岗后山脚,上面就是大明寺,我早听人说,这大明寺挺灵验,我怕昨晚佛主会怪罪我们。”
“没事,哪家夫妻没有房事,他不管的。”
“你这登徒子。又想到哪里去了?”道:“我是说我们以天敌为媒。以火为媒,却没有想到佛主。我是担心这个。”
“哦!你是这个意思,佛主住在西天,这天地不就包括他了吗?再说和尚不成亲。
李清嘴上说笑,却见李惊雁一脸担忧未去,知道她其实是为昨天出家又还俗之事烦恼,怕自己生气而不好说出口,便笑了笑道:“这还不容易吗?既然山上就是大明寺,咱们等会儿上山便是。”
吃过饭。二人收拾收拾,将马寄存在老两口这里。牵了手便向山上走去,蜀岗山势低缓,林木葱郁,连绵十几里,大明寺便位于山腰正中,扬州为江南的经济中心,佛教也随之鼎盛,蜀岗之上除大明寺外,还有大大小小十几座寺庙禅院,虽是清晨,但虔诚的香客已经络绎不绝。
大明寺依山势而建,层层向上,庙宇极大,可供一两千僧人在此修行,李清穿得是高品官服,早有僧人看见,忙不迭地跑回去报信。
“阿弥陀佛,大人可是户部李侍郎?”大明寺主持约五十岁,长得喜眉团脸,老远便率领数十僧笑咪咪地迎了上来。
李清呵呵一笑,“高僧的眼睛倒挺明辨,老远便认出我,可是从我官服推断?”
“阿弥陀佛,老僧法号思难,为大明寺主持,已半年未下山,并不知道扬州情景。”
他指了指身后二僧,笑道:“只凭官服推断未免有失偏颇,我这两位师弟曾在长安见过李侍郎,故而知道。”
李清见他身后二僧都四十余岁,皆脸颊精瘦、目光坚韧,所穿袈裟也与其他僧众不同,但自己却不认识他们,便笑笑道:“请教二位高僧法号,是在长安何处见过我,我确实没印象了。”
其中一人上前一步,答道:“贫僧荣睿,那是我师弟普照,我们曾去长安鸿胪寺办事,在皇城内见过李侍郎。”
李清听他们口音生涩,且法号犯忌,想来不是大唐僧人,不禁微微一笑道:“我没猜错的话,是不是二位递上法碟便被鸿胪寺官员赶出?”
那僧人诧异,“侍郎大人如何知道?我二人办师傅东渡的批文,却屡屡被拒,真不知缘故。”
“那是当然,你的法号中带有先皇地庙号,哪个敢接待你,若不是你们非大唐僧人,还会被抓起来。”
“等等!”李清忽然反应过来,讶道:“你们刚才说什么?师傅东渡,难道你们师傅就是鉴真大师不成?”
“正是,我二人天宝元年从日本而来,为请鉴真大师东游兴化,已东渡失败两次。”
他们二人忽然跪倒在李清面前,双掌合什道:“恳请侍郎大人帮帮我们,让官府同意师傅东渡。”
“二位起来吧!”李清将他们二人扶起,笑道:“不经历几番挫折,你们孝谦天皇怎会知道鉴真大师的价值,有志者,事竞成,只要你们坚忍不拔,最终就能成功。”
他回头又对大明寺主持道:“今天我带夫人到贵寺许愿,请主持先带我夫人前去许愿,我想拜见鉴真大师,还望主持成全。”
“阿弥陀佛,侍郎大人有此心愿,贫僧自当成全。”。
鉴真,大唐开元、天宝年间高僧,在佛经义理、戒坛讲律、焚声音乐、庙堂建筑、雕塑绘画、行医采药、书法镂刻等方面多所领悟,四十六岁时便为一方宗首、持律授戒,独秀无伦,前后授戒度人略计四万有余、泽及遐迩,道俗归心,仰为“江淮化主”。
天宝元年,日本学问僧荣睿、普照来扬州大明寺祈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